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與星星:辛棄疾意識到東西半球與地球引力?(1)

2020-12-08 中華網新聞


資料圖片


辛棄疾(資料圖片)

來自古人對「星星」的猜想——

隨著電影《火星救援》的熱映,火星火了,火星上的土豆更火了,人類對於太空探險和太空移民的激情再一次被激發。而據媒體報導,前不久,科研人員宣布發現火星上存在液態水,儘管可能是短時間內的存在,但還是讓地球人極其興奮,覺得向地球外移民又接近了一步。

由此可見,茫茫宇宙中的天體,總是牽連著咱們地球人的感情和人事,而在古代人的意識裡,天體更是和人事緊緊相關,同時,古代人也關心在星星上到底能種植什麼東西。

文/劉黎平

迷信

火星讓古人很緊張

火星儘管離地球遙遠,但是通過肉眼還是能觀測到的,因此,至少在古代中國和古埃及、古希臘,它早就存在於人們的視野和意識當中了。古希臘將其視為戰神,取了個名字叫阿瑞斯,阿瑞斯好殺伐,火星看上去渾身血紅,所以讓希臘人想起了戰爭。古埃及人則奉火星為農業神,還經常祭祀它。

因為科學不發達,不識真面目,所以人類就想多了,自作多情地給火星平添了許多功能,在中國古代也是如此。

中國古代管火星叫「熒惑」,這名字聽上去就有點飄飄忽忽的味道,神神鬼鬼地讓人捉摸不透,在天空中不怎麼閃亮,熒火一般,又行蹤詭異,合起來就「熒惑」。

這個星星既然是這麼一個不太光彩的形象,古代天文學裡於是就分給它一些讓人不太愉快的「職務」,什麼災荒、死亡、戰亂、妖孽之類負能量的事兒,都攤給它去管理。因此,這位仁兄一出現,就讓人緊張,尤其是讓皇帝、諸侯、王公貴族緊張。

那時的天文學家最怕的就是出現「熒惑守心」這一天文現象。這位被稱為「熒惑」的兄弟,從古人的眼光去看,它似乎喜歡在天空中串門,有時候串到心宿的家門口去了,而且還賴著不走。這心宿是二十八宿之一,家庭有三顆星,古代諸侯和皇帝便自作主張地認為,這些個星球就是他們在太空的代言人。如果火星到了這個區域不走,與心宿二相遇,就能把地球人給嚇趴了。其實,它們之間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而且,這火星與心宿二根本就沒有相遇的可能性,火星跟地球相距最遠幾億公裡,最近幾千萬公裡,可心宿二呢,跟地球相距幾百光年,這兩星球能走到一塊去嗎?火星遇到心宿,只不過是視覺上如此而已。

話說春秋時期,公元前480年,火星又一不小心串到了心宿,一時半會沒有要走的意思。這可把宋景公嚇壞了,因為宋國屬於心宿的分野。他緊張兮兮地問觀星人,怎麼辦?這觀星人不厚道,說:那就將災禍轉移到國相身上。宋景公說:國相是我的左膀右臂,不能出事,「相,吾之股肱」。觀星人又建議轉移到老百姓身上,宋景公說:沒有了老百姓,我算個啥?「君者待民」。觀星者說:那就把這趟禍水轉移給年歲,意思就是說讓莊稼歉收。宋景公也不答應,說如果老百姓餓死了,我當的哪門子國君?觀星人大為感動,說:國君宅心仁厚,上天也被感動,沒事的。沒多久,那遠在幾億公裡之外的火星居然被地球人感動了,稍稍挪了挪位置,移動了三度。

相關焦點

  • 古人與星星:李賀登月觀地球 辛棄疾探究萬有引力
    (資料圖片)  來自古人對「星星」的猜想——  隨著電影《火星救援》的熱映,火星火了,火星上的土豆更火了,人類對於太空探險和太空移民的激情再一次被激發。  由此可見,茫茫宇宙中的天體,總是牽連著咱們地球人的感情和人事,而在古代人的意識裡,天體更是和人事緊緊相關,同時,古代人也關心在星星上到底能種植什麼東西。
  • 地球除了劃分為南北、東西半球,還有哪些半球劃分的方法?
    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一個近似於正球體的三軸橢球體,雖然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但是由於赤道半徑和極半徑的差距很小,所以在太空當中觀察到的地球還是非常接近正球體的。同時從赤道到兩極,畫出的平行於赤道的圓,稱為緯線,劃分為北緯和南緯,從0°緯線赤道,往北增加至北極點,北緯90°;往南增加至南極點,南緯90°。南北半球最大的差異,就是季節上的差異,也就是南北半球的季節是相反的,當北半球處於寒冷的冬季時,南半球則處於炎熱的夏季。
  • 認識經度和東西半球的劃分
    經度,地理學名詞,一般指球面坐標系的縱坐標,具體來說就是地球上一個地點離一根被稱為本初子午線的南北方向走線以東或以西的度數。
  • 為什麼東西半球分界線不是本初子午線,南北半球界線卻是赤道?
    地球在東西方向的周長是大體相等的,而在南北方向的周長,則會隨著緯度增加而不斷縮小。在地理學中,赤道被定義為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軌跡周長最長的一條圓周線,這是條唯一且確定的緯線。在1493年,西班牙與葡萄牙兩國在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仲裁下,以維德角以西370裡格的經線為基準,劃分了東西半球的勢力歸屬,這條著名的「教皇子午線」,也體現了當時人們對經度起點的看法。
  • 星星是什麼東西?它為什麼會發光?
    算上南半球,我們在地球上能夠肉眼看到的星星大約有六千多顆,這六千多顆幾乎全部都是遙遠的恆星(大都不超過一千光年),既然是恆星,那麼它們的發光原理就和我們的太陽是一致的,都是內部核聚變產熱產光的。實際上能夠成為星星的條件並不嚴格,單純從觀測來講,只要能夠發光,並且能夠被肉眼所識別到
  • 動物能意識到地球是圓的嗎?
    但是他的提出,是基於自己的意識提出的,當時圓形被認為是最完美的圖形,所以畢達哥斯拉便認為地球是圓的。之後,亞里斯多德也提出了地球是圓形的想法,他是根據月食出現的影子圓的而想到的。此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地球是圓的,但是誰也沒有一個確鑿的證據來證明。所以說,人類從認識到證明地球是圓的,花費了若干年的時間。那麼動物,眾所周知是沒有意識的,它們又怎麼會意識到地球是圓的呢?
  • 東西半球分界線 與 本初子午線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你以為是0°和180°嗎?哈哈哈,我就是這麼以為的!
  • 英國旅行|格林威治公園,跨越東西半球的旅行
    英國旅行 | 格林威治公園,跨越東西半球的旅行。雖然格林威治位於倫敦郊區的位置,但它是倫敦旅行最有意義的地方之一。時間:10:00~17:00,最後入館16:30。票價:免費,特別展覽另外收費格林威治廣為人知的原因就是耳熟能詳的「格林威治標準時間」,這個名稱源自於1884年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國際子午線會議,會中確定將地球分為東西兩半球的子午線以格林威治為準,也就是經度0度通過格林威治天文臺,同時全球時間時區的度量也以格林威治為基準。
  • 「展廳展品」中國古人如何給星星「定位」
    既然把天空想像成球,那麼要在這個大球上標明一顆星星的位置,就需要適合球面的坐標系統。現在我們在地球上標明一點,可以用經度和緯度,古人在天球上標明一顆星星,另有其他坐標系統。小編在這裡介紹其中的代表——赤道坐標系。
  • 為什麼天上的星星不會落到地上?是什麼力量支撐星星不掉下來?
    那些在天空中可以一閃一閃眨眼睛的星星叫作恆星。恆星全是一個一個的「太陽」,是可以自己發熱的星球。恆星都離地球相當遠,它們全有各自的位置,因此是不會掉到地上來的。在天空中除了恆星以外,還有行星,行星比恆星小很多,而且不會發光,它們全是與地球一樣,繞著自己的「太陽」旋轉的。它們也各自有各自的軌道,不會相互碰撞,也不會掉到地球上來。而在天空中一閃而過的流星,主要是一些分散在太空裡相當小的星體的碎塊,並不是大家看到的天上的星星。流星有時會掉到地上來,我們就把它們叫作隕星。
  • 雙腳分別站在地球的南北半球之上
    地上有一道明顯的標誌線,兩邊是世界各個主要城市的英文名稱和它們所在的相應經度值,紀念館的牆上有個小孔射出一條與地面上的線相平行的雷射射線射向遠方,這就是著名的本初子午線,我們所居住的這個星球的東西半球分界線。我雙腳跨在本初子午線的兩邊,拿起相機照下本初子午線和我的雙腳,以紀念我人生中頭一次同時踏在地球的的東西半球之上。
  • 辛棄疾自己很喜歡的一個千古名句,經常在酒宴上問旁人:寫得如何
    喜歡辛棄疾,有很多理由。比如率50人闖萬人敵營的勇氣,比如至死都不改的初心,比如他那600多首詞作。除此以外,還是有他身上的那種狂傲之氣。辛棄疾的狂,是骨子裡的東西,配上一絲酒意,總是能化為令人動容的文字。
  • 在地球上,怎麼看不到引力產生的時空彎曲?
    原因:1.地球的質量較小,扭曲的時空曲率太小,所以我們察覺不出來。2.時空是客觀形式存在的,是表達物質運動的方向和速度,我們無法直接看到,但可以間接證明。愛因斯坦認為空間就像這個有彈性的床單一樣,物體產生引力移動的本質與地球無關,而是與地球產生的扭曲空間有關。通過實驗我們還可以知道,當物體質量越大,曲率越大,引力場越強。結論:引力不是一種力,引力是一種宏觀的效果,本質上是物質的存在讓周圍的空間發生彎曲的現象。
  • 太陽光到地球需要八分鐘,人的意識瞬間到達,是不是意識比光快?
    有人說:宇宙中最快的是意識,太陽光到達地球需要8分鐘,人的意識瞬間就能想到太陽,作何解釋?這是詭辯當中的混淆概念,人在大腦中想像一個事物,只不過是對這個事物的屬性在大腦中建模而已,並不會影響到真實世界的太陽。
  • 向地球引力發起挑戰:是什麼東西妨礙我們飛向宇宙空間呢?
    這些神話故事,反映了人類自古以來就有飛出地球、飛到別的星球上去的願望,幻想著有鳥兒一樣的矯健的翅膀能在天空中翱翔,在宇宙空間漫遊。宇宙飛行,人類已經期望了幾千年。但是,一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期,人類才開始利用多級火箭發射衛星、飛船進入到宇宙空間。人類經歷了漫長歲月的反覆實踐,才實現了千百年邀遊太空的理想。
  • 初中地理知識點歸納:東西半球的劃分
    東西半球的劃分     東經160度西經20度的經線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之所以這麼而不以0度經線和180度經線劃分是為了不讓一個大陸或國家分到兩個半球.0度180度經線圈表示新一天和舊一天的分界.需要指出的是,實際上並不是嚴格按照著兩條線劃分的,因為即便是這樣 ,仍然會有一些國家會在兩個半球或同時是今天又是明天。
  • 在其他星球上看地球,也是地球上看到星星的樣子嗎?
    但當我看到題目的描述時,我的回答是:站在別的星球上看到的地球,也是地球看到星星的樣子。這是因為題主在描述中提到了外星人。這使我想起了小時候對滿天星鬥的無限遐想和嚮往,受古人宇宙觀的影響,總是認為「天上地下、天比地高、天圓地方」,中國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
  • 來自星星的人類,未來究竟要去向何方?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一度引爆了「來自星星」的話題。外星賦予都教授的高智商、超能力讓觀眾們羨慕不已,但畢竟地球離星星太過遙遠了,普通人認為自己一生都不可能與星星產生什麼實質性的交集,幸好有科學家幫助我們與星星套上了近乎。據研究發現:構成人體的原子,可追溯至宇宙之初構成星雲的各種元素。物理中關於人與星辰最詩意的描述莫過於:你身體裡的每一粒原子,都來自於一顆爆炸的恆星。
  • 為什麼古人討厭流星,而今人熱衷於對流星許願?
    這些小天體原本是受到太陽的引力而向太陽中心運動,但路過地球附近之後被地球的引力吸住,從而進入大氣層。在穿梭大氣層的過程中由於摩擦的原因,原本沒有一點火花的小天體完全燃燒起來,如果這種現象出現在夜晚的話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流星。如果出現的流星不是一顆而是一群的話,就形成了所謂的流星雨。
  • 我們在晴朗夜空中看到的每一顆星星,是一顆恆星還是一個星系?
    (溫馨提醒:內容較長,可以先收藏後閱讀)地球是一個球體,人站在地球表面觀察到的星星就分布在天球上。天球是我們假想的一個以地心為中心、半徑無限長的假想球面。地球由於存在自轉,星空並不分東西半球,但卻要分南北半球,我們所說的星星數量,就包括南北半球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