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造紙」秘密、感受「引力波」世界、欣賞「飛羽之美」……元旦假期,中國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北京天文館的展覽接連上新,給觀眾帶來一場文化盛宴。
中國科技館:探訪中國手工造紙的技藝
紙張從古代到現代發生了怎樣的演變?從技藝到紙意,紙為當下生活帶來了怎樣的美感和創意?這些問題,您也許能在中國科技館舉辦的「中國手工造紙的技·藝」主題展覽中一一找到答案。
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展覽以紙及造紙技藝為中心,通過互動展品、實物陳列、模型、紙藝術品、多媒體等多種展覽形式,讓觀眾徜徉在紙的海洋。展覽共分為5個展區,觀眾不僅可以親自觸摸不同時代的紙張,觀看藝術大師對紙張的再創造,還能親手體驗造紙流程。
一艘迷你版的「奮鬥者」號也在元旦假期「駛入」中國科技館。「逐夢深藍,挑戰第四極——『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科普展」昨日開幕。科普展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高仿真模型為展示主體,展現「奮鬥者」號取得的科技成果,揭秘「奮鬥者」號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北京天文館:感受引力波的世界
今日起,北京天文館A館西展廳「大音希聲——引力波」臨展揭幕,可聽、可視、可體驗的多種展示形式,將高深、前沿的科學內容潤物細無聲地介紹給觀眾。
展覽中,觀眾可以親手「製造」出引力波,觀看它是如何「激蕩時空並傳向遠方」,還可以親身體驗引力波帶來的奇特形變。
此外,觀眾還有機會「聆聽」第一個引力波信號的「啾啾」聲,甚至置身於引力波經過時的「彎曲時空」中。
自然博物館:觀「飛羽之美」
由北京自然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院共同舉辦的「飛羽之美——鳥類科學藝術展」日前開展。
在「鳥類標本」區,形態各異的標本幫助觀眾認知鳴禽、涉禽、飛禽、猛禽等鳥類生態類群的分類依據;「鳥類標本製作」區介紹了鳥類標本分類和製作的相關知識。在「鳥類羽毛顏色的奧秘」部分,大量製作精美、形態逼真的鳥類標本,展示了不同生態環境下,鳥類羽毛色彩與其生活環境之間的聯繫。而在「鳥類繪畫」部分,代表人文意象的中國傳統鳥類繪畫與反映自然形象的鳥類科學繪畫對比展示。
該展覽為收費展覽,展覽持續至2021年6月27日。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牛偉坤 張航 饒強
編輯:匡峰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