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是有著五千年優秀文化的國度,並且古代老一輩給後人留下的一些古書奠基,更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結晶,對於中華民族有著極其特別的重要意義。
正如這部被質疑了三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其存在的科學意義,並且被納入國考之中,它就是《易經》。
易道廣大,潔靜精微。
這一部中國人最重要的經典書籍,我們學習《易經》,最關鍵的目的無外乎便是感觸更多的世間的智慧和道理,進而能使我們的人生少走許多彎路。
俗語說:好命不如好運。有些人生活時有不順心,但一旦獲得了好運,人生便會再有起色。而有些人努力拼搏數十載,卻常常和運氣擦肩而過,難以登上人生的頂峰。
易經提醒您:「走運之前,必有徵兆」,當身邊有這幾件「怪事」,恭喜你!
怪事一:變得謙虛
在《易經》六十四卦中有一卦,特以「謙」命名,這個是在六十四卦中最好的、最吉利的一卦,從這我們就可以看得出「謙」的必要性。
如同古人所講"滿招損,謙受益"。驕傲的人,眼界偏狹,不知天高地厚。看上去齜牙咧嘴,在他人眼中,實際上不過是一觸即潰的紙老虎。
《易經》:用謙虛面對人生起伏:人則不可狂妄自大、驕傲自滿,為人處世應當謙虛謹慎。一個人置身高位而沒被顛覆的危險,就可以長期地堅守高貴的位置;一個人儘管很富有可是沒過分浪費,這樣就可以長期地維持富貴的地位,過上富有的日子。
怪事二:變得勤奮
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天道的運行,剛健不息,君子從當中獲得啟示,要自強不息。大地的形勢便是坤卦,君子應當效法大地,以深厚的道德負載萬物。假如用心累積,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做合乎天道的事,那麼,好運氣通常會不期而遇。自強者有天助,越努力越幸運!
《易經》本意是想勸誡我們,人生命運都把握在自身手上,任何的一種外力基本都是靠不住的。換句通俗化的話說便是,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出息!
怪事三:不急躁
《易經》:人生所有的幸運,都來源於厚積薄發!
如同孔子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唯有時間知道,從來都沒什麼人生開掛,有的僅僅是厚積薄發。很多人做事的情況下非常容易犯這樣一個錯誤,一件事情都還沒做出頭緒,就沒了耐性,轉為下一個目的。
而在另外一個事上同樣的如此,沒看到成績的情況下,就尋找新的目標。最後喪失了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自然而然也沒有撥開雲霧見青天的那一刻。
人的命運能改變嗎?《易經》正是要教我們怎麼改命!
易經坤卦中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就是因果,做善事的人有善報,做惡事的人有惡報。
翻譯出來便是「努力奮鬥,行善積德」。
國學傳統文化研究者諸葛長青指出,做到這八個字,才是好命運的基礎,有了道德基礎,再運用五行八卦,那便是如虎添翼了。聖人孔子在整理編輯《易經》過程中,數次論述行善積德。
《周易》與其說算命,還不如說是指導人更好地為人處世的哲學,哪怕是經營企業,治理國家,《周易》說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也一樣適用。
目前,受疫情影響,每個人、每個組織都承受著壓力,這種境況好比《易經》的困卦,進退維谷,艱難前行。但是困境總會過去的,困卦之後是井卦,對外擴張受阻,那麼就要提升自己,深度挖掘自己的潛能;井卦之後是革卦,提升自己帶來變革,大浪淘沙見真金。
《易經》告訴大家的這個基本規律,也屬於「天道基本規律」,按照這個基本規律來做就可以趨吉避兇、趨利避害,這就是改命。
普通人學《易經》,最根本的是,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讓腦袋開竅,洞悉天地萬物的基本規律,順應基本規律做事,慢慢調整自身一舉一動,把工作和工作做得更好,日常生活過得更好。
「易經之道」能給人們強調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時的方向,傳授給人們人生道理,是「一個奇妙的未來學著作」。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買賣做到一定水平多看一下《易經》,很有幫助;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無窮,《易經》中「自立自強,天道酬勤」一直是他的人生格言。
《易經》儘管有520頁左右的篇幅,每一頁詮釋六十四個卦象無盡延展,將天地萬物容納。
這樣一本「答案之書」,值得每一個人去鑽研,了解後你會發覺,之前自身疑惑的地方,都能夠破解了。
傳統的《周易》都是文言文,過於深奧,很多人想看卻看不懂。所以我在了解《周易》時,選擇的是這本帶有注釋、解釋以及白話講解的《圖解周易》,裡邊的內容全都是大白話,淺顯易懂。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周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了然。
《圖解易經》很感興趣的夥伴真的能夠看一看,物超所值!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能夠讓你了解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能夠讓你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