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初一,後十五,一月兩天逛民俗。遼河魚,何屯豬……」這是瀋陽市康平縣郝官屯鎮小塔子村遼代古塔邊的民俗大集上廣為傳唱的民間小曲。1月12日農曆臘月十五這天,記者一大早就趕到了小塔子村,親身體驗了民俗大集的火爆。
小塔子村的大集為啥叫民俗大集,這得從遼代說起。小塔子村是古祺州城所在地,村中有一座建於公元922年的遼代磚塔,八角十三層實心密簷式結構,歷經千年依然巍然矗立,塔身佛龕、飛天、鬥拱清晰可見。清鹹豐年間,磚塔前還有座「寶塔寺」,後被人為破壞,只剩影壁、石獅。在這些古塔寺廟周邊漸漸發展起來的民俗大集,已有上百年歷史。2011年,康平縣對遼代古塔進行了修繕。隨著遼河水質變好,周邊生態得到改善,小塔子村旅遊業開始起步,民俗大集也開始復甦。
「圖得就是個綠色,吃著放心。」前來趕集的瀋陽市民錢先生這樣告訴記者。大集上,農民孫柏年自豪地介紹著各種土特產:「豬肉是專門養的笨黑豬肉,餵的都是自家產的玉米面和大白菜,生長期都是一年,吃起來絕對是笨豬肉的香味兒。還有這富硒鰍田米,水稻不打藥、不施肥,我們在稻田裡養泥鰍,你說泥鰍都能長大,還能有藥不?為了保證大米品質,我們還專門噴灑了富硒營養液。」
這幾年,來趕集的已不再是附近十裡八村的群眾,還有許多尋找「農味兒」「老味道」的城裡人。「除了名氣比較大的康平地瓜、四粒紅花生、臥龍湖有機鍶魚、寒富蘋果,還有黑豬肉、笨雞蛋、黏豆包、小河魚、山野菜、山蘑菇、粉條、五穀雜糧,都是搶手貨!」小塔子村黨支部書記孫百東告訴記者,越是臨近春節,大集越是熱鬧,最多時能有四五萬人來趕集。
客人多了,商機就來了,小塔子村又做起旅遊這篇大文章。村裡建成20公頃溫室大棚,有西紅柿、葡萄、草莓、甜瓜等果品,成為遠近聞名的綠色果蔬採摘基地。而村北主打民俗風情旅遊、遼河生態旅遊,建成古塔斜陽、民俗風情、遼牆古坊、寶寺鐘聲、祺城花海等9處景點。依託遼河溼地資源,很多農民在遼河岸邊種起了富硒鰍田米,搞起了認養農業,開辦了農家樂,「旅遊+農業」的發展模式讓當地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
今年,康平縣新開通了到小塔子村的3條旅遊線路,小塔子村的民俗大集還會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