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三篇《Molecular Cell》同時在線發表

2021-01-13 生物谷

9月22日晚,《Molecular Cell》同時在線發表了三篇來自國內科研單位的重要成果。巧合的是,十天前,《Cancer Cell》也在同一期刊登了三篇來自國內科研人員的成果。此外,一周前,《Nature》也在同一時間在線發布了分別來自清華和同濟大學的兩篇重要論文。還有就是,8月21日,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中心楊茂君課題組在《Nature》還發表了題為《哺乳動物呼吸體結構》的重磅長文(Article),這是迄今為止解析度最高的線粒體呼吸鏈超級複合物—呼吸體的冷凍電鏡三維結構。好玩是楊老師的今年的國家「傑青」尚在公示期間,這《Nature》長文就強勢襲來。


9月是新學年的第一個月,國內這麼多課題組紛紛在新學年一開始就送出「大禮」,也真是可喜可賀啊,這充分展示了國內生命科學一往無前的發展勢頭。上述三篇《Molecular Cell》文章分別主要來自: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李國紅課題組和物理所李明課題組;


中山大學崔雋、黃軍就課題組和康奈爾大學Rong-Fu Wang課題組;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陳宇航課題組和紐約大學Fei Li課題組



《Molecular Cell》同日online的三篇文章截圖


李國紅研究員課題組這篇題為「FACT Remodels the Tetranucleosomal Unit of Chromatin Fibers for Gene Transcription」的文章主要是基於2014年《Science》長文報導的「30nm染色質纖維高級結構」而進一步的深入研究。30nm染色質是以4個核小體為結構單元扭曲形成,這項新的研究成果運用單分子力譜技術(single-molecule force spectroscopy),結果顯示這種4個核小體的結構單元在染色質纖維的組裝過程中看上去是一種穩定的二級結構,而且這種穩定性與組蛋白分子伴侶FACT有關。在

酵母

體內的實驗進一步從基因組範圍水平上顯示出FACT協調基因的轉錄是通過使30nm染色質上4個核小體基本結構單元不穩定引發的。實驗結果還發現,linker組蛋白H1頁參與了這種核小體的穩定與摺疊。這項研究結果表明,4個核小體基本結構單元是染色質纖維的調控結構單元,這對進一步理解30nm染色質的基因轉錄調控有著更深層次的意義。



2014年李國紅和朱平合作在《Science》發表的重要成果截圖



李國紅


李國紅,博士生導師,國家傑青,中科院「百人計劃」獲得者,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課題組組長。1991-1995,武漢大學病毒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95-1998,北京醫科大學生物物理系,獲理學碩士學位;1998-2003,德國馬普

細胞生物學

研究所/海德堡大學生物系,獲博士學位;2003-2009,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 (HHMI),博士後。2009- 今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百人計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近年來,其研究結果先後發表在Science, Cell, Molecular Cell, Genes & Development和Developmental Cell等國際知名期刊上,受到領域內高度關注。


來自中山大學崔雋課題組這篇題為「TRIM14 Inhibits cGAS Degradation Mediated by Selective Autophagy Receptor p62 to Promote Innate Immune Responses」的文章主要講述了有關天然免疫的調控機理。環-GMP-AMP合成酶(簡稱cGAS)是一種重要的DNA病毒感受器,它能夠通過激發I型幹擾素信號產生cGAMP來起始抗病毒免疫反應。這項研究結果顯示,I型幹擾素能夠誘導TRIM14的產生,從而通過招募去範素酶USP14來增加cGAS的穩定性。TRIM14小鼠敲除模型結果表明,Trim14-/-小鼠產生I型幹擾素能力大大降低,從而在感染HSV-1病毒的過程中更容易致死。



崔雋


崔雋,1982年生。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青年**計劃入選者。2012年入選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崔雋教授長期從事固有免疫系統識別和調控、信號轉導機制與疾病相關性研究,在實驗生物學(特別是分子

免疫學

)和計算生物學(生物信號傳導網絡的數學模型建立)領域均做出了多項傑出工作,目前已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文章13篇,包括Cell, Immunity, Nature immunology,Cell research,Biophysical Journal等頂級雜誌。


第三篇題為「Ccp1 Homodimer Mediates Chromatin Integrity by Antagonizing CENP-A Loading」的研究論文第一單位是紐約大學,中科院遺傳所的陳宇航研究員是共同通訊作者。CENP-A是組蛋白H3在著絲粒區的變體,是著絲粒區建立和發揮功能的關鍵性的表觀

遺傳

因子。這項工作在裂殖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谷」或「來源:bioon」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谷網站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取得書面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生物谷」。其它來源的文章系轉載文章,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

我們聯繫

,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溫馨提示:87%用戶都在

生物谷APP

上閱讀,掃描立刻下載! 天天精彩!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