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在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 長徵五號初樣優化

2020-12-04 中國政府網

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任沁沁、隋笑飛)全國政協委員、空間技術專家戚發軔3日向新華社記者透露,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並在2年時間內逐步實現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的三次交會對接試驗。

    此後,「天宮一號」可以被改造為一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共分「三步走」。第一步載人飛船階段,通過神舟五號、六號已圓滿完成,把中國航天員送上天,完成了多人多天飛行,而且能準確回到預定地點;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這一階段要攻破四項技術關鍵;為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做技術準備。

    戚發軔介紹說,空間實驗室階段是目前正在進行的階段。它的第一個技術關鍵是出艙活動,神舟七號完成了這個任務;第二個技術關鍵是交會對接,通過「天宮一號」在太空飛行2年左右的時間裡,先後完成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的太空對接,突破並基本掌握太空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目前,國外交會對接技術已趨成熟,開始應用在大型太空飛行器組裝上。第三個技術關鍵是補加,為飛行器補給推進劑、空氣、水、食品等;第四個技術關鍵則是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

    戚發軔透露說,神舟八號是無人飛船,神舟九號、十號是載人飛船,將搭載2到3名航天員。屆時,飛船上不排除搭載來自臺灣的種子。

    此外,低碳的理念也被應用到航天科研中。「原來的推進劑主要成分是有汙染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現在將逐漸改用液氧、煤油等。」戚發軔說。

    戚發軔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曾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

中國最新型大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已轉入初樣研製階段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任沁沁、隋笑飛)中國最新型的大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已順利轉入初樣研製階段,以確保2014年首飛目標實現。「長徵五號」將滿足2030年以前國內外衛星發射市場需求。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3日告訴新華社記者,「長徵五號」的研製,必將加速提升中國空間技術水平,滿足中國未來30年至50年發展空間技術、和平開發利用空間資源的需求。

    目前,「長徵五號」正在優化火箭總體初樣技術方案及相關試驗方案。「長徵五號」的首個5米直徑的產品——儲箱箱底已完成焊接裝配,正式下線。

    據梁小虹委員介紹,「長徵五號」是中國火箭發展史上第一個「邊型號設計、邊設備研製、邊土建施工」的項目。其研製與位於天津的總裝廠房「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建設同步進行。

    「長徵五號」全箭總長60.5米,起飛重量675噸,起飛推力835噸,整流罩直徑5.2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10噸,具備「高可靠、低成本、無毒無汙染、適應性強、安全性好、數位化設計」眾多優勢,綜合性能指標達到國際主流運載火箭水平。

長徵二號F火箭備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任沁沁、隋笑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將於2010年進行長徵二號F火箭的靶場合練任務,為載人航天第二階段任務的順利實施做好充分準備。

    目前,長徵二號F火箭合練箭已完成總裝測試,正處於待命出廠狀態,即將送往衛星發射中心進行靶場合練任務。此次發射場合練是對改進型火箭箭上產品、地面設備研製正確性、協調性、可靠性、安全性的全面考核。

    中國初步計劃於2011年前後由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一個空間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之後發射飛船與其進行交會對接試驗。與前三次載人航天飛行相比,長徵二號F技術狀態變化比較大,進行了近170項技術狀態更改,其中38項為重大更改。

    發射「天宮一號」後2年內,中國將先後發射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

中國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將落戶天津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任沁沁、隋笑飛)中國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將落戶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區,基地全部建成後總投資將超過100億元,總建築面積將超過100萬平方米,建成後將具備大型新一代運載火箭年產12發的組批生產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3日向新華社記者透露,該基地分為運載火箭研製區、軍民結合區、配套服務區三個功能區塊。

    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集零件生產、部組件裝配、總裝測試、試驗為一體,最終形成一個功能完整、配套體系完善的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以實現航天運輸系統的產業化發展。「一批批零部件走進這個基地,走出來的就是一枚枚嶄新的火箭。」梁小虹委員說,中國最新型的大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就將在這裡誕生。

    基地的火箭研製區分為兩期建設,一期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在2009年至2011年建成,二期建築面積約30萬平方米。「一旦基地全部落成,將具備大型新一代運載火箭年產12發的組批生產能力。」梁小虹說。

    截至2010年2月,該基地已有24個單體建築開工建設。其中,焊接裝配廠房、總裝測試廠房、全箭震動塔等8個主要廠房已全面建成。

    我國神七載人航天任務團隊獲美國"太空成就獎"

    美國航天基金會30日宣布,將該基金會的2009年「太空成就獎」授予中國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團隊(簡稱神七任務團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神七任務航天員翟志剛等當天代表神七任務團隊參加了頒獎儀式,並領取了獎項。

    在當天的頒獎儀式上,美國航天基金會主席埃利奧特·普勒姆表示,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巨大飛躍,體現了尖端技術與探索精神的完美結合。

    新華社評論員:弘揚載人航天精神 建設創新型國家

    慶祝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7日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翟志剛「航天英雄」,劉伯明、景海鵬「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頒發「航天功勳獎章」。

    一個多月前的金秋時節,翟志剛在劉伯明、景海鵬的協助下從神舟七號飛船上向無際的太空邁出中華民族第一步。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關鍵技術的國家。神舟七號飛天成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取得的又一標誌性成果,是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偉大壯舉。這一輝煌成就揚國威、振民心。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用智慧和心血鑄就的卓越功勳,將彪炳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

    再攀新高峰—寫在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成功之際

    金秋時節,奮進在偉大復興徵程上的中華民族再奏凱歌。在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和帕運會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又獲得圓滿成功,中國人的足跡第一次印在了茫茫太空。

    神舟七號飛天成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一偉大壯舉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不斷創造出非凡的業績,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要的貢獻。

    輝煌成就耀太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16年回顧

    16年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16年間,神舟飛船7次飛天,中國航天員3上太空。

    速度震驚世界,成就輝耀太空。中國,世界載人航天俱樂部的後來者,用最短的時間突破和掌握了載人航天的重大技術,建立健全了以工程專項管理為核心的管理體系,擁有了一支年輕的科技骨幹隊伍和初步完整配套的載人航天工程研製試驗基礎設施……

相關焦點

  • 我國立項研製"長徵七號" 天宮一號明年發射
    昨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我國已經立項研製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此外,梁小虹還表示,將於明年把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送進軌道的長二F(改)火箭已經出廠,即將進行合練。
  • 科技日曆 |「神八」追吻「天宮一號」八周年,長徵五號「大火箭...
    而在8年前和3年前的同一天,「神八」追吻「天宮一號」、長徵五號「大火箭」首飛成功這兩項成就同樣讓世界矚目。「神八」追吻「天宮一號」2011年11月3日,8年前的今天,「神八」與此前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了空間交會對接。這是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也是突破和掌握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的一次關鍵之戰。
  • 第二髮長徵五號B型火箭,將送空間站核心艙上天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個無人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2008年9月27日,中國人在神舟七號的幫助下,首次出艙活動。2011年9月29日,首個試驗性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發射。
  • 嫦娥五號年底升空長徵七號天舟一號蓄勢待發將與天宮二號對接
    網絡配圖嫦娥五號年底升空引關注!目前,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蓄勢待發,即將奔向太空,與天宮二號對接。長徵五號又將迎來兩次大考,第一次將承擔把實踐十八號試驗衛星送上太空的任務;第二次將實施探月工程嫦娥五號發射任務,完成我國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的重大使命。
  • 中國2011年先後發射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解放軍總裝備部副部長牛紅光表示,按照計劃安排,中國將於2011年上半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2011年下半年發射神舟八號飛船。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10日發布上述信息稱,目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號F」火箭、神舟八號飛船等主要飛行產品正陸續轉入正樣生產、試驗,「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裝載的各項空間科學實驗載荷設備及有關地面系統任務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 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07毫秒,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乘著長徵二號FT1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首次自動點火。21時39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 我國決定「天宮一號」延遲發射
    本報訊(記者商西)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昨日表示,因受「實踐十一號04星」發射失利影響,任務總指揮部決定對天宮一號發射計劃作相應調整,具體發射時間將據失利火箭故障調查結果確定。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及其發射服務展望
    作為我國首個一級半構型火箭,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於2020年5月5日成功首飛,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及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的組合體準確送入預定軌道,標誌著我國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躋身國際前列,為我國空間站工程任務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 背景資料: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
    神舟一號:「冒險」上天發射: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時41分「神舟一號是一艘初樣產品。」飛船系統原總設計師戚發軔回憶說,「讓初樣產品上天是要冒一定風險的。」很多人並不知道,這艘載人航天工程的「急先鋒」,竟是由地面試驗的電性能測試飛船臨時改裝而成的。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將於5月5日傍晚發射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將於今天18時,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首次飛行任務。相關報導:長徵五號B靜待出徵 新飛船逐夢天宮4月初,一張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在組裝的照片再次引起熱議。距離上一次成功發射長徵五號遙三才不到半年時間,長徵五號火箭家族的又一成員——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即將開啟新的徵程,承載著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升空。
  • 天宮一號備份改為天宮二號 嫦娥五號2017年發射
    他介紹,天宮一號研製的時候,準備了一個備份飛行器應對某些特殊情況,確保交會對接任務的萬無一失。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29日發射以來,先後完成了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的交會對接任務,迄今在軌飛行逾29個月,超過了原來設計要求的兩年壽命。周建平表示,天宮一號圓滿完成歷史使命後,將繼續在軌開展各項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但不再迎接航天員入住。
  • 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點火發射升空!
    此次發射,也是長徵五號火箭的第二次發射任務。長徵五號火箭是我國迄今為止研製出的體型最大,發射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因其體格粗壯,長徵五號被關心航天的人們暱稱為「胖五」。作為運載火箭的「重中之重」,大塊頭「胖五」究竟有多厲害?這次發射有何看點?詳情點擊:一圖 | 中國最大火箭「月半五」再出徵!帶著什麼重任?
  • "天宮一號"2011年下半年發射 空間站2020年前建成
    第一個關鍵是出艙,該任務已由神七完成,中國自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全面掌握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第二個關鍵是交會對接,2011年發射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上天運行,在2年左右時間裡,神八、神九、神十飛船先後與之交會對接,結束後飛船返回地面。第三個關鍵是補加,將研製一艘貨運飛船,為航天員補給水、空氣、設備、原料等。
  • 天宮一號在軌運營三年取得豐碩成果
    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29日發射入軌以來,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和十號飛船圓滿完成6次自動和航天員手控空間交會對接,完成了太空飛行器組合體控制與管理、航天員在軌駐留保障、航天員在軌維修操作等一系列技術試驗驗證,開展了對地遙感應用、空間物理與環境探測和空間材料實驗,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和應用成果。
  • 長徵五號B火箭首飛成功!發布會回應兩次發射失敗,不料卻被「花式...
    5月5日18時0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主要承擔著我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2噸,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此次飛行任務驗證了火箭方案的正確性,考核了火箭的功能性能,為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奠定了重要基礎。
  •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將由長徵二號F火箭承擔發射
    2010年11月16日,觀眾參觀「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模型。當日,第八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廣東省珠海市開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重磅推出代表月球探測工程最新成果的「嫦娥二號」衛星模型,代表「北鬥導航」工程、直徑達7米、蔚為壯觀的天地一體衛星運行沙盤,1比1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模型,新一代運載火箭以及代表深空探測計劃的「螢火一號」衛星模型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近100項新展品首次亮相。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準備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將於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 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打了個翻身仗,中國航天回應今年兩次發射失利
    根據計劃安排,2020年,長徵五號系列火箭將執行3次發射任務。在長徵五號B首飛後,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長徵五號火箭還將迎來第五次發射,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上月球,實現對月球表面的採樣返回。長五B首飛任務將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開展試驗驗證。完成技術方案驗證後,長徵五號B遙二至遙四任務將先後完成空間站3個艙段的發射任務。
  • 中國空間站任務將於 2020 年首飛,2022 年前後建成
    IT之家4月25日消息 本月23日,中國載人航天慶祝2019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活動在京舉行。活動現場,航天屆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空間站研製建設穩步推進,主要系統關鍵技術攻關已經完成,各系統正在按計劃開展初樣、正(試)樣研製及試驗。空間站任務階段的首次飛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預計於2020年上半年組織實施。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即將發射升空
    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      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長徵五號火箭將在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天問一號。據推測,發射升空時間將定於7月23日,即發射窗口的開啟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