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屬同濟醫院吳登龍團隊闡明前列腺癌精準化治療新策略,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Molecular Cell」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0-09-29 瀏覽:9月17日,國際學術權威刊物Cell出版集團旗下子刊、國際頂級分子生物學期刊「Molecular Cell」(《細胞分子學》)在線發表了我校附屬同濟醫院泌尿外科吳登龍教授課題組與美國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黃浩傑教授研究團隊合作開展的關於前列腺癌精準醫學方面的研究成果,該項研究是通過靶向ERG致癌蛋白來遏制前列腺癌進展。
前列腺癌是目前全世界男性第二大癌症相關致死性疾病。近年來我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呈顯著增長趨勢,嚴重威脅老年男性生命健康。前列腺癌中TMPRSS2-ERG基因融合現象十分常見,其在歐美人群中發生率高達50%,在亞洲人群中也佔據約四分之一。TMPRSS2-ERG基因融合導致ERG致癌蛋白異常高表達,ERG致癌蛋白作為惡性促癌轉錄因子進一步激活下遊一系列致癌基因及其表達的致癌蛋白,從而促進前列腺癌發生、發展、侵襲、轉移。因此,靶向ERG致癌蛋白對前列腺癌治療至關重要,然而迄今仍未見切實有效的治療方法。針對ERG致癌蛋白,該研究首次發現DNA損傷療法(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可以破壞前列腺癌中ERG致癌蛋白穩定性,並且該破壞作用與著名抑癌基因PTEN功能相關。在PTEN功能完整時,DNA損傷作為激活開關,通過激活DNA損傷應答通路下遊WEE1激酶與GSK3β激酶一同開啟對ERG致癌蛋白的磷酸化過程,從而誘發ERG致癌蛋白降解。在PTEN功能缺失而導致GSK3β失活時,通過聯合使用GSK3β上遊激酶AKT抑制劑與DNA損傷療法可以逆轉ERG致癌蛋白的降解抵抗現象,從而恢復高表達ERG致癌蛋白的前列腺癌細胞對DNA損傷療法的敏感性。
該研究同時還發現,ERG致癌蛋白的降解失調是造成前列腺癌對放化療抵抗及不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該項研究針對前列腺癌中最大的亞群TMPRSS2-ERG基因融合陽性前列腺癌,深入揭示了DNA損傷療法與PTEN功能狀況對ERG致癌蛋白降解的分子機制,有望為發展靶向ERG致癌蛋白治療前列腺癌提供精準化策略。該研究團隊致力於從臨床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針對治療的難點熱點,探索開發新的治療方法及策略,為瓶頸期癌症治療打開新大門。研究成果完美地演繹了從臨床出發,到基礎理論研究,再回到臨床治療的完整閉環研究路徑。
該研究論文第一作者為附屬同濟醫院泌尿外科住培醫師洪哲博士,通訊作者為美國梅奧醫學中心黃浩傑教授,附屬同濟醫院泌尿外科吳登龍教授、吳強醫師。
該論文原文連結: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87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