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長徵八號來了!它身上有未來火箭的影子

2021-01-08 瀟湘晨報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22日12時37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圓滿完成首次飛行任務。

隨著中國航天發展,中低軌衛星發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此前我國新一代火箭的運載能力尚存空白,不能滿足3噸至4.5噸太陽同步軌道發射需求。

長徵八號應運而生。一院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說,該型火箭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中低軌衛星的發展,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

除了意義重大,從長徵八號身上還能看到未來火箭的影子。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它能將我們對未來火箭的許多夢想一一變為現實。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空白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就圍繞新一代運載火箭開展了規劃,逐步形成了小、中、大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型譜發展規劃。

經過數十年預研和工程研製,我國成功研製了長徵五號、長徵七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形成了2.25米、3.35米和5米直徑的通用模塊,為後續新一代運載火箭「模塊化、系列化、組合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長徵八號的研製遵循既定發展思路,充分繼承在役型號的產品和技術,借鑑已有的試驗驗證成果,實現型號快速集成研製。

一院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宋徵宇介紹,長徵八號是在長徵七號火箭基礎上,與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三子級組合形成的新構型火箭。其採用芯級捆綁2枚助推器構型,全長約50.3米,起飛質量約356噸,起飛推力約480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4.5噸。

肖耘表示,目前我國具備中低軌道發射能力的主力運載火箭,只能將3噸有效載荷送到太陽同步軌道,而長徵八號將此項能力提升到了4.5噸。這不僅是長徵系列火箭運載能力的提升,對衛星等有效載荷來說,也是平臺的升級換代。

「未來,長徵八號將和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長徵十一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形成更加優化、合理的能力布局。這將大力提升中國航天進出空間的能力,對推進中低軌道衛星組網建設具有重大意義。」肖耘說。

發動機推力調節技術為重複使用奠定基礎

據一院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段保成介紹,長徵八號火箭在立項之初就確立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研製,從能力指標、經濟可靠性等綜合考慮,努力實現火箭研製和市場挖潛「雙成功」。

記者從一院了解到長徵八號的研製採用了虛實結合的模態分析技術,全箭動特性數據在已有模塊試驗數據及動力學模型的基礎上,通過全箭動力學模型組裝和數值仿真計算獲取。長徵八號的研製探索,為後續大型、重型火箭的模態綜合技術奠定了基礎,有助於大幅縮短其研製周期,降低研製費用。

為了能在商業市場佔據有利陣地,研製團隊在對長徵八號電氣、結構等方面進行低成本設計的同時,還開展了垂直起降研究,對該火箭採用了可回收設計,力求實現可重複使用。

要想實現火箭的重複使用,發動機推力調節是重要技術之一。本次飛行任務中,長徵八號液體發動機實施了節流控制,這是發動機推力調節技術在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實現工程應用。該技術不僅能大幅提升火箭的總體設計優化能力和任務適應能力,其首次應用也為後續相關技術進行了先期技術驗證,為我國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研製奠定了基礎。

多項新技術讓火箭更聰明

近年來,我國運載火箭高密度發射已呈常態化,但也偶爾發生飛行故障甚至飛行失利的案例。如果火箭具備故障診斷和自主飛行能力,在發生故障時,自主調整,飛行結果便能大幅改善。

科研人員在長徵八號身上,通過研究分析各種減載穩定控制方法,並採用自抗擾技術進行實時補償控制,提高主動減載的效果,解決了大整流罩帶來的靜不穩定度大的難題。

同時,基於控制效果的噴管極性辨識和控制重構算法,能讓運載火箭更聰明。通過該技術的應用,長徵八號具備了滑行段飛行故障在線辨識能力,能夠在特定故障工況下自主進行姿態控制重構,提升了飛行控制適應性和智能化水平。

針對當前我國運載火箭測試周期長、在發射區佔位時間長的問題,科研團隊積極探索火箭快速發射路徑,為長徵八號設計了「兩平一垂」發射模式,即水平組裝、水平狀態整體運輸、星罩組合體垂直轉場對接。預計在2022年左右,長徵八號將實現「兩平一垂」發射。屆時發射區將不再需要規模龐大、組成複雜的塔架,可減少建設成本。

延伸閱讀

為什麼要向太陽同步軌道發射衛星?

對傳統戰略型任務來說,長期穩定性和全球覆蓋能力是衛星軌道應該具備的重要特性,如地球靜止軌道(GEO)、閃電軌道(Molniya)和太陽同步軌道(SSO)等。這些軌道都著眼於衛星長期在軌執行任務。

太陽同步軌道的軌道平面與太陽的夾角保持不變,有利於衛星對地面進行長期觀測。太陽同步軌道可以為一些觀測型任務提供較穩定的太陽入射條件,在太陽同步軌道上運行的衛星,可在相同的時間和光照條件下觀察雲層和地面目標。因此,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和照相偵察衛星一般都選取太陽同步軌道,以使拍攝的地面目標的圖像最好。

為了保證對地觀測類衛星前後2天可在相同時間、相同光照條件下觀察雲層和地面目標,衛星的軌道平面,要與太陽、地球連線保持固定的夾角。由於地球繞著太陽公轉,因此太陽、地球連線也一直在轉動,相應衛星軌道平面也要隨之轉動。地球圍繞太陽公轉1年,為使軌道平面保持固定的角度,衛星必須旋轉或進動360度,即軌道平面每天旋轉0.9856度(360度÷365.25天),且軌道面向東方向轉動。

未來5年至10年,太陽同步軌道的較大噸位航天發射任務需求旺盛。

【責任編輯:李沐霖】

【來源:科技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解碼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為何從它身上能看到未來火箭的影子?
    圖據《中國航天報》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說,該型火箭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中低軌衛星的發展,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除了意義重大,從長徵八號身上還能看到未來火箭的影子。究竟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創新突破,一起去看看。
  • 長八首飛意義有多大?專家:從它身上能看到未來火箭的影子
    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 這是一型兼顧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能力的新型火箭,它將中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由3噸提升至4.5噸,有效填補了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能力空白,進一步完善了中國運載火箭型譜。
  • 長徵八號首飛告捷,火箭回收時代何時來?——專訪長徵八號火箭總...
    作為長徵家族的新成員,長徵八號是怎樣誕生的,能力如何,肩負哪些使命和任務?它的出現,是否意味著火箭回收時代正在到來?首飛前夕,我們前往海南文昌,專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八號火箭總指揮肖耘。 問:長徵八號是一款怎樣的火箭?它對完善中國火箭型譜和中國航天發展有何意義,您能為我們簡要介紹一下嗎?肖耘:長徵八號是一款兩級半構型火箭,2017年5月正式批覆立項。
  • 長徵八號來了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空白
    隨著中國航天發展,中低軌衛星發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此前我國新一代火箭的運載能力尚存空白,不能滿足3噸至4.5噸太陽同步軌道發射需求。   長徵八號應運而生。一院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說,該型火箭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中低軌衛星的發展,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長徵火箭家族再填新丁,「全家福」來了
    該火箭長58.4米,芯一、二級直徑3.35米,火箭起飛質量約480噸,可以把8.6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350公裡的地球近地軌道;作為用於發射載人飛船的運載火箭,它與其它常規運載火箭最大的不同是頂部有逃逸塔,當火箭發生故障時,它可以使箭船分離,使航天員脫離危險;為滿足載人航天工程發射運輸飛船和目標飛行器的要求,長徵二號F火箭分為發射運輸飛船狀態和發射目標飛行器兩種狀態
  • 長徵八號火箭有多牛?它可以讓國人不再羨慕馬斯克的獵鷹九號
    所以我覺得我們有必要關注我們的航天進展,一方面是科技領域的事,另一方面其實也是政治的事。(1)長徵八號首次發射推遲今天咱們還是一如既往就技術聊技術吧,這次長徵八號其實發射是推遲兩天,為啥呢?天氣不好,20號的凌晨都準備發射了,發現高空風的這個風速加大了,不能滿足最低發射條件。這其實就是文昌發射場最麻煩的事,作為火箭發射場,文昌它有所謂「三高三強」挑戰,都是天氣原因。
  •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將聚焦未來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需求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將聚焦未來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需求 2020-12-2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火箭中的頭號「搖錢樹」——長徵八號
    長徵八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的重要成員之一,填補了太陽同步軌道3-4.5噸運載能力空白。這款火箭最大限度的利用我國現有的成熟技術,比如發動機,長徵八號使用的兩款發動機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和YF75氫氧發動機,此前在長徵五號、六號、七號火箭上都已經完成驗證。 長徵八號是一款特殊的火箭,有三大看點,都圍繞商業發射設計。
  • 新一代商業火箭長徵八號首飛在即
    ——長徵八號從總裝廠房順利轉運至發射工位,計劃於本月下旬擇機發射。  據了解,長徵八號首次發射位於文昌航天發射場2號工位;有效載荷新技術驗證七號衛星、天啟星座第1顆組網衛星、智星一號A星、海絲一號;衛星軌道為太陽同步軌道。
  • 我國可回收火箭來了,長徵八號年內發射,帶著助推器一起返回?
    說到可回收火箭,大家立刻就會想到馬斯克SpaceX公司的獵鷹9,其助推器返回地球的畫面有如「神兵天降」。早在幾年前,這還是無法想像的畫面,國內外航天界對火箭回收曾經都比較排斥,但由於馬斯克這條「鯰魚」的攪動,如今可回收火箭已經成為各國爭相發展的重點方向,連印度也計劃推出TVP可回收火箭,未來甚至準備用它來發射飛船和空天飛機。
  • 長八首飛!長徵火箭家族再添新丁,「全家福」來了
    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長徵八號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
  • 今日科技話題:長徵八號、「玉兔二號」、亞洲水塔水量、「天象劇場...
    今日科技話題:長徵八號、「玉兔二號」、亞洲水塔水量、「天象劇場」謝幕、「探索二號」、一類伊波拉病毒 2020-12-23 2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大型可回收火箭來了,長徵八號年內發射,帶助推器一起返回?
    說到可回收火箭,大家立刻就會想到馬斯克SpaceX公司的獵鷹9,其助推器返回地球的畫面有如「神兵天降」。早在幾年前,這還是無法想像的畫面,國內外航天界對火箭回收曾經都比較排斥,但由於馬斯克這條「鯰魚」的攪動,如今可回收火箭已經成為各國爭相發展的重點方向,連印度也計劃推出TVP可回收火箭,未來甚至準備用它來發射飛船和空天飛機。
  • 長徵八號火箭是幹啥的?
    在討論長徵8號前,先回顧下中國現有的主力長徵火箭家族歷史,講講它的必要性。下圖中綠色的部分是現役火箭。b.長徵2F是我國載人航天專用火箭,唯一帶逃逸塔的,所有的神舟和天宮都由它發,軌道一般400千米高,最高到8.6噸運力,也是最安全的火箭 c.長徵3A/B/C則是高軌專用,20000-36000千米乃至到月球,我國的北鬥、各路通訊衛星、乃至嫦娥工程,都是它來的。
  • 長徵八號將於20日首飛
    (觀察者網訊)國家航天局新聞中心直屬文化平臺微博(@中國航天文化 )12月18日發布消息,長徵八號將於12月20日進行首飛。12月16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2月底擇機實施飛行試驗任務。
  • 被譽為「國產獵鷹9號」,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有哪些精彩看點?
    這不,大家還都沉浸在嫦娥五號前腳順利著陸的喜悅中,長徵八號後腳就要進行首飛。那麼長徵八號首飛,又有哪些精彩看點呢?    可愛的嫦五回收器長八與胖五對比  這裡要簡單介紹一下長徵八號的身材,它跟胖五不一樣,身材苗條,體型勻稱。
  • 長徵八號火箭深度揭秘:綠色無毒、2035年完全重複利用
    12月22日12點37分,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包括新技術驗證七號衛星(微波成像技術)、四顆實驗小衛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08星/智星一號A星),這也是長徵系列火箭的第356次飛行。
  • 火箭可以回收,打破美國壟斷技術,長徵八號做到了!
    繼"嫦娥五號"成功歸來以後,我國的"長徵八號"也成功發射。長徵八號是中國第一款面向商業市場而發射的火箭,也是我國研製的首款可回收利用的火箭。相關研究人員表示,該款火箭將達到每年20發的發射能力。火箭是一個國家實力體現每一款火箭的發射對於國家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它標誌著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因為研製火箭不僅得有優秀的科研人員,還得有雄厚的資金作為支撐。一直以來,火箭就像"昂貴的一次性用品"。如果成功就能給國家帶來榮譽,如果失敗則會損失慘重,這使得很多國家都對火箭研究望而卻步。
  • 長徵八號首發,中國邁出火箭回收技術驗證第一步,2025追上SpaceX
    而除此之外,長徵八號還將繼承、驗證一系列最新的火箭技術,如「基於模塊組合的快速集成設計技術」「發動機節流應用技術」「基於控制效果的噴管極性辨識和控制重構算法」等等。特別是長徵八號,將一步步完成中國自主的火箭回收技術驗證,並希望在2025年徹底驗證完成整套的回收技術方案。到時長徵八號將可以大幅降低發射成本,進軍國際火箭發射商業市場,追上SpaceX的獵鷹9號。
  •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 為火箭重複使用探路長徵八號...
    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點火升空,將1顆新技術試驗衛星和4顆實驗小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圓滿成功。長徵八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作為我國一款新型中型運載火箭,它是怎樣誕生的?與其他現役型號相比有哪些特別之處?記者在文昌航天發射場,近距離了解了這位長徵家族的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