關於現在的世界觀,如今這個「諸神的隕落」設定實屬無奈之舉。種族之爭、神明之戰等即俗套又無趣。
作為硬科幻的腦殘粉,其實筆者很想塑造的是關於浩瀚的宇宙,關於戰爭的廢土,關乎生存的遠徵,關於未知的瑰麗……之類的世界觀。
比如人類小心翼翼的踏上宇宙,在星辰間領略不同的波瀾壯闊,或是奇詭吊譎。
我所見過的事情,你們人類絕對無法置信
我目睹了戰船在獵戶星座的邊緣中彈,燃起熊熊火光
我見過C射線,划過了『唐懷瑟之門』 那幽暗的宇宙空間
然而所有的這些片段…所有的瞬間,都將湮沒於時間的洪流
就像淚水消逝在雨中
——《銀翼殺手》
但是,就像官方一直聲明的一樣。我們主要目的是希望不限制大家的發揮。這是對市場的妥協,而所有的妥協都是對「最好」這個詞的不尊重。
作為世界觀的創作者,我們要向那些期待著在更加有趣、驚豔的世界觀下創作的參賽者們說一句:
抱歉,下次我們一定會更好。
下面,我們會為大家仔細的解釋世界觀中的名詞、概念、矛盾衝突、以及可以成為創作契機的一切因素,希望大家解讀世界觀的時候能夠抓住一些更加有趣的切入點。
世界觀解讀一:關於混沌
在筆者跟評委們討論、解析這套世界觀時,覺得最難以理解的就是「混沌」。所以首當其衝的就是來討論一下:「混沌」是什麼?
在各國的神話中,都有混沌的記載。不管是多神論還是一神論,幾乎所有的神話故事在創作之初都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神創造世界,那麼神是從哪兒來的?
三國·吳·徐整《三五曆紀》: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
古希臘赫西俄德《神譜》:宇宙之初,只有卡歐斯(英文:Chaos、希臘文:Χαος ;意為「混沌」),它的形狀不可描述,是一個無邊無際、一無所有的空間。
印度詩集《梨俱吠陀》:「起初黑暗被黑暗掩蓋,不能分辨的深淵,這就是一切;
《聖經·舊約》:「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網絡圖片,侵刪
那麼到底混沌是什麼?
筆者認為:「混沌」是虛無,是什麼都沒有。
想像力是人類基於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人類是很難對「什麼都沒有」做出描述的。
所以我們覺得大家完全可以將「混沌」具像出來,以「混沌中誕生的光明和諸神,孕育兇獸」進行創作的。(這個好像更難了…)
或者大家可以單純的將「混沌」視為惡與毀滅,這樣可以更加方便的創作。
下次我們會解讀:關於諸神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