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人民時評:中國司法在公開中積厚行遠

2020-12-06 人民網

  司法公開實現了從靜態到動態的飛躍,逐漸從傳統庭審旁聽的「現場正義」,報紙廣播的「轉述正義」,到電視直播和網絡直播的「可視正義」

  

  人民群眾最期待司法公開透明,中國法院正刷新司法公開歷史。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中國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皮書,以一串串翔實的數據,生動地展示了我國司法公開的巨大成就。

  剛剛過去的一年,人民法院沿著黨的十八大以來鋪設的關於司法公開的制度軌道,深入推進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臺建設。白皮書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所有省份基本建成轄區統一的審判流程信息公開平臺,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總訪問量達87.85萬次,中國裁判文書網已公布裁判文書1448萬餘份……凡此種種,都為人民群眾帶來「看得見」的正義,拓展了司法公開的廣度和深度。

  值得一提的是,新媒體的出現與運用,為司法公開提供了新的平臺和工具。隨著最直觀、最動態的庭審視頻直播的鋪開,司法公開實現了從靜態到動態的飛躍,逐漸從傳統庭審旁聽的「現場正義」、報紙廣播的「轉述正義」,到電視直播和網絡直播的「可視正義」。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利用雲數據與微博等社交媒體,我國很多法院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實現了隨時隨地觀看庭審直播的「即視正義」。小小手機,三寸屏幕,即可打開司法公開的無限空間。

  司法權作為一種國家定分止爭、實現社會正義的手段,公開透明是本質要求。但由於其專業化,往往也具有神秘主義的傾向,成為世界範圍內司法公信力普遍不高的一個因素。而中國的司法公開,正在為世界範圍內的司法公開擔當表率。白皮書顯示,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下,各級人民法院通過建設法院政務網站、法院微博微信、移動新聞客戶端、院長信箱等,打造了全方位、立體式的信息公開平臺。輿論普遍認為,中國法院正在通過一刀不剪的直播、完全透明的司法、身臨其境的庭審,創造觸手可及的正義。

  信任源於了解,了解促進公信。實踐已經證明,司法公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司法公信,增強了司法權威。「十圍之木,始生如櫱」,司法公開始終在路上。也要看到,在司法人員素質、司法能力上,人民法院依然存在短板;司法腐敗時有發生、涉訴上訪壓力未消,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司法公信和司法權威仍然有待繼續提高。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按照中央部署,人民法院去年從司法責任制、法官員額制、跨區審理與巡迴法庭等多渠道入手,推進訴訟便民措施、保障律師權利、切實推進司法民主、重拳打擊「老賴」、防範外部幹預過問案件等舉措。這些努力與司法公開一起,形成系統合力,共同推動了新形勢下的司法改革。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上德若谷,不棄不休」。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信息公開平臺,人民法院不僅在防止司法腐敗、倒逼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權公信力上成就巨大,更使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了訴訟的便利,增強了對法院公正司法的信心,彰顯了中國司法的價值和德性。通過司法改革,實現司法能力與司法公開的齊頭並進,中國司法公開正積厚行遠。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6年03月03日 05 版)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尊重「復旦投毒案」獨立審判空間
    原標題:尊重「復旦投毒案」獨立審判空間(人民時評)   一方面,法院應尊重公眾知情權;另一方面,公眾和輿論應理解、尊重法院的獨立審判空間,以有節制的報導、理性的評說,營造理性的輿論環境   13個小時的庭審;控辯雙方從上午持續到子夜的激辯;上訴人對一審認定犯罪事實的質疑——12月8日,備受矚目的復旦投毒案二審,再度激蕩輿論
  • 【熱點檢訊】人民日報:以公開促公正 用聽證贏公信
    沒錯,從保護重大公共利益,到打開申訴人的心結,從引入「外腦」澄清法律疑難,到推動社會治理法治化,近年來在各地檢察機關的實際工作中,聽證這一形式越來越常見。「以公開促公正、用聽證贏公信。」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副部級專職委員萬春表示,以聽證方式聽取意見,是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辦理案件的一種具體方式,更是檢察機關落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求的積極探索,特別是2020年以來,在最高檢統一部署下,各地檢察機關聽證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利於達成共識,推動問題解決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讓博物館與公眾親密對話
    原標題:讓博物館與公眾親密對話(人民時評)   如何讓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的中國,倚靠文化優勢來提升軟實力、提升國民素質?肩負傳承文明薪火重任的博物館,責無旁貸   5月18日,這個曾被民間當成「我要發」的聚財「吉日」,其實是頗具文化含金量的「國際博物館日」。   這一節日設立於1977年。
  • 人民時評常用高級詞、比喻句、擬題八式、句式...
    今天我們就推送人民日報等央媒評論中最常用的高級詞彙、比喻句、擬題六字訣、固定搭配,助你完善素材庫,修飾文採。 乾貨滿滿,快快收藏! ——人民日報 《勇於直面問題 不斷自我革命》 ▼ 示例: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這是一個閃射真理光芒的論斷。
  • 公務員考試熱點人民日報時評:清風當伴中秋"潔"
    公務員考試熱點人民日報時評:清風當伴中秋"潔"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時事政治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公務員考試熱點,公務員考試,中秋,公務員時評,廣東公務員時事政治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向人民日報學寫高考作文!滿分作文無非就是這4點
    2018年高考全國二卷的作文材料就是出自人民日報時評《警惕「注意力陷阱」》。 時評不僅是,更要向官媒時評學立意,學擬標題、學素材運用等。今天帶大家從四個方面來探討從人民日報時評中學習的寫作方法。
  • 【高分模板】向人民日報學寫高考作文!這4點讓你作文得滿分!
    2018年高考全國二卷的作文材料就是出自人民日報時評《警惕「注意力陷阱」》。要向官媒時評學立意,學擬標題、學素材運用等。今天帶大家從四個方面來探討從人民日報時評中學習的寫作方法。文章合為事而作,須言之有物,須有靈魂,當對讀者有所啟發。高中生置身於網絡時代,信息瞬間觸達,在寫作訓練中應該著重培養有內涵的思維意識。
  • 扎蘭屯市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大隊開展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慶祝...
    2021年1月10日是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扎蘭屯市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大隊組織全體司法警察開展了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系列活動。
  • 解密人民日報「社論」等重點評論
    【編者按】人民日報的重點評論,往往被視為政治晴雨表、時代風向標。在黨心民意的共鳴中,這些「楷體字」一次次刻錄下歷史年輪。從「社論」到「任仲平」,從「本報評論員」到「本報評論部」,2014年人民日報刊發四種署名評論近400篇文章,「能從人民日報讀出啥,全看你的本事」。
  •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胡春華強調立足新發展階段 推動農民工工作取得更大成就;2、推動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權威訪談·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⑦)——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3、外交部回應美禁止與8款中國軟體應用程式相關交易:霸凌霸道霸權的又一例證;4、為反浪費提供法治保障(人民時評);5、醫養結合完善養老服務(人民時評
  • 快訊| 寶坻區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對一起盜竊案作擬不起訴公開聽證
    快訊 | 寶坻區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對一起盜竊案作擬不起訴公開聽證 2021-01-15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給銀髮低頭族更多關愛
    網絡在老年人生活中的「越位」,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會和子女對老年人關愛的「缺位」        不管是走路、坐車還是吃飯、休息,都在低頭玩手機;半夜不睡覺,挑燈夜戰只為追劇,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刷朋友圈……近日有媒體報導,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變得「一網情深」,甚至成為「網癮老人」。
  • 邢法時評合集丨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人民群眾對司法的需求越來越多,期待也越來越高,這都對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以來,邢臺法院繼往開來、守正創新,凝心聚力、奮勇爭先,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執法辦案實現新突破,服務大局取得新成效,司法為民展現新作為,隊伍建設得到新提升,向黨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答卷。
  • 攜手司法行政 打造溫度司法
    >司法之光長廊依託「全區法治教育基地」進行建設,行署司法局在基地建設過程中提供了大力的支持。當看到最早的人民調解員「鄉嗇夫」和最早的自首機制「自告」等展板時,黃安柱指出:司法之光長廊,不僅美化機關辦公環境,而且營造出了良好的普法宣傳文化氛圍,使法官幹警和來訪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法治薰陶,真正將「誰執法、誰普法」工作落到實處,建出了高度。
  • 太陽鳥時評:「最可愛的人」獲頒紀念章凝聚中國力量
    太陽鳥時評:「最可愛的人」獲頒紀念章凝聚中國力量 2020-07-03 21:22:41 :「最可愛的人」獲頒紀念章凝聚中國力量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將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京津...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京津中關村科技城 讓企業集中精力加速發展(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2、有暖意有新意 餐飲市場穩增長(經濟新方位·擴內需促消費);3、激發消費潛力活力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權威訪談·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⑧)——訪商務部部長王文濤;4、外交部發言人:美少數反華政客蓄意破壞中美關係必將遭到歷史懲罰;5、用「緊日子
  • [法治中國]公正司法(上)
    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我們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 人民時評:網絡職業打假別越界 知假買假行為具複雜性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網絡職業打假,別越界(人民時評)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打假維權也須依法進行,一旦越過邊界,任何違法行為都將受到法律懲處用「吃貨」表示申請退款不退貨現實中,某出版社因圖書推廣語含「最」字被職業打假人舉報為虛假宣傳,還有網店因促銷結束瞬間未能及時將圖片價格修改過來而被職業打假者截圖舉報為價格欺詐。知假買假行為具有複雜性,因而職業打假一直都存在爭議。不可否認,職業打假客觀上的確起到了積極作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假冒偽劣產品並淨化了市場環境,被稱為市場「啄木鳥」。隨著網際網路電商平臺的興起,網購投訴也與日俱增。
  • 以司法改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深化改革述評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重中之重。中辦、國辦聯合下發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要求實行訴訟與信訪分離制度,把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從普通信訪體制中分離出來,由政法機關依法處理,維護司法權威。    ——建立國家司法救助制度,解決好信訪群眾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問題。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激活「犁」與「劍」的倍增效應
    《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16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