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科學法學之隔閡 開啟環境法學新思維

2020-12-05 民主與法制網

  首次提出了環境法學的邏輯起點是「環境」「資源」「生態」三大範疇,並從功能(用途)分析的角度,深入辨析了「自然」與「環境」「資源」「生態」之間屬於「一體三用」的關係,這一觀點極富創意,充分發揮了作者出身於環境工程本科和法學第二專業的「二合一」專業優勢,可謂該書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專訪《生態文明觀的法律表達——第三代環境法的生成》作者楊朝霞

  
  

  2020年中,一部重磅的環境法專著正式問世。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林業大學法學系副主任楊朝霞所著的《生態文明觀的法律表達——第三代環境法的生成》一書試圖對生態文明觀這一跨越哲學、環境學、資源學、生態學、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倫理學、法學等多個學科的理論問題,進行全新的解讀和理論的重構,並將之運用於環境法學和環境法治的反思和革新。

  近日,楊朝霞接受民主與法制社記者的專訪,詳細解讀了這本書。

  

  為環境法學理論體系建設

  貢獻力量

  楊朝霞2009年從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畢業後進入北京林業大學,受人文學院生態文明研究團隊的影響,開始關注生態文明以及環境、資源、生態的辨析等基礎性的理論問題。

  什麼是生態文明?如何認識生態文明觀的思想體系和科學內涵?相比於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等觀念,有何優越性?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有何內在聯繫?能否將中國的生態文明觀念,上升為繼可持續發展理念之後的全球話語?如何實現生態文明政治話語的法學轉換?如何從生態文明觀的「事理」中,提煉出環境法學的「法理」命題?環境法與憲法、民法、行政法、刑法、經濟法等部門法之間是什麼關係?從理論發展和制度生成上看,環境法的法理、制度同傳統部門法的法理、制度之間有何內在的邏輯關係?環境法學的邏輯起點和核心範疇是什麼?如何構建環境法學的理論體系?……

  上述一系列的問題促使楊朝霞試圖對生態文明觀的核心內涵和環境法學的基礎理論進行系統研究。他期望通過此書呼籲學界打通科學和法學的隔閡,明晰環境法學的研究重點,改進環境法學的研究方法,夯實環境法學的理論基礎,逐步形成環境法學的理論體系。他期待通過此書的嘗試和努力,為推進中國的環境法學研究貢獻一點綿薄之力。

  「目前環境法學的理論積澱還比較薄弱,基礎研究不足。」楊朝霞認為,沒有基礎研究作為理論支撐,環境法學和環境法治的發展無疑將失去後勁。

  2018年楊朝霞從加州大學伯克利訪學回國後,參加了天津大學法學院主辦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討會」,並在會上闡述了關於生態文明觀的一些初步思考。經過此次會議,他產生了「以生態文明觀為理論指導生成第三代環境法」的一些想法,並決定以專著的形式向博士畢業10年獻禮。

  經過1年多的寫作、修改、補充後,《生態文明觀的法律表達——第三代環境法的生成》一書於2019年12月交稿,2020年6月付梓印刷。

  

  全面解析生態文明觀的

  科學內涵

  《生態文明觀的法律表達——第三代環境法的生成》一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總論詳細論述了生態文明理念的產生發展、生態文明觀的科學內涵以及對生態文明觀進行法律表達的基本原理,下編分論對「生態文明觀的權利表達:環境權」「生態文明觀的責任表達:政府環境問責的反思和改進」「生態文明觀的司法表達:環境公益訴訟」「生態文明觀的法制化:第三代環境法的生成」等四章內容進行闡述。

  該書的核心觀點可以概括為:從世界環境法制建設歷史變遷的整體上看,可以將以環境保護理念為主導的環境法,稱為第一代環境法;將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主導的環境法,稱為第二代環境法;將以生態文明理念為主導的環境法,稱為第三代環境法。在總體上,當前我國的環境立法,尚處於從第二代環境法向第三代環境法轉型升級的階段。

  在楊朝霞看來,該書最為精華、最有價值的內容,是對生態文明觀的科學內涵進行了系統研究,對環境法「本體論」(環境法是什麼)、「生成論」(環境法是如何產生成長的)、「發展論」(從環境立法的專門化和傳統立法的生態化兩個方面,走向以生態文明觀為指導思想的第三代環境法)、「研究論」(明晰環境法學的邏輯起點,厚築事理和法理兩個方面的理論基礎,打通事理和法理的藩籬)等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

  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安黎哲評價該書不僅嘗試構建了生態文明觀的理論體系,而且全面解析了生態文明觀的科學內涵。閱讀本書,有助於我們了解和把握生態文明觀有別於環境保護觀、協調發展觀、可持續發展觀等理論和觀念之所在,有助於我們深刻理解和進一步思考生態文明觀的先進性、優越性以及全面確立的必要性。

  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孫佑海認為,該書首次提出了環境法學的邏輯起點是「環境」「資源」「生態」三大範疇,並從功能(用途)分析的角度,深入辨析了「自然」與「環境」「資源」「生態」之間屬於「一體三用」的關係,這一觀點極富創意,充分發揮了作者出身於環境工程本科和法學第二專業的「二合一」專業優勢,可謂該書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教授蔡守秋評價該書敘事宏大新意迭出,對環境法理創新的四大模式(「具化」「改良」「革命」「整合」)、法律生態化的六大層次(「留空間」「開岔口」「設界限」「定基石」「立框架」「建房子」)之分析耳目一新,對環境權的證成、性質、主體、救濟等理論議題和環境公益訴訟的理論基礎、制度設計等問題的專門探討非常可貴。

  「相比於傳統法學,環境法學具有天然的跨學科性,只要能打破科學和法學的隔閡,打通『事理』和『法理』的任督二脈,只要能打破部門法學之間的藩籬,實現『公法』和『私法』的雙劍合璧,就更有可能走出困境,作出原創性、全球性而非借鑑性、局域性的法學貢獻。」楊朝霞說。

  

  期待共同推進環境法升級換代

  「本書適合於所有從事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相關工作,關心和熱愛生態文明建設事業的頂層設計者、理論研習者和法治實踐者閱讀。」楊朝霞說,作為一個早期就關注和熱愛生態文明的學者,他希望自己的這些思考和探討,能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切實推進貢獻微薄之力。作為一位環境法學人,他期望更多的環境法學者能重視生態文明思想對環境法治建設和環境法學發展的重大意義,共同來研究有關理論問題,攜手推進環境法的升級換代。

  楊朝霞認為,當前我國的生態文明法治建設普遍存在「重環境,貴資源,輕生態」等問題,生態法治的短板十分明顯。譬如,汙染防治、資源保護領域的立法已經較為發達,生態保護和建設方面的立法(如溼地保護法、自然保護地法、國家公園法)卻存在較多空白。

  「『十四五』的五年,我們務必在大力夯實環境法理論基礎的基石上,繼續從傳統法的生態化和環境法的專門化兩個方面同時發力,協同並進。」楊朝霞說。

相關焦點

  • 打通科學法學之隔閡 開啟環境法學新思維_閱讀·書評_民主與法制網...
    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林業大學法學系副主任楊朝霞所著的《生態文明觀的法律表達——第三代環境法的生成》一書試圖對生態文明觀這一跨越哲學、環境學、資源學、生態學、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倫理學、法學等多個學科的理論問題,進行全新的解讀和理論的重構,並將之運用於環境法學和環境法治的反思和革新。   近日,楊朝霞接受民主與法制社記者的專訪,詳細解讀了這本書。
  • 法學門類——法學專業解讀
    一、 什麼是法學 法學,又稱法律學或法律科學,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作為以法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其核心就在對於秩序與公正的研究,是秩序與公正之學。 在最新頒布的專業目錄中,法學專業屬於法學中法學大類,標準學制4年,畢業後授予法學學士學位。全國開設該專業的院校共617所,畢業生規模大約為每年80000-85000人。
  • 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二○二○年年會在南昌舉行
    報告指出,2019年8月至今,法學期刊研究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法學會黨組的領導下、在法學會研究部的指導下,開展了一系列工作,進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更加高標準嚴要求,認真地做好各項工作。
  • 蔡守秋:中國環境法學的歷史機遇和時代使命
    這些論述較為清晰地闡釋了生態文明觀的科學內涵,也可以大致看出其區別乃至超越於環境保護觀、可持續發展觀之所在。接下來,朝霞重點探討了對生態文明觀進行法律表達的基本原理。此部分是本書的重點和精髓所在,用了近9萬字的篇幅,可謂亮點紛呈。譬如,朝霞認為,從生態文明法理創新到生態文明法律表達,通常應當遵循一個「事實—事理—法理—法律」的邏輯路徑。
  • 隴臺法學專家齊聚 共商優化營商環境之策
    論壇現場新甘肅客戶端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鄒明敏 通訊員王曉彤)日前,第一屆海峽兩岸商法西部論壇在蘭州拉開序幕,來自海峽兩岸法學法律界專家學者和法律實務工作者通過線上線下對話,共商優化營商環境的法治之道。
  • 什麼人適合學法學 法學就業方向有哪些
    有很多人都對法學專業感興趣,那麼,什麼人適合學習法學專業呢?法學就業方向有哪些呢?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一、哪些人適合學習法學基本上混得好的,在圈內有點名氣的,都是比較穩重,踏實的.具備穩重,踏實,正直,正義感強的人是比較適合讀法學的。有人說律師是跟人打交道,內向不愛說話的人一定不適合做律師。事實上,內向的人可以從事律師,但會遇到瓶頸。律師是屬於服務業。
  • 法學專業到底如何?法學就業前景如何?法學學生應該如何學法學?
    經常從有關報導中看到:法學專業是最難就業的幾個專業之一、法學專業幾年亮紅燈,等等。通過有關報導,很多人看到法學專業真的供過於求了,還是真的很難就業。在每一年的高考報考志願時,很多人也會諮詢說法學專業到底還能不能報考,法學專業就業前景到底如何,等等。
  • 法學論文的「神」與「形」
    於改之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兼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法學》副主編等。
  • 這所大學「法學」就業率高,實力強卻很低調,敲開法學「寒冰期」
    「法學」又稱法律學,是一門學科,指專門研究法律的科學,在各種電視劇電影中,律師成為一個聚光體,是很多人的理想職業,有多少初高中生在看完影視劇後對法學產生了莫名的心情,外表光鮮,工作環境好。法學專業主要是培養掌握各種法律知識,能在國家機關與企業,社會團體等地方從事法律事業的高級人才,需要學習各種關於法學的知識,熟知我國的法律,政策等。法學下面還有6個學科,分別是:政治學類、民族學類、馬克思主義理論類、法學類、社會學類與公安學類。
  • 大數據:法學研究的重要維度
    大數據:法學研究的重要維度 2016年02月17日 08:3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方印 張海榮 字號 內容摘要:法治作為維護人類社會文明之治的重要方式,法學研究理所應當在人類社會突兀的大數據變革中充分地考量和衡平社會狀態的大數據維度
  • 法學專業院校排名
    法學 專業名稱:法學     專業代碼:030100     門類/類別:法學
  • 「公司法重大修訂與商事法治現代化」研討會暨中國法學會商法學...
    希望福建省的法學理論和實務工作者以本次研討會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各位專家學者與省外同行的交流互動聯繫,學習借鑑有關推進商事法治建設的有益經驗,助力提升福建省的商事法學研究和法治實踐水平。特別是要貫徹好今年召開的福建省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加強商事法學研究,積極建言獻策,為提升福建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水平、全方位推動福建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更加有利的服務和支撐。
  • 法學強校盤點丨除了五院四系,這些學校的法學專業也值得報考
    去年國內首檔律政職場真人秀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開播,學霸們收穫了一大批迷妹迷弟,近期第二季也已開播,號稱「B站之光」的羅翔老師憑實力出圈,已吸引了千萬粉絲。要想成為一名帥氣又優秀的律師,根據最新法考要求,首先你得先念一個法學專業。 法學專業能學到什麼?
  • 法學界探討中國法學研究的問題與方法
    他說,中國的法學研究又必須立足於自己的生存環境,應對自己的生存問題,並在自己的法學理論中回答這些問題。  為了使問題研究的更深入更細緻更多元化,來自憲法、民法、刑法、破產法、民訴法、刑訴法等多領域的專家學者都就自己所在學科的相關問題發表了觀點。
  • 「法學院」關注今年法學教育兩件大事
    2020年,我國法學教育發生了兩件極為重要的事件,一是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二是教育部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是我國首次以此方式對相關課程予以認定。這兩件大事一頭一尾貫穿整年,對2021年我國法學院校的發展影響重大。
  • 法學前景如何?最好大學有哪些?帶你了解法學
    培養學生具有良好法學思維,掌握法學基本理論和系統法律專業知識;熟悉我國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了解外國的法律和法學動態;能夠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法律問題;掌握律師實務、司法鑑定、法醫等技術知識;有較好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使學生成為既能從事立法工作和司法實務,又能從事法學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備的高級法律專門人才。
  • 《法學研究》2020年總目錄
    周翔;劉東亮(1·171) 9.法理論:歷史形成、學科屬性及其中國化 雷磊(2·20) 10.司法人工智慧的重塑效應及其限度 馬長山(4·23) 11.法學研究新範式:計算法學的內涵、
  • 法學雖難學,但含金量高好就業,所以關於法學這3點務必知道
    法學雖難學,但含金量高好就業,所以關於法學這3點務必知道。不知道為什麼會有很多人選擇法學專業,也許你想的是少一些戾氣,選擇讀法、懂法、知法,更有底氣和實力來維護自己和自己所愛的人的權利。或者是覺得法學很酷,看到電視劇中有著律師職業的主人公利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他人權利的英姿颯爽十分羨慕。法學也是近年來的熱門專業,那下面就讓我們來談談關於法學專業的相關事宜。1、什麼是法學專業什麼是法學專業呢?我國的法學專業一直有大和小之分,據了解,「大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
  • 法學專業哪家強?這所學校就業率高達98%,打破法學就業難的僵局
    但是在眾多的報考專業裡面,有這樣一個專業卻一直備受大家的的質疑,它就是「法學專業」,相信對於這個專業很多人都不陌生吧!法學專業和其他的專業不同,不像其他專業那樣被炒得熱火朝天,它之所以火,都是因為人內心裏面的那種渴望。什麼是「法學專業」?法學類都包括哪些專業?
  • 法學類專業畢業都端「鐵飯碗」?淺析法學的就業趨勢與好的學校
    大學推薦中國人民大學是民商法學實力最強的老牌法學院。武漢大學在國際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北京大學擁有一大批法學理論名師。中國政法大學在法學的各個領域都很有實力,尤其是法律史和程序法的研究水平在國內尚屬首創。西南政法大學擁有最完整的學科體系,其經濟法學為同行所驕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民商法和憲法行政法是司法部和湖北省的雙重點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