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中國科學家破解質子治療在線監測難題 最新研究成果在《Sensors》發表

2021-02-15 CPTN重離子質子

《Sensors》發表數字PET團隊在線精準監測質子治療研究成果

CPTN訊,2018年9月初,國際權威期刊《Sensors》在線發表中國科學家謝慶國團隊最新研究成果,題目為《一種用於質子治療監測的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系統的即插即成像傳感器》。該研究驗證了數字PET技術應用於質子治療在線監測中的潛力和可行性,利用數字PET有望精準獲知質子束入射人體組織後的實際作用範圍和投遞劑量,解決質子束在線監測這一世界級難題,從而有效提升質子放療對腫瘤治療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癒率和存活率。

質子放療是最尖端的癌症放療技術之一,人稱「治癌利器」。但如何精準獲知質子束在人體內的投遞劑量和作用範圍,是一個世界難題。傳統PET無法對質子束射入人體內情況進行實時精準監測。

論文合作作者之一、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洪志宏介紹,質子治療如果無法實現對腫瘤病灶定點打擊的絕對精準度,往往會導致治療不徹底腫瘤復發、副作用等後果。具體地說,有監測系統的質子治療相當於把 「理論完美」變成 「實際完美」,能真正充分地發揮質子治療的效果。這正是質子放療臨床應用面臨的核心問題。

質子放療室裡的全數字平板PET系統

從2016年至今,謝慶國團隊多次赴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開展實驗研究。去年11月,兩岸科學家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將全數字平板PET用於質子束在線監測,獲得重大發現。數字PET發明人、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謝慶國說,實驗過程中,運用平板全數字PET首次監測到了質子束打到人體組織上產生的氧15,說明數字PET極有可能實現對質子束β+衰變產生的正電子發射核分布情況的精準監測,從而追蹤到質子束的投遞劑量和作用範圍。

論文第一作者、團隊核心成員、華中科技大學全職教授尼古拉(NicolaDascenzo)表示,氧15的半衰期僅有2分鐘,因此將PET用於質子束在線監測氧15,對系統的空間解析度、時間解析度等方面性能有著極為苛刻的要求,「這次實驗充分驗證了數字PET卓越的性能。利用數字PET可以採集到質子束進入活體內的大量原始數據,從而監測到質子束在人體內的軌跡及作用過程,這在全球尚無先例。這意味著質子治療在線監測難題有望就此破解,可能極大程度改善質子對癌症的治療效果。」

「前景雖廣闊,不過現階段阻礙質子治療與數字PET進一步融合研究的難題仍然突出。」謝慶國介紹,首先,相關研究需要完備的基礎設施支持和不菲的資金投入。其次,質子治療和數字PET分屬於兩個領域,從設備、人才、技術、項目等各方面科研資源需要整合。第三,數字PET在與質子治療聯合研究已經進入科學「無人區」,在全球無經驗先例可循。

來源:數字PET實驗室、長江商報等


粒子線放療新媒體;郵箱vip@vipyiyi.com,獲得就醫渠道請點擊頁面下方的「閱讀原文」或「了解更多」;或直接訪問連結 zhonglizi.mikecrm.com/8nyxen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成果登上《細胞》雜誌 永久性失明、帕金森等治療研究有...
    北京時間4月8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在神經性疾病基礎研究上的重大進展。研究論文名為《通過CRISPR-CasRx介導的膠質細胞向神經元的轉分化治療神經性疾病》,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輝研究組完成。
  • ...腺癌精準化治療新策略,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Molecular Cell」
    附屬同濟醫院吳登龍團隊闡明前列腺癌精準化治療新策略,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Molecular Cell」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0-09-29  瀏覽:
  • 中國科學家發表造血幹細胞研究突破成果,論文登Nature
    11月19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雜誌刊登了中國科學家的一項重大突破成果。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院潘巍峻研究員團隊,歷時6年攻關,在世界上首次高清晰解析了體內造血幹細胞歸巢的完整動態過程,開闢了造血幹細胞長時程在體研究的新時代。
  • 張弛教授課題組在線發表紫外/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成果
    張弛教授課題組在線發表紫外/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成果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中國-澳大利亞功能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時間:2018
  • 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最新成果
    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最新成果 時間:2020-09-15 來源: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的最新學術論文
  • 中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一覽
    2017年8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我國科學家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doi: 10.1038/mp.2017.143近日,中國科學家袁逖飛教授團隊通過研究發現,新型毒品的濫用會影響大腦可塑性,並損傷皮層的學習功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精神病學領域的頂尖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影響因子13.2)上。
  • 安醫大關於白血病治療研究成果發表
    11月23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液科翟志敏教授團隊關於「CAR-T治療白血病」臨床研究成果的論文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正式發表。研究表明,國內CAR-T治療技術完全可以媲美歐美發達國家水平,並首次報告了骨髓外侵犯和高抑制性T細胞(Tregs)是影響CAR-T治療療效的獨立不良因素。
  • 北大研究團隊Science發表最新成果,可用於未來生物傳感器與驅動器
    北大研究團隊Science發表最新成果,可用於未來生物傳感器與驅動器 2020-06-23 0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學家合成新型仿生納米材料 集核磁、CT成像和光熱治療於一身
    中國科學家合成新型仿生納米材料 集核磁、CT成像和光熱治療於一身  Winnie Lee • 2019-12-29 10:
  • 《iScience》發表武大基礎醫學院重要研究成果
    《iScience》發表武大基礎醫學院重要研究成果發布時間:2018年12月12日 11:25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2日電 (蔣明)12月4日,Cell子刊唯一綜合類開源期刊iScience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章曉聯教授團隊最新重要研究成果
  • 中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
    中國科學家歷時數十年持續研究,最近取得裡程碑突破——發現化合物4-乙烯基苯甲醚(4-vinylanisole,4VA)對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不同發育階段和性別都有很強的吸引力,並定位蝗蟲錐形感器中的嗅覺受體OR35是4VA的特異性受體。
  • 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未來網高校頻道4月3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熊盛武 袁景凌)近日,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袁曉輝教授團隊與廣州大學孔凡江教授、劉寶輝教授團隊,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田誌喜研究員團隊及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James Weller教授團隊協作,以該校為通訊單位在國際遺傳學頂級期刊《Nature Genetics》發表了題為
  • 郝永強教授團隊發表3D列印技術臨床轉化應用的最新研究成果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郝永強教授作為第一及通訊作者於2020年11月在《Engineering》雜誌(IF:6.495)「3D Printing Hip Prostheses Offer Accurate Reconstruction, Stable Fix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for Revision THA with Complex Acetabular Bone Defect」發表
  • 膽管癌治療最新突破!安徽多家醫院正在開展臨床研究及轉化
    值得關注的是,這項由中國科學家首創的腫瘤治療技術於2019年6月正式在皖應用。目前,該技術針對各類適應症的臨床研究和轉化工作,正陸續在安徽省多家醫院展開。2019 年 6 月 26 日," 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 " 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舉行技術應用啟動會,率先用於惡性胸腔積液的治療,標誌著這種由中國科學家首創的腫瘤治療技術正式在皖應用。
  • 中國科學家腫瘤研究有新發現 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新華社上海10月27日電(記者 仇逸)最新科學研究發現,人體內的環鳥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具有「善惡兩面性」,如果它置身於細胞漿內,能抗感染、激活免疫應答;而一旦從細胞漿內逃逸進入細胞核內,就開始作惡,抑制細胞的DNA修復,從而促進腫瘤發生。
  • CRISPR女神Nature發表高保真Cas9最新成果
    CRISPR女神Nature發表高保真Cas9最新成果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10-23   今日/總瀏覽:2/4223
  • ...外科張弩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ell...
    近日,我院神經外科張弩教授團隊研究成果「An Upstream Open Reading Frame in Phosphatase andTensin Homolog (PTEN) Encodes A Circuit Breaker of Lactate Metabolism」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 【科學前沿】「治癌利器」質子刀在線監測難題有望破解 全數字平板PET獲主流媒體廣泛關注
    (CGTN報導數字PET團隊)  數字PET實驗室於近日研發出用於質子放療的全數字平板PET,並首次在臺灣長庚紀念醫院將其用於質子束在線監測,實驗結果表明,運用「數字PET」首次監測到了質子束打到人體組織上產生的氧15。這項成果意味著質子刀在線監測難題有望就此破解,或將極大改善質子刀對癌症的治療效果。
  • 中國科學家發現基因編輯RNA脫靶問題並進行優化
    中國科學家發現基因編輯RNA脫靶問題並進行優化 中國科學院科技攝影聯盟 謝震霖 攝中新網上海6月11日電 (鄭瑩瑩)據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11日發布的消息,中國科學家最新發現了基因編輯RNA脫靶問題並進行優化,相關研究論文於北京時間
  • 南開大學李魯遠課題組研究成果在Cancer Research雜誌發表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佟聞) 日前,我校藥學院教授、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魯遠教授的聯合研究團隊(南開大學與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在缺氧誘導因子HIF1α氧非依賴降解機制研究領域的一項成果發表於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AACR)會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