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看完《教父》這三部電影,你不會後悔的。我在火車上,教室裡,很多地方用零碎時間看完的第一部,因為實在看不下去,年代氣息太濃厚了,而且很壓抑,根本看不下去,但看完第一部之後,第二部第三部都是一口氣看完的,而且忍不住三刷四刷,不知道看了幾遍了。在情節上,其實給我的觸動不大,因為教父的很多情節太經典,在當時是跨時代的。
但被用了那麼多年現在看來有那麼點狗血,俗套。讓我反覆刷的,是人物的描寫。也許是三代教父的性格刻畫太傳神,我在前幾遍看的時候都不能意識到配角的細節,比如瑪麗,弗雷多,其實都有很好的描寫,但是反派角色的刻畫就太千篇一律了,相似點太多了。唐和文森特的筆墨都不如麥克多,麥克不是唐那種天生的教父,甚至麥克最初很牴觸柯裡昂這個家族。
兄長的死,父親的倒下,妻子的死,都一步步把他逼上了教父這條路。教父在我眼中不是什麼男人的聖經,教父的悲劇色彩掩蓋了所有其他方面的光輝,一種是權利的悲劇,一種是麥克一個人的悲劇。我想說一下幾個打動我的細節。每個教父都有接受吻手禮的鏡頭,但每個鏡頭都傳達著不同的意味。唐接受吻手禮時仍然謙遜有禮,這種謙遜是第一代教父獨有的。
麥克接受吻手禮,成就了第二代教父,權利的光輝下透露著一種對命運屈服的無奈,擁有坐住王座的力量,確一生都有無奈和遺憾伴隨,這便是第二代教父。文森特接受吻手禮,凌人的氣質比麥克更甚,是對權利的渴望,這便是第三代教父。最後麥克回頭看向文森特的一眼,其中我能讀出的是一種同情。首先破除個心理障礙:教父不是文藝片,千萬別看他評價高。
文青喜歡、逼格高就抱著看待文藝片的心態去看,這樣容易錯過裡面的信息呈現。教父是個商業片,商業片不會浪費有限的時長來渲染氣氛。婚禮這段的角色後面都會出現並參與故事主線,絕不是為了渲染氣氛和逼格。理解這點後你會發現婚禮這幕的信息呈現速度快得離譜,就不會輕易犯困了。第二個心理障礙:教父講的東西不高深,不難懂,但很豐富。不要在看的時候給自己心理壓力去參悟什麼。
就把它當一個商業劇情片去看,看主角在遭遇什麼,怎麼突圍反殺。教父只是在這些地方的呈現細節更多,想得更深入,角度更多元。當你開始關心主角,就會發現主角的壓力和挑戰無處不在,電影裡處處是導火索,會看得心驚肉跳。別想細節,別想時代背景,別想隱喻和哲學。等你主動想去看第二遍,再想這些。我10年前看了教父,看不進去,如同其他答主一般。去年又看了一遍,如今作為一個丈夫和父親,也是如其他答案,大有理解和感觸。但是我的獨特感覺是……
最近通過鹽野七生迷上了古羅馬歷史。了解了一下凱撒,安東尼,和屋大維的林林總總(攙和著艷后)。具體感覺今天沒時間在這裡詳說。隱隱的感覺教父很深厚地紮根在整個兩千年的拉丁文化的土壤。作為現代東方人,也許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春秋戰國時期的君子門客的那種關係能一路走到近代現代中國,會產生什麼樣的地下組織。可惜我們的「士」這種文化被統一給徹底打斷了。有人看的沉重,是因為這片子講的是最真實的生活,披在黑道外衣下,就是告訴我們什麼是生活,你該怎樣選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