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四川悠久歷史弘揚傳統姓氏文化
四川和
彭姓的淵源很深。在四川彭姓研究者看來,彭姓的始祖
彭祖(籛鏗jin kng)生在四川,死在四川,葬在四川。四川的彭州和彭山,因彭祖而得名。因彭祖而起的養生文化,風靡海內外,已成為一個長盛不衰的產業。
彭姓是中國的大姓之一,如今有760多萬人口,排在全國各大姓氏人口數量的第32位。湖南彭姓人口大約有150萬,是彭姓第一大省。
其次是四川,大約有101萬人,大多是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中入川的彭姓人後裔,分屬不同的宗支,都是彭祖的後裔。另外人口較多的省市還有湖北、廣東、江西、重慶、河南、貴州、安徽等。
四川各地中,成都彭姓人口最多,有12萬多人;宜賓有8.5萬多人,名列第二;南充有7萬多人,資陽有6.9萬多人,樂山6.6萬多人,內江、達州各有6萬多人,眉山有5.9萬多人,巴中有4萬多人。
彭的釋義:本意是擊鼓的聲音
彭和鼓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說,彭是從鼓生發出來的。按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彭」的本義是鼓聲,彭字是一個擬聲字。彭字在甲骨文中出現的頻率較高,異體字也較多,說明彭字是一個古老的文字。
有學者認為,鼓的起源應該是在森林裡。原始社會時期,到處是森林,人進入森林後,搞不好會迷路,也經常會遇到猛獸,扯起喉嚨喊的話也傳不出多遠,所以大家約定,通過敲打樹幹發出的「彭彭彭」的聲音互相聯絡並告知情況。
這樣的聯絡方式經實踐後,大家覺得效果很不錯,嗯,今後就這麼幹了!但在沒有樹木的地方又怎麼辦呢?他們就把一段木頭用來敲擊傳遞信息。後來,人們對木頭進行改進,製成了木鼓。直到現在,在雲貴地區一些少數民族中仍有木鼓。
再後來,人們發明了陶器。其中有一種陶器類似現在的陶罐,叫做陶豆。有人無意中把獸皮之類的東西蒙在陶豆上,四周用繩子拴好,敲打獸皮,也發出了「彭彭彭」的聲音。這就是陶鼓。陶鼓經改進後,發出的聲音比敲打木頭、木鼓的聲音響亮多了。
從甲骨文字形上來看,「彭」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在甲骨文中,表示名詞的鼓寫作「壴」,這正是「彭」結構中左邊的部分。「壴」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十」,下面是「豆」。「十」表示敲打鼓的木槌,「豆」是陶豆的意思。
「彭」右邊是「彡」,清朝文字學家朱駿聲認為,古代擊鼓以三聲為一個頻率,所以「彡」是表示鼓聲的頻率。當代民族源流史學家何光嶽卻認為,「彭」右邊在甲骨文中還有四撇、五撇的寫法,擊鼓三聲為一個頻率是春秋時才盛行起來的擊鼓方式,此前沒有這種做法。所以,「彡」是表示聲音傳播的形狀,屬於會意。
聲音傳播的形狀,現在的電子數碼設備圖標應該是借鑑了「彡」。大家可以看看手機屏幕上表示信號的圖標,是不是像「彡」的變體形式?在圖畫中,表示聲音傳播的符號大多用「Z」的符號表示,仔細想來,「Z」與「彡」也有類似的地方。
後來鼓的作用發生了變化,使用檔次提高了,不是誰都能用,是有特定權力的人,才有資格用,如氏族首領和巫師。氏族首領要召集分散在一定區域的部眾開會,用鼓聲作為指令。巫師要搞祭祀活動,用鼓聲渲染氣氛。鼓聲,成了凝聚部族力量和敬畏祖宗的工具。
再到後來,氏族或部落之間發生戰爭,也通過鼓聲指揮作戰。從那以後,鼓聲在戰場上一直擔負著指揮和激勵作戰的作用。由鼓聲而產生的「彭」字,大多用在姓氏和地名方面。
善於製作和使用鼓的氏族,他們給別人印象最深的是「彭彭彭」的鼓聲,所以他們被稱作彭,氏族的人被稱為彭人。有學者認為,彭字和彭姓的產生,應該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前後就出現了。
彭姓的主要起源:顓頊的後裔
彭姓的起源相對其他姓氏來說,比較簡單。目前主流的看法是,彭姓出自顓頊後裔籛鏗(彭祖),並奉他為得姓始祖。
顓頊是黃帝的孫子
顓頊是黃帝的孫子,父親是黃帝與正妃嫘祖的二兒子昌意。嫘祖是四川鹽亭人,她生下了昌意。據說昌意的德行不好,被黃帝「降居若水」,降居是謫居的意思。
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兒昌僕為妻,生下了顓頊。顓頊後來繼承了叔叔少昊的位子,成為東夷部族聯盟首領,並繼承了黃帝的位子。
顓頊的兒子偁生了卷章(老童),卷章生了重黎(一說重、黎是兩個人)和吳回。當時是帝嚳當政時期,帝嚳任命重黎為火正(負責掌管火種和觀測星象的官員),火正又被稱為祝融。顓頊曾與共工氏部落進行過戰鬥,打敗了共工氏,但共工氏的餘部仍在不斷反叛。帝嚳派重黎去平定,重黎因為沒有徹底搞定共工氏,被帝嚳誅殺。帝嚳讓重黎的弟弟吳回繼任祝融職務。
女嬇一胎生下籛鏗等六子
吳回的兒子陸終,娶了鬼方氏部落首領的妹妹女嬇(kuì)。鬼方氏是當時西北的一個少數民族部落,經常入侵中原的炎黃部族。陸終娶女嬇,可能是雙方為部族利益和解而結成的政治婚姻,也有可能是女嬇在戰爭中被作為戰利品擄來的。
女嬇懷孕了。按說十月懷胎後就該生產了,但女嬇一點動靜都沒有。陸終成天愁眉不展,竟一病不起去世了。
女嬇懷孕3年,還沒生產。有學者認為,古書中說女嬇「孕而不粥三年」,不是真的懷孕3年,而是指懷孕時間比一般孕婦的要長一些。
女嬇所在的鬼方氏族可能有剖腹產子的技術,六月六日那天(具體哪年不詳),在女嬇的指導下,她被實施了載入史冊的中國首例剖腹產手術。最先剖開她的左脅,從肚子裡抱出3個嬰兒;又剖開右脅,再次抱出3個嬰兒。6個嬰兒全是兒子,這也是中國一胎六子的最早記錄。
這6個孩子,老大叫樊,老二叫惠連,老三叫籛鏗,老四叫求言,老五叫晏安,老六叫季連。6人後來都分別「立國」並衍出姓氏:樊建立昆吾國,衍出己姓;惠連建立參胡國,衍出斟姓;籛鏗建立大彭國,衍出彭姓;求言建立鄶國,衍出妘姓;晏安衍出曹姓;季連衍出羋姓。加上從己姓分出的董姓,彭姓分出的禿姓,一共八姓,史稱祝融八姓。
籛鏗是在什麼地方出生的呢?有學者考證推測,籛鏗應該出生在鄭(今陝西華縣境內)。但四川彭祖文化研究會(籌)、彭山彭祖文化研究會的專家卻認為,籛鏗生在四川彭山。最有力的的證據是,東晉史學家、江原(今崇州)人常璩在《華陽國志》中的記載:籛鏗「本生蜀」、「家其彭蒙」;明朝曾任四川右參政、按察使的曹學佺在《蜀中廣記》說,籛鏗「晚復入蜀,抵武陽家焉」。武陽就是現在的彭山,「本生蜀」、「復」,說明籛鏗生在彭山,晚年又回到彭山的「家」中落葉歸根。
籛鏗因功受封,建立大彭國
籛鏗3歲時,女嬇去世。籛鏗少年和青年時期遭遇坎坷,在逃難中被少數民族抓住,作為奴隸到了西域,受盡磨難。堯當政時,出兵打敗了少數民族,籛鏗輾轉回到了組織懷抱,被堯重用,與舜、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伯益等成為堯的重臣,名留史冊。
因籛鏗輔政有功,堯把他「封於彭」。對這個「彭」,後世的理解和分歧就出來了。
傳統和主流的說法是,「彭」是指地名,也就是彭城(今江蘇徐州),籛鏗受封后去了彭城建立大彭國。但在何光嶽看來,「彭」指的是當時的彭部族,籛鏗被堯封為彭部族的首領。按何光嶽的觀點,我們甚至可以窺探到很多新的見解。
何光嶽認為,籛鏗最初的名字可能叫籛(或翦),《大戴禮·帝系》中就說陸終的三兒子叫籛。籛鏗當上彭部族的首領後,對陶鼓產生了興趣。他把小鼓改造成大鼓,敲打起來,更是鏗鏘有力,打仗時指揮更為得力,對加強部族領導和提高部族組織紀律,起到了巨大作用。或許那時敲擊陶鼓發出的是「鏗鏗鏗」的聲音,所以大家把他叫做籛鏗。因籛鏗對彭部族做出了巨大貢獻,深受族人尊敬,大家尊奉他為彭祖。
籛鏗受封后,真的去了彭城建立大彭國嗎?有學者認為,大彭國是籛鏗建立的,但不是在彭城建立的。籛鏗在禹時代就去世了,不是傳說中那樣活了800歲,但也活了140多歲,這在當時算很長壽了。
大彭國地位高,被商王滅掉
大彭國地位高,屬於伯級,首領被稱為彭伯,夏朝一直忠心耿耿地輔佐夏主。夏啟當政15年時,他的四兒子武觀在西河(今河南安陽南)反叛。夏啟派大彭國首領、籛鏗的孫子壽(彭伯壽)去討伐,壽帶領大彭國軍隊,把武觀生擒交給夏啟。
后羿、寒浞篡奪夏政權後,彭伯又出兵幫助少康奪回王位,立下大功。少康封彭伯的弟弟、彭伯壽的孫子元哲在豕韋(今河南滑縣)立國。彭部族由此有了大彭國、豕韋國兩個同宗國。
商朝,大彭國地位仍很高,所在位置靠近商朝國都,不僅軍事力量強大,而且文化也很先進,在商朝各大方國中,屬於排名最靠前的級別。
商王外壬即位後不久,邳人和姺人發生叛亂,外壬派彭伯帶兵平亂。商王河亶甲當政時,彭伯先後討平邳人和姺人,受命把大彭國遷徙到彭城,以便就近監視邳人和姺人。
直到這時,大彭國才到了彭城,具體位置在今徐州城西30公裡的大彭村。後來,因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又遷徙到環境更好的今徐州城區。請注意,當時還不叫彭城。
大彭國的強大,引起商王不安。這時,屬於祝融後裔的微國、羋國對商朝造成威脅,商王擔心大彭國會與兩國暗中勾結做內應。公元前1208年,商王武丁當政43年時,派兵滅掉了大彭國。此後,原大彭國所在的城市,才被叫做彭城。
大彭國從籛鏗開始到滅國,存在了800多年。在諸多史籍中,大彭國首領的稱呼也較多,如彭伯、老彭、籛、彭祖氏等。有學者認為,大彭國首領的稱呼導致很多人以為都是在說彭祖籛鏗,把大彭國存在800多年理解為彭祖活了800多歲。
大彭國被滅,彭姓誕生
大彭國被滅後,彭部族還存在著,後世首領有的還出任過商王的史官和卜官。甲骨文中,出現了很多有關彭的人名和地名。到了周朝,彭部族首領仍繼續出任巫祝職務,被稱為巫彭。那時的巫和醫是結合在一起的,不排除巫彭不僅當巫師還做醫生的可能性。
大彭國亡國後,遺民以彭為姓,奉籛鏗為得姓始祖。算下來,彭姓的歷史已有3200多年,相對於其他在春秋戰國時才得姓的姓氏來說,彭姓是一個很古老的姓氏。
值得一提的是,彭姓還是後來一些姓氏的祖源。據不完全統計,從彭姓分衍出去的姓氏有:籛姓、錢姓、韋姓、禿姓、暨姓、既姓、名姓、彭祖姓、豕韋姓、諸稽姓、諸暨姓等。
彭姓其他起源:姬姓羋姓和改姓
彭姓還有其他一些來源。一是源自姬姓。春秋時,魯莊公姬同有3個兄弟,公子慶父是庶出哥哥,公子叔牙、公子季友是同母弟弟。叔牙的孫子叔孫得臣、叔仲彭生的後代衍生出了公孫氏、叔孫氏、叔仲氏、彭氏、茲氏5個姓氏,後來成為彭、茲、孫、仲姓。
二是源自羋姓,出自春秋時楚國大夫熊彭名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姓。熊彭名是個猛人,他曾在公元前597年著名的楚晉邲之戰(兩棠之役)中,為打敗不可一世的晉軍建立了巨大功績。熊彭名的後裔子孫中,有以他的名「彭名」為姓的,是為彭姓。
三是源自官職,屬於以官職稱謂為姓。彭師(彭排師)、彭帥、彭軍、彭人,是戰國時期楚國的軍隊官職。在擔任過彭師(彭排師)、彭帥、彭軍、彭人等官職者的後裔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的,稱為彭師氏、彭排氏、彭帥氏、彭軍氏、彭人氏等,後來大多簡化為單姓彭姓。
四是少數民族改姓,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少數民族流改為漢姓彭姓。
魏晉時,西羌民族有一個分支氏族部落叫彭氏族,主要住在今寧夏固原市一帶,後被鮮卑拓拔部吞併。隋末唐初,彭氏族部落逐漸漢化,族人取氏族名稱為彭姓。
春秋時,西戎民族中有一個彭戲氏部族,居住在華陰地區(今陝西華山),經常與秦國交戰。
秦武公執政初期的公元前697年,為消除西戎侵擾,出兵討伐西戎,滅掉了彭戲氏部落,族人大多被秦武公強行遷到鹹陽為奴隸。彭戲氏部落的後裔子孫,大多以部族名稱改為彭姓。
彭祖:天下養生鼻祖
提起彭祖(籛鏗),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傳說中活了800歲的上古時代的傳奇人物。對彭祖了解得更多一些的人,更是知道他是名揚天下的中國養生鼻祖。1974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有一部古醫書《十問》,記載了彭祖關於養生方面的論述。
流離西域學得養生術
籛鏗的母親女嬇剖腹產下6個兒子3年後,就撒手西去了。這時,西北的少數民族部族又開始入侵中原部族。在戰亂紛爭的年代,籛鏗在逃難中被少數民族軍隊抓住,作為奴隸被帶到了荒涼的西域。
在西域,籛鏗的主要工作是牧馬放羊。現在看來,在藍天碧雲下,騎著馬悠閒地牧養馬羊,那是多麼浪漫和令人嚮往的情景。但在遠古時期,尤其是在偏遠的西域地帶,生存條件極其惡劣,搞不好出門一趟就變成冰棍了,命都難保,何來浪漫?
蘇武牧羊的故事想必大家非常熟悉了,作為西漢大臣,蘇武出使匈奴,結果被扣留,開始了漫長的19年流放牧羊生活,在冰雪中備受煎熬。沒吃的,沒喝的,沒睡的,方圓幾十上百公裡找不到別的人,沒有任何娛樂活動,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19年沒瘋掉,真的是奇蹟。籛鏗當時受的苦,比蘇武少不了什麼。
籛鏗不僅頑強地活了下來,還學到了不少知識。據說,他在西域遇到了一個叫宛丘先生的世外高人,宛丘先生100多歲了,但看上去精神抖擻,紅光滿面,保養得非常好。籛鏗向他學習了醫學,尤其是養生之道,這為後來回到中原幹出一番大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寒來暑往,籛鏗終於等到了返回中原的時機。時值堯當政,堯組織了部族軍隊向少數民族部族發動了反擊,籛鏗趁機逃回了中原。
烹製雉羹治好堯的病
籛鏗回到中原後,在堯的手下做事。這時,自然界給中原大地送來了一場大災難——洪水。《孟子·滕文公上》中記載說:「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
洪水衝毀了房屋,淹沒了平原,毀壞了莊稼,衝走了大樹,捲走了人畜。站在山上,舉目望去,四處一片澤國,哀鴻遍野。堯遇到了執政以來最大的考驗,他帶著人民風裡來雨裡去,戰洪水,治江河,夙興夜寐,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糙糧飯,喝的是野菜湯。說有多苦,就有多苦。
儘管這樣,洪水還是連年不退,災難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進一步擴大化。饒是鐵打的漢子,堯也吃不消了,他終於臥床不起。一連數天,堯粒米不沾、滴水不進,眼看就快不行了。
這天,堯在神志迷糊中,忽然聞到一種此前從來沒有聞過的香味。這種獨特的香味,惹得他肚子直叫,迸發出了強烈的食慾。堯睜開眼睛一看,面前站著籛鏗,手裡捧著一個碗,碗裡盛著湯。在籛鏗的服侍下,堯喝了一口,呀,太好喝了!堯幾下把湯喝下去,頓時感覺渾身發熱,充滿了力量。
堯好奇地問籛鏗這是什麼湯,籛鏗如實稟報說,這是他做的雉羹。通俗地說,就是野雞肉湯,用野雞肉加上粟米熬成的湯。這是籛鏗在養生上露出的第一手,野雞肉湯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堯多日沒進食,喝了這麼好的肉湯後,當然感覺精神陡增了。
籛鏗為堯奉上雉羹一事,流傳了下來。戰國時的屈原在他的《天問》中,用「彭鏗斟雉,帝何饗」的詩句記載了當時的場景。
在籛鏗的服侍下,堯的身體好了起來,又開始日理萬機。籛鏗自然陪在堯的左右,不僅幫著堯治水,還充當了生活秘書的角色,把堯一日三餐的生活安排得巴巴適適。除了堯最愛的雉羹外,籛鏗還想著法子給堯做別的好吃的。
據說,當年籛鏗流傳下來的有3道名菜:羊方藏魚、麋角雞、雲母羹。羊方藏魚,是在羊肉塊裡裝上魚肉燒成的菜,加上調料後,味道鮮美無比,據傳「鮮」字就是從這道菜而來的。麋角雞,是用鹿茸燒雞肉做成的,對身體虛弱的人有大補作用。雲母羹是用雲母粉熬成的湯,長期服用不僅可以美容,還能延年益壽。
籛鏗盡心盡力為堯辦事,深受堯的信任,成為堯手下的重臣,與舜、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伯益等齊名。後來,堯把籛鏗「封於彭」,建立大彭國,籛鏗開始經營大彭國的宏偉事業。
建設大彭國大力推廣養生術
籛鏗一方面帶領國民抗擊洪水,一方面大力發展生產,建設屬於大家的大彭國樂園。
由於洪水泛濫,空氣陰溼不去,很多人的骨節、心臟患上了風溼性疾病。籛鏗研究後認為,這是陰氣過重造成的。他把在西域學到的養生之術結合自己的經驗,編排了一套叫做導引術的動作。
所謂導引術,「導」是指導氣,把胸中鬱淤凝滯的溼氣排出來,讓身體機能正常舒暢;「引」是活動筋骨,運動身體,讓關節柔軟起來。其實,導引術就是一種保健體操,通過呼吸和運動使人驅除風溼,保持五臟和四肢健康。
那時食物缺乏,很多人因為飢餓而死,籛鏗又教給大家服氣術。服氣術聽起來感覺很玄乎,其實就是對著陽光吸氣、咽氣,從陽光和空氣中攫取營養。這相當於是現在的辟穀術,不吃東西,不僅可以生存,還能保持精力旺盛。
此外,籛鏗還反對禁慾,認為男女交接是合乎自然規律的陰陽結合,但應有所節制,要以時、以地,戒暴、戒濫,認為縱慾無度不僅有害健康,還會導致短命。
籛鏗養生有方,據說一生娶了49個妻子,生了54個兒子。籛鏗去世後,他的弟子及後人將他的學說整理成《彭祖經》一書。這本書在魏晉時期都還能看到,葛洪就是看了此書後,把籛鏗的養生學說寫進了他的《抱樸子》。
籛鏗死後葬在何處,至今紛爭不斷。有關學者考證,目前全國有11個彭祖墓地:四川彭山彭祖山彭祖墓、江蘇銅山縣古彭城內彭祖墓、浙江臨安縣百崗嶺彭祖墓、浙江安吉縣孝豐鎮彭祖墓、河南鄢陵縣彭祖崗彭祖墓、陝西宜君縣彭鎮彭村彭祖墓、山東臨清市彭祖墓、山西沁縣彭祖墓、甘肅正寧縣彭祖墓、湖北蘄春縣漕河鎮彭祖村彭祖灣彭祖墓、江西進賢縣彭祖墓。
但四川彭姓研究者認為,「彭祖生在四川,受封彭城,家其彭蒙、歸葬彭山。」《四川通志》說,籛鏗晚年入川,定居在彭山象耳山,以彭為姓,死後葬在江口鎮彭亡山(今彭祖山)。如今,他的陵墓猶存。彭亡山的得名,是「彭祖家於此而死,故曰彭亡」。
/特别致謝/
大彭國滅亡後,不屈的彭姓人又建立了5個部族方國性質的大彭國,其中有兩個在四川。
彭姓人在先秦時期的活躍性,遠遠大於其他姓氏,這為後來彭姓人文治武功打下了良好基礎。
從唐朝到清末,彭姓一共出了425個進士,其中10個文武狀元,唯一的武狀元是四川雙流人。欲知詳情如何,請看下期分解。/讀者互動/關注微信公眾號看更多姓氏文章
截至目前,我們已經詳細報導了王、(鐵改)餘、蕭、潘、傅、劉、孔、廖、鄧、李、易、馮、白、羅、賀、謝、滕、方、吳、汪、楊、鄭、唐、周、曾、巫、蔣、嶽、張、徐、文、顏、許、趙、秦、黃姓等,正在報導彭姓。
讀者如想查看此前的報導,一是可通過華西都市報電子版(網址www.wccdaily.com. cn)查詢,二是訂閱微信公眾號「四川百家姓」(scbaijiaxing)。因報紙版面容量有限,微信上推送的文章比報紙文章更詳盡、更豐富。微信上推送的姓氏,是根據報紙報導的進度陸續推送的,正在不斷完善和豐富內容。讀者要想獲取某個姓氏的文章,只需發送姓氏即可。如想查看「王姓」文章,只需發送「王」(不含引號)即可。
如果您的家族有鮮為人知的故事要與大家分享,如果您想把對姓氏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示出來,如果您想得知自己所在姓氏的根源和故事,如果您想尋找在川宗親家族,歡迎撥打 華 西 都 市 報 新 聞 熱 線028-96111,或 發 送 郵 件 到zhoumoshenghuo@126.com。
/特别致謝/
本期彭姓的採訪和資料提供,得到四川彭祖文化研究會(籌)、彭山彭祖文化研究會的大力支持。掃一掃四川百家姓
本版稿件採寫華西都市報記者黃勇彭祖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