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火箭和液體火箭有什麼區別?最全面的科普文來了

2020-11-24 澎湃新聞

目前主流的火箭(飛彈)發動機有兩種形式:液體火箭發動機和固體火箭發動機。這也是很多人所津津樂道的內容,但他們的具體區別是什麼,各有哪些優缺點則是很多人所不能一一道來的。

在這裡,機械知網給大家做一個小科普讓大家了解下這兩種類型火箭發動機的區別。

首先來定一個調子,兩種發動機沒有優劣之分,本文不引戰。

先說下液體火箭發動機,很多人認為二戰期間的V-2飛彈是最早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並且德國的技術隨著戰敗被輸出到蘇聯、美國、英國等國家,促進了這些國家的火箭技術發展。這話有點偏頗,最早提出液體火箭發動機構想的國家是俄國,注意不是蘇聯而是沙皇俄國。

在1903年俄國的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就提出了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構想,並給液體火箭發動機一個定性的概念——「液體推進劑比固體推進劑能提供更多能量;液氧/液氫是用於航天飛行的最佳推進劑」,這是從大方向原則上沒有錯的一個概念。並且在沙皇俄國時期齊奧爾科夫斯基也繪製出了液體火箭的原理結構草圖(和目前主流液體火箭並無差別),更驚人的是——他推導出了著名的「火箭方程」!

按照這個概念建立起來的液體火箭在動蕩的沙皇俄國並沒有第一個出現成品,而是在1926年由美國火箭學家羅伯特·戈達德成功的製作出了人類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汽油和液氧)。

當然了,當時這枚火箭只飛了12米半高以及不到57米遠的距離。從現代的眼光來看這枚液體火箭還沒有一枚60mm迫擊炮炮彈飛的遠。

歷史說完了,我們說說結構:

這是一枚V-2飛彈的結構圖,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飛彈中三個特別顯著的部分中間部位的燃料倉(火箭的油箱)、頭部的載荷以及尾部的火箭噴管。如果再細心一點點的話會發現噴管和燃料倉之間有一套複雜的管路這個部分是火箭的燃料泵。

從這個構成上來講,液體火箭的結構到現在基本上也是100年沒有變動了。它有一個先天的優勢——燃料泵。

現在的液體火箭發動機基本上會將燃料泵和噴管做在一起。

▲RD-170火箭發動機總成

從燃料泵的複雜程度來看現代火箭中最複雜的東西就在這裡了。燃料泵的功能就是從火箭發動機的燃料箱內將燃料和氧化劑高速的抽取到火箭噴管的燃燒室裡面,形成高溫高壓的火箭噴射氣流。

這麼複雜的一個原因在於,如果依靠樹立起來的火箭燃料的重力流到火箭噴管中是供應不了火箭的燃燒的,需要依靠一個燃料泵將燃料和氧化劑從燃料箱中抽取到火箭發動機中。

一般的情況下是在火箭噴管的旁路設置一個引流管道,讓火箭燃氣的一部分進入管道驅動一套渦輪系統旋轉,這個旋轉的渦輪再帶動機械結構的燃油泵高速的抽取燃料到火箭發動機中。

這個泵的抽取量有多高?美國發射的土星-5號火箭第一級火箭發動機S-iC內裝有2000噸煤油和液氧,這個火箭發動機工作的時間是150秒。在150秒內這些燃料都會被燃料泵從燃料箱裡泵到火箭發動機噴管中。平均一秒內到燃料流量為13.3噸。可以輸出33000KN的推力,幾乎等於91架使用WS-15發動機的殲-20開加力的推力總和。

說到這裡大家可以盡情的感嘆液體火箭發動機的強大了,那麼液體火箭發動機真正的優勢除了推力強大之外還有什麼呢?

主要有三點:

1

由於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燃料是從燃料罐中抽取出來的,因此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燃燒速度更為均勻,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火箭發動機的燃燒時間。——火箭在推力不太變化的情況下,越晚關機其關機點速度越快。

2

液體火箭發動機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增加或減少燃料,以獲得特定的彈道特性。在發射的靈活度上要大大的強於普通的固體燃料火箭。

3

液體火箭發動機,燃料可控,遇到緊急情況可以剎車(當然了,這是我們的獨有秘籍),我們在發射火箭的時候如果已經點火但火箭還沒有離開發射架的時候出現狀況是可以緊急停車的。

當然了,一個事物有優點就會有缺點,液體火箭也有相應的缺點,主要是:

液體燃料有劇毒,如果是液氫和液氧的火箭燃料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是由於液氫、液氧存儲和加注都相當的複雜,因此航天工業就退而求其次採用了另外的燃料,這裡就包括了劇毒的偏二甲肼或者是具有強腐蝕性的發煙硝酸等極端材料。

以偏二甲肼為例,這是一種劇毒且性質活躍的五色透明液體,劇毒且不說,其活躍程度到什麼地步呢?看小動圖:

試管裡面是「冰鎮」的火箭氧化劑四氧化二氮氣,這是一種沸點只有23.3攝氏度的棕紅色液體(具有強腐蝕性),在滴入偏二甲肼後立刻燃燒釋放大量氣體並產生大量熱量。

我們還可以注意的一點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接觸就會燃燒期間並沒有點火的過程。這種燃料不僅僅可以和四氧化二氮發生劇烈反應,實際上即便是空氣中的氧氣在一定溫度下也會使偏二甲肼起火燃燒。

對於這種劇毒、易燃、易爆的危險燃料,儲存和加注工作都是對流程有著嚴格且苛刻的要求的。當然了,對於液氫和液氧不僅僅要求更加密封環境和謹慎的操作,還需要一整套設備保證零下250度的液氫和零下183度的液氧處於低溫狀態。這些也都是液體火箭相當複雜且成本高昂的原因。

同時,類似於偏二甲肼不僅僅是劇毒、易燃、易爆而且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以及看似安全一些的液氧都還有強烈的腐蝕性,火箭燃料箱內加注後的燃料如果不去使用則會不斷的腐蝕燃料箱,這也就是為什麼液體火箭在發射前十幾個小時才開始加注燃料的原因了。即便是將加注後的燃料再次清空釋放掉,這一枚火箭的燃料箱也難以滿足下次發射的指標要求了。

因此液體火箭發僅僅能滿足「按既定計劃」發射的要求,想做到隨時發射幾乎是不可能的(俄羅斯的R-36彈道飛彈有一些突破)。

最後的缺點則在於造價昂貴——液體火箭發動機噴管和燃料泵多採用錸合金製造。這是一種可以在高溫下保持基本物理特性的合金。但錸是地球上最稀有的金屬,整體上導致了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成本高居不下。

液體火箭發動機談完了,咱們說說固體火箭發動機:

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結構相對於液體火箭發動機可以說是「簡陋」。僅僅包括藥室和噴管兩個部分。

這種火箭發動機本身可以看作是我們宋代的玩具「穿天猴」的後代。結構和原理上基本上也沒有太多改變。

其基本原理就是點燃藥柱,藥柱燃燒,產生大量高溫氣體推動火箭前進。

由於僅僅為固定形狀的藥柱,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性能特性就和藥柱的形狀有最大的關係。

最簡單的理解為,藥柱可以是一個單一的圓柱形狀,從底端開始燃燒燒到末端結束,這種火箭發動機的成功案例就是我們的「穿天猴」了。但對於固體火箭則並不如此,從底端開始燃燒緩慢的燒到頂端火箭的重心會隨著燃燒的時間不斷的前移,導致「穿天猴」的飛行軌跡十分魔幻。

古人還是很有智慧的,一般的情況下會在穿天猴上面綁一根竹棒,相對於火藥燃燒帶來的重心改變就被竹棒的質量給抵償了。竹棒(平衡杆)最大限度的保證了這種原始的固體火箭發飛行的穩定性。這個用「平衡杆」的案例實際上目前還有使用。

主要用在了PRG-7這類單兵火箭彈上面。而實際上這樣來看,RPG-7就是一枚大個的「穿天猴」。

但這樣的問題點在於,我們不可能將所有的固體火箭都放一個平衡杆,畢竟平衡杆的質量換成載荷的質量是更划算的。

因此在固體火箭中就開始設計不同形狀截面的藥柱了,力求藥柱燃燒是一個藥柱在長度上的均一同時燃燒,這樣火箭在飛行中的重心改變就會變化的極小了。

下面是幾種常見的藥柱形狀:

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藥柱所產生的推力和燃燒時間的關係。這裡就有一個解釋來說明這樣的關係了——「燃燒表面積」。當固體火箭藥柱燃燒的時候,會從藥柱中心開始向外圍燃燒。如圖1所表現的狀態,燃燒開始的時候中心孔會不斷擴大,這時火箭藥柱燃燒的表面積就會不斷的增加,增加的表面積意味著在同一時間內參與燃燒的發射藥不斷增加,因此推力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加大的。

從圖二可以看出的是發射藥截面是一個環形發射藥柱中間放置了柱狀發射藥柱。當環形藥柱向外燃燒不斷擴大表面積的同時,柱狀藥柱會不斷向內燃燒,縮小了自身的燃燒表面積,這時火箭發動機的推力隨著時間的變化並不大。

當然了,不同截面形狀的藥柱都有使用,主要是因為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用途不同。

固體火箭發動機也有三個優點:

1

結構簡單造價低廉,相對於液體火箭發動機,固體火箭發動機結構更簡單,並不存在燃料泵等複雜的機械結構,完全是藥室、藥柱和噴管,加工和材料要求都比較低廉,甚至可以用石墨纖維纏繞製成噴管。其價格僅僅相當於液體火箭發動機的1/10-1/20。

2

由於發射藥柱是固體存在,因此藥柱特性比液體火箭發動機燃料更穩定,儲存起來就更加安全。這也是目前為什麼大多數的飛彈選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原因。儲存起來方便,投入使用快捷。

3

容易小型化,結構簡單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可以做得很小很輕,這一點對於空軍所用的飛彈則是一個先天優勢。

大部分空對空飛彈都是使用的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主要推進手段,在不過多的增加飛機負載的前提下達到比同等重量的液體飛彈更強的性能(同時易於維護)。

當然有優點就會有缺點,事物的普遍規律嘛,固體火箭發動機由於採用固體裝藥,本身的比衝要比液體火箭發動機低了很多,甚至可有說是遜色很多。

美國為「太空發射系統(SLS)」研製的的固體火箭是目前最大推力的固體火箭(沒有之一),單枚火箭推力可以達到1600噸,真空比衝時間為278.5秒。看起來或許是還算不錯的數據,但和液體火箭發動機來比,例如使用煤油和液氧的梅林發動機,其比衝時間為311秒;而更強的我國發動機則可以達到350秒以上的比衝。

不過想想也可以知道,一枚炮仗的燃燒時間怎麼可以和一小灘油來比呢?比衝時間短是固體火箭的一個硬傷,不過其價格便宜適用性強也讓人們忍受了固體火箭的這一缺點。

所以說,固體火箭或者液體火箭並沒有什麼好於不好的區別,更多的是不同的火箭發動機適應的任務有沒有特定的需求。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機械知網

資料來源:軍武資料庫

註: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此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或刪除內容!

風上風雲|雲端故事

原標題:《固體火箭和液體火箭有什麼區別?最全面的科普文來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通俗比較固體火箭和液體火箭的優缺點
    固體火箭和液體火箭是因為燃料不同而區別的。兩種火箭各有優缺點!一、固體火箭先說固體火箭,就是用固體火藥為燃料的火箭。這種火箭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炮仗。很多網友說自己家的竄天猴和二踢腳就是固體火箭,這個說法還真沒毛病。
  • 固體火箭「海陽造」 串起商業火箭產業鏈
    從那之後,一發火箭打出一個航天港——發射任務成功後,山東省、煙臺市有關部門向省委省政府作了專題報告,希望加強地方政府與航天科技集團戰略合作,充分依託煙臺的區位優勢和工業基礎,發揮火箭院技術、資源優勢和帶動作用,以海陽為主要承載,共同打造「東方航天港」,旨在立足航天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帶動產城融合,建設世界一流的海上發射航天產業新城。不久,山東省就將該項目列為省重大工程。
  • 火箭固體燃料怎麼製造的?外媒帶你"略見一斑"
    該公司是義大利航空航天公司Avio的合作夥伴,為其提供火箭燃料。 「一開始是液體,然後要把它煮沸。」與普通的烤蛋糕完全不同,這一混合過程非常危險,發生在一個被熱帶叢林環繞的隔離建築中,位於厚厚的混凝土牆後面。工程師們從幾百米外的碉堡遠程控制操作,整個區域都被安全圍欄、帶刺的鐵絲網和瞭望塔包圍。固體燃料火箭通常用於諸如洲際彈道飛彈,或者大型火箭的助推器。
  • 「固液之爭」再審視——兼論固體火箭商業化的價值和...
    「固液之爭」再審視——兼論固體火箭商業化的價值和緊迫性作者 | 《衛星與網絡》李剛一、歷史大討論再次浮現(一)追求運力,液體火箭先勝一籌在火箭技術領域,長期存在著所謂「固液之爭」。也就是固體火箭發動機和液體火箭發動機,哪個更適合作為航天動力?
  • 中科宇航:向世界最大固體火箭發起衝擊
    200噸級、100噸級、50噸級和10噸級固體火箭發動機,捆綁4個固體助推器,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達3噸。在2.65米直徑固體火箭芯級外側捆綁並聯兩枚同樣的固體助推器,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之一,火箭總長度39.7米,起飛質量343噸,700千米SSO軌道的運載能力提高到了3.55噸,不僅遠高於尚在研製中的織女星-C大型固體運載火箭,甚至高於現役的長徵二號丙、長徵四號乙和長徵四號丙中型液體運載火箭。
  • 火箭與飛機一體的環球飛機
    太空飛船2號真正達到了火箭和飛機合為一體,它不僅有著類似飛機的外表,還有著混合動力的新型火箭引擎。混合動力新型火箭引擎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呢?我們在新聞上常見的火箭,它們一般用的是固體火箭引擎,其燃料是固體;在太空裡的飛船用的是液體火箭引擎,其燃料則是液體。固體火箭引擎的優勢在於製造難度較低,並能提供更大的推力,而液體火箭引擎則是能在太空提供推力,以及隨意開關和調整功率。不過它們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固體火箭引擎易爆炸,固體火箭引擎無法隨意開關,以及液體火箭引擎的製造難度極高等等。
  • 洲際飛彈固體火箭發動機難在哪?殼體特殊材料編織
    外界普遍猜測這次試驗可能與洲際飛彈使用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有關。為什麼國際社會對朝鮮洲際飛彈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這麼重視,它的研製又有哪些難點呢?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中國專家表示,此前朝鮮試射的「火星-14」「火星-15」洲際飛彈仍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相比之下,目前國際主流的先進洲際飛彈均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洲際飛彈外形尺寸更小,便於機動。
  • 天兵科技30噸液體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 創全球HCP液體發動機推力之最
    此次試車共持續了50秒,期間發動機啟動、關機平穩,穩態工作參數正常,發動機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了設計要求,全面通過熱試車考核。另外,這次試驗也獲取了動力系統工作過程中力、熱、壓強等數據,進一步檢驗了TH-3動力系統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航天工程,動力先行。如何解決好低成本、高可靠、可量產的推進動力問題,一直是我國商業航天發展當前面臨的最大困難。
  • 【科普】火箭的原理
    簡單的火箭甚至早在牛頓提出這一公式前幾百年就在中國發明出來,並得到了應用,這既包括軍用的火藥箭,也包括節日慶典的煙花。火箭是靠火箭發動機向前推進的。火箭發動機點火以後,推進劑(液體的或固體的燃料加氧化劑)在發動機燃燒室裡燃燒,產生大量高壓氣體;高壓氣體從發動機噴管高速噴出,對火箭產生反作用力,使火箭沿氣體噴射的反方向前進。
  • 中科宇航向世界最大固體火箭發起衝擊
    在應用領域軍民兩用,既可用於軍用和應急快速發射,也可以日常發射民用和商用衛星。固體火箭使用靈活便捷,對發射場依賴程度低,極大地豐富了火箭的使用和發射模式,可以從陸地、海洋甚至空中發射,能夠有效緩解發射場資源緊張局面。
  • 成都市區縣「命名」的固體火箭將首飛
    火箭總裝完成據悉,「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是星河動力第一款固體運載火箭,採用三級固體運載模式,一級主要裝備有一臺「光年」GS-1固體發動機,擁有60t海平面推力,74s燃燒時間;二級有一臺「光年」GS-2固體發動機,擁有28t推力,70s燃燒時間;三級為單臺「光年」GS-3固體發動機,有8.8t推力,69s燃燒時間。
  • 支持車載發射的商用火箭快舟11號首飛失利!我國目前最大固體火箭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固體運載火箭:固體運載火箭,是指火箭的推進劑是固體,推進劑是液體的稱作液體運載火箭,當然有時為了發射任務的需要也有固液混合型的運載火箭。6月23日承擔北鬥三號組網最後一顆衛星發射任務長徵三號運載火箭就是一種三級液體火箭,常見的的固液混合型運載火箭如我們的長徵一號運。
  • 揚基:從一片舵看,朝鮮固體火箭還是圖樣(too young)
    近幾個月來,在其官方通訊社近乎千篇一律的報導和韓國軍方永遠「一切盡在掌握」的表態中,朝鮮人民軍各類飛彈乃至遠程火箭彈的試驗已經讓人有些「麻木」。但3月24日,朝鮮官方在相關報導中首次公開其大功率固體火箭發動機地面噴出和級分離試驗畫面,對於關心東北亞安全局勢的讀者來說,仍有諸多信息可供探討。
  • 火箭的燃料是啥?它是怎麼給火箭提供動力的?
    提到火箭發動機,小編想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汽車在公路上行駛,飛機在空中飛行,都需要燃料來驅動,火箭要飛向太空,當然也離不開燃料。但汽車和飛機都行駛在富含氧氣的大氣層中,氧氣是天然的氧化劑,而火箭要到達大氣稀薄的太空,那裡幾乎沒有氧氣,火箭的燃料是怎樣燃燒的?
  • 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落戶「東方航天港」 可年產20發火箭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12月2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所屬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火箭公司」)與山東省煙臺海陽市進行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打造「東方航天港」。該基地建成後,將形成年產20發固體火箭生產能力。
  • 火箭工匠創造更安全、更環保的混合火箭發動機技術
    『什麼是混合火箭發動機?如果您不是火箭或火箭科學的愛好者,您可能對開發混合發動機。簡單地說,混合動力發動機意味著火箭的燃料將由固體和液體或氣體燃料組合而成。考慮到混合動力發動機將更加環保,這對於世界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成就。火箭燃料的燃燒對環境有負面影響,但這項新技術試圖解決這些問題。
  • 詳解海上發射火箭與海上回收火箭,哪個技術難度更高呢?
    第一個困難就是:我們在陸地上的發射臺發射是固定的,但海上發射平臺因為海水的起伏而波動,因此需要採用了一種特殊的瞄準技術和動態條件下的發射技術,以此來應對海水波動。第二個困難就是:海上發射對火箭的控制和監測信號提出更高的要求。
  • 固體火箭發動機為何能成為運載動力「新寵」?
    如今用於宇航運載和深空探測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展露出它強健的體魄和超強的動力。那麼,固體火箭發動機為何會逐漸成為航天發射領域的「新寵」?  航天科技四院41所首席專家、固體運載發動機總設計師王健儒表示,固體火箭動力系統結構相對簡單,在可靠性和機動性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由於固體推進劑預先裝填進發動機內,固體火箭運至發射場後,測試完成後即可實施發射,因而可以縮短發射準備周期,確保安全發射。  航天科技四院總工程師王建指出,固體推進劑化學性能更為穩定,不怕洩漏,對儲存的溫溼度以及力學環境要求不苛刻。
  • 一分鐘揭秘並學會配製火箭原料
    在看到火箭發射之後,你可能會思考火箭燃料是由什麼製成的。確切來說可能有兩種燃料被用在火箭上。燃料可以被分成液體燃料和固體燃料。,這必須有燃料和氧化劑來製造固體燃料火箭。
  • 自製火箭,一飛沖天
    結構系統是火箭的軀殼,保護內部各組織;動力系統是火箭的生命之源,由燃料部分和發動機部分組成。我們自製火箭肯定不會像航天工程一樣擁有控制系統,因為技術佔時達不到,私人製作的話太燒錢了。那麼我們自製火箭主要是由兩部分組成:結構系統、動力系統構成,主要我們解決這兩個條件,就能製作出屬於自己的自製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