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火箭發動機推進劑噴注與燃燒不穩定性」系列第二篇
首篇為「」
歡迎評論和轉發,創作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
1,脫胎自航空發動機的氫氧火箭發動機
1956年普惠公司開始為SR-71黑鳥偵察機研製以液氫為燃料的航空發動機,這就是304計劃,後來儘管該計劃擱淺,但普惠公司從這個項目中掌握了液氫貯運方法,並進一步研製了液氫泵,普惠發現液氫可以像酒精、煤油等烴類燃料一樣泵送,這讓人們欣喜若狂。
而在此前,通用動力和洛克達因公司已經合作開發了第一種以液氫為推進劑的發動機,但是這種液氫發動機不用燃料泵為發動機提供推進劑,而是依靠貯箱本身的壓力供氫(放在今天看來,氫箱自增壓仍十分危險),因而輸出功率十分有限。
在ARPA和空軍工程人員的撮合下,通用動力-普惠-美國空軍三方合作開發火箭上面級以及上面級LR115氫氧發動機。
要完成一種可供使用的上面級火箭發動機,需要解決許多困難,普惠公司聚集了大量技術力量來研製這一課題,儘管如此,由於一些小環節引起的蝴蝶效應還是數次幾乎扼殺這個項目。
2,管束式燃燒室和噴管
像早期的304發動機那樣,LR115採用膨脹循環方式輸送推進劑,應用氫的熱傳導特性使其氣化,靠這些氣體來驅動渦輪泵,這樣就省去了燃氣發生器和預燃室,避免了發生與這些零件有關的種種問題。
這樣做好是好,可是如何才能使液氫得到足夠的熱量傳導以為驅動渦輪提供足夠大的動力呢?
304發動機用總長7.24km的管子製成直徑為1.83m的環形結構熱交換器,這在RL115上顯然是不可行的,因此,普惠公司技術人員將燃燒室和噴管的冷卻以及熱傳導需求結合起來,研製了管束式燃燒室和噴管。
3,雙流體同軸噴注器的誕生
雙流體同軸噴注器早在40年代的低溫氫氧火箭試驗中就已採用,後來包括Aerojet公司,Pratt &Whitney Aircraft(普惠),Rocketdyne(洛克達因),NASA(LeRC,NASA劉易斯研究中心),NASA(MSFC,NASA馬歇爾空間飛行中心)以及其他機構對該型噴注器開展了長時間的深度研究。1958年普惠在與NASA籤訂開發氫氧火箭發動機合同後不久,就設計出了簡單的雙流體直流同軸噴注器。
什麼是雙流體同軸噴注器呢?
兩個同圓心(同軸)的圓管,內管噴射推進劑A,外部環縫管道噴射經過經過再生冷卻後氣化的推進劑B。
對於RL-10這樣的氫氧火箭發動機而言,內層管輸送液氧,外部環縫管輸送氫氣。
RL-10A-1發動機噴注器是在NASA劉易斯研究中心(LERC)噴注器設計及試驗基礎上設計改進的,這種錐形的噴注器使液氧流入同心噴注器的一系列圓管中,液氫則通過噴注器上的小孔導入每個管的周圍進行繞流。
採用該型號噴注器的RL-10A-1發動機在1961年通過飛行鑑定,並在1963年用於宇宙神/半人馬座發射,成為第一個氫氧發動機產品。由於在整個研製和飛行評定期間,沒有觀察到任何燃燒不穩定現象,該型噴注盤被大為追捧。在後來才發現,這全歸因於當時高噴射氫溫(161K)。
在後來的方案(RL-10A-3)中,噴注器改為中心區氧化劑單元採用離心噴射方式。
當然,研製過程也並非任何問題都沒有遇到,由於通過噴注器盤的液氫過冷以及燃燒室的高溫,使得早期的噴注器盤因為溫度驟然變化產生嚴重變形。普惠用一個燒結的鐵絲網使氫流入多孔的噴注器盤中,對噴注器盤進行輔助冷卻,解決了噴注器盤的變形問題。
總體而言,沒有了燃燒不穩定性的糾纏,整個開發進度十分順利。RL-10家族迅速崛起。
4,J-2與土星五號
RL-10測試一經成熟即被安裝於土星I號火箭的第二級S-IV上,S-IV一口氣安裝了了6臺RL-10。
在S-IV級段的SA-5到SA-10共6次測試發射中,S-IV級段以及已經經過檢驗的RL-10發動機的表現令人滿意,它們能提供41噸的推力,可見此時的液氫技術已經大大的成熟了。
儘管S-IV已經非常棒了,但要上月球還是推力不足,於是NASA推出了一個全新的更大的發動機,J-2發動機,其一臺的推力就超過了土星I號上使用的6臺RL-10的推力總和。
洛克達因於1960年9月1日開始了J-2的開發工作,他們先利用一臺計算機來模擬輔助進行整體設計。大部分的工作在公司的位於洛杉磯西北部的卡諾加帕克(Canoga Park)的廠房內進行,而點火和其它測試則在靠近山區的聖蘇珊娜武器試驗場(Santa Susana Field Laboratory)進行。到了11月初,洛克達因公司的工程師們已經設計出了一個全尺寸的噴注器,在11月11日對一個試驗型發動機進行了靜態測試。此外洛克達因公司還建造了一個巨大的真空室,來模擬發動機在太空的燃燒狀況。
洛克達因工程師借鑑了RL-10的技術,卻唯獨沒有借鑑噴注盤冷卻技術,他們固執地用了與自己設計的一款液氧煤油發動機相同的銅製平板噴注器,結果由於液氫的傳熱模式與煤油的大為不同,噴注盤表面推進劑燃燒積聚了大量的熱,噴注器的溫度迅速升高,以至於銅都被燒化了。
為此,洛克達因不得不採用與RL-10相同的凹形噴注盤設計和氫發汗冷卻技術。
噴注盤的問題解決後,洛克達因進展就步入了快車道,到了1961年底,鑑於J-2展現出的推力、穩定性以及該項目的順利程度,NASA明確J-2發動機不僅要為土星IB火箭的第二級提供動力,而且還要為土星五號火箭的第二和第三級提供動力。上圖為土星五號火箭第三級安裝的S-IVB段(上圖)。而土星五號的第二級上安裝了5臺J-2發動機(下圖)。
此後,包括Aerojet、普惠、洛克達因、劉易斯研究中心、馬歇爾空間飛行中心在內的許多機構對RL-10和J-2系列發動機進行了一系列深入測試(比如1966年J-2S抽氣循環測試),特別是50到70年代劉易斯實驗室開展的了一系列氫氧火箭發動機燃燒穩定性計劃,該計劃大多數是針對同軸噴注單元做的,對氫氧發動機的大量幾何與工作參數做了系統性改變(比如燃料/氧化劑噴射速度比,撞擊角,噴管縮進長度等待)。通過這些計劃,美國獲得了氫氧火箭發動機的基本知識和研製不穩定預防措施。
在這裡,我們不再詳細枚列其中的細節,我只想說,任何一種循環方式、一種推進劑組元、一種噴注方式……都需要一個國家以舉國之力進行大量的試驗研究:F-1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是這樣,J-2氫氧火箭發動機也是。這些試驗考驗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人員的聰明才智,更考驗著一個國家在數學、物理、化學這種基礎學科的基礎研究實力,這些試驗更是人類宇航探索史上的進步的階梯。
5,沒有最大,只有更大
在上述測試和研究工作的基礎上,NASA劉易斯研究中心與Aerojet液體火箭公司合作研製了M-1發動機,其推力達到了6670kN(約合680噸,比J-2又大了一個數量級),這是美國有史以來試驗過的最大的氫氧推力室。
儘管推力室直徑達到了原來的2倍多,但是其噴注器還是沿用了J-2噴注單元的技術。
按照我們前面的分析,既然加了這麼「厚重」的隔板,想必是遇到了非常距離的燃燒不穩定吧?
你猜對了。還記得我們在上期說過的那句話嗎?
「火箭這玩意,造小了容易,造大了可就麻煩了。大型火箭和大型火箭發動機並不是小版本的簡單放大。這裡面關鍵問題之一就是由振動帶來的不穩定(當結構增大時,結構基頻變低,此時系統間產生耦合共振的可能性變大)。」
只不過,這一次的挑戰是全新的:噴射氫溫。
6,氫溫帶來的不穩定困難——縈繞至今
在RL10A的研製和飛行評定試驗期間,得益於161K(零下110攝氏度)的高噴射氫溫,沒有觀察到燃燒不穩定性。
在1960年前的J-2發動機預研過程中,為了模擬發動機起動狀態液氫的溫度,一開始的氫溫極低(氫溫越低,氫密度越大,流量越高,推力也就越大),所有的環形集液腔噴注器都產生了自發的高頻燃燒不穩定性,大家認識到,這是個及其棘手的問題,好在後面改換了發汗冷卻的同軸噴注器,不穩定振動量顯著降低。
在M-1發動機試車過程中,測試了不同氫溫下的燃燒不穩定性。在降低噴射氫溫的測試過程中突然出現了不穩定,也就是說,存在一個氫氣溫度臨界點,超過臨界點時便會立即引發不穩定燃燒。
當從不穩定條件開始逐步增加氫溫時,發動機在較高的氫溫下才逐漸恢復穩定燃燒狀態。
好吧,既然有不穩定,那麼加隔板吧!
燃鵝令人絕望的事情出現了,工程師嘗盡不同的隔板,並沒有改變這個氫溫臨界點。
NASA提出M-1這種巨型氫氧火箭發動機是為了製造比「土星5」號更大的NOVA火箭。NOVA一級就安裝了8臺F-1發動機,二級裝有4臺M-1。相比之下,「土星5」號的一級安裝了5臺F-1,二級使用了5臺J-2發動機。
小巫見大巫是不是?
7,太空梭主發動機——集大成者
「阿波羅」計劃之後,美國人對月球的興趣逐漸消退,此時蘇聯人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禮炮」系列空間站的建設。
不甘示弱的尼克森政府開始撥款支持「可重複使用載具」(RLV)的開發。這就是後來的太空梭。
從籤訂合同到批量生產,洛克達因用了13年時間走完這慢慢長路。該型發動機的研製計劃大致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72年籤訂合同到1976年關鍵設計審查階段截止,共歷時四年。這一期間洛克達因制定了發動機的設計方案,並用3臺發動機進行了技術攻關。到了1976年,樣機已經能夠在額定工況正常點火工作並安全開關機。
第二階段從1976年開始到1982年截止,在6年的時間裡洛克達因生產了14臺發動機,其中的1臺用作研製性試驗,3臺進行主系統試驗,3臺用作首次載人飛行,剩餘7臺為產品型,用在第三階段進行提高推力、使用壽命的技術革新。
第三階段(1982年-1985年)中,SSME已經接近成熟並用於1981年的第一次飛行,第三階段的任務除了量產,洛克達因的另一主要任務就是進行發動機的飛行維護和翻修。
值得注意的是,太空梭也採用了同軸噴注器。我們從下面圖中就可以清晰看到:
美國的氫氧火箭發動機燃燒穩定性歷史基本上可以用同軸噴注單元來代表,這種噴注器在偏離設計狀態(比如偏心、不同軸)、低噴射氫溫下工作時總是出現不穩定。所有飛行發動機的噴注器均採用同軸噴注單元與氫發汗冷卻面板,不過它們的噴射氫溫都設計高於110K。
留言回覆:關於「火箭發動機推進劑噴注與燃燒不穩定性(下)」,其實已經成稿了,初稿一不小心涉及了比較多的物理概念(比如說K-H不穩定性,R-T不穩定性和R-M不穩定性,湍流燃燒以及斜壓作用),正在進一步修改,敬請期待吧。
往期精彩文章: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