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固體燃料怎麼製造的?外媒帶你"略見一斑"

2020-11-25 網易科技

(原標題:The rocket scientists mixing up a giant firework)

網易科技訊 7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熱帶南美洲叢林的偏遠角落,法國科學家正在混合製造固體火箭助推器燃料。這些燃料將用於火箭的初級助推器,像煙花一樣將火箭送入太空。

圖示:警示標誌要求使用防護工作服、戴手套和呼吸器。

我從來沒有在其他地方看到牆上有這麼多警示標誌。這些警示標誌要求使用防護工作服、戴手套和呼吸器。要求的這些裝備我都沒有。

據我所知,這裡還有發生爆炸的危險。更不用說外面張貼的關於毒蛇和蜘蛛出沒的警告了。

這個房間位於法屬蓋亞那庫魯地區的歐洲航天港,工程師們在這裡將固體火箭燃料的成分混合在一起。

「這就像烤蛋糕一樣,」合作夥伴阿麗亞娜集團(ArianeGroup)營運長大衛·龐卡(David Quancard)表示。該公司是義大利航空航天公司Avio的合作夥伴,為其提供火箭燃料。 「一開始是液體,然後要把它煮沸。」

與普通的烤蛋糕完全不同,這一混合過程非常危險,發生在一個被熱帶叢林環繞的隔離建築中,位於厚厚的混凝土牆後面。工程師們從幾百米外的碉堡遠程控制操作,整個區域都被安全圍欄、帶刺的鐵絲網和瞭望塔包圍。

固體燃料火箭通常用於諸如洲際彈道飛彈,或者大型火箭的助推器。

庫魯航天港生產的燃料將為兩種不同的火箭提供動力:第一種是阿麗亞娜5型火箭(Ariane 5)的助推器,這種巨型火箭專為大型太空飛行器設計,比如說用於通信衛星和深空科學任務。另外一種是30米高的Vega火箭,用於將較小的有效載荷提升到低地球軌道,其三個一級助推器均採用固體火箭燃料。

圖示:在發射前三個小時,整個龍門結構將在巨型鐵路轉向架的作用下移開。

「固體火箭助推器意味著採用固體推進劑——它看起來有點像橡膠,是固體但柔軟,」龐卡表示,「你有一個巨大的推進劑「蛋糕」,從內核開始向外燃燒以產生推力。」

由於沒有內部閥門,管道或移動部件,這項技術的工作原理與煙花相同——你點燃它,它就會飛起來。一旦它被點燃,你就無法阻止它。這就是為什麼需要在發射場製造燃料的原因之一。大家普遍認為將固體火箭從歐洲大陸運往大西洋太危險了。

用於混合燃料成分的攪拌器是世界上最大的攪拌器之一,和在工業麵包店中找到的那種機器沒有什麼兩樣。它的多個旋轉葉片每分鐘旋轉500到1000次,但從不接觸側面,以避免摩擦產生火花的危險。它可以一次將12噸推進劑批量混合在一起。

混合容器——也就是所謂的罐子——抵達這裡時已經裝滿了由鋁、氧化鐵和粘稠化學物質組成的惰性粘性混合物。然後將罐子加熱至75攝氏度並使葉片旋轉,同時將高氯酸銨粉末從上面的斜槽中混入。而混合比例則是公司的秘密。

圖示:火箭助推器的運送過程是一個緩慢而又穩定的過程。

在混合之後,燃料被帶到另一個建築物中,被導入到火箭之中。Vega火箭助推器的外殼由義大利製造,由碳纖維輕質空心管組成,內襯絕緣材料。這些火箭的組成部分被放入鑄造坑中,一個類似於長杆(稱為芯軸)的模具位於中心。

就像倒果凍或者向烤箱中倒蛋糕混合物一樣,罐子中的推進劑逐漸被倒入火箭外殼中,整個鑄造坑加熱到50攝氏度。

「加熱完成後,它就變成固體了,」龐卡說。 「然後你取下芯軸,就得到了完美的內部形狀。」

現在固體燃料經過徹底的缺陷測試後並儲存一個月,以穩定燃料和套管之間的粘合。隨後添加進點火系統和噴嘴,火箭就準備就緒來。

這個階段它被認為是安全的。我希望如此,因為我發現自己在一個儲藏室裡抬頭看著三個巨大的燃料火箭段。我的手機已經被帶走了——這就像關於在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機的警告,只不過違反的後果更嚴重。

阿麗亞娜5型火箭從1996年開始一直在服役。其已經進行了98次發射,只有兩次發射失敗(沒有一次與固體火箭有關),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可靠的火箭之一。相比之下,Vega火箭於2012年問世,迄今為止進行的11次發射都取得了成功。但這兩種火箭都將在性能和效率方面進行了升級,以降低成本並提高競爭力。

目前,新一代碳纖維固體火箭正準備在航天港進行測試。作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固體助推器,使用了140噸推進劑。 P120C由歐洲航天局(Esa)資助開發,將用作新阿麗亞娜6火箭的助推器以及升級版Vega C火箭的一級助推器。

「這很令人興奮,」龐卡說。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我們在兩個不同的運載火箭上使用相同的助推器。」

在庫魯一幢被稱為BIP(B timentd』IntégrationdesPropulseurs)的建築中,龐卡向我展示了四層樓高的P120C助推器全尺寸模型。這個模型被用於測試火箭在航天港周圍移動以及發射準備的過程。其中並沒有火箭燃料,而是充滿了惰性的化學混合物。

圖示:卡卡布裡尼表示工作的壓力激勵著整個團隊。

「化合物的粘度與推進劑相同,」龐卡解釋道。 「這是一種以最安全的方式測試這種新助推器製造和裝配過程的方法。」

一旦建成並經過測試,所有固體火箭助推器最終都會出現在幾公裡外的發射臺上。在Vega火箭發射臺上,項目工程師馬克卡卡布裡尼(Marco Calcabrini)正忙著準備他的最新任務——發射用於測量全球風的歐洲航天局衛星Aeolus。

在發射架的12層結構中,卡卡布裡尼的團隊將組裝Vega的固體火箭部件,然後將衛星安裝在頂部的液體火箭上方。這種液體末級在火箭運行的最後階段用於代替固體火箭,使飛行控制人員能夠將衛星精確地放置在軌道上。

在發射前三個小時,整個龍門結構將在巨型鐵路轉向架的作用下移開,將火箭留在發射臺上,顯而易見位於避雷針之下。

我問卡卡布裡尼,自己的工作如此接近固體火箭是否讓他感到緊張。 「我告訴我的侄子,我在準備大煙花,」他說, 「這絕不是一份正常的工作——我們每天都有風險,我們必須加以管理。」

從一級助推器抵達發射臺倒火箭發射只有31天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卡卡布裡尼只有八天的時間將衛星固定到位,並檢查一切是否正常。

他告訴我:「壓力總是存在的,但我和我的同事都喜歡這份工作。我們這麼做存在壓力,但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工作,」他告訴我。 「這是一個團隊。每個人都致力於完成發射任務;我們不能錯過發射時間。「

固體火箭相對簡單、便宜且可靠。此外憑藉其火箭燃料工廠,歐洲是火箭發射的世界領先者。一旦卡卡布裡尼的Vega火箭固體助推器被點燃並發射,火箭會燃燒直到燃料耗盡。然後,精密碳纖維體的殘骸將落入海洋——燃燒得太扭曲而無法重複使用。一切順利的話,風力監測衛星將進入軌道。那時整個火箭——在製造,混合和烘烤方面的所有付出和投資 ——將永遠消失。

「這是我們為之工作的時刻,」卡卡布裡尼說,「在發射的那幾分鐘內,成千上萬的人為此工作——我們為此而努力。」(晗冰)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王鳳枝_NT2541

相關焦點

  • 火箭的燃料是啥?它是怎麼給火箭提供動力的?
    提到火箭發動機,小編想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汽車在公路上行駛,飛機在空中飛行,都需要燃料來驅動,火箭要飛向太空,當然也離不開燃料。但汽車和飛機都行駛在富含氧氣的大氣層中,氧氣是天然的氧化劑,而火箭要到達大氣稀薄的太空,那裡幾乎沒有氧氣,火箭的燃料是怎樣燃燒的?
  • 通俗比較固體火箭和液體火箭的優缺點
    固體火箭和液體火箭是因為燃料不同而區別的。兩種火箭各有優缺點!一、固體火箭先說固體火箭,就是用固體火藥為燃料的火箭。這種火箭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炮仗。很多網友說自己家的竄天猴和二踢腳就是固體火箭,這個說法還真沒毛病。
  • 固體火箭和液體火箭有什麼區別?最全面的科普文來了
    燃料泵的功能就是從火箭發動機的燃料箱內將燃料和氧化劑高速的抽取到火箭噴管的燃燒室裡面,形成高溫高壓的火箭噴射氣流。這麼複雜的一個原因在於,如果依靠樹立起來的火箭燃料的重力流到火箭噴管中是供應不了火箭的燃燒的,需要依靠一個燃料泵將燃料和氧化劑從燃料箱中抽取到火箭發動機中。
  • 洲際飛彈固體火箭發動機難在哪?殼體特殊材料編織
    外界普遍猜測這次試驗可能與洲際飛彈使用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有關。為什麼國際社會對朝鮮洲際飛彈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這麼重視,它的研製又有哪些難點呢?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中國專家表示,此前朝鮮試射的「火星-14」「火星-15」洲際飛彈仍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相比之下,目前國際主流的先進洲際飛彈均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洲際飛彈外形尺寸更小,便於機動。
  • 煤油火箭能飛出地球,要想飛出太陽系,該用什麼燃料?
    人類第一次使用火箭是在1926年,當時所使用的火箭燃料是液體燃料。總歸的說就是化學燃料。如今已經是2020年了,可是人類製造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依然化學燃料。在這九十多年間,其變化不是很大,除了是找到了更好的化學燃料之外。
  • NASA重返月球點燃6大航天技術:用冰製造火箭燃料排名第一
    編者按: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提出了6大技術,包括低溫流體管理技術、著陸點現場資源利用技術、無線充電系統、化學電源、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精確著陸和危險規避技術等。其中低溫流體管理技術用冰製造火箭燃料,排名第一,可以看出美國宇航局在燃料系統方面有較大的投入,在月球表面活動需要足夠的電力和燃料。
  • 「固液之爭」再審視——兼論固體火箭商業化的價值和...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經有過一場影響深遠的「固液」火箭發動機技術選擇的大討論。雙方支持者各執一詞。液體派認為,液體發動機的飛彈在運輸時燃料儲箱是空的,總體較輕,運輸車輛的負荷較小,工程上更易實現。至於燃料,在發射場裡加注就可以了。固體派則認為,固體火箭的燃料是在車間裡澆鑄完成的,不需要考慮燃料加注的問題,運輸隊伍精幹,起豎後經過簡單檢測就可以發射。
  • 馬斯克為在火星製造火箭燃料找到了辦法
    因此,火箭設計的時候就應該預留好回程所需的燃料以及物資,尤其是燃料。因為要飛回地球,飛船首先要脫離火星引力再飛回地球的引力範圍,而脫離火星引力時需要的加速度所消耗的燃料是非常巨大的,無異從地球飛往火星時所用的燃料量,這對運載力是個巨大的挑戰。局限於火箭技術,導致火箭的燃料推動力只能確保單程的用量,著陸火星以後即便燃料還有剩餘,但剩餘的燃料也很難確保火箭能再飛回地球。
  • 揚基:從一片舵看,朝鮮固體火箭還是圖樣(too young)
    可以清晰看到使用了四片燃氣舵進行控制(當然在以考核發動機本身工況的首次地面試驗中,它們也不需要去「控制」),這種設計多用於早期液體燃料火箭防凍劑,以及各類戰術飛彈使用的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雖然燃氣舵重量較輕,原理簡單可靠,但由於其升力不足,並不適用於中遠程彈道飛彈。
  • 一分鐘揭秘並學會配製火箭原料
    在看到火箭發射之後,你可能會思考火箭燃料是由什麼製成的。確切來說可能有兩種燃料被用在火箭上。燃料可以被分成液體燃料和固體燃料。,這必須有燃料和氧化劑來製造固體燃料火箭。
  • 中國火箭燃料製造基地:與劇毒和危險相伴(圖)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將用長徵二號F型火箭進行發射。新華社記者趙建偉攝  編者按  朋友,當您看到火箭點火騰飛的壯觀景象時,是否想過究竟是什麼力量使巨大的火箭託舉著飛船、衛星遨遊太空的?答案是推進劑——火箭的「血液」。日前,筆者走近我國最大的火箭「血液」供應中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特種燃料供應站,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 未來的太空人可以使用甲烷在火星上製造火箭燃料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他們可以從紅色星球上已經存在的甲烷中製造火箭燃料。 研究人員已經設計出一種新的方法來生產基於甲烷的火箭燃料,他們希望這可以使從火星返回的旅程更加可行。這種方法先前是由SpaceX的Elon Musk和工程師提出的,他們考慮了利用火星上冰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來產生甲烷所需的碳和氫的方法。
  • 固體火箭「海陽造」 串起商業火箭產業鏈
    點擊查看圖文直播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日訊 (記者 高寧 通訊員 侯俊南 王寧) 12月2日,垛山腳下,東方航天港航天產業製造園區內,一場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的籤約,拉開了「海陽製造」火箭的帷幕。
  • NASA測試火箭新型五段固體火箭,照亮了整個山坡
    圖片來源:NASA TV / Spaceflight Now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周三在位於猶他州Promontory的公司測試設施為NASA的太空發射系統試射了五段固體燃料助推器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壽命和可靠性 燃料電池的關鍵挑戰
    經過近幾十年的大力發展,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正試圖努力降低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操作溫度,實現中溫化(500~800℃)甚至低溫化(低於500℃),進一步降低各部件(包括陰極、陽極、電解質、連接材料和封接材料等)的製造成本和電池的操作成本。迄今為止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仍然有許多實際應用和基礎研究上的問題尚未得到妥善解決,還沒有完全達到商業化的要求。
  • 自己設計並製造一架真實的火箭是什麼體驗
    作者:老麥自己設計並製造一架真實的火箭是什麼體驗?美國的一位音樂專業畢業的小哥為了實現進入火箭製造公司工作的夢想,用了大約兩年的時間,自學火箭推進知識,自學編程控制火箭發動機,用3D印表機製造零部件,按照1/48的比例製造了一架」Falcon Heavy9」火箭。
  • 最大固體火箭在中國誕生,直徑4米載荷70噸!航天發射成本暴降
    文/行人茫茫星河,浩瀚太空,自古以來,人類對於廣闊的星空就有很強的好奇心,古今中外也有很多關於茫茫太空的無限遐想,怎麼前往浩瀚的星空成為了人們的嚮往。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火箭成為了人類徵服浩瀚太空的第一工具。
  • 太空新創公司BluShift成功發射首枚生物燃料火箭
    新的太空創業公司bluShift希望為小型衛星發射市場帶來一種新的推進劑,即以生物衍生火箭燃料。
  • 出師未捷的快舟十一號:發動機試車爆炸,火箭殼體碳纖維製造
    ,其動力系統與液體動力構造完全不同,液體火箭發動機與燃料貯箱是相互獨立的模塊,而固體火箭的燃料貯箱與發動機則是渾然一體,在火箭發射前固體燃料像混凝土一樣澆築進火箭殼體內,進而形成裝藥燃料室。快舟十一號發動機試車固體燃料與火箭殼體必須緊密貼合在一起,但凡有一點空隙高達1500攝氏度的烈焰就會與空氣產生反應
  • 《加油》火箭燃料竟能吃 吸塵器原理可防油洩露
    小撒、小尼驗證小火箭起飛火箭燃料竟是身邊「好吃的」,就連家用吸塵器也在石油儲存工作上做出了大貢獻。  火箭燃料竟然可以吃  固體火箭要靠燃料升空,但燃料是什麼對大眾來說一直都是一個謎團。本期節目現場則變成了一個小型的火箭發射場。「火箭燃料科普大課堂」隆重開課,「白糖粉、味精、橘子粉」究竟哪樣加入等量氧化劑能夠助力小型火箭飛的最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