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任命一批高校校領導,再現40歲名校副校長

2021-01-10 騰訊網

9月30日,教育部官網集中公布了一批高校領導的職務任免通知,包括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等校。

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新任命的高校校領導中,剛剛獲得科學探索獎的鞏金龍教授被任命為天津大學副校長。

公開資料顯示,鞏金龍教授現任天津大學北洋講席教授、化工學院博士生導師,1979年出生,今年年僅40歲,在教育部直屬高校校領導算非常年輕了。

鞏金龍教授學術水平也非常不錯,是國家首批「萬人計劃」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礎前沿類)首席科學家、英國皇家化學學會Fellow(FRSC)。

除了鞏金龍教授,還有眾多學術大牛被任命為各高校副校長。

▎任命鞏金龍為天津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鞏金龍,1979年出生,現任天津大學北洋講席教授、化工學院博士生導師,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團隊負責人(PI),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團隊負責人,天津市能源化工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綠色合成與轉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首批「萬人計劃」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礎前沿類)首席科學家、英國皇家化學學會Fellow(FRSC)。

天津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士(2001年)、碩士(2004年),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化學工程專業博士(2008年),美國哈佛大學George Whitesides實驗室博士後。

主要從事多相催化、能源化工應用基礎研究,在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多相催化模型體系和多相催化原位動態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系統研究進展。利用表面科學分子束濺射技術及同位素實驗,探測金模型催化劑分子(原子)層面上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提出了金晶體表面一氧化碳、氨氣、丙胺及低碳醇類選擇性氧化的反應機理,探討了水和氧物種的活化歷程;開發了製備具有超強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效應的金納米結構的新技術;明確了金屬納米粒子-氧化物界面的低碳醇、烷烴脫氫界面反應機理,發展了氧缺陷控制氧化物表面羥基反應性能的概念;闡述了半導體氧化物納米晶晶面依賴的表面物理化學和光催化行為。

先後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科技部863項目10餘項。在Nature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200餘篇,被引用10000餘次;申請美國、中國發明專利65項,其中36項已獲授權。研究成果40餘次被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Nature China等國際新聞媒體、科學雜誌遴選為研究亮點報導;研究論文50餘次被JACS、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Chem Soc Rev等期刊選為封面論文刊登。曾獲天津市自然科學一等獎(2017年,排名第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青年科學獎(2016年)、天津市青年科技獎(2016年)、第六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創新獎(2014年)等科技獎勵。

目前任天津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國際氫能學會(IAHE)顧問委員、中國化工學會化工過程強化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催化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綠色化學委員會委員、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納米材料與器件分會委員、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理事,AIChE Journal顧問編輯,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等期刊副主編,以及Chemical Science、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10餘個國際SCI期刊編委/顧問編委。

曾入選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4)、天津市首批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4)、中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計劃(2012)、國家首批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012)、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人才(2012)、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010)。曾獲日本化工學會The SCEJ Award for Outstanding Asian Researcher and Engineer (2017)、Lectureship Award in Osaka-Kansa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atalysis(2017)、美國化學學會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Lectureship Award (2017)、第六屆中國僑界貢獻獎––創新人才獎(2016)、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2016)、天津市勞動模範(2015)、 天津大學第七屆「我心目中的好導師」(2014)、天津市五四青年獎章(2013)、第十二屆「挑戰杯」天津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2013)、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2012)、天津市師德先進個人(2012)、Scopus青年科學家獎(2012)、天津市教育工委優秀共產黨員(2011)、天津大學第十七屆十佳傑出青年(教工)(2011)、國際純粹及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青年化學家獎—提名獎(2010)等榮譽稱號。2019年9月,獲得2019年「科學探索獎」。

鞏金龍教授現任天津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兼任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二屆常務委員會委員、天津市青年聯合會第十三屆委員會副主席、天津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任命彭剛為清華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官方簡歷顯示,彭剛出生於1969年2月,此前任清華大學校長助理。

1986年9月,17歲的彭剛考入北京大學政治學系,1990年7月本科畢業。當年9月,他進入清華大學社會科學系攻讀碩士學位,1993年3月畢業後留校在人文社科學院工作。

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彭剛在職攻讀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2012年7月彭剛赴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2017年5月任清華大學副教務長、教務處處長。

2018年6月,彭剛任清華大學文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2018年11月任清華大學校長助理,至今次升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彭剛曾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等,獲評「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等。

▎任命許唯臨為四川大學常務副校長(正廳級,試用期一年)

1963年10月生,男,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水利學會理事,四川水利學會副理事長。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水利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n Geo-Disaster Reduction國際顧問,Journal of Hydrodynamics執行編委,35th IAHR Congress副主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諮詢專家等。

長期從事高速水力學研究。先後主持科研項目50餘項,包括國家973計劃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家重大工程科研項目等。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排名第一)、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分別排名第一、第二)、省部級一等獎6項(4項排名第一)和何梁何利科技創新獎。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4項,發表論文100餘篇,包括在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ASCE、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IAHR)、Water Management(ICE)等本領域著名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61篇。成果共應用於70餘項工程,包括我國11座200米以上的高壩工程。

▎任命褚良銀為四川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1967年4月出生,男,現任四川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院長。畢業於成都科技大學(今四川大學)和東北大學,博士學位,先後赴日本東京大學、美國哈佛大學、法國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學院、英國伯明罕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和學術訪問。長期從事微系統與控制釋放、智能膜材料與膜過程、多相流旋轉強化分離過程與裝備相關領域研究,先後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973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40餘項科研課題。截止2019年3月,已在Nature Commun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SCI收錄論文236篇、EI收錄論文239篇;申請中國專利48項(已授權37項)和國際專利12項(已授權12項);出版學術專著6部(其中,國際著名出版社Wiley、Springer和RSC邀請撰寫和主編英文專著4部),參編全國大型技術手冊2部,參編中英文專著和教材等15部。研究成果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成果多次被Nature Materials等國際重要學術雜誌作為「研究亮點」專題報導。

褚良銀教授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省級科技進步獎一、二、三等獎各1項。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帶頭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天府萬人計劃」天府創新領軍人才;英國伯明罕大學榮譽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RSC)。兼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科技管理研究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工學會理事會常務理事,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省政協常委和科技委副主任。

▎任命吳平為武漢大學副校長

吳平,女,漢族,湖北黃岡人,1962年2月出生,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1983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7月參加工作。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在武漢大學圖書館學專業本科學習;1983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任教,其間曾擔任副系主任、黨支部書記,1996年7月獲理學博士學位,2002年10月晉升教授;1998年6月至2000年10月任武漢大學教務處副處長;2000年10月至2002年7月任武漢大學教務部教研辦主任;2002年7月至2004年1月任武漢大學教務部副部長;2004年1月至2012年6月任武漢大學教務部部長;2012年6月至2019年8月任華中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19年8月起任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任命鄭偉濤、王利鋒為吉林大學副校長,王玉柱、趙國慶、邊鐵、蔡立東、趙宏偉為吉林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吉林大學副校長 鄭偉濤

鄭偉濤,男,漢族,1963年3月出生,吉林九臺人,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0年6月參加工作,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4年7月本科畢業於吉林大學物理系固體物理專業,1987年7月碩士畢業於吉林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固體物理專業,1990年6月博士畢業於吉林大學材料科學系凝聚態物理專業。1992年10月晉升副教授,1994年9月至1995年2月作為高訪學者赴瑞典皇家工學院物理三系從事合作研究,1995年2月至1997年10月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和博士後赴瑞典林雪平大學物理系從事合作研究。1997年10月回國破格晉升為教授,1999年1月選聘為博士生導師。1999年12月至2000年9月作為客座研究員赴日本千葉工業大學精密工學科從事合作研究。2002年12月至2003年3月獲新加坡TCT交流獎赴南洋理工大學電子電器工程學院從事合作研究。1998年2月至2001年5月任材料研究所副所長。2001年5月至2008年12月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常務副院長。2008年12月至2015年9月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2015年9月至今任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1999年獲教育部優秀中青年教師基金和骨幹教師基金,2000年獲吉林省青年科技獎,200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吉林省傑出青年基金,2002年獲新加坡TAN CHIN TUAN學者交流獎、第四屆高校青年教師獎,2004年獲批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05年、2010年、2014年被評為吉林省管高級專家,2006年、2010年被評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優秀專家,2012入選吉林省第三批拔尖創新人才第一層次。現任國際衍射數據中心(ICDD)委員,中國晶體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專家評審組成員,國際《Appl.Surf.Sci》《Vacuum》雜誌編委等職。

吉林大學副校長 王利鋒

王利鋒,男,漢族,1964年8月出生,吉林雙陽人,198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7月參加工作,法學博士,研究員。

1985年7月本科畢業於吉林大學哲學系,1999年6月碩士畢業於吉林大學法律碩士專業(在職攻讀),2007年6月博士畢業於吉林大學法學理論專業(在職攻讀)。1985年7月至1988年5月留校擔任學生輔導員。1988年5月至2003年10月任教務處科員,招生辦副主任、主任,副處長。2003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研究生院任副處長、處長(兼研工部部長)。2012年11月至2015年9月任校長辦公室主任。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任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16年1月至今任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兼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管理分會第八屆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吉林省黨建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

吉林大學副校長 王玉柱

王玉柱,男,漢族,1966年4月出生,吉林省舒蘭縣人,198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7月參加工作,哲學博士,研究員。

1989年7月本科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2001年7月碩士畢業於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12年7月博士畢業於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1989年7月至2000年6月先後任白求恩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輔導員、團委書記,白求恩醫科大學團委副書記(主持工作),白求恩醫科大學黨委辦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2000年6月至2019年9月先後任吉林大學黨委辦公室副主任,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正處級),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黨委書記,吉林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新聞中心主任)兼電視臺臺長、大學文化建設辦公室主任,吉林大學黨委辦公室主任兼保密工作辦公室主任、理事會辦公室主任。2019年9月任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曾獲中共吉林省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創先爭優活動指導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吉林大學副校長 趙國慶

趙國慶,男,漢族,1965年11月出生,吉林長春人,198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7月參加工作,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9年7月本科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醫學專業,1997年7月碩士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醫學專業,2007年6月博士畢業於吉林大學放射醫學專業。1989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白求恩醫科大學第三臨床學院麻醉科工作,1997年7月晉升主治醫師,2004年12月晉升副主任醫師,副教授,2008年9月晉升主任醫師、教授,2008年9月選聘為博士生導師。2001年9月至2012年12月任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麻醉科副主任、主任、副院長。2012年12月起任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院長。2019年9月任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曾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全國優秀醫院院長、吉林省醫德標兵、吉林省醫學會「2005年度優秀人才」、長春市優秀人才、長春市白求恩式醫務工作者、長春市「五一勞動獎章」、長春市衛生先鋒獎、吉林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吉林大學白求恩名師、吉林大學白求恩名醫等榮譽稱號。現任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常委、吉林省康復醫學會會長、吉林省醫學會麻醉學專科分會主委、吉林省麻醉質量控制中心主任、長春市麻醉學分會主委等職。

吉林大學副校長 邊鐵

邊鐵,男,漢族,1967年3月出生,黑龍江省甘南縣人,1992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3年7月參加工作,管理學碩士,研究員。

1993年7月畢業於吉林大學政治學系,2004年6月碩士畢業於吉林大學行政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在職攻讀)。1993年7月至2000年10月任吉林大學教務處科員、副科長、科長。2000年10至2009年3月任吉林大學社會科學處正科級秘書、副處長。2009年3月至2016年1月任吉林大學行政學院黨委書記。2015年10月至2019年9月任吉林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兼黨校辦公室主任,2017年2月起兼任社會主義學院辦公室主任。2019年9月任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曾獲高校社科研究管理先進個人、吉林大學「十大傑出青年」、吉林大學優秀黨務工作者、吉林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兼任全國黨建研究會高校黨建研究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吉林省高校黨建研究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現任政協長春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提案委副主任。

吉林大學副校長 蔡立東

蔡立東,男,漢族,1969年3月出生,吉林長春人,199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4年6月參加工作,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1年7月本科畢業於吉林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專業,1994年6月碩士畢業於吉林大學民商專業,2002年12月博士畢業於吉林大學法學理論專業。1994年6月至2000年8月在吉林省交通廳工作,任體改法規處主任科員,其間在職攻讀博士學位。2000年8月調入吉林大學法學院工作,任講師,2001年9月晉升副教授,2004年12月晉升教授,2006年6月選聘為博士生導師。2008年12月至2015年4月任吉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作為訪問學者赴英國倫敦經濟學院(LSE)開展合作研究。2015年4月至今,任吉林大學法學院院長。2019年9月任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13年入選「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4年入選「長白山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入選2015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現任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網絡與信息法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法學學部秘書長、吉林省法學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法院執行諮詢專家、中共吉林省委法律顧問、吉林省學位委員會委員等職。

吉林大學副校長 趙宏偉

趙宏偉,男,漢族,1976年10月出生,吉林九臺人,199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2年3月參加工作,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0年7月本科畢業於吉林大學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專業,2002年3月留校任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助教,2003年4月碩士畢業於吉林大學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專業,2006年12月博士畢業於吉林大學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專業(在職攻讀),其間於2005年9月至2006年10月赴日本東北大學從事訪問研究。2009年9月至2014年10月在吉林大學農業工程學科(領域)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6年9月晉升講師,2008年9月晉升副教授(破格),2009年9月晉升教授(破格),2012年6月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2009年5月至2017年2月任吉林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製造系副主任、院長助理、副院長。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任吉林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兼機械基礎教學中心主任。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任吉林大學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學院院長兼機械基礎教學中心主任。2019年9月任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1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3年入選吉林省第四批拔尖創新人才第一層次,同年被評為吉林省高校首批學科領軍教授。2014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獎勵。2015年入選第四批吉林省高級專家。入選2015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2016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8年成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曾獲吉林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和長春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現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試驗機分會副理事長、國家材料試驗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機械學科專家評審組成員和《機械工程學報》編委等職。

本文綜合自:教育部官網、各高校官網。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院士候選人李建東在就任合工大副校長僅一年後回歸西電?
    因此,合肥工業大學如果想在院士這一群體取得突破,最好的方式是從其他高校引進學術大牛。除此之外,教育部近年來也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調入了幾位管理型學者,充實了合肥工業大學相關學科的實力。其中又以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調入的副校長李建東教授學術水平最高,最有望代表合肥工業大學衝擊院士頭銜。
  • 教育部任命賈振元為大連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
    圖片來源:大連理工大學微信公眾號11月25日,大連理工大學微信公眾號消息,根據教育部教任〔2020〕77號文件,任命賈振元為大連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賈振元,大連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歷任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黨委書記、院長,機械工程與材料能源學部部長,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等職務。長期致力於高端裝備高性能零部件控形控性機械加工理論、技術與裝備研究,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創新團隊)等獎項,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美國高校亞裔高層稀缺 與亞裔學生比例嚴重失衡
    美國高校亞裔高層稀缺 與亞裔學生比例嚴重失衡   方瑞賢指出,目前加州公立高校中亞裔學生人數達40%,而亞裔校領導比例嚴重失衡。  在Merced加大韓裔校長Sung-Mo "Steve" Kang 去年辭去校長一職之後,擁有10所分校的加大系統目前唯剩一名亞裔校長,即聖他芭芭拉加大華裔校長楊祖佑(Henry Yang),加大副校長中更全無亞裔身影。
  • 大連理工大學召開賈振元同志常務副校長職務任命大會
    大連理工大學召開賈振元同志常務副校長職務任命大會 2020-12-01 2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省政府新任免一批幹部 涉及多所高校
    河南省政府新任免一批幹部   近日,河南省政府發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涉及省農信社和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等多所高校。
  • 教育部任命合肥工業大學領導班子部分成員 梁樑任校長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據合肥工業大學網消息,1月7日下午,合肥工業大學召開幹部大會暨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會議,宣布教育部對學校領導班子部分成員的任命決定,傳達學習中共中央政治局專題民主生活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等,並對寒假工作作出部署。校黨委書記餘其俊主持會議。
  • 西南交大副校長涉抄襲論文 校方已上報教育部
    舉報材料很快被發在網上,在中國經濟學教育科研網論壇、新語絲網站及一些高校學術論壇廣泛傳播。  舉報者反映,在《統計與決策》2005年第9期上發表的論文———《一種新的綜合評價方法――粗糙集灰色聚類評價》(署名依次是袁智敏、黃慶、汪江洪,黃慶系第二署名作者),涉嫌抄襲鍾波等人發表在《重慶大學學報》2002年第7期上的論文———《組合預測中基於粗糙集理論的權值確定方法》。
  •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任職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原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已經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從 2005 年起進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工作,時年 41 歲的薛其坤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2013 年起任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是國際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其主要研究方向為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量子態和高溫超導電性等。他 50 歲時,從實驗上發現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被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稱為是 「諾貝爾獎級別」 的科研成果。
  • 清華兩位學者當選香港大學副校長,赴港求學或掀新高潮
    香港大學校委會10月27日下午開會表決通過,清華大學兩名學者申作軍和宮鵬擔任副校長。據報導,在港大校委會22名投票委員中,僅各有1票反對和棄權,壓倒性票數通過,真是可喜可賀。
  • 香港大學宣布任命兩名清華大學學者申作軍和宮鵬擔任副校長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10月27日,香港大學當天召開會議進行表決,並於晚間宣布正式任命申作軍和宮鵬為副校長,傅華伶擔任法律學院院長,任期5年。 此前,港媒報導稱港大有意任命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系主任申作軍和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宮鵬擔任副校長,分別主管研究及學術發展。
  • 高校人事變動:金東寒任天津大學校長,吳堅勇任上海理工大黨委書記
    高校人事變動了!金東寒院士任天津大學新校長,吳堅勇任上海理工大黨委書記!1、時隔3個月,天津大學終於迎來新校長據教育部官網消息,5月15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在天津大學宣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任命決定,金東寒任天津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 青島多所高校換帥 青大書記校長新搭檔上任
    2008年1月任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2012年5月任山東大學本科生院常務副院長,2014年7月任山東大學本科生院院長,2015年7月任山東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此次任青島大學黨委書記的他是首次離開母校山大。胡金焱的任職經歷多次和「破格」一詞相關聯。1997年,胡金焱31歲時,被破格晉升副教授。3年之後,胡金焱被破格晉升教授。通過履歷我們不難發現,胡金焱在經濟學方面頗有建樹。
  • 如何評價安理工首次任命常務副校長,將成為校長袁亮院士接班人?
    儘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的實力處於全國第一檔,但其他的安徽高校與江蘇等省市同層次的高校差距嚴重。因此,將數量眾多的省屬高校發展好,是增強安徽整體科研實力的重要方式。安徽省屬高校數量眾多,但僅有安徽大學這一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因此,安徽近年來通過兩輪高峰學科建設計劃,對省屬高校進行了強有力的支持。
  • 教育部黨組任命陳志堅同志為長安大學黨委書記
    >教育部黨組任命陳志堅同志為長安大學黨委書記10月10日上午,長安大學在北校區召開幹部教師大會,宣布教育部黨組關於學校黨委書記任免的決定。他指出,這次黨委書記調整是教育部黨組結合長安大學領導班子和直屬高校幹部隊伍建設的實際,根據推進幹部交流的精神,經過通盤考慮、審慎研究,並與陝西省委商得一致做出的決定,充分體現了對長安大學班子建設和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 南科大「長子」集中畢業 多數申請去國外名校讀研
    1月9日,南科大舉行2015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首屆教改實驗班約30名學生被授予學士學位(此前,已有兩名學生申請提前畢業,並被國外名校錄取)。有南科大教授透露,此次畢業的學生絕大多數都選擇申請去國外名校讀研。另外還有5名學生申請延遲畢業。
  • 他16歲被山大破格錄取,21年後熬成校長,經歷過起落,現狀如何?
    由於表現出色,展濤在16歲時被山東大學破格錄取,師從著名數學家潘承洞教授,學習數論專業。隨後,一路讀碩士、博士,24歲時便獲得了博士學位。博士畢業,20多歲的展濤留任山東大學講師,周圍是比他小不了多少的學生,成為山東大學的一道「奇景」。按理說,從講師到教授,展濤還熬很多年。
  • 教育部要求「雙一流」總結,已有近20所高校行動
    近日,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16—2020年「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工作的通知》。據悉,此次建設周期總結工作將作為教育部進行「雙一流」高校建設成效評價的重要內容,評價結果將作為下一輪「雙一流」建設資源配置和動態調整的重要依據。
  • 【盤點】這些民主黨派成員任高校副校長
    這次,我們繼續介紹一些在本科高校中擔任副職(副校長職務)的民主黨派成員。一起認識他們吧!博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