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總會有伸舌頭、吐泡泡、流口水這樣的現象,有新生兒出生的家庭,每當看到孩子這樣時,會不會整個心都被「萌化了」。但是,有時新生兒「吐泡泡」並不正常。
日前,市婦幼保健院就接診了這樣一位小患者。
剛出生的寶寶豆豆(化名),因為早產,在出生後便被送進了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出生後半個小時,在給他餵奶時,豆豆就出現了嘔吐伴口周發紺的症狀,而且嘴邊還時不時冒出白色泡泡,就像螃蟹在吐「泡泡」一般。
經醫生檢查發現,豆豆當時呼吸急促,哭鬧的時候臉色發紫,安靜時血氧飽和度也維持不理想。更驚人的是,豆豆的口腔和鼻腔均不能插入胃管,情況十分危急。醫生趕緊給豆豆完善進一步檢查,才發現豆豆患有先天性食管閉鎖,食管竟是個「死胡同」,未和胃連通。
據悉,先天性食管閉鎖,是新生兒消化道的一種嚴重發育畸形疾病,在臨床上並不少見,主要表現為新生兒在吃奶時出現嘔吐、青紫、嗆咳和呼吸困難等症狀。
得趕緊手術。入院第二天,豆豆就被送入了手術室。因為豆豆出生不足30個小時,麻醉難度大,再加上胸腔小,食管僅筷子般粗細,手術難度和風險都比較高。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麻醉科、新生兒科等各個科室的醫生齊齊上陣,歷經3小時的手術,豆豆的食道順利「解鎖」,術後送返新生兒科繼續監護、治療。
如此低齡的患兒術後康復也是一個挑戰,所幸,經過新生兒科醫護人員悉心照顧,豆豆堅強地度過了出血、感染、吻合口癒合等難關,身體逐漸康復。近日,豆豆已康復出院。
據介紹,食道閉鎖在臨床上,患兒就會有「吐泡泡」的異常表現,比如說出生後即出現唾液增多,不斷從口腔外溢,頻吐白沫。或者常在第一次餵奶或餵水時,咽下幾口即開始嘔吐,因為食管與胃不連接,多呈非噴射狀。當乳汁吸入後充滿盲袋,經喉反流入氣管,引起嗆咳及青紫,甚至窒息,呼吸停止,但在迅速清除嘔吐物後症狀即消失。此後,每次餵奶均有同樣症狀發生。因此,如果得不到早期診斷和治療,多數病例在3-5天內死亡。
所以說,豆豆很幸運,發現非常及時。據悉,手術是目前唯一能挽救患兒生命的方法,而且越早手術效果越好,儘早診斷儘早治療,才能提高治癒率。
那麼如何在早期發現食道閉鎖呢?據介紹,食管閉鎖的產前診斷依然比較困難,僅有少部分患兒可在產前獲得診斷。當產前B超發現盲袋徵、胃泡不顯示、羊水過多等徵象,可在產前診斷部分食管閉鎖,建議行胎兒MRI篩查,並做好孕期保健和遺傳諮詢工作。此外,孕婦儘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遠離煙霧、乙醇、藥物、輻射、農藥、揮發性有害氣體、有毒有害重金屬等。
還要提醒新生兒的家長,口吐「泡泡」也可能是小嬰兒肺炎表現之一,同時當孩子伴有拒奶、嗆奶,一般狀況較差等症狀時,也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全媒體記者 鍾晨 黃月 通訊員 劉芷含
全媒體編輯 鍾彥亮
【來源:東莞時間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