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3,火箭負於獨行俠。這是哈登與沃爾共同代表火箭出戰的第二場比賽,結果令人不甚滿意。
比較巧合的一點是,19-20賽季,同樣是面對獨行俠,火箭迎來了新賽季的首次三連敗。那一場的賽後,我們的標題為:火箭敗給獨行俠遭遇三連敗,本賽季輸球的通病在哪兒?也許獨行俠目前還不是火箭的苦主,但他們在暴露火箭問題的能力上,屬實是一頂一的強悍。
另外有一句話我也很認同,如果哈達威場場打火箭,那麼這就是一名下限全明星,上限名人堂的頂級巨星。
言歸正傳,說一下本場比賽火箭暴露比較明顯的五個問題:
1、伍德的錯位換防能力。
說問題之前,還是有必要強調一下我的立場。伍德是一名技術特點十分鮮明的球員,他目前的職業態度和球場表現已經完全甚至超出的他的薪資水平所應該達到的能力。
況且,將伍德推到五號位,本就是一個在陣容配置框架下的被迫選擇。
獨行俠是一支主打外線的球隊,他們擅於利用擋拆製造錯位單打拉開的機會。
再來看下本場伍德大防小的兩個鏡頭:
次節2分28秒,哈達威面對伍德晃開半步後輕鬆出手命中;
末節7分07秒,伍德用很明顯的防守前衝姿勢看管哈達威,哈達威一個投籃假動作後突入內線,面對伍德防守輕鬆上籃命中。
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如果大防小不能防成,會有怎樣的代價?
首先是大防小的形成,內線必是後衛防中鋒,那麼對手無論是低位進攻還是衝搶前場籃板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其次是伍德一直保持著極為高效的內線終結效率,但畢竟休斯頓火箭是一支以外線雙核為進攻發起的球隊。
想要在伍德這點佔據優勢,那麼伍德的進攻比重必然要大於他的防守效率。
2、哈登與沃爾的兼容問題。
哈登在賽後採訪時說:「我們在進攻端停滯了,沒有得到想要的進攻機會。我們沒有找到節奏,訓練不夠。我們會好好翻看錄像,做得更好。」
有關於哈登與沃爾的共存問題,我們以一個回合為例:
次節2分15秒,沃爾弧頂持球與伍德擋拆,哈登與努瓦巴在一側。按照傳統戰術打法,沃爾啟動的時刻,側翼的哈登也應該同時啟動,為沃爾形成伍德+底角的雙重傳球線路。
但是哈登沒跑,代價就是看管哈登的哈達威直接參與到協防當中。雖然結果是沃爾和伍德的擋拆打穿了獨行俠的四人協防,但哈登與沃爾的化學反應我們還看不見。
從好的角度想,雖然哈登與沃爾近幾年都是持球為主的打法,但哈登是以力量和節奏著稱,而沃爾是以速度、突分組織見長。這樣的技術特點並非難以調和。
和戰術相比,調動積極性或許才是塞拉斯目前最主要的工作。
3、關於籃板保護的問題。
火箭球員要認識到的是,雖然伍德的到來增加了高度,但對於籃板球控制的提升還沒有達到顯而易見的地步。
那也就意味著,他們還要堅守上賽季對於籃板球的二點保護和二次爭搶的能力。
而本場比賽出現最多的鏡頭就是,要麼是火箭沒有控制好後場籃板,要麼是讓獨行俠的外線輕鬆搶到二次籃板,三分命中。
4、關鍵時刻的連續取分問題。
火箭曾數次將比分追至一個回合內甚至是追平,可一旦比分被拉近,火箭在進攻端就會出現一些問題。所以我說,並不是本場比賽獨行俠給的壓迫性有多強,而是火箭自身沒抓住把這口氣翻過來的機會。
火箭沒有進攻端的殺手鐧嗎?
哈登的個人單打,持球殺傷;沃爾的行進間上籃或是最近效率頗高的中距離投籃;火箭三名後衛也都具備與伍德擋拆後的終結進攻能力。
那為什麼沒有把握住關鍵的進攻的回合呢?哈登的個人競技狀態是一方面,球隊缺少針對性布置也是一大方面。
本場更加可惜的一點是,考辛斯或許等來了最容易發揮他優勢的一場比賽。他的噸位,他的持球推進,以及面對他曾經的替補考利·斯坦的一對一心理優勢,都在他登場的三分鐘裡有所體現。
然而,他還是用了人們最熟悉的方式宣告了他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