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四川文化產業增加值居中西部之首

2021-01-08 華夏經緯網

    金秋10月,四川省文化產業發展傳來喜訊。省統計局10月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省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936.44億元,居全國第七位、中西部首位;文化產業佔GDP比重3.92%,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文化產業連續多年保持28%以上增長,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有力推動我省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

    政策扶持

    文化產業收入增35.7%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全省各地大力推動。2012年3月31日召開的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大會印發了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及其實施方案,確定總投資近900億元的第一批44個大類203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從財政、稅收、金融、工商、土地、激勵、綜合等7方面,細化了21條支持政策。全省21個市(州)全部設立文化改革發展專項經費,資金總額達到5.6億元;104個縣(市、區)設立文化發展專項資金,資金總額達到7.5億元。

    2012年,我省積極組織參加第八屆深圳文博會和第十三屆西博會,深圳文博會達成意向性籤約金額126億元,西博會推介200餘個文化產業項目,總投資近2000億元,現場籤約項目10個,總投資約300億元。還向中央申報文化產業專項資金項目25個,14個項目獲得資金5370萬元,增長14.3%。

    在政策的護航下,2012年,全省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達23174個,從業人員46.06萬人;總資產4981.85億元,增長31.6%;主營業務收入3329.96億元,增長35.7%。

    省統計局副局長梁偉華告訴記者,從統計數據上來看,2012年我省文化產業實現了持續較快增長,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可以說是文化產業新一輪的發展高潮。

    骨幹帶頭 做強大集團大產業

    抓大規劃、大項目,實施大集團帶大產業、大產業帶全行業——2012年文化產業的發展進程中,骨幹企業帶頭作用明顯。

    作為產業龍頭的省級文化集團增速明顯。省級文化集團總資產從2009年的144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294.5億元,年度總收入從69億元增長到129.9億元,均實現翻番;年度利潤從2009年的5.4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14.2億元,增2.6倍。省級文化集團利潤增幅超過同期全省規模以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近10個百分點。

    四川新華發行集團位列全國同行業綜合實力第一,省電影公司綜合實力居全國省級電影公司第一。新華文軒回歸A股上市進程加快。省圖書館新館、四川美術館新館等省級重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進入收尾階段。加快推進天府新區省級文化中心、省社科館建設。四川廣播電視塔影視文化廣場、成都東郊記憶、「峨影·1958」電影公園等一批文化產業園區相繼建成。

    四川日報報業集團通過「二輪改革」和「三次創業」加快轉型升級,從單一走向複合、從平面走向立體,深入探索全媒體、全域化戰略發展模式,已成為涉足廣告、發行、印刷、文化演藝、旅遊地產等多個行業,擁有13報4刊3網站1手機報和15個經營實體的大型傳媒集團。

    四川廣播電視臺以廣播、電視為主業,以宣傳為中心,節目生產能力達6.3萬小時,頻率頻道數達19個。省有線廣電網絡公司抓住「三網融合」契機,加快推進有線電視雙向化數位化改造,正在由傳統有線電視業務「獨力支撐」向多業務、全業態「多頭牽引」轉變。

    創新融合 釋放文化潛能

    省級文化集團積極順應文化與科技、經濟等融合發展的趨勢,推動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拓展文化產業發展空間,催生新型文化業態,提高文化創意設計和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形成新的增長點。

    大力扶持原創動漫、網路遊戲及衍生產品開發,積極構建集創意、研發、生產、營銷為一體的動漫遊戲產業研發運營體系,建立國家動漫遊戲產業(四川)振興基地,培育一大批本土動漫遊戲企業。2012年,全省動漫遊戲總產值達188億元,其中,新增原創網路遊戲產品41款,網路遊戲行業規模居全國第五、西部第一。

    大力發展傳統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品、當代藝術品、文化創意設計、文化貿易經紀與代理,促進藝術設計創意向相關行業滲透與融合,打造了一批富有創意、特色鮮明、附加值高的品牌項目。2012年,我省創意設計行業總產值達120億元,並呈逐年增長趨勢。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四屆西博會上,一大批文化產業項目籤約。10月24日,在西博會四川文化產業館,黨建期刊集團聯合北京首創集團在雙流投資30億元建設「兩江文化廣場」項目籤署框架協議。

    為貫徹落實省委十屆三次全會和全省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我省將鞏固文化體制改革成果,進一步深化改革,釋放文化發展潛能,促進文化產業加快發展。預計到2015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將達到1200億元以上,文化產業上市公司達到5家以上,培育總資產或總收入超過100億元的文化企業(集團)3家以上、超過50億元的5家以上、超過10億元的20家以上。力爭到2017年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2000億元以上,佔全省GDP比重接近5%,真正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記者 常雄飛  

來源: 四川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2018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48%
    經核算,2018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1171億元,佔GDP的比重為4.48%,比上年提高0.22個百分點[1]。   按行業大類分,2018年文化製造業增加值為11999億元,佔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9.1%;文化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為4340億元,佔比為10.6%;文化服務業增加值為24832億元,佔比為60.3%。
  • 統計局: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5%
    原標題: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5% 來源:國家統計局經核算,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4363億元,比上年增長7.8%(未扣除價格因素),佔GDP的比重為4.5%,比上年提高0.02個百分點。
  • 企業聚集度居中西部第一 成都高新區吸引企業落戶的秘訣在哪裡?
    日立集團、殼牌、松下電器、歐力士、高通、思愛普、克諾爾、希傑集團等10餘家知名跨國公司負責人,四川有關部門、部分市和產業園區負責人,部分關聯企業負責人等100餘人參加本次座談會。活動現場殼牌集團中國集團主席張新勝介紹,「殼牌在中國有126年的發展歷史,殼牌集團高度重視在川業務發展和投資,致力於在2025年,實現在川500座加油站的規模運營。未來,四川合資公司還將布局和規劃新能源板塊,大力發展充電站(樁)、液化天然氣加注、加氫等新業務,為四川省的發展和社區出行提供便民一體化服務。」
  • 長沙文化產業增加值逼近千億 體量居中部省會城市第一
    長沙文化產業增加值逼近千億 文化產業體量居中部省會城市第一 長沙晚報訊(全媒體記者 胡兆紅 實習生 張曉瞳 通訊員 胡冰)記者從昨日舉行的長沙市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會第二次會議上獲悉,據市統計局初步統計,2018年我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逼近千億大關
  • 高速公路密度排名,直轄市遙遙領先,1省位居中西部第一
    高速公路密度排名,直轄市遙遙領先,1省位居中西部第一,長期以來,道路是我國公共運輸體系最重要的一種交通基礎設施,對改善人民交通出行、促進國家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但是,隨著國民經濟的提高,高速公路的建設越來越快,特別是私家車的普及,高速公路在交通基礎設施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通車裡程越來越高
  • 地方文化產業輿情周報(第27期)
    近幾年,黑龍江省堅持以富集的文化資源為依託,著力推進傳統文化產業和新興文化產業同步發展,全省文化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截至2012年末初步統計,全省文化產業單位6.5萬個,從業人員36萬人,實現增加值398.6億元,佔全省GDP的比重2.85%。
  • 河南省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速為居中部首位
    記者 王 錚 攝      4月18日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今年一季度,河南省工業經濟運行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態勢,工業增加值增速居全國第4位、中部省份第1位,在全國的位次和在中部省份的位次分別比去年同期前移12位和5位,產業升級和產業集聚區建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明顯提升。
  • 四川第二大城市,被「中央」一眼看中,有著「西部矽谷」的美譽
    眾所周知,四川一直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俗話說「少不入蜀,老不出川」,不僅好吃好喝,好山好水,而且還美女如雲,可以說這裡的人都很喜歡,其中省會城市成都是網絡名人中的熱門城市,被譽為「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當然,成都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實力和名氣是其他兄弟城市望塵莫及的,作為成都最大的城市,2019
  • 2014.10:世界主要經濟體文化產業發展狀況及特點
    2009—2012年,美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0%,高於同期GDP年均增速>2.9個百分點;2008—2012年,英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9%,比同期年,中國香港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4%,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出4.0個百分點。
  • 合肥上半年工業運行成績出爐:工業增加值增速居中部首位
    記者獲悉,上半年合肥工業運行成績單新鮮出爐,全市243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095.4億元,同比增長9.1%,完成工業投資1098億元,同比增長12.3%,佔年度預期目標的50.8%,超序時進度0.8個百分點。
  • 「十三五」的四川答卷④: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2019年,全省服務業比重超過50%,非農產業比重從2015年的87.9%提高到89.7%,工業和服務業雙輪支撐格局進一步鞏固。其中,五大現代產業增加值超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2%,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82.1%。
  • 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10.3% 全年增10%
    2012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
  • 安徽工業增加值增幅居中部首位
    記者今天從省經信委獲悉,前10個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增幅穩居中部第一、全國前列。  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10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繼續保持平穩快速增長,當月實現增加值362.45億元,同比增長26.4%。前10個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146.61億元,同比增長20.4%,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兩項指標增幅均穩居中部第一、全國前列。
  • 四川美院「腹地智慧」設計論壇從西部視角展中國設計未來
    「腹地智慧」——從西部看中國設計論壇演講嘉賓全圖2015年11月28日和29日,由中國裝飾雜誌社和四川美術學院共同主辦,四川美院視覺藝術中心和四川美院設計藝術學院承辦的
  • 2018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11.6%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張泉)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統計局13日發布的聯合公告顯示,2018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為107090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1.6%。專利密集型產業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
  • 之江文化創意產業園:西湖區第一個文化創意產業園,文創之風從這裡...
    如果2008年的開園是藝創小鎮1.0版,那麼2.0版就是2010年園區打造了全國首個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以藝術創意為特色的國家大學科技創意園。藝創小鎮3.0版,則是2015年「藝創小鎮」的誕生。2018年年底,小鎮建成浙江省首個由城中村改造而成的文化創意藝術街區——象山藝術公社,打響省市之江文化產業帶建設的第一槍,將藝創小鎮版本刷新至4.0版。
  • 2018年全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1478 億元 佔國內生產總值(GDP...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經核算,2018年全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1478 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4.51%,比上年提高了0.05個百分點。從旅遊及相關產業內部結構看,旅遊業增加值37501億元,佔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90.4%;旅遊相關產業增加值3976億元,佔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9.6%。
  • 四川高原犛牛奶粉瞄準國外嬰幼兒市場
    班佑村牧民的牛奶通過設在定居點上的採奶中心和遠牧點上的移動取奶平臺,運到縣城郊區的西藏高原之寶犛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若爾蓋基地,在這裡,生產出來的全脂奶粉、奶酪、酸奶等銷往全國各地。「我們去年投資2000多萬元興建了一條500噸/年犛牛配方嬰幼兒奶粉生產線,今年5月26日投產,覆蓋嬰幼兒生長的全階段。」
  • 中科院院士黃維:建議四川打造「西部碳谷」,布局柔性電子產業
    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 實習生張弋凌宇這幾天,四川吸引了一大批院士,他們為四川的各行各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9月17日至20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指導,省委、省政府主辦的「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在成都舉行,136名兩院院士齊聚蓉城,中科院院士黃維是其中一員。「針對集成電路產業,我的觀點可能和主流觀點不太一致。」黃維說,它不再比拼原始技術創新能力,而是誰能夠一次性投入數以千億級的資金,並容忍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每年百億級的虧損。
  • 浙江淳安發展魚文化創意產業 收藏價值超萬元
    「大家都知道千島湖的有機魚,漁業正是我們淳安最基礎的第一產業,一條好幾十斤的魚,在市場上賣個幾百塊錢就到頭了,如何在魚身上挖出更多的價值,正是文創能夠做的事。」2009年,洪善富向縣政府提出建議,發展千島湖的魚文化創意產業,將「有機魚」上升到文化層面,或許能夠成為未來淳安的一張新名片。  木製品、陶瓷製品等魚形象的手工藝品成了淳安縣文創辦的第一個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