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發表14篇SCI論文牛人經驗分享

2020-09-10 BMC科研

  作為臨床醫生,是臨床重要還是科研重要的話題一直都飽受爭議,但毫無疑問,做科研並發表SCI論文對臨床醫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800期刊網結合SCI論文個人投稿經歷,提供給小夥伴們一點思路,幫助小夥伴們順利完成SCI論文發表。

  01科研創新和選題

  科研創新是至關重要的,往往關係到論文是否順利發表。經濟學家郎鹹平認為,創新就是在過去別人的基礎之上,能夠有一點點小的突破,一點點小的不同。我本人發表的幾篇關於動物模型的論文,都是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做了一點小小的改進。比如,以主動脈周浸潤法取代腔內灌注法,簡化建模操作方法;首次用木瓜蛋白酶建立兔腹主動脈瘤模型等。

  臨床上,新的藥物、新的醫療技術和新的醫療設備、器械的研究,都容易發表論文,甚至是高質量論文。但這種「好事」一般與我們無緣,擺在我們面前的,往往是別人挑剩下的資料,似乎毫無寫作價值。很多人便知難而退,乾脆不寫論文了。

  其實,應該問問自已「我有什麼?」而不是「我想做什麼? 」。把現有的臨床資料歸納下,看看我們做了哪些工作,然後查閱文獻,了解相關的研究概況,只要我們的工作與文獻有一兩點不同之處,就是創新,就值得總結、發表。

  基礎研究的可控性強點,通過閱讀文獻,可以自已設計出新穎的課題,只要保質保量地完成,客觀收集資料,認真分析總結,發表SCI論文並不困難。

  2投稿及期刊選擇

  選對雜誌對論文發表無疑是重要的。通過閱讀相似文獻,可以找到類似論文發表的雜誌。通過JCR和期刊官網等可以充分了解雜誌信息,尤其是JCR提供每年國人發表論文數量統計,都有利於判斷雜誌對我們論文的認同程度和接收的難易,如果雜誌很少接收中國人論文,或者壓根沒接收過我們的論文,那就改投別的雜誌吧。

  另外,雜誌均不允許 「一稿多投」,但可以「多稿齊投」。臨床資料多,可以多寫幾篇論文同時投不同雜誌。如果你有一堆論文投出去了,有的接收了,有的在審稿,這種情況下遭到拒稿了,心情也不會太受影響。多勞方能多得,不要在一篇論文上過於計較。

  關於雜誌,「醫學神刊」是無法迴避的話題。800期刊網認為,一開始儘量別投神刊,如果投了好多雜誌都不接收,迫於畢業或晉升壓力還是考慮的。Scientific Report四點幾分,Plos one是二區期刊,Medicine也有兩分多,相比之下接收率高點,對我們而言不是壞事。

  另外,不少人動不動要求別投三分以下的雜誌,我想,既然雜誌不是你創辦的,就別這麼武斷。三分以下的雜誌不代表雜誌差,小的專科關注的人少而已。五分以上的,也不全是好雜誌,Oncotarget被踢之前還是五分的呢。

  評價的真標準還是論文本身,你是不是用心寫了,數據是否真實,結論可靠與否,有沒有科學意義。

  3SCI≠論文漢譯英

  對於英語水平一般的我們,寫SCI論文並非易事,有人習慣先寫成中文論文,然後找公司翻譯成英文,不敢親自寫SCI論文。我的做法有所不同,從讀博期間寫第一篇論文開始,都是直接寫成外文的,沒找公司翻譯。

  SCI論文並不是直接將中文翻譯成英文這麼簡單,從中文論文到SCI論文,重點不是語言的轉變,而是思維方式的蛻變!其實,寫作最捷徑的是模仿。通過大量閱讀相關外文文獻,找到最相似的幾篇論文,模仿範文的結構、語句、表達方式和專業詞彙。還可以藉助金山詞霸之類的翻譯軟體。

  這樣寫出來的論文,老外可以基本看懂,可以直接投稿。如果審稿人仍覺得語言不過關,再找專業的潤色公司進行英文潤色。如果有認識的國外教授,也可偶爾尋求幫忙,但這不是長久之計,畢竟教授都很忙,找公司潤色也花不了多少錢。

  4拒稿是因投了稿

  論文投出去了,都是滿懷期待的,希望馬上接收、發表。可成功發表的背後是一次次無情的拒稿,拒稿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我就經常收到拒稿信,甚至一天接到三篇拒稿信,連續三天,九篇論文沒人要!

  拒稿是種常態,我常自我安慰說,正如離婚是因為結了婚,拒稿只是因為投了稿;論文投出去了就是等著被拒的,接收最好,拒稿大不了換個雜誌重新再投。接收發表的理由總是相似的,拒稿的理由五花八門。

  論文創新性不足是最常見原因,實驗做得不夠完善,內容格式不符雜誌要求,甚至英語寫得不好等。論文被拒了,雜誌一般會給審稿人意見。有的審稿十分專業,提出的合理意見,儘量採納並修改、完善,再找個相應水平的雜誌投稿。有人說,「沒有發表不了的論文,只有投不對的雜誌」,也有點道理。

  5一年能發表多少

  2010年對實驗一無所知的我決定碩博連讀,給自已的求學選擇了一條不歸路,我必須完成實驗,成功發表SCI論文才能順利拿到博士學位。那時,我想兩年內能夠發表一篇SCI論文就夠了。

  我認真做了兩年實驗,結果超出預期,成功發表6篇SCI論文。去年,當身邊有人一年發表了6篇SCI論文,又一次刷新了我的預期。今年為了晉升職稱,我得拼命寫,看看能不能打破記錄。到今天為止,已經在線發表14篇SCI論文,除1篇二修後被拒,還有6篇已完成修稿。

  6論文發表要趁早

  這一年的寫作、投稿,讓我明顯感覺到,發表論文越來越難了。讀研時期的動物實驗,做得並不夠深入,也發表在不錯的雜誌上了。現在我的國自然課題,辛苦做了一年多,還補充了以前沒做過的PCR、Western Blot,再投以前的雜誌,都沒被接收,認為創新不足。

  前兩三年科室發表了好幾篇JCR二區論文,今年同樣檔次的論文,我投了八九篇給相同雜誌,都沒有接收。現在雜誌稿源都充足了,對論文的質量及創新性要求越來越高。所以,論文要趁早發表,同樣的材料放一放就貶值了。

  總之,醫學科研的本質是對疾病診療過程的總結、學習、提高,以規範診療行為,最終服務於百姓。發表SCI論文,是將我們的研究成果與世界交流,贏得認可與尊重。本人今年發表都是小論文,具有借鑑意義,這點成績完全可以超越。祝願大家順利發表SCI論文。

相關焦點

  • 一年2篇SCI論文經驗分享:注意7個問題
    SCI論文的發表對於研究生,尤其博士,是必須的一種技能,也是一道難關。對於很多學術小白而言,如何創作和發表一篇SCI論文始終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有一個模糊的認識,並沒有意識到寫作其實也是有章可循的,正所謂大道無形,小道可走。本人有幸一年發表了2篇SCI論文,下面給出一些SCI論文寫作和發表的心得,希望能有所裨益。
  • 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sci論文是國際核心論文,隨著學術國際化的發展,發表sci論文成為一項常見的要求。但sci論文發表,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但依舊有那麼多人努力著、爭搶著要發表,肯定是有原因所在。那麼,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 sci論文多久能發表
    一篇文章不是投稿sci期刊就能夠立刻安排印刷出版,不僅要經過期刊編輯的審核,還要根據期刊周期和版面進行排期。因而,不花時間,花幾天時間完成sci論文發表是不現實的。那麼,sci論文多久能發表?首先,sci論文發表要匹配期刊,期刊不同,完成論文發表所需要的時間有差異,可能是3-6個月,可能是一年,甚至更久。作者在投稿前,先了解期刊的大概發表時間,著急發表的,優先考慮所需時間短的期刊,以免sci論文不能及時發表。
  • 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
    sci論文在科研評價、評職稱中認可度非常高,同時也意味著其不好發表。不好發表的原因中,除了sci期刊錄用標準高之外,還有很多注意事項未能引起作者的重視。那麼,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1、期刊選擇發表sci論文要找sci期刊。作者可以先通過下載sci期刊影響因子表,或閱讀文獻,或相關單位推薦,或找專業人推薦等多個渠道查找到sci期刊名單。再根據本sci論文的內容方向、質量水平,以及相關單位要求,從學科、收稿範圍、影響因子、分區、審稿周期、發表費用等多少角度,綜合考慮分析來確定目標sci期刊。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統計一個人或單位或國家sci論文發表情況時,既包括論文質量,也包括論文數量。那麼,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兩者都重要,只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者面對的情況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這並不是說論文數量不如論文質量,只是在告訴大家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而不顧論文的質量。比如A發表了2篇Nature,B發表了1篇Nature,A與B比較,顯然A重要,因為數量多。
  • 他在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14篇SCI論文
    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8本頂級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14篇,其中一區論文10篇,累計影響因子達60以上;現為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Hydrocolloids,Food Chemistry等10餘本國際SCI期刊邀約審稿人;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金龍魚獎學金」等榮譽;主持「江南大學優秀博士培育基金
  • 科研達人:入學至今,他總共參與發表SCI論文12篇,分享這些經驗!
    揭旭重慶大學藥學院在讀博士生學術成就申請並主持一項中央高校科研項目,以三篇SCI論文成果超額完成。其研發的化學發光納米設備可用於疾病標誌物檢測及胰島素類藥物篩選,成功的解決了傳統檢測方法的底靈敏度與高背景幹擾等缺點,成果發表於國際頂級化學綜合雜誌《Angew. Chem. Int. Ed.》。此外,其他成果相繼發表於分析化學權威雜誌《Analytical Chemistry》和《ACS Sensors》。
  • 以我讀博期間發表6篇SCI的經驗,解析論文投稿的這些問題
    我在讀博期間,發表了6篇SCI期刊論文,其中4篇發表在開源期刊。這些期刊包括IEEE旗下的IEEE Access等。此外我還發表了5篇EI期刊論文。發表論文的是中文期刊,這些期刊都收版面費,但是下載上面的論文則需要購買中國知網的資料庫,所以我也不清楚這些算開源期刊還是傳統期刊。
  • sci論文發表流程
    發表sci論文,不知道流程是不行的,否則完成sci論文發表,要經過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做什麼,要滿足什麼要求,準備什麼資料等,都無法理清思路,成為sci論文成功發表的阻礙。那麼,sci論文發表流程是什麼?
  • 淺談SCI論文發表的一些經驗
    SCI收錄和引用是評價其國際學術地位、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科技創新實力和科技論文質量的國際通用依據。撰寫SCI論文,這些經驗值得借鑑!  一、前期實驗  對於科研學生來說,讀書大部分情況是為了寫SCI論文畢業。所以沒必要為了完成老闆的課題先做試驗,然後總結實驗結果寫SCI論文。
  • 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與國際學術交流,證明自己的學術研究能力水準,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發表sci論文上。sci論文發表是有難度上,若你寫的論文達不到一定的水準,或者滿足不了發文的規定,哪怕是投稿也是被拒稿。那麼,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 從科研小白到發表8篇SCI,看看這位本科生分享的科研經驗
    目前已發表SCI收錄期刊論文8篇,授權專利11項,受理專利13項。看了通知,謝燦宇很興奮,他想起了高二寒假的那場分享會,想起了高三一整年每天努力學習的那些日子,加入課題組親手去做實驗不正是來華工讀大學的目的嗎?第二天,他很早就報了名,並開始期待自己做實驗的場景。 沒過幾天,謝燦宇便收到了課題組的面試結果通知。他被刷了,而和他一起報名的其他同學基本都進了。失落、難受已不足以形容他當時的心情。回想起過去一年的場景,他開始後悔了。
  • 論文發表的時候經常會看到SCI,SSCI,CSSCI具體是什麼意思?
    論文發表的時候經常會看到SCI,SSCI,CSSCI是什麼意思,sci,ssci與cssci之間有哪些區別?說到論文發表,大家還會經常看到一些業內的常見詞彙,比如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過的什麼南核,北核,科技核心,另外除了這些還會有一些英文詞彙也是會經常見到的,這就是今天李編輯想跟大家繼續分享介紹的,什麼是SCI,SSCI,CSSCI,它們具體的含義是什麼,彼此之間又有哪些不同之處,下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北大核心、南大核心、SCI三者的區別及怎樣發表北大核心
    比如工商管理應該要發ssci,如果你要是發sci,可以結合工程方面等等,不過其學術價格可以會打折扣。sci分為一區、二區、三區、四區。一區和四區的差距是很大的,而且不是說量的積累可以改變分區和質量的。比如:如果50個4區和一個nature,大家一定要選擇後者。前面無論是你發表多少篇,也不如一篇優質的期刊文章能讓你在大學及學術界立足。
  •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主要是為了確保論文的原創性、新穎性是否達到刊登標準,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有抄襲的行為出現。那sci期刊哪個階段查重呢?下面學術顧問給大家介紹介紹。sci期刊查重都是在作者將sci論文提交給雜誌社後,雜誌社會對sci論文進行三審,三個審分為:初審、覆審和終審。Sci論文查重是在初審階段進行的,往往是將sci查重放在初審的第一位。只有sci論文查重率符合投稿要求後,才會進行接下來的審稿流程。
  •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不是。發表sci論文經常遇到英語的要求,甚至很多作者因為英語水平不夠高,影響了sci論文發表。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ci期刊要求英語,但不是所有的sci期刊都要求英語。sci中收錄的期刊來自很多個國家,包含很多本期刊,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相應的要求。
  • 本科生發表14篇SCI論文,一作9篇發在一區top期刊
    累計發表SCI二區以上論文14篇:其中第一作者發表9篇,並且都發表在一區近日,他講述了在南科大的學習和科研經歷 在南科大探索 胡啟錕 2016級本科生 最近剛剛發表了兩篇論文,又收穫了國獎,對我來說是幸運的一件事情。沒想到國獎競選這麼激烈,同學們著實都很優秀。
  • 這位95後本科畢業生發表14篇SCI論文,還創業科技企業!
    「14+10」,學術路上成果斐然發表了14篇SCI論文,成為10餘本SCI雜誌的外審專家,這是王子恆在本科5年的科研生涯中取得的成就,創全院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歷史新高。2019年1月15日,他的第一篇以共同第一作者署名的SCI論文在《Molecular Genetics & Genomic Medicine》(《分子遺傳學與基因組醫學》)雜誌上發表,這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外審「直接通過」的四個字給了王子恆很大的鼓勵。這是一項關於腎透明細胞癌的研究,王子恆和他的同學們組成的團隊半年內共完成了6篇論文,其中4篇順利發表。
  • sci論文翻譯怎麼收費
    我國科研工作者或碩博畢業生等發表sci論文,往往會面對語言的難題,不知道每年有多少篇論文因為英文使用和表達不規範,而被sci期刊拒稿。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許多作者選擇找專業人翻譯,就是不知道收費高不高。那麼,sci論文翻譯怎麼收費?
  • 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
    sci期刊之間存在影響因子的差異,根據一定的標準,把每本sci期刊按照影響因子,對號入座相應的分區。不同的分區,對於論文要求高度不同,那發表的難度也不同。那麼,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當然大。sci期刊,是領域內級別比較高的期刊,能夠成功發表sci論文,代表了個人學術水平非常高,其認可度,要比國內的一些核心論文還要高,在發表難度上肯定低不了,否則無法保證發表論文的質量。總之,sci論文的發表難度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