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火箭發動機使用液氫液氧的主要困難有哪些?

2020-12-05 騰訊網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空少問答

小課堂

第138期

01

04

問:火箭發動機使用液氫液氧的主要困難有哪些?

首先祝大家新年愉快!可惜這次元旦沒有和周末連在一起。年底了大家想必都相當忙,這個元旦和周末對大家都是個好的調整。

大家一定還記得,元旦之前有一個非常重磅的新聞:人稱「胖五」的長徵五號火箭,在12月27日晚上20時45分於我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承載著萬眾的期待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太空的軌道。這一次發射飛行試驗取得了非常圓滿的成功,一掃上次2017年7月2日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失敗的陰霾,為中國航天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另外作為航天領域的重要單位,我們空間中心也有許多專家去往海南。

長徵五號火箭發射(來源: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1/20161104/1478193837404_1.jpg)

長徵五號火箭(Long March5 Series Launch Vehicle)目前是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在助推器上使用的液氧/煤油發動機,而芯一級和芯二級上都是氫氧發動機——也就是採用液氫、液氧作為燃料的發動機。氫氧發動機是世界火箭發動機技術發展的大趨勢之一,但其開發和使用也有著非常多的困難。根據官方報導,上一次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失敗就是芯一級的氫氧發動機一分機渦輪的排氣裝置在複雜的力熱環境下出現異常導致的。不過這一次憑著堅定的決心和2年半的艱苦奮鬥,開發人員終於克服困難,迎來長徵五號的「重生」。

氫氧發動機研製實驗(來源:http://sn.people.com.cn/NMediaFile/2019/1228/LOCAL201912280025000428286929856.jpg)

此次長徵五號的成功發射,意味著我國具備發射更重的太空飛行器,或將太空飛行器送向更遠的深空的能力,為將來的探月工程三期、首次火星探測、載人航天等提供了前提保障。

問題

長徵五號成功發射是我國航天邁進的又一大步,其中先進的氫氧發動機的開發和使用是困難但也是機遇。那麼問題來了,火箭發動機使用液氫液氧的主要困難有哪些?聰明的你快來搶答吧!

下周一我們將會公布答案,並從大家的留言中甄選出的最佳答案進行公布!

請空心粉們快來搶答吧~在文章後給我們留言,寫下您認為正確的答案~

相關焦點

  • 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太空探索的未來動力!
    答:主要是因為有些懶。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大力發展出了太空梭。太空梭使用固體助推器+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的組合,實現了一級半入軌和可重複使用的目的。既然怕有積碳,那乾脆用液氫液氧不是更好?可惜液氫的密度太小了,只有70.8千克/立方米。航天飛行器需要巨大的貯箱來存放足夠的液氫。太空梭的橙色大肚子裡,按體積來說的話,主要就是液氫。
  • 揭秘長徵五號火箭:採用液氫液氧燃料 被稱冰箭
    作為我國目前研製中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它還有個形象的稱謂,叫「冰箭」。這源於其首次採用零下252℃的液氫和零下183℃的液氧作為推進劑,箭體內部極低溫,還實現了無毒無汙染。但是為了鑄成這枚「冰箭」,我國科研人員整整花了10年時間,全面突破了12個大項、200多個關鍵核心技術。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造這枚「冰箭」?它又新在哪裡牛在哪裡?做成它又要邁過哪些坎兒?未來它又將派上什麼大用場?
  • 長徵五號上的液氫液氧燃料有哪些技術難點和突破?離成功更進一步
    火箭燃料對火箭發動機推力大小而言至關重要,最早的火箭採用普通航空煤油作為燃料,但很快暴露出燃燒不充分以及推力不足等問題。之後為了改進燃料,各國也是不遺餘力,我國長期就是航天大國,自然十分關注航天燃料的發展,最近我國發射的長徵五號就採用新型燃料——液氫液氧燃料。
  • 支撐長五復飛成功,液體火箭發動機都有哪些?
    美國著名的太空梭主發動機(SSME)是液氫液氧發動機的典型代表,液氫液氧是目前實用的比衝最高的推進劑組合,火箭發動機的比衝相當於汽車發動機的耗油率,發動機比衝越高發射同樣重的衛星需要的推進劑越少,液氫液氧發動機自然是高性能運載火箭的首選。
  • 美國火箭燒的是液氫,中國俄羅斯用的卻是煤油,哪一個更先進?
    火箭自從被發明之後就成為了人類一個重要的發明,既能夠攜帶彈頭對敵人進行攻擊,也能夠把衛星、乃至人類送上太空。能夠把人送出地球需要巨大的推力,火箭的發動機一直都是核心科技,各國採用的標準也不盡相同。中國和俄羅斯使用的都是液氧煤油發動機,而美國則使用的液氫。
  • 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飛行故障調查完成: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異常
    然而在去年7月2日19時23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飛行任務時,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據新華社消息,該次事故原因已查明,根據分析仿真計算及地面試驗結果,故障原因為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一分機渦輪排氣裝置在複雜力熱環境下,局部結構發生異常,發動機推力瞬時大幅下降,致使發射任務失利。
  • 藍箭液氧甲烷發動機成功試車 背後是火箭動力之爭?
    此次變推力長程試車之前,今年7月19日、21日, 「天鵲」TQ-12液氧甲烷發動機已有兩次試車成功,最長試車時間100秒。   據藍箭航天介紹,新一次試車重點考核了發動機推力調節方案的可行性,意味著國內首次突破雙低溫火箭發動機推力調節技術和高精度低溫調節器技術,為可重複使用火箭返回奠定技術基礎,同時也有助於火箭飛行彈道優化和火箭起飛前的故障診斷。
  • 我國首臺可復用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全系統試車成功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星)5月17日,我國首臺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天鵲」(TQ-12)20秒試車成功,該型號發動機由藍箭航天自主研發。據介紹,「天鵲」是繼美國SpaceX的猛禽發動機、藍色起源的BE-4發動機之後,世界第三臺完成全系統試車考核的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
  • 火箭發動機,人類玩火的極致(八)——克服重重困難 長徵五號復飛成功
    第三級火箭首次採用低溫液氧/液氫推進劑,液氧的沸點溫度在-183℃,液氫沸點溫度更低為-253℃,在這樣低的溫度下,有許多難題需要克服。 該型火箭的第一級安裝四臺YF-21發動機,第二級是一臺YF-24發動機(即:YF-22主發動機+四燃燒室YF-23遊動發動機),這樣的火箭一、二級設計與長徵二號類似,變化不大。
  • 我國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聯試取得成功
    資料圖片一秒鐘完成1.6噸推進劑的高壓輸送、為後續重型運載火箭研製打下基礎……近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六院研製的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燃氣發生器-渦輪泵聯動試驗取得成功,標誌著我國500噸級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及方案深化論證達到預期目標
  • 長徵-7火箭「喝」上液氧煤油-液氧煤油 長徵 四氧化二氮 防水隔熱...
    它於2011年3月立項啟動,其首飛任務主要目的是全面驗證火箭設計的正確性和各項性能指標,同時搭載了相關科研機構研製的有效載荷,用於開展空間科學技術試驗研究。  該火箭的最早原型是長徵-2H型,即利用長徵-2F的成熟技術,最大的變化是把火箭發動機由原來常溫的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發動機改為低溫的液氧煤油發動機。  看起來只是燃料的不同,而變化卻是革命性的。
  • 試車500秒,中國可回收火箭發動機二次啟動成功,核心技術已突破
    什麼是二次啟動目前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歐盟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研發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以降低發射成本。目前公認的火箭回收方式有三種:「降落傘+氣囊」、滑翔降落、利用發動機反推垂直回收。焦點一號「焦點一號」是一臺15噸級的液氧甲烷發動機,是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可重複使用的火箭發動機。按照設計,「焦點一號」可以重複使用30次,能降低70%的火箭發射成本。
  • 歐空局加速研發低成本可重複使用「普羅米修斯」火箭發動機
    「普羅米修斯」發動機由「阿里安」集團(Ariane)研製,是一種低成本可重複使用發動機,以「液氧+甲烷」為推進劑,可通過計算機實現「數位化」控制與故障診斷,同時結合3D列印製造技術,目標製造成本為100萬歐元,將裝備未來重複使用型火箭。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技術開發,處於試驗原型子系統製造階段。
  • 星際旅行大預測:今後火箭可能燒甲烷 比液氫液氧更好
    ,為什麼人類對液氧甲烷發動機如此青睞,原來其中事出有因。原因是這樣的,1986年前後,美國運載火箭界科研人員對6年來基於液氧甲烷和液氧乙烷、液氧丙烷、液氧煤油、液氧液氫這5種液體推進劑的試驗結果,得出了以下結論:液氧甲烷是所有推進劑中,最不容易積碳結焦的;其次甲烷粘稠度小,冷卻性遠高於沒有;其三,液氧甲烷發動機的理論比衝為390.3S,高於液氧煤油的377.5S;就此對液氧甲烷發動機有了公開的認識。
  • 國產發動機大突破,未來裝上長徵9號,近地軌道運力達140噸?
    圖為美國太空梭發射升空美國在發動機方面領先的領域是液氫液氧發動機和固體火箭發動機,它現在的主力液氫液氧發動機型號是RS-25,單機推力已經達到了230噸,而且火箭應當說是比較成熟的。原來美國太空梭每次都使用了兩臺固體助推火箭,當時的固體助推火箭是四級,現在新的太空發射系統又增加了一級,變成五級,所以推力比發射太空梭的固體助推火箭又增強了,而且性能也就更可靠了。
  • 固體火箭和液體火箭有什麼區別?最全面的科普文來了
    目前主流的火箭(飛彈)發動機有兩種形式:液體火箭發動機和固體火箭發動機。這也是很多人所津津樂道的內容,但他們的具體區別是什麼,各有哪些優缺點則是很多人所不能一一道來的。在這裡,機械知網給大家做一個小科普讓大家了解下這兩種類型火箭發動機的區別。
  • 火箭發動機,到底有多強?每秒消耗1789 kg液氧,788 kg煤油
    土星五號火箭 土星五號所使用的一級火箭由5臺巨大的F-1煤油液氧發動機組成, 但實際上,僅僅推力強、爆發力強還不夠,火箭發動機還需要有足夠高的強度。 一方面是溫度的「冰火兩重天」,火箭發動機上面對接燃料,下面排出燃氣,燃料溫度極低、燃氣溫度卻極高。例如,液氧液氫燃料溫度在零下180-250攝氏度左右,但它們燃燒後燃氣溫度高達數千攝氏度。
  • 長徵五號: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13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25噸,這比中國現役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升了2.5倍以上,火箭整體性能和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長徵5號在國內運載火箭中首次採用了5米直徑箭體結構,首次使用了無毒無汙染的液氫/液氧與液氧/煤油發動機組合起飛方案,因而力大無比。此前,中國火箭芯級直徑都是3.35米。由於體格粗壯,所以長徵5號的綽號叫「胖五」。
  • 火箭發動機推進劑噴注與燃燒不穩定性(中)
    ,1958年末,新型噴氣推進J-58渦輪噴氣發動機(下圖)的出現使304未能成功應用在黑鳥高空偵察機上,但卻使得普惠公司掌握了液氫的儲存-運輸以及液氫泵技術,大推力液氫火箭發動機的大門洞開。放在今天看都似天方夜譚,然而普惠做到了要完成一種可供使用的上面級火箭發動機,需要解決許多困難,普惠公司聚集了大量技術力量來研製這一課題,儘管如此,由於一些小環節引起的蝴蝶效應還是數次幾乎扼殺這個項目。
  • 為何當年我們寧走「彎路」,也沒買俄火箭發動機?這才是深謀遠慮
    因為安加拉A5火箭的運載能力與中國的長徵五號相似,並且2年前俄羅斯航天局就有透露,安加拉A5火箭未來將會執行俄羅斯的探測器登月任務。不過要說俄羅斯在安加拉火箭上的遲緩倒不是因為技術原因,畢竟當年蘇聯留下的航天遺產實在是太豐富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成本問題。一枚安加拉A5火箭的成本為70億盧比,約合9500萬美元,雖然對於重型火箭來說,這個價格並不貴,但俄羅斯航天局早已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