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向好 暫耐寒流
市場一致預期的跨年度行情落空,大盤表現與機構普遍預測的N型年度走勢背離。我們有必要來分析背離原因,是整個預測存在邏輯問題?還是短期技術面問題?
邏輯基礎沒有改變
基本面向好對衝政策退出,業績取代資金成為市場主要驅動力,是預測2010年行情的邏輯基礎。從目前看,這兩方面的方向判斷沒有問題,但力度和幅度出現了較大偏差。
就經濟基本面而言,先行採購指數PMI連續在55%以上運行,工業增加值回到了15%-20%的正常運行區間,年報業績很可能超預期(目前已披露的2009年業績同比增長60%,超出20%的樂觀預測),央企今年1月盈利出現成倍增長。總體看,去年和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宏觀指標和企業微觀盈利水平都將超市場預期,經濟向好的趨勢非常明確。就政策、資金面而言,從去年底的房地產政策,到今年的貨幣信貸政策(包括總量、結構和行政控制)、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刺激政策在回收,力度也超市場預期,對市場整個資金面和主要行業都形成了重大影響。所以,業績的增長幅度和政策的退出力度都超出了原來的預期。
雖然政策作為對衝手段,經濟的超預期增長匹配政策的超預期退出是合理的,市場的驅動力也是能夠平衡的,但短期的基本面與政策面的硬碰硬對決,政策資金面的影響更直接,更吸引市場注意。不過基本面的影響更深入、更持久,更能決定市場運行方向。
所以預測市場的邏輯基礎沒有問題,只是時空有偏差,因此我們對市場的運行方向不進行調整,看好今年"高增長、低通脹"的經濟復甦佳期背景下的證券市場。儘管股市作為先行指標,股市周期和經濟周期不會完全同步,但現在還是經濟復甦的初期,是春天不是秋天,底部起來的這輪行情還不會結束,今年是通脹來臨前的最佳表現時間,業績推動的藍籌行情一定會到來。個人認為,今年能改變市場運行方向的只有兩個事件:一是物價,如果CPI超過5%,形成惡性通脹,股市將發生趨勢性改變;二是國際板,如果國際板推出時間表,無論是估值還是資金需求,都是不能承受之重。目前看兩者對市場的威懾作用不可忽視,但都是小概率事件。
趨勢力量還在積蓄
我們在堅定市場趨勢的同時,對市場一致預期N型走勢有必要反思。首先,一致預期本身包含的風險就很大,股市是一個博弈的市場,預測往往是徒勞的,甚至是反向的;其次,儘管對政策調整方向預測沒有問題,但對調整的時間和力度確實出現集體性誤判;最後,基本面與政策面的對衝結果存在很多變數,去年強大的政策資金面能對衝掉那麼嚴峻的經濟形勢,今年的退出儘管是逐步退出,也必將帶來市場陣痛,市場對這點可能估計不足。
從目前市場影響因素看,制約力量還在主導市場,趨勢力量還處在積蓄過程。首先,在經濟層面,市場對CPI的關注度將高於GDP,而且今年預測物價的難度會大於預測經濟增長,從目前看,市場的通脹預期還是比較強烈,雖然近期公布的1月份CPI為1.5%,低於市場預期,但全年CPI能不能控制在3%以內並不能完全確定,單月CPI超5%完全有可能。
其次,從資金層面看,今年對資金需求端的關注要超過供給端,雖然貨幣發行與信貸規模的資金供給端變化對市場影響也很大,但市場的融資規模與預期對市場影響更直接,貨幣回歸常態是必然的,而股票發行速度是可調控的。目前看,融資速度還是很快,IPO節奏沒有改變,銀行再融資提速,大小非減持壓力巨大。場內資金短期出現失衡,新股的常態破發也是少有的。
當然,我們在看到流動性階段緊張的同時,還得承認總量的適度寬鬆性質,更要看到結構性的一些積極變化:首先,流動性指標高位回落的變化趨勢是確定的,但貨幣發行速度、信貸規模這些指標的絕對量還是很高,高出實體經濟的需求,證券市場的場外資金還是充裕的,只是充裕程度發生了變化;其次,貨幣發行M1的速度開始大於M2,形成所謂的"金叉",貨幣流通速度加快,貨幣出籠、流向實體經濟的比例提高,票據佔款的比例降低;再次,存款搬家的可能性加大,2010年出現負利率的可能性很大,通脹預期比較強烈,存款搬家存在動力和壓力;最後,人民幣升值仍將延續,境外熱錢的流入衝動仍在。
在操作配置層面,我們的建議有三:一是堅持加大藍籌配置,相信隨著年報公布和股指期貨的推出,藍籌權重股會有系統性機會;二是在行業沒有明顯比較優勢的情況下,區域板塊的活躍度會加強,存在炒作機會;三是作為經濟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年,大消費、重組與科技板塊值得關注。(中國證券報,民生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