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癌症轉移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1】EMBO Mol Med:新發現!一種新型抗體分子有望明顯抑制癌症轉移
doi:10.15252/emmm.201911164
排列在血管內部的細胞層表面的受體或能刺激腫瘤中新血管的形成並加速癌症轉移,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癌症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一種特殊抗體成功阻斷了該受體的功能,從而就能有效抑制乳腺癌或肺癌小鼠機體中癌症的轉移性生長,同時在動物實驗中,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種減緩癌細胞轉移擴散的新機制。
與健康組織一樣,腫瘤會依賴於通過血液所接收到的營養物質得以生存,然而,由於癌細胞會快速增殖,腫瘤也會相應地快速生長,那麼問題就出現了,即新的血管不會同時出現,此外,新的血管也是癌細胞抵達遠端轉移器官的運輸途徑,研究人員在癌症療法研究中的目標就是抑制腫瘤中的血管發生,即新血管的形成,從而來剝奪腫瘤獲取的營養物質並減緩癌症轉移,抑制血管發生的藥物如今已經在臨床中使用了十幾年了,但其效果卻非常有限。
【2】Nature子刊:新型藥物成功阻止癌症轉移!
doi:10.1038/s41467-020-15615-z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對病人耐受性良好的藥物,可以防止癌症在老鼠體內復發。癌症研究的最大挑戰之一是防止已經接受過治療的患者的癌症復發。這些復發的一個原因是一些癌細胞存活下來並能夠生長成新的腫瘤。
文章中,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實驗性藥物奎西諾司他(Quisinostat),它可以在活老鼠身上進行初步治療後,阻止腫瘤的再生長,並防止在培養中存活下來的人類癌細胞的擴散。這種藥物通過增加腫瘤細胞中一種叫做組蛋白H1.0的蛋白質的數量來起作用。這種蛋白質阻止了癌細胞的複製,從而阻止了腫瘤的生長。當研究小組在老鼠身上的腫瘤上測試這種藥物時,它停止了腫瘤的生長。而且,當對取自乳腺癌、肺癌或胰腺癌患者的細胞進行測試時,癌細胞也被困在非分裂狀態。
【3】PNAS:揭秘!癌細胞或能利用特殊的銅結合蛋白來發生轉移!
doi:10.1073/pnas.1910722117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乳腺癌細胞中發現的一種名為Atox1的蛋白或參與了癌細胞的轉移過程,該蛋白或有望作為一種潛在的生物標誌物來幫助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並開發新型靶向性藥物。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症類型,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於改善患者的生存率至關重要,乳腺癌相關的大多數死亡都是因為癌細胞離開的原發性腫瘤病灶並轉移到了患者機體其它部位,比如骨骼、肝臟或肺臟等,如今研究人員並不清楚癌細胞遷移到機體其它部位背後的分子機制。此前研究結果表明,與其它癌症一樣,乳腺癌的發生會伴隨血液和腫瘤細胞中較高水平的銅,但這種額外的銅在癌細胞中的作用研究者並不清楚;機體中銅和其它金屬離子可以通過食物來獲取,而且其對於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至關重要,游離的銅離子具有毒性,因此機體中的銅離子都必須與蛋白進行結合。
【4】Nat Cell Biol:乳腺癌細胞或能轉變其代謝策略來發生轉移
doi:10.1038/s41556-020-0477-0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乳腺癌進行研究有望開發出新型策略,來預防癌細胞擴散到機體其它器官,並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
研究者表示,乳腺癌細胞能轉換代謝策略來發生轉移,其並不會以葡萄糖為能量,而是會有限使用線粒體代謝;Devon A. Lawson博士說道,這或許具有重要的潛在臨床意義,因為靶向作用線粒體代謝的藥物或能有效抑制乳腺癌患者機體的癌症擴散;腫瘤常被認為含有異常功能的線粒體,而且通常會通過厭氧糖酵解的方式或沃伯格代謝來維持,本文研究挑戰了這一理論,結果表明,在乳腺癌擴散期間,癌細胞能利用線粒體代謝的方式來擴散。
【5】Nat Mater:研究揭示癌症轉移的新機制
doi:10.1038/s41563-019-0504-3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aterial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控制組織結構的關鍵機制,這種機制可能有助於識別使癌細胞更難擴散的藥物。這項研究解釋了導致組織結構變化的機制。這些研究利用實驗生物學和計算生物學,確定了細胞之間的碰撞如何幫助創建不同的組織結構。其中一些結構有助於癌症擴散,作者還發現了抑制這一過程的藥物。
體內的所有組織都含有維持其結構的蛋白質支架,這種支架會隨著人的衰老而退化,導致出現皺紋等衰老跡象。癌細胞可以破壞支架的形狀,從而創造出一個組織結構,並通過各種途徑從腫瘤進入周圍組織。癌細胞利用這些超級高速公路沿著它們擴散到新的區域;然而,雖然我們知道這些超級高速公路與癌症的發展有關,但對於控制這些組織結構形成的機制卻知之甚少。
圖片來源:NIH
【6】Cancer Cell:環狀RNA限制皮膚癌的轉移
doi:10.1016/j.ccell.2019.12.007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種神秘的遺傳物質可以抑制皮膚癌細胞的擴散,但隨著它們的成熟,這種物質往往會丟失。這項新研究近日發表在Cancer Cell雜誌上。通常,DNA被轉化成RNA,然後轉化成具有細胞功能的蛋白質。雖然大多數RNA是線性分子,但當它們的末端循環並附著時,有些會形成圓圈。
環狀RNA (circRNA)不編碼蛋白質,而是複雜調控系統的一部分,但其功能仍不清楚。由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NYU Grossman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員領導的這項在細胞培養和小鼠身上進行的研究,首次證明了一種名為CDR1as的環狀RNA可以阻止黑色素瘤的惡性擴散,而它的缺失則會促進這種擴散。一項對人類黑素瘤組織的研究分析也表明,CDR1as水平升高與存活率增加有關。
黑素瘤是皮膚癌中最致命的一種,癌症細胞的侵襲性擴散或轉移是黑素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由於基因錯誤,癌細胞從正常細胞中產生,但DNA的變化並不能完全解釋細胞是如何擴散的。這項研究為黑素瘤的侵襲行為提供了新的見解,並且首次揭示了circRNA作為轉移抑制因子的作用。
【7】Science:癌細胞通過增加核糖體蛋白產生來促進乳腺癌轉移
doi:10.1126/science.aay0939
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可通過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TC)在全身擴散,最終到達身體遠端部位並形成轉移性腫瘤;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癌症中心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導核糖體增加會提升CTC形成轉移瘤的潛力,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
核糖體是在每個活細胞中發現的蛋白製造工廠。他們的觀察結果表明乳腺癌患者血液中富集的一個CTC亞群具有較高的核糖體蛋白(ribosomal protein)水平,而且它們的存在與增加的疾病侵襲性和較差的臨床結果有關。重要的是,這一發現還表明,破壞核糖體功能並抑制癌細胞生長的靶向藥物組合減慢了乳腺癌在小鼠模型中的擴散。
【8】eLife:新成果!兩種促癌基因或能互相協作促進癌症轉移進展
doi:10.7554/eLife.50731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史丹福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名為MYC和TWIST1的促癌基因或能「拉攏」機體免疫細胞促進癌細胞擴散,阻斷這一關鍵步驟或能有效抑制癌症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臨床研究者識別出患者發生癌症轉移的風險,從而就有望幫助開發抑制癌症轉移的新型療法。
研究者Renumathy Dhanasekaran博士表示,很多癌症相關的死亡都是由癌症轉移所引起,但目前並無有效的手段來抑制癌症轉移,這項研究中,我們的主要目標就是理解促癌基因如何促進癌症轉移,以及如何利用相關研究結果來識別抑制癌症進展的靶向性療法。文章中,研究人員對小鼠進行遺傳工程化改造使其能同時表達MYC和TWIST1基因,研究者發現,這兩個主要的促癌基因都會引發癌症轉移。
【9】Nat Commun:成纖維細胞或能促進乳腺癌的生長和轉移
doi:10.1038/s41467-019-12370-8
被稱為成纖維細胞的結締組織細胞對於機體從傷病中恢復過來至關重要,當成纖維細胞感知到組織損傷時,其就會被吸引到受傷部位,引發炎症反應並修復受損的組織;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成纖維細胞或在乳腺癌發生過程中扮演著一種破壞性的角色,在癌症腫瘤中,成纖維細胞會對腫瘤損傷的組織產生反應並誘發炎症,這種炎症會促進腫瘤生長以及在肺部中的轉移。
研究者Neta Erez教授表示,這項研究中,我們首次發現,在乳腺癌中,這些成纖維細胞會激活一種被誤導的傷口癒合反應,並對癌變生長所引發的組織損傷產生反應;抑制這些炎症信號通路或有效抑制乳腺癌的轉移性復發。研究者指出,成纖維細胞的炎症反應不僅會促進乳腺中局部腫瘤生長,還會為癌症肺部轉移產生一種合適的「生境」,這些成纖維細胞會被激活,當其被激活後就會招募免疫細胞並影響血管健康;換句話說,乳腺腫瘤會攔截對組織損傷所產生的生理反應,從而促進癌症的生長,並在遠端器官(比如肺部)中產生一種供癌細胞轉移的生境。
【10】Cell:揭示前列腺癌骨轉移通過產生TGF-β抵抗免疫療法機制
doi:10.1016/j.cell.2019.10.029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導擴散到骨骼的前列腺癌會引發骨組織破壞,進而阻礙T細胞的發育,這就會破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有效性,畢竟T細胞對治療的成功至關重要。這一發現揭示了為何免疫療法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成功治療前列腺癌骨轉移,並指出可能逆轉這種抵抗性的組合治療。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Cell期刊上。
他們的發現還強調了需要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轉移性癌症;研究者表示,我們往往認為第4期疾病(stage 4 disease)是統一的,但並非一律如此。我們需要對不同轉移部位的免疫微環境進行更多的考慮,以便在我們開發治療方法時考慮到這些微環境中的不同免疫反應。研究者發現由腫瘤引起的骨骼破壞導致大量產生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這種蛋白可導致輔助性T細胞(Th細胞)極化為Th17 CD4細胞,而不是觸發抗腫瘤免疫反應所需的Th1 CD4效應細胞。(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更多精彩盤點!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