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病出生後嘴巴不停吐泡泡 3000個新生兒中可能會有1個

2020-11-24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有一種先天消化道畸形,3000個新生兒中會有1個,這就是先天性食管閉鎖。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兒科就收治了這樣一小毛娃。豆豆(化名)出生後一天,家人發現了不對勁,孩子怎麼和螃蟹一樣,嘴巴不停吐白色泡泡,一吃奶就吐,還嗆咳,經醫生確診為「先天性食管閉鎖」。近日,該院胸心外科劉志勇主任醫師團隊成功為患兒施行了食管閉鎖矯治術,患兒於11月21日康復出院。

  剛出生的寶寶如螃蟹般 嘴巴不停吐泡泡

  豆豆(化名)出生後幾個小時,家人發現了孩子的異常,哭聲不響亮還帶著嘶啞,頻繁嘔吐,嘴巴總是不停吐泡泡,一吃奶就吐。到第三天時,豆豆出現呼吸急促,家人感覺不對勁,立即送孩子到中大醫院兒科就診。

  「當時我們下胃管,發現怎麼也下不去,根據孩子病史,當時就高度懷疑是食管閉鎖。」該院兒科尹莉萍主治醫師介紹,為了明確診斷,立即拍胸部CT及三維重建,最終確診豆豆是先天性食管閉鎖。

  少見:3000個新生兒中有1個

  什麼是先天性食管閉鎖?劉志勇主任醫師介紹,食管閉鎖是因食管連續性中斷閉鎖所致的一種新生兒期嚴重消化道畸形,該病多伴發食管氣管瘻。該病是一種較為少見的新生兒疾病,位列小兒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發病率約為1/3000—1/4000。

  據悉,食管閉鎖的病因可能與遺傳因素、炎症或血管發育不良等有關,但具體病因尚不清楚。臨床表現主要是唾液不能下咽、常吐泡泡,吃奶時出現吐奶、嗆咳、呼吸困難,該病易誤診,不經治療的患兒常因飢餓、吸入性肺炎、嗆咳窒息等出現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

  手術:專家膽大心細 妙手吻合食管上下端

  因奶粉等不能進入腸道,會出現脫水、肺炎,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要想挽救孩子的性命,只有通過手術來解決。近日,該院胸心外科聯合麻醉科對患兒成功施行食管閉鎖矯治術,手術歷時3個小時。術後5天豆豆能喝水,7天可以喝奶了。

  該院胸心外科蔣傑主治醫師介紹,食管閉鎖常與食管氣管瘻同時存在,可分為5個類型。而患兒豆豆是Ⅲ型食管閉鎖,此型最多見,佔85%—90%或以上。食管是連接口腔和胃的,我們吃東西時通過食管進入到胃,而食管閉鎖就是中斷食管是缺失的,上段為盲管,下段與氣管相通。術前患兒腹脹明顯,這是因空氣自瘻管進入胃內,導致患兒肚子都是「氣」。

  「在全麻醉下手術,簡單地說手術就是先結紮,後吻合。氣管食管有個瘻口,將其結紮。將遠近端的食管找到之後給它吻合。」主刀醫生劉志勇主任醫師介紹,術中最大的難點就是吻合。成人一般用吻合器吻合,可新生兒太小了,能操作的空間很小,只有4毫米左右,需人工操作吻合。

  提醒:寶寶出生後出現這些症狀要當心了

  據介紹,食管閉鎖的患兒一般剛出生就會出現症狀:唾液多,口吐泡沫;難以咽食,出現嗆咳;呼吸困難,口中青紫;呼吸時伴有呼嚕聲;有的會有腹脹。如果寶寶出現這些症狀,一定要引起重視。尹莉萍主治醫師介紹,由於食管閉鎖並沒有明確的病發原因,一般都是在孕早期就已經形成,也沒有具體預防措施。現階段在宮內診斷很難,主要是孩子出生後觀察是否有上述這些症狀來進一步判斷。

  據上海某醫院食管閉鎖術後併發症發生率統計結果表明,25%-30%患兒在術後出現吻合口瘻,25%患兒出現吻合口狹窄。因此,食管閉鎖的患兒經過治療後,需要定期複診。一旦患兒飲食粘稠就無法下咽,或者吃奶出現嗆咳,就要及早發現,到醫院明確診斷是否有吻合口狹窄,確定後需及時進行擴張。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朱曉瑩 通訊員/崔玉豔 編輯/果子)

相關焦點

  • 東莞新生兒像螃蟹一樣吐泡泡,醫院打開食道「死胡同」
    東莞一新生兒小文(化名)剛出生,家人就發現有點不對勁,孩子怎麼跟螃蟹一樣,一吃奶就吐、嗆咳,嘴巴還不停地往外吐泡泡。經過東莞市兒童醫院的醫生診斷,孩子患上了「先天性食管閉鎖」,這是一種非常少見、嚴重的先天消化道畸形,3000個新生兒中會有一個。
  • 寶寶「吐泡泡」,可能是得了這種病
    新生兒總會有伸舌頭、吐泡泡、流口水這樣的現象,有新生兒出生的家庭,每當看到孩子這樣時,會不會整個心都被「萌化了」。但是,有時新生兒「吐泡泡」並不正常。日前,市婦幼保健院就接診了這樣一位小患者。剛出生的寶寶豆豆(化名),因為早產,在出生後便被送進了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出生後半個小時,在給他餵奶時,豆豆就出現了嘔吐伴口周發紺的症狀,而且嘴邊還時不時冒出白色泡泡,就像螃蟹在吐「泡泡」一般。經醫生檢查發現,豆豆當時呼吸急促,哭鬧的時候臉色發紫,安靜時血氧飽和度也維持不理想。更驚人的是,豆豆的口腔和鼻腔均不能插入胃管,情況十分危急。
  • 寶寶嘴巴吐泡泡,就判斷是肺炎,面對新生兒,你不能這麼武斷!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嚴重呼吸道疾病之一,因此要做好預防新生兒肺炎的工作,儘可能在新生兒第 1 次呼吸前,處理淨口鼻腔分泌物。新生兒肺炎的原因肺炎的病因很多,產前、產時、產後 的感染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寶寶肺炎。
  • 你家寶寶吐泡泡嗎?
    家有萌娃的爸爸媽媽是不是經常被小寶寶的一些表情和動作萌化了,比如吐泡泡時小寶寶就特別可愛。在小寶寶出生兩三個月的時候,爸爸媽媽們是不是發現小寶貝盡然會時不時的吐泡泡,被寶寶萌翻的同時也在好奇吐泡泡的原因。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 新生嬰兒吃不下奶 還一直像螃蟹一樣吐泡泡
    來自台州的寶寶小琪(化名),出生後被發現吃不下奶,還像螃蟹一樣不停吐泡泡,呼吸急促。更驚人的是,醫生從小琪的口腔和鼻腔均不能插入胃管。經檢查,醫生發現小琪的食管竟是個「死胡同」,沒有和胃連通。記者今天從溫醫大附二院了解到,經手術,小琪終於能進食了。
  • 寶寶經常「吐泡泡」,若還伴隨兩大反應,可能是肺部出問題的預兆
    執筆:王豔微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關於寶寶吐泡泡這件事,相信很多寶媽都聽家裡老一輩人說過:孩子吐泡泡預示著將要下雨了,但其實這種說法並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是充滿迷信色彩的,不妨來看一看科學的解釋。
  • 新出生的寶寶會出現吐泡泡的情況,家長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相信有很多家長會發現,有些寶寶會出現口吐泡泡的情況。而且大多數都是在寶寶出生3個月之後才出現。有些父母會認為寶寶是在「自娛自樂」;有些家長會把寶寶當成天氣預報,吐泡泡說明天要下雨;還有一些家長則比較小心,懷疑寶寶可能生病,患上了肺炎。同事小劉兒子剛滿4個月,由於生活壓力大,每個月需要還房貸、車貸等。所以孩子在3個月之後,都是由婆婆幫忙照顧,自己則上班賺錢。
  • 新生寶寶口吐泡泡是怎麼回事?若伴有這些情況,要提防肺炎
    妞妞出生才2個星期,媽媽發現她最近兩天吃奶量突然減少了很多。雖然不怎麼哭,嘴巴在一直玩口水泡泡,但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還是差了一些,而且有時還可以聽到一兩聲咳嗽。媽媽不太放心,還是帶她去看了醫生。經過檢查後被診斷為新生兒肺炎,需住院治療。
  • 寶寶總是喜歡「吐泡泡」,不要誤以為可愛,這3個原因家長需了解
    幾個月大的寶寶都特別喜歡吐泡泡,這當然不是他們有特異功能,而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常階段。只是寶寶為什麼會吐泡泡呢?估計很多父母都不清楚,雖然寶寶對這種行為看起來並不衛生,但是在父母眼裡卻非常可愛。01為什麼寶寶會吐泡泡?
  • 杭州女嬰剛出生嘴裡像螃蟹一樣吐泡泡 差點窒息
    這其中,「新生兒食道閉鎖」就是與這兩個關鍵詞緊密相關的疾病。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胸外科病房,正住著五六個患有食道閉鎖的新生兒,出生才20多天的女寶寶小思佳就是其中一個。嘴裡像螃蟹一樣吐泡泡小思佳的媽媽許女士告訴記者,她今年已經37歲了,和老公都是重慶人,在蕭山打工。
  • 寶寶吐泡泡一定是肺炎?這兩種情況下,需要謹慎對待!
    「寶寶吐泡泡一定是肺炎嗎?」昨天,表妹給我打電話,非常迫切地詢問我。我問她寶寶還有沒有其它症狀,為什麼會懷疑寶寶得了肺炎?聽了表妹的一番話後,我才知道,事情原來是這樣的……表妹家寶寶三個月了,最近突然嘴裡總是「吐泡泡」,一開始表妹也沒當回事,以為是寶寶流口水。後來每天口水巾得換N個,實在煩得慌,就在網上搜索了一番。
  • 新生兒愛吐泡泡就是肺炎嗎?伴有這些表現,趕緊帶孩子就醫吧
    相信很多媽媽都聽過這個說法,寶寶吐泡泡就是肺炎。網上也有不少媽媽遇到這種情況。@蓬蓬:娃20多天的時候嗆奶,後來就吐泡泡,實在擔心就讓姥姥和爸爸帶娃去了醫院,找熟人看了之後,沒事就回家了。當媽之後,真的是有點風吹草動就成神經病了!
  • 寶寶總是喜歡「吐泡泡」,不要誤以為可愛,這4個原因你知道嗎
    父母在照顧寶寶的時候,總會發現寶寶做出一些可愛又奇怪的舉動,比如,有的寶寶喜歡吐泡泡,這是怎麼回事呢?寶寶的「吐泡泡」不是像魚類那樣,吐出一個水泡,從嘴裡出來,升到上方破裂,寶寶的吐泡泡是在寶寶嘴巴周圍存在大量的口水,口水中的氣泡比較多,看上去像是在吐泡泡一樣。
  • 新生寶寶口吐泡泡 警惕肺炎
    口吐泡泡,在新生寶寶中很常見。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聶川主任醫師提醒,如果小寶寶口吐泡泡的同時,還伴有嗆奶、口周發青、胃口變差、精神變差、呼吸困難等現象,則要提高警惕,這可能是肺炎發出的信號。  口吐泡泡伴嗆奶  注意排查肺炎  聶川指出,新生寶寶口吐泡泡多為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這是因為新生寶寶口腔的吞咽功能還不是很完善,當有唾液分泌,但又不能及時吞咽下去時,就會出現吐泡泡的現象,此時吐出來的泡泡多為清亮的,而且寶寶也無其他特殊不適。  不過,新生寶寶口吐泡泡也可能是新生兒肺炎的早期徵兆,而且這種信號往往容易被家長忽視。
  • 寶寶嘴裡總是吐泡泡?4個原因要知道,如有這2種情況,不能再忽視
    寶寶出生後,寶寶的健康問題就是一家人最關心的事了,每天但凡有一點不對勁,我們就著急得不得了。在最近就有媽媽問我,寶寶怎麼總是喜歡吐泡泡,像螃蟹一樣。為了知道原因,她特地去度娘了一下,結果說可能是肺炎,把寶媽都差點嚇尿了,可寶寶除了吐泡泡,沒咳嗽沒發燒,吃好睡好,這樣的情況吐點泡泡真的有這麼嚴重嗎?寶寶為什麼吐泡泡?一、好玩對於小月齡的寶寶來說,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就是通過吃,吃手、吃玩具、吃衣服等都是小寶寶很常見的現象,啃得多了,自然就會有口水流出來,於是看上去就會有吐泡泡的現象。
  • 寶寶總是吐泡泡是怎麼回事?莫大意,可能身體有這4種疾病了
    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有的寶媽發現寶寶可能會吐泡泡,就像小金魚那樣,這時寶媽可能就會出現很多疑惑,感覺寶寶是不是生病了。事實上寶寶身體器官與神經中樞正處於發育時期,對於一些行為很難進行把控,比如流口水,因此吐泡泡也是比較正常的,但是如果吐泡泡的同時還出現其他症狀就要引起重視,可能寶寶出現了下面這些疾病:1、腸胃不舒服寶寶腸胃一般是非常脆弱的,如果吃奶後脹氣就會引起吐泡泡現象。
  • 魚為什麼會吐泡泡
    在魚的身體裡,有一種很像氣球的器官,名叫「魚鰾(biào)」。魚鰾裡面充滿了空氣,可以給魚一定的浮力,而且還可以保持平衡。魚在水中靜止不動的時候,不會沉到水底去。同時,魚鰾具有很好的彈性,當魚潛入水底的時候,水壓增大,魚鰾起到緩衝作用,水壓就不會將魚的身體壓壞了。
  • 寶寶經常流口水、吐泡泡正常嗎?媽媽掌握這4個發育節奏,別擔心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孩子的生長與發育過程當中,往往會經歷一些轉折階段。在這些起承轉合的時期,總會出現一些奇怪的小問題。小寶寶從剛出生,一直到兩三歲,都常常帶著一臉口水,看起來髒兮兮的,還有點可愛。有的寶寶還會吐泡泡,親戚們常常調侃說:「懷孕時候吃螃蟹,子生出來就會吐泡泡。」
  • 寶寶老是吐泡泡?如果是這4種情況,說明寶寶生病了
    很多媽媽在照顧寶寶的時候會看到他吐泡泡,就像小金魚一樣。媽媽就會產生疑惑,這是怎麼一回事?其實剛出生的寶寶神經中樞系統和各個器官發育不成熟,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有時候會有口水流下來,吐泡泡也是常見的現象。但是如果吐泡泡伴有其他的狀況媽媽就要注意了,可能是寶寶身體出現了以下幾種問題。
  • 臺灣每10個新生兒有1個早產 每天約出生55名早產兒
    原標題:臺灣每10個新生兒有1個早產 每天約出生55名早產兒  中新網11月17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每10個新生兒有1個早產,每天約出生55名早產兒。今天是世界早產兒日,早產兒基金會和臺當局「衛福部」提出3項政策,目標是早產率10年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