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曆 |「神八」追吻「天宮一號」八周年,長徵五號「大火箭...

2021-01-18 前瞻網
科技日曆 |「神八」追吻「天宮一號」八周年,長徵五號「大火箭」首飛成功
 Evelyn Zhang • 2019-11-03 15:19:01 來源:前瞻網 E5246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今天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七號衛星。而在8年前和3年前的同一天,「神八」追吻「天宮一號」、長徵五號「大火箭」首飛成功這兩項成就同樣讓世界矚目。

「神八」追吻「天宮一號」

2011年11月3日,8年前的今天,「神八」與此前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了空間交會對接。這是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也是突破和掌握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的一次關鍵之戰。

當日5時58分07秒,飛船與在軌等待34天的目標飛行器依靠微波雷達、雷射雷達和電視攝像機的引導,經歷了捕獲、緩衝、拉近、鎖緊的過程,最終實現連接,形成組合體。

到11月14日20時00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天宮一號又與神舟八號第二次成功交會對接。

任務中,共有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通信系統、著陸場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等載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統參加任務。飛船在前期具備57天自主飛行的能力基礎上,已具備停靠180天的能力。神舟八號飛船電源帆板因為採用了新的太陽電池片,發電能力提高了50%。

空間交會對接重大突破將為中國2020年左右建成空間站奠定關鍵技術基礎,進一步探索宇宙奧秘。

神舟八號雖然是無人飛行,但這次飛行將對未來的載人任務進行充分的技術驗證和準備。它與「神九」、「神十」一樣,都是按照載人要求設計的。

據介紹,涵蓋微生物、植物和動物等33種生物樣品裝在了40個有光照的容器中,隨神舟八號飛船遨遊太空。

在神舟八號飛船上,中德雙方的科學家利用通用生物培養裝置開展了17項空間生命科學實驗,其中「空間簡單密閉生態系統」實驗由中德聯合完成的。 此外還有中方10項、德方6項實驗,它們中既有探索生物現象和生命過程的基礎研究,也有的是為人類疾病尋找新的藥物診治突破,試驗結果將在「神八」返回後取得。

長徵五號首飛成功

除了「神八」飛天追吻「天宮一號」成功,在11月3日這個日子,還有一個重要的航天航空裡程碑需要被銘記。

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這是我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家族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38次發射。

長徵五號也由此成為中國運載能力最大(起飛質量最大、起飛推力最大、箭體結構最大、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榮獲別稱「大火箭」、「胖五」。「胖五」箭體長度56.97米(CZ-5),起飛質量879噸(CZ-5),LEO運載能力25噸(CZ-5B),GTO運載能力14噸(CZ-5)。需要10臺發動機(氫氧發動機)同時點火,才能實現長徵五號起飛。

(示意圖)

長徵五號計劃被應用於探月工程三期、空間站工程核心艙及實驗艙、二代導航二期工程、火星探測等國家重大工程任務。

就在上個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工程的第三發試驗箭)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火箭完成一系列裝配和測試工作後,宣布將擇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發射任務。而長徵五號乙則預計將在2020年實現首飛。

首飛成功的長徵五號原本計劃在2017年發射「嫦娥五號」。但在2017年,中國發射第二枚長徵五號重型火箭時,卻遭遇了意外事故。根據之後的總結,芯一級氫氧發動機「YF-77」由於設計的一些缺陷導致過早的關機,最終使火箭的速度無法滿足要求而墜毀。

除了「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這一任務被耽誤,「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長徵五號乙」(CZ-5B)運載火箭、中國「天宮空間站」建設、「螢火二號」火星探測器、大型巡天望遠鏡等多個任務也受到了影響,足見長徵五號地位與意義之重大。

在總結和獲得一系列進展後,長徵五號搭載「嫦娥五號」的這一發射計劃,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再次重啟。如今已是11月,這一事件備受矚目。

如果「遙三」火箭發射順利,那麼我們有望在2019-2020年的兩年間,看到使用長徵五號發射的「實踐20號同步衛星」、「嫦娥五號探測器」、「新一代載人試驗船」、「螢火二號火星探測器」和「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等一系列任務。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我國將在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 長徵五號初樣優化
    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任沁沁、隋笑飛)全國政協委員、空間技術專家戚發軔3日向新華社記者透露,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並在2年時間內逐步實現與神舟八號
  • 長徵八號首發,中國邁出火箭回收技術驗證第一步,2025追上SpaceX
    如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三戰三捷、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嫦娥五號探月採樣返回、北鬥全球導航成功組網等等,無一不是重磅級的成就。嫦娥五號因此作為長徵火箭家族的新成員,運載能力僅僅算中型火箭的長徵八號,在2020年底首發成功的消息,並未引起太多的關注。可是實際上長徵八號對於中國航天的意義同樣非常重大。
  •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發射已制訂200餘種故障預案
    □快報特派記者 孫蘭蘭 金鳳發布 神八入軌後兩天內完成首次交會對接據武平介紹,發射天宮一號的長徵二號FT1火箭已於昨天下午加注推進劑,將於9月29日21時16分至21時31分擇機發射。按照計劃,天宮一號發射升空後,經兩次變軌進入高度約為350公裡的近圓軌道,進行在軌測試。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前,天宮一號降軌至高度約343公裡的近圓軌道,等待神舟八號飛船。神八發射入軌後兩天內,完成與天宮一號的第一次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組合體飛行12天左右,擇機進行第二次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結束後,飛船於1天內返回地面。
  • 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
    《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架飛船,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
  • 「飛向天宮之路」——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全程實錄
    飛向天宮之路——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全程實錄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  1日5時58分07秒,神舟八號飛船在長徵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的託舉下,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開始飛向天宮之旅。乳白色的長徵二號F遙八火箭巍峨聳立。    用於發射的長徵二號F遙八火箭,相比發射神舟七號飛船的長徵二號F火箭,改進達190多項;相比發射天宮一號的長徵二號FT1火箭,改進20多項。    之所以稱為遙八火箭,是一種習慣編號方式。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長徵火箭家族再填新丁,「全家福」來了
    它是在加長的長徵二號丙火箭周圍捆綁4枚2.25米直徑助推器的火箭,全箭長49.7米,一、二子級直徑3.35米,衛星整流罩最大直徑4.2米,起飛質量46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9.2噸。上世紀80年代,長徵系列火箭進入國際發射市場,我國把研製大推力捆綁式火箭提上日程。
  • 科技日報:長徵八號來了!它身上有未來火箭的影子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22日12時37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圓滿完成首次飛行任務。
  • 長八首飛!長徵火箭家族再添新丁,「全家福」來了
    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長徵八號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
  •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將由長徵二號F火箭承擔發射
    2010年11月16日,觀眾參觀「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模型。當日,第八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廣東省珠海市開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重磅推出代表月球探測工程最新成果的「嫦娥二號」衛星模型,代表「北鬥導航」工程、直徑達7米、蔚為壯觀的天地一體衛星運行沙盤,1比1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模型,新一代運載火箭以及代表深空探測計劃的「螢火一號」衛星模型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近100項新展品首次亮相。
  • 追憶天宮一號:歸去來兮
    但8月18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火箭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失利——該火箭與發射天宮一號的火箭為同一系列,出於安全考慮,任務總指揮部決定先徹查故障原因,暫停火箭測試工作,相應推遲天宮一號發射計劃。  然而,天宮一號如果在9月底前不能發射升空,將錯失交會對接飛行的最佳「窗口」,整個計劃將全面調整。
  • 解碼長徵八號:塊頭不算大 本事可不小
    近日,長徵八號在在海南文昌發射,以「一箭5星」的方式,將5顆衛星進入太空並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面向商業市場,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3噸至4.5噸運載能力空白,雖然收發未實現可回收,卻為未來發射進行了先期技術驗證。新來的長徵八號,塊頭不算大,本事可不小。
  • 長徵八號火箭深度揭秘:綠色無毒、2035年完全重複利用
    12月22日12點37分,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包括新技術驗證七號衛星(微波成像技術)、四顆實驗小衛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08星/智星一號A星),這也是長徵系列火箭的第356次飛行。
  • 天宮一號,難說再見!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2011年9月29日  ——巨龍騰空,浩渺天際迎「中國宮」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一個註定載入中國航天史的時刻,在長徵2F火箭的託舉下,天宮一號向著300多公裡外的浩瀚太空飛去。這一天,浩渺天際迎來了一座「中國宮」。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揭秘中國航天背後的科技力量
    科技是興國,強國的關鍵支撐!在我國的航天事業發展中,科技能讓不可能變為可能;能讓我國航天人看到他們每一次努力的進步;更能助力萬眾期待的長徵8號飛船直衝雲霄,成為新一代太陽同步軌道火箭!
  • 我國立項研製"長徵七號" 天宮一號明年發射
    昨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我國已經立項研製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此外,梁小虹還表示,將於明年把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送進軌道的長二F(改)火箭已經出廠,即將進行合練。
  • 長徵八號首飛告捷,火箭回收時代何時來?——專訪長徵八號火箭總...
    作為長徵家族的新成員,長徵八號是怎樣誕生的,能力如何,肩負哪些使命和任務?它的出現,是否意味著火箭回收時代正在到來?首飛前夕,我們前往海南文昌,專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八號火箭總指揮肖耘。 問:長徵八號是一款怎樣的火箭?它對完善中國火箭型譜和中國航天發展有何意義,您能為我們簡要介紹一下嗎?肖耘:長徵八號是一款兩級半構型火箭,2017年5月正式批覆立項。
  •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 為火箭重複使用探路長徵八號...
    在科研方面,太陽同步軌道也大有作為。12月10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搭載「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將其送入預定軌道。GECAM衛星就在太陽同步軌道,是中科院抓總研製的科技先導衛星,用於觀測太陽風暴、太陽黑子等。此前,長徵二號丙、長徵二號丁、長徵四號和長徵六號火箭也可以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但能力有限。
  • 國新辦就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神舟八號飛船昨天晚上已成功返回地面,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的進行也受到境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今天很高興請來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先生、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孫為鋼先生、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趙光恆先生出席發布會,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感興趣的問題。下面先請王兆耀先生做介紹。
  • 「天宮一號」發射有哪些物理知識點?
    近期,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發射升空成為熱點。實現中國太空飛行器空間對接技術。發射標誌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對「天宮一號」的發射,必將會成為明天中考的最新熱點考點之一。下面,整理了相關的三個考點可能會涉及到的角度,供大家學習。   1、天宮一號的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大還是小?
  • 大推力氫氧發動機成熟,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即將總裝
    據環球網消息,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的大推力氫氧發動機YF-77目前在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調試成功,完成了總裝出廠的最後一項驗證工作,性能已達預定要求,即將進入火箭的總組裝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