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圈裡,從不缺少奔馳的新聞,最近網友實驗「鋁合金換鐵」的視頻,又讓奔馳大火了一把,視頻中,網友自備磁鐵,對奔馳GLC國產版和海外版分別進行實驗。
實驗表明,國產版GLC的前機蓋與翼子板,對於磁鐵有超強吸力,而海外版GLC的兩處,對於磁鐵沒有任何吸力。
所以,得出結論,國產版GLC在海外版的基礎上,將前機蓋與翼子板換成了鋼材。那為什麼很多車型都在使用鋼材前機蓋,為啥偏偏奔馳引來質疑聲呢?
主要是因為所有高端車中,幾乎都在宣傳鋁合金車身的好處,不僅是材質較輕,而且強度也要高於普通鋼材強度。使用鋼材更換鋁合金,最大的好處就是節省成本,而高端品牌普遍使用的,都是鋁合金材料。
其實,這不是奔馳車第一次更換配置,早在2016年,全新奔馳E級加長上市的時候,國產奔馳就用大量剛才代替了海外版鋁合金的配件,這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車身的重量增強。比如:德國的同款車型,車身重量為1575kg,而國產車型的重量為1770kg,兩者車身重量相差將近200kg,也就是說,國產車型,比海外版多出了兩個100kg胖子的重量,重量增加,勢必會帶來油耗的增高,以及剎車距離的增長,無論是在經濟性和安全性上,國產奔馳與海外版相比,都出現了明顯的差異。
而且,由於奔馳部分車型減震部件的強度不夠,在車輛出現晃動或者過坑的時候,要麼失衡變形,要麼根部折斷,這種已經不是個例,而是多發事件。
2019年,奔馳E級因為前減震器叉頭在極端情況下出現了「斷軸」事件,奔馳召回了部分車型。
在網絡上,有網友稱,召回,是一個車企負責任的表現,應該鼓勵。
那我們就看看奔馳汽車「斷軸」後的召回速度,在2017年,斷軸事件發生後,奔馳官方並非第一時間承認其部件的質量問題,而是把問題推給了車主,歸結為部分車主的「駕駛習慣不夠好」或者,應對特殊情況時的「操作不當。」
2019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主管的中國汽車質量網公開發文稱,進氣收到本經奔馳E級部分車型存在減震器形變、斷裂的投訴信息。
這時,奔馳才發現事件的嚴重性,迫於多方壓力,終於做出回應,召回可能斷軸的車輛。3年期間,奔馳又在中國市場銷售了多少「問題車輛」,可想而知。而且,在普通消費者看來,這奔馳召回的次數,是不是有點多呀?
奔馳「斷軸」,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使用鐵質更換鋁合金,導致車身加重,車輛懸掛系統長期處於非正常工作狀態,有知名車評人認為,如果國產奔馳不改變汽車車身重量的問題,換軸只是權宜之計,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奔馳在中國市場的「偷梁換柱」,是不是說明中國市場對於奔馳的全球市場來說,無關緊要呢?
事情並非如此,從2019年3月份,奔馳在全球其他地區的銷量出現下滑,而唯獨在中國的銷量保持增長,可見,中國不僅僅是奔馳汽車的重要戰場,而且還是其利潤的重要來源。但奔馳對於中國消費者的不公平待遇,以及事發後推脫的態度,始終讓人看不明白奔馳在想什麼?
中國的消費者,已經不再是那些只認品牌的汽車小白,面對全新一代的車主,奔馳的下一步該如何走,戴姆勒克萊斯勒先生,您想好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