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化上人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中開示道:我們人要知道,我們供香、供花,供養諸佛菩薩,是我們對佛菩薩的一種敬意,諸佛菩薩是無欲無求的,我們不要以凡人的心去揣摩佛,認為自己貪著的,喜歡的,佛也喜歡。把自己請客吃飯那一套也用到供佛上去。世人因為沒有脫離五欲六塵,對物質的執著不能放下,但是佛是開悟了的聖人,並不會有貪心和分別心。我們用種種的香,種種的花來供佛,這是表示眾生一種誠敬心,代表的是我們的敬意!並不是諸佛菩薩一定就享受這個,以這個為樂了。諸佛他是無所求於人的,沒有起心動念,也沒有分別執著,更不需要人間這一些個東西。也不會因為世人的供奉而起了歡喜或煩惱心,是因為我們人有那麼一種習慣,一種表示尊重的行為,不知道怎麼樣拿出我們這個真心誠意來對佛菩薩,所以就把自己認為喜歡的、最好的來供佛。用一點名貴的香、名貴的花來供養佛。
學佛了就要明白供花、供果、供香的真正含義,不要像那一些個迷信或者不明白佛法的人那個樣子,拿著一大把香在佛前,給佛上香了。本來佛在那個地方好好的,放光要保護著所有的眾生;你燒那麼多香,把佛的眼睛燻得也睜不開了,光也不放了,也不保護眾生了。這是我凡夫的知見來揣測佛的境界,當然是不對了,可是這裡頭有這麼一個很淺顯的意思。所以我們吃飯,譬如我們就算最饞、最願意吃好東西,你把桌子上都擺了十幾丈那麼多的菜飯,一個人一餐,怎麼會吃得了那麼多東西?你這不是要命嗎?所以我們供佛最多是三支香,或者前邊再上一支護法香,這四支。若普通呢?就上一支香已經夠了,只要你有個真心,有個誠心,你不上香,那菩薩也一樣來護持你。只要你能念佛、念經、念法、念僧,佛就歡喜了,不是說一定要燒香,佛才高興了。佛不像我們人那麼小氣,你說一句不好聽的話,他就生了煩惱了;你贊他一句,他就高興了,不是那樣子的。所以我們不要以凡夫來測聖智,以為佛也像我們那麼貪,這個錢越多越好,這個佛,燒的香越多越好,這是錯誤的觀點。所以我們個明理、不要搞那種迷信的彩色,磕迷糊頭,燒迷糊香。結果你問他:「你為什麼要燒那麼多香?」他說:「這香燒得多就好了嘛!」究竟有什麼好呢?他不知道了。你看這個糊塗不糊塗?所以我們佛教徒,是講一個真理的,講一個智慧的,不要那麼迷信了。
所以我們聽佛教化,學做像佛一樣的人,慈悲,救人之苦,脫人之難,以眾生苦為苦,以眾生樂為樂,做一個善良的好人,就是對佛最大的供養!我們學佛人更要自己先學明白,才能給世人好的榜樣,才能把正信正知正見的佛法傳播到眾人中去,不但要自己明白,還要講給不明白的人讓他們也明白,不要自己沒學明白耽誤了自己,還讓世人對佛法產生偏見,讓人把學佛歸到神鬼迷信的道路上去,就真是罪過誤會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