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廣研團隊合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蛋白質與細胞》,為腎臟...

2021-01-12 同濟大學新聞網

左為團隊與陳香美、蔡廣研團隊合作研究成果發表於《蛋白質與細胞》,為腎臟再生醫學療法帶來希望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1-01-12  瀏覽:

1月9日,我校醫學院左為教授團隊與解放軍總醫院腎臟病醫學部陳香美院士、蔡廣研教授團隊合作,在《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 Cell)期刊在線發表題為「Single-cell RNA-Seq analysis identified kidney progenitor cells from human urine」的論文,首次系統繪製了尿液單細胞圖譜,從中鑑定得到SOX9+腎前體細胞。這群來源於腎小管上皮層的SOX9+細胞能夠從健康人和慢性腎病患者的尿液中分離並擴增,並可被移植到小鼠腎內,具有重建腎小管結構、修復腎臟損傷的作用。

急慢性腎臟疾病導致的腎功能衰竭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困擾著全國近1.5億腎病患者。傳統的藥物治療和透析治療難以逆轉腎臟結構的損傷和腎功能的持續下降。在此情況下,除了異體腎移植手術外,基於成體組織幹細胞(前體細胞)移植的再生醫學新技術有望為臨床上治療這類疾病帶來新的思路。

為了研究人尿液中各種細胞類型的組成和作用,研究團隊採集了健康成年人尿液進行單細胞測序分析,最終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從尿液中鑑定到了7種細胞類群,包括4種不同類型的免疫細胞群體和3種泌尿系統來源的上皮細胞群體。上皮細胞群體包括NPHS2+腎小球足細胞、KRT8+PSC-腎小管細胞和KRT8+PSCA+泌尿道上皮細胞等。對於KRT8+PSC-腎小管細胞群體,研究團隊進一步將其來源細分至腎小管各段。經鑑定,在該群體中存在大量來源於集合管的細胞,此外也存在來源於近端腎小管、亨利氏袢,及遠端腎小管的細胞類型。同樣,對於KRT8+PSCA+泌尿道上皮細胞,研究人員也通過分析發現其中主要的細胞亞群是覆蓋在泌尿道表面的KRT18+傘形細胞上。研究團隊還重點關注了健康成年人尿液中是否存在參與組織修復與再生的細胞群體。結果顯示:尿液細胞群體中有約1.9%的SOX9+細胞,這群細胞主要來源於腎小管。通過擬時序分析研究細胞軌跡,研究團隊發現這群SOX9+細胞同時具有SOX4+/Notchhigh表型,且可分為「Podocyte branch」和「Tubular branch」兩個分支,從而提示SOX9+細胞是尿液中存在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潛能的腎前體細胞。

尿液單細胞圖譜及尿液中腎前體細胞的分離培養

隨後,研究團隊利用開發的成體上皮幹細胞培養體系,成功地從健康人和慢性腎病患者的尿液中分離並長期培養了上述SOX9+腎前體細胞。轉錄組分析測序證實分離到的SOX9+腎前體細胞能夠高表達多種幹細胞特徵基因,而不表達成熟的腎小管和腎小球上皮特徵基因。這群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最長可在體外培養6個月、傳代25次以上的條件下,保持其基因組的穩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團隊把從健康人或慢性腎病患者尿液中分離的細胞進行GFP綠色螢光蛋白標記後,移植到損傷小鼠的單側腎臟中。14天後,在小鼠腎內觀察到大面積外源性人源細胞整合,成功構建出了「人-鼠嵌合腎」。這些GFP+細胞在損傷的區域形成了類腎小管的管狀腔體結構,且表達不同分段的腎小管特徵基因,如PAX8、ATP1A1、SLC22A6和UMOD等。對於接受了細胞移植的腎損傷小鼠,研究人員把帶有紅色螢光標記的小分子葡聚糖經靜脈注射到其血液循環中,發現這種葡聚糖在GFP+人源腎小管結構中聚集,說明由移植的人源腎前體細胞分化形成的近端小管有功能性地與小鼠自身的腎小球過濾系統相連。

 GFP+人源腎前體細胞腎內移植構建「人-鼠嵌合腎」,修復腎損傷

該研究最大亮點在於其臨床轉化價值。一方面,尿液單細胞圖譜的構建將有助於今後開發無創的腎臟細胞學檢測技術,與當下常用的腎臟活檢技術互為補充,為複雜腎臟疾病的診斷和靶向治療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團隊成功地在健康人和慢性腎病患者的尿液中鑑定、分離和長期培養了具有腎再生潛能的SOX9+腎前體細胞類群,解決了供體細胞的來源問題,並建立了腎內細胞移植平臺技術,這一成果為腎臟的再生醫學療法帶來了新希望。

左為團隊的特色在於其在幹細胞領域具有從基礎研究到臨床試驗的全鏈條轉化研究能力。該團隊長期致力於肺幹細胞相關的基礎研究工作(Zuo,Nature,2015;Ma,Protein Cell,2018;Zhou,EMBO Mol Med,2020;Zhao,AJRCCM,2020),接連獲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而基於此開展的臨床轉化項目從2017年迄今為止已被國家衛健委備案批准用於治療間質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支氣管擴張症的臨床研究,2020年7月被國家藥監局正式批准作為全球首創一類新藥用於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臨床試驗(批件號CXSL1900019)。下一步,左為團隊計劃與專業臨床團隊合作,利用人自體腎前體細胞移植方法,結合細胞腎內注射的技術,對慢性腎臟病腎小管損傷的患者開展細胞治療的探索性臨床研究。

該研究主要受兩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專項 (「人類上皮組織再生機制研究」左為;「幹細胞治療重症急性腎損傷的臨床研究」蔡廣研) 及吉美瑞生公司資助。同濟大學醫學院王宇嘉博士、碩士生趙宇和博士生趙子賢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南方醫科大學聶靜教授、上海瑞金醫院馮曉蓓醫師為論文作出了重要貢獻。

原文連結: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3238-020-00816-5

 

 

 

 


 

相關焦點

  • 同濟大學科研團隊研究成果發表於《蛋白質與細胞》,為腎臟再生醫學...
    1月9日,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教授團隊與解放軍總醫院腎臟病醫學部陳香美院士、蔡廣研教授團隊合作,在《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 Cell)期刊在線發表題為「Single-cell RNA-Seq analysis identified kidney progenitor cells
  • 同濟大學聯合解放軍總醫院開發幹細胞新技術 從尿液中分離細胞再生...
    近日,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教授與解放軍總醫院腎臟病醫學部陳香美院士、蔡廣研教授團隊合作,在《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Cell)期刊上在線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RNA-Seq analysis identified kidney progenitorcells from human urine」的論文。
  • 高紹榮/鞠振宇/樂融融合作研究成果發表於《細胞·幹細胞》,有助於...
    高紹榮/鞠振宇/樂融融合作研究成果發表於《細胞·幹細胞》,有助於揭示人類衰老之謎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0-12-25  瀏覽:
  • ...學生成果在《Science》雜誌發表;湘雅醫院團隊Genome Medicine...
    湘雅八年制海外聯合培養項目學生成果在《Science》雜誌發表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張衛茹教授科研團隊成員、2011級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田雨子作為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以原創論著形式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影響因子:41.845)
  • 今天,《科學》主刊發表復旦大學徐彥輝、陳飛團隊合作研究成果!
    今天,《科學》主刊發表復旦大學徐彥輝、陳飛團隊合作研究成果!2020年11月27日,《科學》(Science) 主刊以長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發表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生物醫學研究院徐彥輝團隊與陳飛團隊合作研究成果《一種全新轉錄調控復物 INTAC——RNA聚合酶II磷酸酶的鑑定(「Identification of Integrator-PP2A complex (INTAC),an RNA Polymerase
  • ...成果1:徐虹團隊戴如鳳博士成果發表於《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
    『1125』人才計劃結碩果系列報導——成果1:徐虹團隊戴如鳳博士成果發表於《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 2020-09-25 13: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湘雅八年制學生成果在《Science》雜誌發表;湘雅醫院團隊...
    湘雅八年制海外聯合培養項目學生成果在《Science》雜誌發表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張衛茹教授科研團隊成員、2011級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田雨子作為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以原創論著形式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影響因子:41.845)
  • ...外科張弩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ell...
    近日,我院神經外科張弩教授團隊研究成果「An Upstream Open Reading Frame in Phosphatase andTensin Homolog (PTEN) Encodes A Circuit Breaker of Lactate Metabolism」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 2020年朱健康團隊連續發表2項研究成果,在植物脅迫取得新進展
    在2019 年,朱健康團隊(通訊作者)發表了20篇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基因編輯,表觀遺傳及生物脅迫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由於篇幅有限,iNature盤點其中的17篇文章(點擊閱讀): 【1】2019年9月27日,國際頂級綜合類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IF:13.22)在線發表了由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完成的題為
  • 李昊委員團隊的研究成果發表在《Cancer Cell》
    徐匯區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外科李昊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李林團隊、耶魯大學吳殿青團隊開展的室管膜瘤的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11月12日《Cancer Cell》(IF:26.6)!意義重大本研究成果希望儘快投入臨床運用,讓許多仍處在無助中的患兒家庭看到希望。在兒童顱內室管膜瘤的臨床治療中,徐匯區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外科李昊教授腦腫瘤團隊的這一革命性的研究成果將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自治區醫學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在線發表高水平論文
    本站訊(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自治區重點實驗室 崔宏偉 趙柯鬱)近日,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內蒙古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張樂博士(第一作者)、蘇秀蘭教授(通訊作者)以及內蒙古醫科大學研究生李翠霞(共同第一作者),在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IF:7.068,中科院分區2區)在線發表了題為《Emerging
  • ...腺癌精準化治療新策略,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Molecular Cell」
    附屬同濟醫院吳登龍團隊闡明前列腺癌精準化治療新策略,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Molecular Cell」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0-09-29  瀏覽:
  • 馬少華、黃來強團隊在《細胞》子刊發表類器官研究重要成果
    (Shaohua Ma)副教授、黃來強(Laiqiang Huang)教授團隊在類器官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在《細胞》(Cell)子刊《細胞報告醫學》(Cell Reports Medicine)以研究長文的形式發表題為「自動化製備均一的並維持患者腫瘤異質性的類器官技術平臺」(An Automated Organoid Platform with Inter-organoid Homogeneity
  • 同濟大學科研團隊合作發表有關旋渦布朗運動的研究成果
    同濟大學科研團隊合作發表有關旋渦布朗運動的研究成果 來源: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0-08-20  瀏覽:
  • 水生所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研究獲進展
    在蛋白質乙醯化修飾方面,該學科組與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鄧教宇團隊合作,完成了結核桿菌乙醯化蛋白質組及其功能的研究。通過多次摸索和優化,建立了高效的乙醯化肽段的富集方法,並結合高通量質譜技術鑑定到了137個蛋白質的226個乙醯化修飾位點。
  • 【前沿】李斌課題組在JCEM雜誌合作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8月16日,美國內分泌學會(The Endocrine Society)主辦的內分泌臨床領域主流學術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JCEM)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範先群周慧芳課題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李斌課題組的合作研究成果「Regulation of orbital
  • Redox Biology在線發表曹鵬研究團隊關於經典名方黃芪桂枝五物湯...
    Redox Biology在線發表曹鵬研究團隊關於經典名方黃芪桂枝五物湯緩解化療神經毒性的藥效物質基礎的研究成果日期:2020年08月20日2020年8月18日,氧化還原領域頂級期刊Redox Biology(JCR 1區,IF=9.98)在線發表了我院曹鵬研究員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 武漢病毒所揭示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質反應
    3月6日,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病毒學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胡志紅、肖庚富團隊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論文題為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reveals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involved in severe
  • 《Nature(自然)》雜誌發表北京大學湯富酬、喬傑團隊研究成果 闡述...
    今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官方微信發布消息,8月22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湯富酬課題組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Nature,IF:43.07)在線發表研究成果「Reconstituting 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ome landscapes of human implantation
  • 中國農業大學高振江團隊發表了蛋白質組學對種子活力研究新成果
    前言2020年3月歐易/鹿明生物合作客戶中國農業大學高振江教授在Food Chemistry期刊上發表題為「Radio frequency treatment accelerates drying rates and improves vigor of corn seeds」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