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哈勃空間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2020年4月24日年滿30周歲。已是而立之年的我,完成了人類歷史上一項創世之舉。在2019年5月,我從地球視角,給宇宙完成了一張&34;——&34;(HLF),這是迄今最完整最全面的宇宙圖譜。由我在16年間拍攝的7500張星空照片拼接而成,包含約265000個星系,其中有些已至少133億歲&34;。
133億歲是什麼意思?星系發出的光走了133億年才到達我眼裡(地球)。換句話說,我所看到的宇宙遠在133億光年外,這就是我眼中的世界。而在這個世界裡,相對於133億光年,我的家鄉地球只能是一個原子(核)。
下面,就請跟隨我的視角,來我們的宇宙尺度。
假設這是我看到的宇宙(模型)一個半徑超133億光年大圓盤(或者橢球體)。其中有數以萬計的星系團(或超星系團),沒錯,就是圖中的一個小點。
別看這一個小點,直徑可達1000萬~1億光年。而我就位於其中一個點之中。
我的家庭住址是:宇宙(我看到的)·本超星系團·本星系群·銀河系·太陽系·內太陽系·地球·近地軌道
本超星系團(1.1億光年)
是指包括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在內的一群星系組成的超星系團,有點繞?沒關係,就理解為本望遠鏡所在星團。超星系團中心位於室女座星系團附近,所以又叫&34;。
長度約1.1億光年,包含約100個星系群與星系團,其中就有銀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位於本超星系團靠邊緣的地方,星系團的中心區域距離地球約有6000萬光年。
而在本超星系團的隸屬之上,還有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5億光年),再之上是雙魚-鯨魚座超星系團複合體(10億光年),以及武仙-北冕座長城(100億光年),從前往後,依次隸屬,其中後兩者還存在爭議。在&34;之上,就是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之外的宇宙又是什麼樣子,就只能等我的後背望遠鏡們去觀測了。
本星系群(1000萬光年)
是指銀河系和相鄰仙女星系、麥哲倫星雲等50個星系組成了一個規模較小的集團,包括銀河系在內的一群星系。本星系群中的全部星系覆蓋一塊直徑大約1000萬光年的區域。
銀河系(10萬光年)
直徑約10-18萬光年,由1000億~4000億顆恆星(太陽就是其中之一)和大量的星團、星雲以及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組成。
銀河系呈扁球體,太陽系就位於銀河一個支臂獵戶臂上,至銀心的距離大約是2.6萬光年。
從地球上觀測,古人將銀河系的數千個恆星(系)按著空間布局,劃分為了88個星座。就包含了我們女生最關係的12星座,什麼金牛座、獅子座、處女座···
所有88個星座(不含太陽系本身),離太陽系最近的星座就是半人馬座。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的都知道,地球的流浪終點就是該星座的比鄰星,距離太陽只有4.22 光年,相當於399233億公裡。(終於可以用公裡做計算單位了,不過這數字好像也太大)
太陽系(1光年)
太陽系以恆星太陽為中心,8個行星、67個衛星和至少50萬個小行星,還有矮行星和少量彗星。由外太陽系、中太陽系、內太陽系組成,最外層為奧爾特雲,直徑約2光年。
將太陽系放大,外太陽系、中太陽系對比,中太陽系僅一個點。
繼續放大,內太陽系終於可以看見了,快了,快了,快看到我家了。
繼續放大,中太陽系8大行星軌道分布清晰可見,我的家(地球)呢?再等等···
內太陽系(5個天文單位)
再放大,終於到內太陽系了。不過此時的太陽才僅一個點大小,地球需要放大1000倍才能識別。地球距離太陽為1個天文單位(1.5億公裡)。
地球(6400公裡)
我的家鄉地球,真的非常小,在恆星太陽面前小到看不清。半徑只有6400公裡。
近地軌道(600公裡)
地球雖小,但也終歸是我的故鄉。我就在距離她600公裡高的橢圓軌道上工作。就在這裡看世界。
我還想說,雖然我看得很遠,但我飛的真的很低,最近中國很牛逼的北鬥導航系統的衛星高度是我的幾十倍。
如果宇宙是一個魚塘,地球就是一個原子
宇宙直大,大到我也看不全,就我認知的宇宙世界。如果把它比作一個魚塘,各星系團就是一隻只小魚小蝦,我所在的星系群就是魚的一個器官,比如魚鰓;銀河系就是其中一個鰓絲;太陽系就是鰓絲裡的一個細胞,太陽是細胞核,地球和月球(衛星)組成了一個分子,地球就是其中一個原子(核),環繞球的人造衛星(包含我)都是其電子。
關於我和我的世界,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紀錄片《哈勃三十年:揭示宇宙奇觀》,更深刻地感受宇宙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