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先進的通信方式是無線電通信,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興起了用射電望遠鏡搜索無線電信號的,因此當是全球最大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建成約十年後的1974年改造慶祝時,向25000光年外的球狀星團M13發送了一串由1679個二進位數字組成的信號,稱為阿雷西博信息,如果能被外星文明接收,那麼他們將能準確的評估出人類的科技水平!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位于波多黎各阿雷西沃,從1963年落成至今運營時間已經超過半個多世紀,它的直徑為305米(後升級為350米),是FAST出現之前的全球最大單孔射電望遠鏡,主要領域為電波天文學、大氣科學和雷達天文學!當然也為SETI@Home計劃收集過資料!
關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知名度可不小,最早出現在007系列的《黃金眼》中,是該片主要取景地,後來出現在著名的科幻片《超時空接觸》中,所以在觀眾眼中,阿雷西博望遠鏡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007黃金眼》中阿雷西博的棍狀饋源
2017年9月21,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接收饋線並颶風吹落砸壞了部分主鏡盤,但損失不大!主要是還是其功能局限和以及維護成本問題,當前已經年久失修,面臨關閉的命運!
很多朋友認為阿雷西博為SETI@HOME計劃服務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那正是如火如荼搜索外星人的時代,使用的並不是我們熟悉的光學望遠鏡,而是龐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因為射電望遠鏡具有相當的優勢,比如口徑可以超大,錄製與分析解碼設備在當時完全可以處理,還能無人值守,理論上在射電信號中編碼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此還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
1960年康乃爾大學的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主導執行了一項奧茲瑪計劃,旨在搜索地外文明,最早對準的目標是距離太陽系比較近的天苑四和天倉五,但分析了錄製的150小時射電信號後並沒有發現疑似可供分析辨識的信號。
關於SETI計劃並非是一個統一的計劃,而是一系列地外文明搜索的統稱,比較有名的包括哈佛大學和柏克萊加州大學,非營利組織SETI協會,但主要利用的射電望遠鏡,方法是接收射電信號並分析試圖破譯它,希望能發現外星人使用的無線電信號!其中SETI@HOME還是一個利用網際網路大量閒置的電腦幫助分析數據的工程,當然結果大家都很清楚!
關於SETI計劃中最著名的是一段哇信號,當時確實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但後期分析是兩團彗星的氫分子雲受激發射的信號,阿雷西博第一介入SETI計劃是1974年慶祝擴建成功時向M13球狀星團發射的無線電信號,包含了用二進位表示的1-10十個數字、DNA所包含的化學元素序號、核苷酸的化學式、DNA的雙螺旋形狀、人的外形、太陽系的組成、望遠鏡的口徑和波長!
阿雷西博信號
當然這跟後來1978年發射的旅行者鍍金盤上的解析度無法比擬,看這個信號,我們還處在馬賽克解析度的時代,但只要外星文明接收到這個信號,即可分析出人類的文明水平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另外阿雷西博還在二十世紀末假如了SETI@HOME計劃,但大家都知道,SETI計劃到此時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的官方支持,只有民間資金在苦苦支撐,而且越來越多的信息表明,這個計劃前景非常不明朗!
阿雷西博是一個利用溶洞地形建設的射電望遠鏡,所以它能觀測的角度是比較有限的,如果要最大化信號強度發射的話,那麼它最好向天頂附近發射,因此按阿西雷博望遠鏡所在的位置,武仙座的大球狀星團剛好在天頂附近,而且當時對目標的選擇認為球狀星團恆星比較密集,存在智慧生命的概率是比較高的,因此朝著這個25000光年的球狀星團發送一串1679個二進位數字組成的信號,上文已經展示。
武仙座大球狀星團M13
一般的射電望遠鏡只接收信號,但阿西雷博考慮了發射功能,它總共有四具雷達發射機:
2380MHz:20TW(連續)
430MHz:2.5TW(脈衝峰值)
47MHz:300MW
8MHz:6MW
看上去這些功率都很大,當然對地球範圍大小來說,當然已經天文數字的功率了,但對於需要跨越光年的信號來說,這個功率仍然跟在冥王星放一個鞭炮,然後地球上試圖用望遠鏡去發現一樣困難,因為這個信號早已衰減到了背景噪音以下,即使收到了也無法區分。
假如外星人有超級口徑的天線還是有可能的,但外星人可能不用無線電!
因為無線電信號效率實在是太差了,因為出發了46年的信號,到現在為止也不過走了46光年,而球狀星團則在25000光年,需要2.5萬年才能到達!對於星際間通訊來說,無線電甚至比烽火狼煙還慢,效率甚至不如八百裡加急,估計還是螞蟻爬有得一拼!無論中途有沒有外星人取得這個信號,它將一直向宇宙的邊緣進發,只是這個信號最後微弱得無法拾取為止!
外星人用什麼通訊手段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如果比我們低級,那麼可能還處在通訊基本靠吼的年代,如果跟我們差不多,那麼肯定收不到這個信號,因為實在太微弱了,如果比我們強,估計早就棄用無線電了,所以阿雷西博很可能就朝太平洋裡丟了一塊石頭,卻希望非洲東海岸的朋友發現這個浪花,無疑是痴人做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