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工力量 柳葉刀】
在長徵五號火箭研製之前,中國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一直是在已有的技術基礎上進行改進,核心部件火箭發動機推力沒有質的提升,增大火箭的推力與射程,只能依靠加裝助推器與火箭的級數。老舊的火箭使用有毒的四氧化二氮與偏二甲肼推進劑,劇毒且汙染環境。
為全面提高中國運載火箭的整體水平和能力,中國急需一種大推力、高可靠、低成本、無毒、無汙染的運載火箭。新火箭還需具備模塊化設計,可根據不同模塊組裝成不同推力的火箭。長徵五號火箭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進行研製的。
改造老舊型號火箭 長徵三、四號推力性能無本質提升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一直依靠「長徵二號、長徵三號、長徵四號」運載火箭及其改進型來完成大部分軌道發射任務。如果追溯技術源頭,這三型火箭都源自1971年首飛的東風5號洲際彈道飛彈(兩級液體火箭)。
「長徵三號」運載火箭是以「長徵二號」運載火箭為基礎進行研製的,主要關鍵技術在火箭的第三級(上面級)。第三級火箭首次採用低溫液氧/液氫推進劑,液氧的沸點溫度在-183℃,液氫沸點溫度更低為-253℃,在這樣低的溫度下,有許多難題需要克服。
該型火箭的第一級安裝四臺YF-21發動機,第二級是一臺YF-24發動機(即:YF-22主發動機+四燃燒室YF-23遊動發動機),這樣的火箭一、二級設計與長徵二號類似,變化不大。
長徵三號運載火箭第三級所使用的YF-73氫氧發動機,由1臺渦輪泵和4個獨立的推力室並聯組成,4個推力室同在一個圓周,呈「十」字形安裝在發動機機架上,每個推力室都可沿圓周切向擺動,以控制飛行姿態,可以兩次點火工作。
「長徵三號」第三級YF-73發動機,由1臺渦輪泵和4個獨立的推力室並聯,渦輪泵排氣加熱氫氣和氦氣,分別給氫、氧貯箱增壓
YF-73發動機結構圖,採用開式循環,四個燃燒室推進劑由一臺渦輪泵驅動
「長徵三號甲」第三級YF-75氫氧發動機,通過機架並聯兩臺該型發動機使用,發動機可雙向擺動,YF-75是繼YF-73之後的中國第二代低溫發動機
作為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備份火箭,上海航天局自1974年起,用了10年的時間成功研製了「長徵四號甲」和「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
與長徵三號思路相似,長徵四號火箭也是在「長徵二號」的基礎上增加一個第三級形成的,一級和二級繼承了「長徵二號」和「長徵二號丙」成熟的技術,但與長徵三號不同的是,增加的火箭第三級使了與一、二級相同的常溫液體推進劑(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動力為兩臺YF-40發動機,可雙向擺動。
YF-40發動機
攻克大推力發動機技術難題 研製長徵五號運載火箭
「長徵五號」早於1986年在「863計劃」支持下開展了前期的論證,但那時的中國航天工業還不具備生產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的能力,這意味著大推力火箭只能存在於概念中。不過,這種情況在90年代初發生了改變,當時中國獲得了俄羅斯RD-120發動機成品(可能還有設計文件),RD-120就採用了先進的高壓補燃循環技術。
高壓補燃循環,預燃室中氧氣充足,排氣驅動渦輪泵後,全部注入燃燒室
21世紀初,國內開始研製兩種大推力火箭發動機:基於RD-120技術的120噸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YF-100和50噸推力液氧/液氫發動機YF-77。
實際上,YF-100和YF-77在研發的過程中都遭遇了重大挑戰,導致了長徵五號發展的重大延遲,中國航天業花了近20年的時間才消化完RD-120技術,並給出自己的設計。使中國成為既俄羅斯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高壓補燃循環發動機技術的國家。
YF-100發動機,基於俄羅斯RD-120發動機技術,採用液氧/煤油推進劑,使用高壓補燃循環技術,長徵五號助推器動力,半個世紀前,美國土星五號運載火箭採用F-1發動機,地面推力約690噸,相當於5臺YF-100發動機
YF-77火箭發動機,採用液氧/液氫推進劑,YF-77火箭發動機採用開式循環,預燃室產生的燃氣,分別驅動燃料泵和渦輪泵(這樣的設計是考慮到密封性問題,防止氫氣與氧氣接觸,產生爆炸),驅動渦輪後的廢氣直接排到發動機外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國防科工委於2001年開始對下一代運載火箭進行初步研究,該計劃不只是發展一個新的運載火箭,還包括對整個空間基礎設施進行廣泛的升級,在天津建造新的運載火箭和宇宙飛船製造和測試工廠,在海南島建造一個新的發射場,並建造用於兩地轉運火箭設備的海上運輸船。
長徵五號的設計任務被分配給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該火箭是一種全新的設計,採用了以前長徵火箭設計所沒有的一系列新技術,包括新的發動機、數字飛行控制系統、新的焊接技術等。
長徵五號系列實行模塊設計,由直徑為5米、3.35米和2.25米的三種模塊構成。其中5米模塊包含兩臺50噸級YF-77發動機(芯一級)或兩臺9噸級YF-75D發動機(芯二級),3.35米模塊包含兩臺120噸級YF-100發動機,2.25米模塊包含一臺120噸級YF-100發動機。
模塊化設計的好處是可以根據需要,把不同模塊組裝成不同推力的火箭,以執行不同的任務。例如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系列中最強的型號,以兩個5米模塊主推進器,另配4個3.35米模塊助推器。
經歷種種坎坷 長徵五號再次屹立海南文昌
長徵五號作為中國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發射系統,與歐洲的阿里安5型(Ariane 5)和美國的德爾塔IV型(Delta IV)重型火箭的性能並肩。該型運載火箭的設計目的主要是將商業衛星、空間站模塊和深空探測器送入軌道。
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遙一火箭搭載實踐十七號衛星,在海南文昌發射成功,但發射過程中二級故障提前關機,但上面級通過延長燃燒時間成功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火箭採用「遠徵二號」上面級,其動力為兩臺YF-50D發動機,推進劑為四氧化二氮與偏二甲肼。
此次採用芯一級兩臺50噸級氫氧發動機與四枚助推器各兩臺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組合起飛方案,10臺發動機同時點火,起飛推力達1060噸。距離美國土星五號的近3000噸起飛推力,還存在一定差距。
長徵五號底部發動機布局
2017年7月2日,長徵五號遙二火箭搭載實踐十八號衛星,因為一級故障,發射失敗。公開資料顯示,發射失利原因是,兩臺YF-77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其中一臺出現了異常。
此前,天津航天長徵火箭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陶鋼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對故障的定位、分析,已經查明原因,而且採取了有效措施。如今,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又屹立在海南文昌發射場。
助力「長徵九號」載人登月 500噸級發動機研製工作不斷推進
國內早已經意識到自己在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研製方面的落後,除了確保「長徵五號」計劃順利進行,還正著手研製單臺推力達500噸的液氧煤油機及單臺推力為200噸的氫氧機,這兩型發動機,將是負責中國載人登月、火星考察的「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的主力發動機。
從左至右依次為:土星五號、美國新一代SLS火箭、長徵九號、美國藍色起源公司的New Glenn火箭、SpaceX公司的Starship火箭
今年3月,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50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燃氣發生器-渦輪泵聯動試驗取得成功。
目前,世界上超過500噸級液體火箭發動機僅有兩款,一款是美國F-1火箭發動機,這是美國阿波羅登月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的芯一級動力。另一款是俄羅斯的RD-170,這是迄今為止推力最大的火箭發動機,最大推力達到840噸,不過包含四個燃燒室。
去年11月份,在珠海航展上,俄羅斯動力機械科研生產聯合體展示了RD-180火箭發動機(RD-170的燃燒室減半)。該公司的總經理伊戈爾·阿爾布佐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中國可以引進RD-180發動機。因為RD-180推力達400噸,可以滿足當前的載人登月任務需求。
RD-180發動機,雙燃燒室
冷戰結束後,美國航天部門的預算大幅削減,急需一款性能穩定價格便宜的火箭發動機,所以俄羅斯的RD-180發動機成為美國航天部門採購的對象。2018年1月,據Ars Technica(美國一家從事技術新聞深度報導的網站)報導,自2014年克裡米亞危機以來,美國國會一直加大對本國航空航天業的壓力,要求其終止使用俄羅斯生產的火箭發動機。一些議員要求聯合發射聯盟公司在其「宇宙神V號」運載火箭中停止使用俄制RD-180發動機。
聯合發射聯盟公司計劃在下一個10年初期過渡到使用美國國產發動機,採用其他已經飛行或很快就要上線的美國火箭,俄制RD-180發動機的製造商正在尋求別的市場。Ars Technica報導稱,中國對這一發動機感興趣,但不想購買成品發動機,而是希望獲得生產技術許可。
美國開始棄用RD-180發動機,俄羅斯開始同中國商談火箭發動機領域的合作。不過,隨著中國自己的500噸級火箭發動機的研發不斷推進,可能意味著中國不需要引進俄羅斯的RD-180。
結束語
1990到2010年之間,中國將有限的航天資金,集中在載人航天(神舟與天宮系列)與探月工程項目上,具體到運載火箭分系統的研製上,主要是對長徵二號、三號液體火箭的進行改進,但推力性能無本質提升。
為全面提高中國火箭的整體性能,通過多年技術攻堅,作為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動力的YF-100、YF-77大推力發動機早已研製成功。如今,克服此前發射失利的長徵五號,又一次屹立在海南文昌發射基地,成功復飛。但是,長徵五號並非中國航天的終點,更強大的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搭載著「載人登月」夢想,也已離我們不遠。
加入觀察員(輸入邀請碼888享10元優惠),完整閱讀本系列文章及更多優質內容:
火箭發動機,人類玩火的極致(一)——德國A系列火箭
火箭發動機,人類玩火的極致(二)——美國紅石火箭,V2的改良升級
火箭發動機,人類玩火的極致(三)——蘇聯R-7系列火箭
火箭發動機,人類玩火的極致(四)——美國「半人馬座」上面級
火箭發動機,人類玩火的極致(五)——RD-170火箭發動機誕生,至今難以被超越
火箭發動機,人類玩火的極致(六)——單燃燒室最強推力 實現「阿波羅」登月計劃
火箭發動機,人類玩火的極致(七)——基於東風飛彈技術 打造長徵運載火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