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湖位於瀋陽市最北面的康平縣城西一公裡處,恰在有「八百裡瀚海」之稱的科爾沁大草原南緣。區域面積112平方公裡,其中水面面積64平方公裡,灘涂面積48平方公裡,湖岸線全長38公裡,常量蓄水為7000萬立方米,平均水深1.2米,是東北三省最大的平原淡水湖。2001年,臥龍湖經遼寧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溼地類自然保護區;2012年臥龍湖被列為國家溼地湖泊保護利用試點。
核心區涉嫌違規開發
近日,本刊記者接到遼寧省康平縣知情人陳某反映稱:臥龍湖開發區管委會試圖在臥龍湖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開闢遊船航道(以下簡稱航道)。此旅遊項目未經立項、未經環評、未經審批,未辦理任何相關手續,利用帳外資金,已於2017年12月份開始,交由康平縣房產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開工建設,目前臥龍湖水域中修建的航道已基本形成,導致臥龍湖自然保護區生態平衡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記者在臥龍湖東岸碼頭遠遠就發現,臥龍湖的冰面上停靠著在湖中施工的大型機械設備,一橫一縱的航道已經基本形成。航道兩側是由長2米左右的竹竿和木樁夯入湖底形成圍欄,圍欄高出冰面約30釐米左右。然後利用大型機械設備再挖出湖泥填入圍欄中,致使兩行圍欄中間形成行船航道。那麼在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搞施工建設,導致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遭到破壞,該項目是否按照國家法律法規,通過立項、環評、招投標等程序依法建設呢?是否辦理了相關手續呢?本刊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了解。
張冠李戴隱滿真相
2018年2月8日,關於臥龍湖核心區搞航道工程項目建設的行為,記者採訪了康平縣臥龍湖開發區管委會項目負責人尹愛民。
據尹主任介紹:上述記者所指臥龍湖中通過打樁圍欄形成的航道,是中央環保資金建設項目,項目名稱是「臥龍湖西岸生物多樣性修復工程」。尹主任還在網上調出臥龍湖西岸生物多樣性修復工程的招投標信息讓記者看,並稱航道工程手續齊全,以後會在航道邊上形成的圍欄中種植蘆葦和蒲草。
採訪中,記者要求查看此項目的環評、立項、作業設計等資料,尹主任表示領導交代了相關資料不能給記者提供。
通過網際網路,記者查閱了2017年4月份,由中環華誠(廈門)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評價出具的「臥龍湖西岸生物多樣性修復工程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環評證號:國環評證號乙字第2224號。環評報告中項目基本概況中顯示:項目建設地點位於臥龍湖西岸(北起五四一排乾入湖口,經任家、嶽家窩堡、西馬蓮河入湖口,南至楊家3平方公裡溼地的周邊)。
事實可見,臥龍湖西岸生物多樣性修復工程與航道工程沒有任何聯繫。康平縣臥龍湖開發區管委會項目負責人尹愛民給記者介紹的情況與事實不符。
對於臥龍湖開發區管委會項目負責人尹愛民給記者的答覆疑點重重,記者再次致電管委會,要求採訪相關領導。管委會的工作人員稱尹主任不接電話,沒有辦法聯繫。截至2018年3月25日,針對記者提出的質疑臥龍湖管委會一直未予以回復。
發改局拒絕接受記者採訪
26日上午,記者再次趕赴康平縣進行採訪。試圖通過康平縣負責新聞外宣的工作人員聯繫發改局,採訪關於「航道」項目是否有立項審批手續,項目資金來源等問題,直至中午未果。
26日下午,記者通過康平縣發改局辦公室,見到了負責項目審批的李麗嘉副局長。了解記者採訪內容以後,李副局長說涉及到政府的採訪一律找外宣科。得知記者已經去外宣科進行採訪備案後,李副局長安排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聯繫審批大廳的工作人員,查看項目的審批問題。
在辦公室工作人員已經聯繫上審批大廳負責人的同時,記者看到了李麗嘉副局長給工作人員打來的手機來電顯示。接完手機以後,工作人員也掛掉了還在通著的辦公電話,而後離開辦公室。工作人員回來以後告訴記者:你們還是去找外宣科吧。隨後記者多次撥打外宣科負責人的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記者要求把群眾反映的問題以及採訪內容作為舉報材料,留給康平縣發改局。發改局的工作人員稱不予受理,你們可以反映給外宣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在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衝區內,不得建設任何生產設施;同時第四十一條還規定自然保護區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康平縣臥龍湖開發區管委會項目負責人針對航道工程為什麼要隱瞞真相,此項目資金來源是挪用中央環保資金?康平縣發改局為什麼對次採訪如此敏感,三緘其口不予以任何回應呢?公眾期待得到真相!
(來源:消費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