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論文:黃興《天然磁石勺司南實證研究》

2021-02-23 絲路小學徒

人人都知道「四大發明」裡有司南(指南針),可是古代司南真的存在嗎?學界以往還有很多爭論,不過黃興的研究有望為幾十年的爭論畫上句號

近日本鍵人的好友黃興博士在《自然科學史研究》2017年第3期發表了一篇《天然磁石勺司南實證研究》,匯集了他數年來研究古代司南的成果之精華。由於昨天黃博士還不厭其煩地幫助本鍵人彩色列印文件,所以本鍵人覺得有必要吹一吹黃博士的成果~

黃興論文摘要

黃興對古代司南的研究,我兩年前就在會議中聽到許多細節,其實成果早該面世,不過科研成果發表有周期,現在終於能放心引用。不過本文追求速度,還是以我的印象信口瞎寫,敬請讀者去翻閱黃博士論文核證。

說起「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大部分人都會浮想起一個方盤上放置的磁勺,這是王振鐸先生於1945年提出的一種復原方案。但幾十年來這種方案在大眾傳媒裡廣泛流傳,以至於很多人覺得這就反映了古代司南的原狀或唯一可能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不斷有人提出質疑,因為按王先生提出的復原,很多時候司南指向性不理想,而且王先生當時用的磁勺也是刻意用現代方法加工的,用「高深」的現代科技尚且做不出能用的材料,「原始」的古人又怎麼能造出可以指方向的磁勺呢?因此說起司南,很多人又開始搖頭,不信古代真有這個東西,進而說中國古代科技發明許多是刻意為之的瞎吹。

王振鐸復原製作的司南磁勺

大眾化的司南往往成為古代中國科技發明的象徵

不過我們往往會忽視,我們生活的環境和古代在很多方面是不一樣的。地磁場強度就是其中一個因素。實際上媒體經常會說地磁場在今天處於不斷減弱之中,乃至未來可能會南北極對換,那麼往前推兩千年怎麼樣呢?通過對古地磁學的探索,黃興認為在司南提出的戰國-秦漢時代地磁場強度為現代的2倍左右,這為磁石指向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實際上地磁強度與「司南」或磁針的歷史記載也有密切相關。

古文獻記載與地磁場水平分量演變的比較(引自黃興論文)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既然地磁場在當時「正法時期」裡如此之強,製作司南的材料磁石有沒有那個能力呢?好在埋藏的礦石的性能在兩年前裡不會有太大變化。那麼就要看能否找到磁性優良的天然四氧化三鐵礦。古代文獻記載河北武安磁山產磁石,不過當地經過幾千年開採,已經難以找到昔年遺蹟。黃興調查發現在他的故鄉張家口附近就有磁性優良的天然磁石。這樣材料問題也解決了。

張家口龍煙礦區一處鐵礦場及磁石(黃興攝)

然後黃興就是用磁石製作成各種形狀來測試其指向性,以及各種加工工藝對磁性消減的影響。這部分比較專業,朋友們可以自行去看論文。最終結論是古代記載的磁勺司南是各種指向器中最佳的解決方案等。

黃興發明的磁石磁矩測量裝置

感覺黃興的探索過程可以拍一部「走近科學」了,實際上黃興本來也是能自編自導自演的多面手,可能他自己拍的紀錄片未來會上映吧。想想今後科技館裡將到處有他的名字,想想還有些替他小激動呢。

相關焦點

  • 專家釋疑:天然磁石勺能指南嗎—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科學史所副研究員黃興收到不少類似的「疑問」,早期的指南針——司南是否也會從歷史教科書中消失?而他完成不久的博士後課題正是「天然磁石勺『司南』實證研究」。 司南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以什麼形態存在,科學史界時有爭議。黃興認為,進不進教科書不是學術研究該糾結的問題。在歷史文獻記載不夠詳細和考古資料不足的情況下,科學的實證研究是解決這一問題研究的重要途徑。
  • 早期的指南針——司南是否也會從歷史教科書中消失
    中科院科學史所副研究員黃興收到不少類似的「疑問」,早期的指南針——司南是否也會從歷史教科書中消失?而他完成不久的博士後課題正是「天然磁石勺『司南』實證研究」。王振鐸還用天然磁石製作了多件磁石勺,大都可以準確指南。這一工作在當時引起巨大的反響。如今,人們最常見的那幅畫著長勺的「司南」圖像就來自於此。但這一方案也受到不少質疑。首先,考古界至今未發現古代磁石勺實物,只能依靠文獻考訂。可偏偏早期關於「司南」文獻記載都只有寥寥數語,「司南」一詞的具體指代不明確。
  • 磁鐵 從司南到超級儲能王
    古羅馬作家老普林尼在《博物志》裡就已記載天然磁石及其可以吸鐵的特性。中國文獻對天然磁石吸鐵的描述在《管子》、《呂氏春秋》和《淮南子》中有所提及,被稱為「慈石」。   兩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已經用鐵來製造農具了。勞動人民在尋找鐵礦的時候,就發現了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並且知道它能夠吸鐵。戰國時期《管子·地數篇》最早記載了這些發現:「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銅金。」
  • 繼張衡地動儀之後,司南也是假的?
    為了證實猜測的真實性,王振鐸親自做了試驗,根據他本人的說法,用天然磁性物質做成的勺狀物,在玻璃表面上勺柄會指向南北但令人遺憾的是,很多人做過重複性試驗卻無一人成功,物理學家認為天然磁性的勺狀物所產生的偏轉力根本就克服不了摩擦力。面對眾多質疑,王振鐸並沒有拿出天然磁性物質的指南勺公開做試驗,而是拿出了一個鎢鋼勺,並用線圈加電給它充了1000倍天然磁力的強磁,這的確能指南了。
  • 司南就是圓盤上面放了一個勺子?那你就是孤陋寡聞了
    在古代指南針,並非是稱為指南針,而是稱為司南,司南被認為是古代中國人發明的重要的發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後來我們知道這個我們所一般見到的湯勺形狀是由歷史學者根據自己的見解來複製出來的,真正的司南自然到底是不是這個樣子並沒有人知道,因為司南的保存十分困難,從古代到現在四五百年的時間,也沒有任何一個完整的司南能夠流傳出來,相關人員,之所以認為司南是一個瓷勺狀的物體,是因為根據古人在有關文獻中記載。司南作為中國原創的重要的指南工具,當做禮物被送往蘇聯。
  • 《實證論文寫作八講》新書首發
    01內容簡介本書從實證論文「是什麼「出發,在「功能—動作—對象」的框架下探討和剖析了實證研究與論文寫作的思路和方法。全書共分為八講,其中第一講和第八講是本書的緒論和尾章,其餘六講分別對應了實證論文的六個核心組成部分,即摘要、引言、文獻綜述、研究設計、實證分析和結語。
  • 「磁石吸鐵,間隔潛應」:談談我國古人對「磁」的理解
    一、對磁體的認識磁體是指具有磁性的物體,它有天然的和人造的兩大類。四氧化三鐵就是一種天然磁體,它具有比較明顯的磁性,因此比較容易被人們所發現。我國遠在春秋時期,隨著生產的發展,人們需要更多的金屬材料,因此礦產的採掘和冶煉工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 研究生實證論文寫作進階之路!
    不過,即使如此,有些研究生在進行實證論文寫作時,仍存在著實證論文不像實證論文、實證論文不是實證論文的錯誤,而實證論文寫作的進階之路包含實證論文像實證論文、實證論文是實證論文與此實證論文優於彼實證論文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