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女嬰剛出生嘴裡像螃蟹一樣吐泡泡 差點窒息

2020-11-24 騰訊大浙網

胸外科主治醫師梁靚檢查小思佳的術後創口。

後天,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就正式一周年了。這一年來,「二胎」「高齡產婦」等關鍵詞帶來了不少讓醫學界,尤其是婦產科、兒科等專科領域頭疼的疾病。這其中,「新生兒食道閉鎖」就是與這兩個關鍵詞緊密相關的疾病。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胸外科病房,正住著五六個患有食道閉鎖的新生兒,出生才20多天的女寶寶小思佳就是其中一個。

嘴裡像螃蟹一樣吐泡泡

小思佳的媽媽許女士告訴記者,她今年已經37歲了,和老公都是重慶人,在蕭山打工。二孩政策開放後,已經有一個孩子的他們很快又有了寶寶。

20多天前,許女士誕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嬰,可就在寶寶出生後兩小時,醫院就通知她儘快將孩子送到浙大兒院檢查治療。「寶寶出生的時候是早上8點多,體重4.8斤,看著挺健康的。到了10點多,我和護士都發現寶寶吃不下奶,嘴裡一直吐著白沫,就像螃蟹吐沫那樣。」

許女士一家很快就來到了浙大兒院,寶寶被確診為食道閉鎖,必須儘快手術,否則命就保不住了。

當天,小思佳就順利進行了微創腔鏡手術。記者昨天見到她時,躺在病床上的小思佳情況十分良好,體重已經長到了5.6斤。胸外科主治醫師梁靚解開了小思佳的衣服,記者看到,3個小小的手術刀口被藏在了她的腋下,隨著成長,這樣的刀口幾乎可以忽略。

高齡產婦、二胎佔比很大

據了解,今年一年,浙大兒院胸外科共收治食道閉鎖新生患兒26例,這26個患病寶寶中,母親30歲以上的達到20例,35歲以上的達到9例;患病的二胎寶寶有12人,三胎寶寶有3人。

統計出的這個數據無疑讓胸外科主任李建華主任醫師很是關注。「目前來看,的確是產婦年齡越大,胎兒患有先天性食道閉鎖的可能性越高。」李建華說。

然而,從產前診斷手段上來看,無論是三維還是四維B超,都很難檢查出胎兒食道閉鎖這個問題。許女士也說,自己各種檢查都做了,可就是沒發現小思佳在肚子裡時有這個問題。這是為什麼呢?

李建華解釋,食道在縱隔後面,因此不像其他器官一樣容易被B超照出來。但如果有兩個症狀存在,那麼胎兒有食道閉鎖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一是孕婦羊水過多,二是胎兒被檢查出患有其他器官畸形。「往往一些器官畸形會合併食道閉鎖,而羊水多是食道畸形的徵象之一。」

新生兒吃不下奶一定要警惕

記者了解到,食道閉鎖表現為新生兒出現唾液增多,不斷從口腔外溢,頻吐白沫,像螃蟹吐泡泡一樣。根據國內統計,其發生率為2000-4500個新生兒中有1例,男寶寶發病率略高於女寶寶。如果不及時手術,寶寶在生後數天內就會死亡。

「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包括餓死、嗆死、感染肺炎致死這三種。」胸外科譚徵副主任醫師解釋,食管和氣管本是相通的,但食道閉鎖寶寶的食管和氣管會形成一個異常的通路,寶寶不僅無法攝入母乳,而且還有可能因為酸性胃液通過食管進入氣管最後進入肺部而導致肺炎。如果不加幹預,死亡率將會是100%。

相關焦點

  • 早產寶寶像螃蟹一樣吐泡泡,很嚴重!醫生連夜開胸
    揚子晚報訊網3月6日 (通訊員 劉威 記者 朱鼎兆)3月5日晚上11點,剛降臨這個世界10個小時的小童(化名)被送進了手術室,出生後就出現了吞咽困難,而且口角像「螃蟹」一樣一直在吐泡泡,經確診為食道閉鎖,食管氣管瘻,情況危重。小童因為早產體重僅有2.2千克,給這樣的寶寶做胸腔鏡手術難度可想而知。
  • 新生嬰兒吃不下奶 還一直像螃蟹一樣吐泡泡
    來自台州的寶寶小琪(化名),出生後被發現吃不下奶,還像螃蟹一樣不停吐泡泡,呼吸急促。更驚人的是,醫生從小琪的口腔和鼻腔均不能插入胃管。經檢查,醫生發現小琪的食管竟是個「死胡同」,沒有和胃連通。記者今天從溫醫大附二院了解到,經手術,小琪終於能進食了。
  • 東莞新生兒像螃蟹一樣吐泡泡,醫院打開食道「死胡同」
    東莞一新生兒小文(化名)剛出生,家人就發現有點不對勁,孩子怎麼跟螃蟹一樣,一吃奶就吐、嗆咳,嘴巴還不停地往外吐泡泡。經過東莞市兒童醫院的醫生診斷,孩子患上了「先天性食管閉鎖」,這是一種非常少見、嚴重的先天消化道畸形,3000個新生兒中會有一個。
  • 為什麼螃蟹總在吐泡泡?
    十月是吃蟹的季節每到金秋時節,賞菊、品蟹、喝黃酒自古以來都是一件美事。螃蟹要活的上鍋蒸味道才好。螃蟹在水池裡時一直在吐泡泡,這是為啥呢?螃蟹是節肢動物門裡的甲殼綱動物,和蝦屬於同一個類別,外面有一層硬殼。它和魚一樣,也用鰓呼吸,但是螃蟹的鰓和魚鰓是不一樣的,它們並不生在頭部的兩側,而是生在身體背面的兩側。
  • 【自然科普】為什麼螃蟹總在吐泡泡?
    螃蟹是節肢動物門裡的甲殼綱動物,和蝦屬於同一個類別,外面有一層硬殼。它和魚一樣,也用鰓呼吸,但是螃蟹的鰓和魚鰓是不一樣的,它們並不生在頭部的兩側,而是生在身體背面的兩側。螃蟹的鰓由很多像海綿一樣鬆軟的鰓片組成,外面覆蓋著堅硬的甲殼。我們吃螃蟹的時候,剝開外面的硬殼,就能夠清楚地看見兩邊的鰓片。螃蟹從螯足和步足基部吸進新鮮的清水,就此把水裡的溶解氧帶入鰓的毛細血管中。經過處理的水從鰓部流過後,再由口器的兩邊吐出。
  • 科普問答 | 為什麼螃蟹總在吐泡泡?
    是的,它就是——螃蟹。螃蟹是節肢動物門裡的甲殼綱動物,和蝦屬於同一個類別,外面有一層硬殼。它和魚一樣,也用鰓呼吸,但是螃蟹的鰓和魚鰓是不一樣的,它們並不生在頭部的兩側,而是生在身體背面的兩側。螃蟹的鰓由很多像海綿一樣鬆軟的鰓片組成,外面覆蓋著堅硬的甲殼。我們吃螃蟹的時候,剝開外面的硬殼,就能夠清楚地看見兩邊的鰓片。螃蟹從螯足和步足基部吸進新鮮的清水,就此把水裡的溶解氧帶入鰓的毛細血管中。經過處理的水從鰓部流過後,再由口器的兩邊吐出。
  • 螃蟹吐泡泡意味著什麼,需要加水嗎?自來水養不活螃蟹嗎?
    買了幾斤螃蟹來吃,但一時間吃不完,就打算把螃蟹放在家裡養著,不知道這螃蟹放家裡養的話,遇到它吐泡泡用不用加水呢?螃蟹吐泡泡需要加水嗎?不需要。螃蟹是靠兩邊的腮進行呼吸的,這裡能保存很多水分,當鰓和空氣接觸的面積較大時,鰓裡含有的水分和空氣會一起吐出,便會形成無數的氣泡,這並不代表它就缺水,而是螃蟹離開了水裡,進入陸地自然呼吸的現象,吐泡泡只能說明它吸進的空氣過多,不需要額外加水,以免加水太多導致螃蟹缺氧,反而窒息而死。螃蟹吐泡泡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新鮮。螃蟹加多少水合適?
  • 這種病出生後嘴巴不停吐泡泡 3000個新生兒中可能會有1個
    豆豆(化名)出生後一天,家人發現了不對勁,孩子怎麼和螃蟹一樣,嘴巴不停吐白色泡泡,一吃奶就吐,還嗆咳,經醫生確診為「先天性食管閉鎖」。近日,該院胸心外科劉志勇主任醫師團隊成功為患兒施行了食管閉鎖矯治術,患兒於11月21日康復出院。
  • 「螃蟹寶寶」口吐泡泡 醫生連夜開胸「解鎖」
    近日在淮安,剛降臨這個世界10個小時的小童(化名)出現了吞咽困難,而且嘴角像「螃蟹」一樣,一直吐泡泡,
  • 螃蟹為啥吐泡泡?為啥橫著走?
    螃蟹為什麼吐泡泡?為什麼橫著走?熟了以後為什麼會變色?……親,你是被麼麼答附體了嗎?
  • 寶寶嘴裡總是吐泡泡?4個原因要知道,如有這2種情況,不能再忽視
    寶寶出生後,寶寶的健康問題就是一家人最關心的事了,每天但凡有一點不對勁,我們就著急得不得了。在最近就有媽媽問我,寶寶怎麼總是喜歡吐泡泡,像螃蟹一樣。為了知道原因,她特地去度娘了一下,結果說可能是肺炎,把寶媽都差點嚇尿了,可寶寶除了吐泡泡,沒咳嗽沒發燒,吃好睡好,這樣的情況吐點泡泡真的有這麼嚴重嗎?寶寶為什麼吐泡泡?一、好玩對於小月齡的寶寶來說,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就是通過吃,吃手、吃玩具、吃衣服等都是小寶寶很常見的現象,啃得多了,自然就會有口水流出來,於是看上去就會有吐泡泡的現象。
  • 寶寶「吐泡泡」,可能是得了這種病
    新生兒總會有伸舌頭、吐泡泡、流口水這樣的現象,有新生兒出生的家庭,每當看到孩子這樣時,會不會整個心都被「萌化了」。但是,有時新生兒「吐泡泡」並不正常。日前,市婦幼保健院就接診了這樣一位小患者。剛出生的寶寶豆豆(化名),因為早產,在出生後便被送進了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出生後半個小時,在給他餵奶時,豆豆就出現了嘔吐伴口周發紺的症狀,而且嘴邊還時不時冒出白色泡泡,就像螃蟹在吐「泡泡」一般。經醫生檢查發現,豆豆當時呼吸急促,哭鬧的時候臉色發紫,安靜時血氧飽和度也維持不理想。更驚人的是,豆豆的口腔和鼻腔均不能插入胃管,情況十分危急。
  • 寶寶嘴裡經常吐泡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有時寶媽媽會發現寶寶有嘴裡吐泡的情況,有的寶媽媽是認為寶寶腸胃不好引起的,有的寶媽媽認為寶寶是肺炎造成的等等的說法,到底寶寶嘴裡吐泡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由於寶寶的各項生理機能發育尚不完善,隨著寶寶唾液腺的分泌增多,寶寶在三個月左右,出現嘴裡吐泡泡是很明顯的,所以,寶寶這種情況屬於生理現象的,再就是由於寶寶口腔唾液具有助於消化作用,在寶寶胃腸功能發育尚不健全時,有利於促進寶寶腸胃消化吸收的。所以當寶寶口腔出現唾液腺較多,或者是時而出現吐泡泡時,寶媽媽是不用擔心的。
  • 大閘蟹吐泡泡,是好還是壞?
    大閘蟹吐泡泡,是好還是壞?
  • 剛滿月女嬰戴脖圈遊泳窒息身亡,網友:都是跟風惹的禍
    湖南一名剛滿月的女嬰在外婆和母親的監護下在家中戴脖圈遊泳。不幸的是,剛滿月女嬰戴脖圈遊泳窒息身亡! 女嬰遊泳時,媽媽和奶奶並沒有時刻關注,孩子遊了十幾分鐘後,媽媽才把他從澡池裡抱出來。解開遊泳圈後,女嬰顯得特別乖巧安靜,沒有像平時一樣吵鬧。
  • 寶寶嘴裡吐泡泡看起來很萌?家長別傻樂了,帶孩子就醫吧
    前兩天鄰居妍妍的女兒剛滿百天就被診斷為肺炎,到現在還沒出院。起初孩子並沒那麼嚴重,主要是因為妍妍發現寶寶嘴裡吐泡泡時覺得很有趣就沒有放在心上,結果延誤了治療時間,耽誤了病情。很多新手媽媽和妍妍一樣,由於沒有育兒經驗,所以很容易在寶寶生病初期,錯過一些表示患疾病的信號,其實,如果能夠早些發現異常的話,就能有效的控制病情,最大程度減輕孩子的病痛。
  • 冷軍把螃蟹畫活了,煮熟了還像在吐泡泡,改畫國畫真的不如他?
    圖為實物螃蟹照片。作為中國寫實畫派的領軍人物之一的冷軍,以畫面逼真見長。這隻巨蟹明明是煮紅了,給人的感覺還在吐泡泡。硬是把熟螃蟹給畫活了。能畫得如此逼真的冷軍,改畫國畫的水墨螃蟹又會怎麼樣?冷軍畫過三隻水墨畫螃蟹,在2013年的廣州一個拍賣會上,成交價僅2.07萬元。畫面上三隻螃蟹,兩隻是肚子朝天,朝向各一邊,還有一隻是趴著的,看著像在吐泡泡。
  • 新出生的寶寶會出現吐泡泡的情況,家長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相信有很多家長會發現,有些寶寶會出現口吐泡泡的情況。而且大多數都是在寶寶出生3個月之後才出現。有些父母會認為寶寶是在「自娛自樂」;有些家長會把寶寶當成天氣預報,吐泡泡說明天要下雨;還有一些家長則比較小心,懷疑寶寶可能生病,患上了肺炎。同事小劉兒子剛滿4個月,由於生活壓力大,每個月需要還房貸、車貸等。所以孩子在3個月之後,都是由婆婆幫忙照顧,自己則上班賺錢。
  • 寶寶老是吐泡泡?如果是這4種情況,說明寶寶生病了
    很多媽媽在照顧寶寶的時候會看到他吐泡泡,就像小金魚一樣。媽媽就會產生疑惑,這是怎麼一回事?其實剛出生的寶寶神經中樞系統和各個器官發育不成熟,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有時候會有口水流下來,吐泡泡也是常見的現象。但是如果吐泡泡伴有其他的狀況媽媽就要注意了,可能是寶寶身體出現了以下幾種問題。
  • 魚為什麼會吐泡泡
    在魚的身體裡,有一種很像氣球的器官,名叫「魚鰾(biào)」。魚鰾裡面充滿了空氣,可以給魚一定的浮力,而且還可以保持平衡。魚在水中靜止不動的時候,不會沉到水底去。同時,魚鰾具有很好的彈性,當魚潛入水底的時候,水壓增大,魚鰾起到緩衝作用,水壓就不會將魚的身體壓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