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八首飛!長徵火箭家族再添新丁,「全家福」來了

2021-01-07 北京日報客戶端

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

長徵八號

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長徵一號、長徵二號、長徵三號、長徵四號等系列十多種型號,具有發射從低軌到高軌、不同質量與用途的各種衛星、載人太空飛行器和月球探測器的能力。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截至2019年3月10日,長徵系列已先後有17型基礎級火箭和5型上面級投入使用,成功將506個太空飛行器送入預定軌道。

長徵一號

「長徵一號」(CZ-1)是我國首枚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是為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而研製的三級運載火箭。

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資料照片)。

長徵一號火箭於1965年開始研製,起飛質量81.5噸,起飛推力約104噸,箭長29.46米,最大直徑2.25米。1970年4月24日,它成功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奠定了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發展的基礎,拉開了中國進軍太空的序幕。自2016年起,我國也將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2017年6月29日,曾參與1984年國慶閱兵的長徵一號火箭備用箭在香港展出。

長徵一號火箭共執行過兩次發射任務,均取得圓滿成功,其中第二次發射是在1971年3月3日,成功把實踐一號科學試驗衛星送入軌道。目前,該火箭已退役。

長徵二號

「長徵二號」(CZ-2)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是我國第一個大型運載火箭,用於發射低軌道重型衛星。它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掌握航天返回技術和航天遙感技術的國家,這對加強我國國防力量,發展國民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該火箭長32.6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重量19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8噸,推進劑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它是中國運載火箭的基礎型號,共執行過4次發射任務。以長徵二號火箭為原型,先後研製出長徵二號甲、長徵二號丙、長徵二號丁、長徵二號E、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形成長徵二號系列運載火箭。目前,「長徵二號」已退役。

長徵二號E(長二捆)

長徵二號E(CZ-2E)(以下簡稱「長二捆」)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是我國第一型捆綁式運載火箭。它是在加長的長徵二號丙火箭周圍捆綁4枚2.25米直徑助推器的火箭,全箭長49.7米,一、二子級直徑3.35米,衛星整流罩最大直徑4.2米,起飛質量46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9.2噸。

上世紀80年代,長徵系列火箭進入國際發射市場,我國把研製大推力捆綁式火箭提上日程。1988年,我國和美國休斯公司草籤了用長徵火箭發射美國製造的澳大利亞通信衛星的發射合同,同年12月,「長二捆」火箭進入研製階段。

經過了18個月的奮戰,1990年7月16日,「長二捆」火箭不負眾望準點起飛,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長二捆」火箭的研製成功,使我國首次突破助推火箭的捆綁技術、首次研製成功推進劑利用系統和大型發射臺等36項關鍵技術,為我國運載火箭進入國際市場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該火箭已退役。

長徵二號丙

「長徵二號丙」(CZ-2C)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兩級液體運載火箭,火箭長43米,一、二子級直徑3.35米,起飛重量約242.5噸,主要用於發射低軌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長徵二號丙火箭於1982年9月首次成功發射,以它為基礎,我國又研製了長徵二號丙/SMA、長徵二號丙/SM火箭。長徵二號丙系列火箭主要承擔了我國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探測一號、探測二號、海洋一號衛星、環境一號衛星和美國「銥」系列通信衛星等發射任務。

長徵二號丁

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為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推進劑二級運載火箭。於1990年2月啟動研製,是在長徵四號甲火箭基礎上減少三子級,並進行適應性改進形成的火箭,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返回式衛星和太陽同步軌道,具有可靠性高和經濟型好的特點。

長徵二號丁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航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2年1月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授予「金牌火箭」稱號。

長徵二號F

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拼版照片)。

「長徵二號F」(CZ-2F)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它是在長徵二號E火箭的基礎上,按照發射載人飛船的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確保安全性為目標研製的運載火箭,可靠性超過97%,主要用於發射神舟飛船和大型目標飛行器到近地軌道。

該火箭長58.4米,芯一、二級直徑3.35米,火箭起飛質量約480噸,可以把8.6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350公裡的地球近地軌道;作為用於發射載人飛船的運載火箭,它與其它常規運載火箭最大的不同是頂部有逃逸塔,當火箭發生故障時,它可以使箭船分離,使航天員脫離危險;為滿足載人航天工程發射運輸飛船和目標飛行器的要求,長徵二號F火箭分為發射運輸飛船狀態和發射目標飛行器兩種狀態。

2003年10月15日,長徵二號F火箭成功將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圓了中華民族多年的「飛天夢」。截至2016年10月,長徵二號F火箭已發射13次,發射成功率100%,共發射了6艘載人飛船、5艘無人飛船和2個空間實驗室。

長徵三號

「長徵三號」(CZ-3)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它是以長徵二號丙火箭為基礎加氫氧第三級組成的三級液體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有效載荷。

該火箭長44.56米,一、二子級直徑3.35米、三子級直徑2.25米,衛星整流罩最大直徑3.0米,全箭起飛質量204噸。

長徵三號火箭於1984年4月首次飛行成功,將「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在1990年4月,它首次執行外星發射任務,成功發射了「亞洲一號」衛星。在此之後,長徵三號火箭成功發射了包括「亞太一號」衛星、「亞太一號甲」衛星、「風雲二號」衛星等多顆國內外衛星。目前,該火箭已退役。

長徵三號甲

「長徵三號甲」(CZ-3A)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三級低溫液體運載火箭。火箭長52.5米,一、二子級直徑3.35米,三子級直徑3.0米,起飛重量約243噸,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運載能力2.6噸。

長徵三號甲火箭主要承擔了風雲氣象衛星、北鬥導航衛星和「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的發射任務,自1994年2月8日首次發射成功以來,至今發射成功率為100%。

目前,由長徵三號甲、長徵三號乙、長徵三號丙火箭組成的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是我國高密度發射的主力火箭。

長徵三號乙

「長徵三號乙」(CZ-3B)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一種高軌道大推力運載火箭,它是以長徵三號甲火箭為芯級,在其一子級上捆綁了四枚助推器,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亦可進行一箭多星發射或其它軌道衛星的發射。

該火箭長56.5米,芯一、二級直徑3.35米,芯三級直徑3.0米,單個助推直徑2.25米,起飛重量約456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5.5噸。

長徵三號乙火箭是我國用於商業衛星發射服務的主力火箭,主要承擔了委星1號、巴星1R、尼星1R、W3C、亞太七號、中星十一號、中星十二號、玻利維亞星等國際國內通信衛星和「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的發射任務。

長徵三號丙

「長徵三號丙」(CZ-3C)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它是在長徵三號乙火箭基礎上減少了兩枚助推器而形成,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

該火箭長56.5米,芯一、二級直徑3.35米,芯三級直徑3.0米,單個助推直徑2.25米,起飛重量約34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3.9噸。

長徵三號丙火箭於2008年4月25日首飛成功,近年來主要承擔了「天鏈一號」衛星、北鬥導航衛星和「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等發射任務。

長徵四號乙

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為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推進劑三級運載火箭。於1993年啟動研製,是在長徵四號甲火箭的基礎上改進設計而成,主要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具有可靠性高和適應強的特點。

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曾獲國防科技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9年1月,長徵四號乙/丙運載火箭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授予「金牌火箭」稱號。

長徵四號丙

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為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推進劑三級運載火箭。於1999年啟動研製,是在長徵四號乙基礎上增加了三子級二次啟動能力改進設計而成,主要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具有可靠性高和適應強的特點。

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曾獲國防科技二等獎。2009年1月,長徵四號乙/丙運載火箭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授予「金牌火箭」稱號。

長徵五號

「長徵五號」(CZ-5)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 抓總研製的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完全採用無毒無汙染推進劑,是我國目前研製規模和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運輸系統工程。

該火箭全箭總長56.97米,芯一、二級直徑5.0米,單個助推器直徑3.35米,火箭起飛質量約869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與國際上主流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將大幅提升我國自主進入空間的能力,是我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支撐和顯著標誌之一。

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火箭首飛取得圓滿成功。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長徵五號B

長徵五號B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主要承擔著我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長徵五號B全長約53.7米,芯一級直徑5米,捆綁4個直徑3.35米助推器,整流罩長20.5米、直徑5.2米,採用無毒無汙染的液氧、液氫和煤油作為推進劑,起飛質量約849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2噸,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

長徵六號

長徵六號運載火箭為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的低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於2009年啟動研製,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成員之一,主要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具備適應簡易設施發射的能力,可實現7天快速發射。

2015年9月20日,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由此成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中的首飛箭。長徵六號同時成功將20顆衛星送入太空,創造了我國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

長徵七號

2016年6月22日,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在垂直轉運過程中。

「長徵七號」(CZ-7)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採用無毒、無汙染的液氧/煤油推進劑,具備近地軌道13.5噸、7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5.5噸的運載能力。

長徵七號火箭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或太陽同步軌道有效載荷,將承擔載人航天貨運飛船等發射任務,未來也可以承擔商業航天和國內其它太空飛行器的發射任務。2016年6月25日,長徵七號火箭首飛圓滿成功。

長徵八號

2020年12月22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等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此次長徵八號火箭圓滿首飛,將填補我國太陽同步軌道太空飛行器發射能力的空白。

據介紹,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採用芯級捆綁2枚助推器構型,全長約50.3米,起飛質量約356噸,起飛推力約480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4.5噸。火箭箭體結構芯一級直徑3.35米,芯二級直徑3米,助推器直徑2.25米,整流罩直徑4.2米。動力系統芯一級配置2臺120噸級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芯二級配置2臺8噸級YF-75氫氧發動機,助推器配置1臺120噸級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

長徵九號(研製中)

長徵九號

長徵九號運載火箭是為執行未來載人月球探測、深空探測等任務研製的,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一型火箭,其綜合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運載火箭的先進水平,可滿足未來較長時期國內深空探測、載人月球探測等國家重大科技活動的任務需求,確保我國在2030年前運載火箭技術邁入世界一流梯隊。

長徵九號運載火箭芯級箭體直徑10米級,捆綁4個 5 米直徑助推器,每個助推器安裝2臺4800千牛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芯一級安裝4臺推力4800千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芯二級安裝2臺真空推力2200千牛的氫氧發動機;芯三級安裝4臺真空推力250千牛的氫氧發動機。通過對助推器數量的調整,以及芯一級適應性增加一臺4800千牛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可以構建近地軌道運載能力50噸-140噸、奔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5噸-50噸、奔火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2噸-44噸的系列化型譜。任務規劃將於2028年前後實現首飛。

長徵十一號

2020年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

「長徵十一號」(CZ-11)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新一代固體運載火箭,主要用於快速機動發射應急衛星。

該火箭全長20.8米,重58噸,起飛推力120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350公斤,低軌運載能力可達700公斤。主要用於滿足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應急情況下微衛星發射需求。該火箭接到任務命令後,24小時內完成星箭技術準備和發射任務,其中在發射點的發射準備時間不大於1小時,具備「日發射」能力。

2015年9月25日,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家族第一型固體運載火箭、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唯一一型固體火箭——長徵十一號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4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

資料來源 :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新聞中心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編輯:曾佳佳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相關焦點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長徵火箭家族再填新丁,「全家福」來了
    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2015年9月20日,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由此成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中的首飛箭。長徵六號同時成功將20顆衛星送入太空,創造了我國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長徵七號
  • 被譽為「國產獵鷹9號」,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有哪些精彩看點?
    這不,大家還都沉浸在嫦娥五號前腳順利著陸的喜悅中,長徵八號後腳就要進行首飛。那麼長徵八號首飛,又有哪些精彩看點呢?  與獵鷹對比,長徵八號首飛版本,大概率不會嘗試可回收復用,而在後期將實現芯一級、助推器的整體垂直回收與重複使用,將是中國首個實現一級回收的火箭。
  •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將聚焦未來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需求
    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員,中國航天「十三五」期間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圓滿收官。它將與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等無毒無汙染運載火箭,構成運載能力大、中、小布局合理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型譜。長八火箭於2017年5月正式立項,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該火箭採用綠色環保液體推進劑,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
  • 長徵八號首飛告捷,火箭回收時代何時來?——專訪長徵八號火箭總...
    本文轉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網站 葉源昊 尹雪諾製作)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 葉源昊自海南文昌報導 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一箭五星,首飛告捷。這是一款新型中型運載火箭,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空白,也在可重複使用技術、智慧火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全家福來了!玉兔二號行駛裡程突破600米!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Space X恐難再做獨家生意
    獵鷹9號可以實現一級火箭的海上回收及整流罩回收,大大降低了火箭的綜合發射成本,使得SpaceX成為了全球領先的火箭企業。  我們國家的長徵系列火箭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可以滿足各種發射需求,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為我國火箭的可重複使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 長徵家族或再添新火箭,對標獵鷹9號,能否實現一箭幾十星目標?
    對於當前的航天各國而言,尤其是航天大國,近幾年已經很少會重新研製一款全新的運載火箭了,因為航天大國本身就已經具備多款成熟的運載火箭可以執行任務,同樣對於我國而言,目前還在役的運載火箭已將近有十五個型號之多,尤其是長徵系列,目前除了長徵一號系列運載火箭已全部退役外,其他幾個系列均在役。說起長徵家族,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長徵家族都有哪些主型號呢?
  • 長徵家族或再添新火箭,對標獵鷹9號,能否實現一箭幾十星目標?
    說起長徵家族,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長徵家族都有哪些主型號呢?長徵四號、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長徵八號、長徵九號、長徵十一號,其中長徵一號系列運載火箭已全部退役,而長徵八號和長徵九號運載火箭早在2015年之前便提出設想,如今也還在論證中,長徵九號根據設想預計在2030年實現首飛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對航天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此次長徵八號火箭圓滿首飛,將填補我國太陽同步軌道太空飛行器發射能力的空白。長徵火箭家族迫切需要引入一位「新成員」扛起重任。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應運而生,它能將我國運載火箭的太陽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從3噸提升至4.5噸。火箭院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說,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未來中低軌衛星的發展,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對航天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廣州:亞洲象家族再添新丁(6)
    新華社照片,廣州,2020年5月27日廣州:亞洲象家族再添新丁5月27日,廣州長隆的新生亞洲象寶寶與媽媽寸步不離。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亞洲象家族迎來兩名新丁。4月30日,亞洲象莉娜產下一頭公象,出生時體重88公斤;5月12日,亞洲象伊拉產下一頭母象,出生體重達108公斤。大象媽媽莉娜和伊拉均為長隆野生動物世界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繁殖的亞洲象。至此,長隆亞洲象家族已繁衍至第三代,現共有27頭大象。
  • 廣州:亞洲象家族再添新丁(3)
    新華社照片,廣州,2020年5月27日廣州:亞洲象家族再添新丁5月27日,廣州長隆的新生亞洲象寶寶在紅泥堆玩耍,這些泥土可以幫助大象護理皮膚和補充鹽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亞洲象家族迎來兩名新丁。4月30日,亞洲象莉娜產下一頭公象,出生時體重88公斤;5月12日,亞洲象伊拉產下一頭母象,出生體重達108公斤。大象媽媽莉娜和伊拉均為長隆野生動物世界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繁殖的亞洲象。至此,長隆亞洲象家族已繁衍至第三代,現共有27頭大象。
  • 廣州:亞洲象家族再添新丁(8)
    新華社照片,廣州,2020年5月27日廣州:亞洲象家族再添新丁5月27日,廣州長隆亞洲象媽媽捲起紅泥撒在身上,這些泥土可以幫助大象護理皮膚和補充鹽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亞洲象家族迎來兩名新丁。4月30日,亞洲象莉娜產下一頭公象,出生時體重88公斤;5月12日,亞洲象伊拉產下一頭母象,出生體重達108公斤。大象媽媽莉娜和伊拉均為長隆野生動物世界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繁殖的亞洲象。至此,長隆亞洲象家族已繁衍至第三代,現共有27頭大象。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揭秘中國航天背後的科技力量
    在我國的航天事業發展中,科技能讓不可能變為可能;能讓我國航天人看到他們每一次努力的進步;更能助力萬眾期待的長徵8號飛船直衝雲霄,成為新一代太陽同步軌道火箭! 12月22日12點37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隨後順利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
  • 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長徵八號,它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面向商業市場推出的一款新火箭,側重商業化運行、突出低成本、準備時間短的特點,主要用來打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接下來,先來看一波長徵八號的基本參數。火箭長50.3米,比長徵五號的56米略矮一些,芯一級直徑3.35米,捆綁2枚直徑2.25米助推器,起飛重量為356噸。
  • 解碼長徵八號:塊頭不算大 本事可不小
    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員。近日,長徵八號在在海南文昌發射,以「一箭5星」的方式,將5顆衛星進入太空並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面向商業市場,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3噸至4.5噸運載能力空白,雖然收發未實現可回收,卻為未來發射進行了先期技術驗證。新來的長徵八號,塊頭不算大,本事可不小。
  • 長徵八號火箭發動機高空模擬試驗成功 預計2020年首飛
    長徵八號火箭發動機高空模擬試驗成功 預計2020年首飛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19-11-29 16:13:58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總設計師是泰州人!
    經過兩年多的反覆論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2017年5月正式立項。研製團隊僅用了短短一年時間,就完成了火箭方案設計。2018年4月,長徵八號正式轉入工程研製階段,並於2020年10月完成出場評審,滿足首飛要求。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工程從立項研製到首飛成功,僅用時3年多時間,創造了中國運載火箭研製時間最短的紀錄,這在我國火箭研製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 中國航天一甲子:神舟11本月發射 長徵五號即將首飛
    進入十三五,多個航天重大工程進入關鍵階段,神舟十一號飛船將於本月發射,我國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進入首飛準備,這些任務完成後,中國航天將進入全新發展階段。長徵八號論證 重型火箭正在攻關雷凡培還向記者披露,目前我國在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研製上仍在加大投入,未來長徵家族不僅會增加專注於商業發射的新成員,運載能力超過百噸的重型火箭也已經進入關鍵技術的攻關階段。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西工大人再立新功
    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隨著我國嫦娥五號發射任務圓滿完成,長徵八號火箭成功首飛,近期航天火箭的兩次成功發射對於我國星空探索具有裡程碑意義。
  • 長徵八號火箭是幹啥的?
    在討論長徵8號前,先回顧下中國現有的主力長徵火箭家族歷史,講講它的必要性。下圖中綠色的部分是現役火箭。 可以明顯看出,中國這些年來主要由長徵2、3、4三個系列扛大梁,它們在前些年能夠承擔起我國航天發展的主要發射需求,其中, a.長徵2C/D主攻小型載荷,一般是1-3噸級,可發低軌、極地軌道、太陽同步軌道,幾百千米高 長徵2F頂部的逃逸塔使它成為最好認的長徵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