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少女露出狡黠神情,一邊觀察,一邊斟酌用詞:「叔叔,現場至少有八九種易燃物品,還有一個充電寶,這些都能引起火災呀。」
青年垂下雙手,頹然盯著地板,承認「火是他放的」,用一支雷射筆「幹了這事」。
八十歲的老媽媽坐在焦土上哭泣。
……
她的詭辯。
他的衝動。
她的悲傷。
他的後悔。
當人性成為火災一部分,當謊言在自責、不安、惶恐中誕生,誰來揭曉真相?
火場福爾摩斯。
專業稱謂:火災調查員。
他們出現在塵煙瀰漫的廢墟,同痕跡「對話」,聽焦炭「述說」,抽絲剝繭尋證據,一點一滴拼湊謎底。
縱火者認為焚毀一切、遮掩一切,殊不知,火也能記錄一切、告知一切。
初當偵探:
一頭霧水,兩座山,五天五夜
初見李朝陽,是在貴州省消防救援總隊。
乍見之下,他的相貌和外表更像是科研工作者。
平頭,身體消瘦,臉頰架著一副黑框眼鏡,唇邊掛著一抹如朝陽的微笑。
身為防火監督處副處長,李朝陽不是在調查現場,就是前往調查的路上。此刻,記者能與他相遇,和最近雨水充足有關。
火調處有兩名專職火災調查員,放眼全省,都屬於「高規格」配置。
全國只有800人從事這個神秘行業,貴州省不足30人,「貴州近五年共發生20538起火災事故,平均每年4072起,火災調查員肩負的責任和壓力可想而知。」
夏洛克·福爾摩斯初次登場是《血字的研究》,火場偵探李朝陽初顯身手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2004年,他從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前身)畢業。作為火災勘查專業的學生,掌握著燃燒學、空氣動力學、金相分析、化學分析、電工學甚至犯罪心理學等專業知識,懷揣一腔英雄夢,幻象第一次破案情形,但當這一天真的來臨時,他意識到,有些本領沒辦法從書本上學習。
失火地點位於黔東南一偏遠村寨,報警人稱「房子燒沒了」。
接令,出發。李朝陽先乘車抵達外圍,再坐1小時渡船,行2小時山路。從白天到月夜,終於到達現場。
他見到無數個「燒毀的房屋」,遍布兩座山。
領導讓他立刻調查起火原因。
「學校裡教過火面積按平方米算,可面前的山怎麼量過火面積?該用哪些儀器測量?」無數問號在腦海中飄蕩,李朝陽愣在原地。「還是支隊前輩有經驗,教我用『畝』作單位計算過火面積,跟隨派出所同志統計受災戶數。」
忙活五天五夜,李朝陽統計出500餘戶人家在大火中受災,起火原因是其中一戶老人用土灶烘烤衣物時不慎引燃所致。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依山而建的村寨相連成片,一家起火便會火燒連營。李朝陽望著一片狼藉的村寨,人人臉上愁雲慘霧,有一名80歲的老媽媽坐在焦土上哭泣,她哭訴著一生歷經的5次火災,連出嫁當天都在救火,「我老了,再也受不住。」
渾濁的眼淚簌簌而下,燙進李朝陽的心窩子。
「過了幾年我再次來到村寨,因為異地扶貧搬遷,老媽媽搬進樓房,不再為火擔驚受怕。」
痕跡對話:
謊言,證據,真相
你怎麼從廢墟中搜集證據?
誰告訴你起火原因和菸頭有關?
笑話,木頭能開口?
……
當火災事故發生,很多當事人以為火能夠掩蓋一切證據,畢竟,現場除了殘垣斷壁,還遭遇過水淹、粉塵等撲滅行為的二次破壞。
於是,掩飾和躲避,隱瞞和欺騙,糊塗和有意互相交織,令真相蒙塵。
李朝陽坦言,「幾乎每一起火災事故都牽涉利益損失,當事人為了維護利益,派出一個個謊言粉墨登場。」
「他們相信火能掩蓋一切,我相信火也見證一切。」
同痕跡「對話」,成為他找尋證據的關鍵點。
「火勢燃燒程度、火勢狀態的演變都有跡可循。」李朝陽說,通過痕跡變化,火災調查可逐步縮小起火範圍。而在一定範圍裡,調查員再以燃燒規律倒推出起火物、點火源以及燃燒條件,將整個邏輯貫穿,找出蛛絲馬跡。
他以蚊香引發的火災為例,蚊香屬於弱火源,呈現出緩慢燃燒狀態,如果是香灰掉在木板,會形成一個小小的燒坑,再慢慢擴散到周圍;如果是明火掉落,木板碳化的龜裂痕跡、深度則不同。
簡言之,一塊木頭表面碳化層,亦無聲述說著答案。
極具穿透性的眼力非一日練就,其中蘊藏著外圍調查、現場還原、痕跡分析、邏輯推斷等偵探手段和經驗,加之有易燃氣體檢測儀、碳化深度檢測儀等「檢驗兵器」相助,火場福爾摩斯才能捕獲隱藏黑暗裡的證據,戳破偽裝假象。
菸頭、玻璃、機油、充電器……李朝陽見聞千奇百怪的起火物品引燃各式各樣火災,包括一名男青年用大功率雷射筆照射女友宿舍窗簾引起失火,但最蹊蹺的一宗,是雨水成為助燃器。
「那是農村的一棟自建磚房起火。」李朝陽記得,什麼都燒光了。房主痛苦地說,他在睡前把火源電源都斷了,不明白火從何來。
「我也找不到原因,只好從屋內燒毀的情況、坍塌的情況調查,逐步探查到一個電源牆插。我問,牆插是用的什麼東西?他說附近有一支施工隊在修橋,從家裡接電。」李朝陽順著電線走到河灘,看見電線另一端的確連著一臺用電設備,但在臨近設備的電線,包裹著一張燒糊的塑料紙。
工人表示,事發前一晚下大雨,他們用一張塑料紙包住裸露的電線。
看到這裡,李朝陽什麼都想明白了,「雨水滲入塑料紙中,導致了銅鋁交接的部位不斷打火,產生的電流和電壓傳輸到起火房間牆插上,導致插頭不斷冒火星,引燃了周圍可燃物,造成悲劇的發生。」
古怪的證據,離奇的原因,大膽的謊言,抽絲剝繭的搜尋,同縱火者「交鋒」……十年偵探,李朝陽所見的有兩種顏色:火光的紅和焚燒的黑,耀眼卻刺目,「火災調查有時很'燒腦',有時很艱難,有時證據只剩一團灰,有時只剩你一個人在堅持。但無論道路多麼險阻,我堅信,所做之事代表正義;我牢記,自己的責任與使命。」
行進內核動力,還有一個原因,他要成為女兒的榜樣。
當年幼女兒看著眼前英雄,崇拜說道,「爸爸是消防員,我也是消防員」,所有的苦與累,煙消雲散。
映射問題:
現實,反思,防範
「火災來臨,求生是本能,只是有人逃出生天,有人不幸被留下。」作為一名每年出任務兩三百起的火災調查員,李朝陽認為,「勘查的結果不是一道休止符,火災事故映射的社會現實、暴露出的隱患,更值得人深思。」
今年遵義正安「3·3」燒烤店致7人死亡火災事故,起火原因是廚房灶臺上的高溫油鍋在無人看管情況下起火,引燃周圍可燃物蔓延成災。「令人痛心的是,該單位使用可燃材料搭建樓梯,廚房設置在樓梯下方,造成樓梯先被燒毀,二樓窗戶又是封閉狀,不利二樓人員逃生。」
李朝陽說,現在商鋪使用可燃材料搭建隔層的情況較為多見,如果沒有設置逃生窗口,未配備必要的滅火設施器材,風險依舊存在。
還有央視報導廣西桂林大學生群租房起火,5人睡夢中葬身火場事故。事故原因和樓梯間電動車起火有關。「電動車違規充電的安全隱患問題屢禁不止,電動車材料具有聚氨酯,有的車主喜歡將車置放樓道充電,一旦起火,也堵住了逃生通道。」
若樓道起火,被困屋內,怎麼辦?
「當務之急是尋找最近疏散通道,如果找不到,馬上前往相對安全地方等待救援。」李朝陽建議。
「為什麼是等,而不是跑?」記者問道。
李朝陽解釋,大部分火災遇難者都是因煙氣、煙燻窒息而亡。「煙氣流動速度非常快,垂直距離是3米每秒,連飛鳥都無法逃生,何況是十分慌張、呼吸急促的人類,一至兩分鐘內沒有作出正確判斷,被迫吸入大量有毒氣體後,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故此,他的意見是無法判斷是否能從最近通道逃生,最好待在房間,用被子將煙氣通道堵住,撥打119。現在城市消防站要求接警後5分鐘抵達現場處置火情,「這個時間,等待消防救援比盲目逃生的存活機率高得多。」
此外,安裝防盜窗的家庭,最好在鐵柵欄上開一個窗口,當火災發生時也有一個逃生口。
「防火,防火,老生常談,是掛在耳邊的警鐘,常敲常響。」李朝陽時時刻刻都希望人們重視這口鐘,不馬虎,不大意,不讓生命的重量將它敲響。
撰文視頻: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劉丹 李舒涵
海報:聶婧文
編輯設計:劉添元 成桂紅
統籌:肖慧
編審:趙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