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尾鸚鵡,野生種群產自澳洲,繁殖數量多使得它們相當的普遍

2021-01-16 百家號

雞尾鸚鵡(學名:Nymphicus hollandicus),在香港和臺灣多稱玄鳳鸚鵡,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中型鸚鵡之一。

野生種群產自澳洲,繁殖數量多使得它們相當的普遍,手養幼鳥十分活潑,喜愛親近主人。

雞尾鸚鵡有許多的變種,較常見的是灰色,白色,珍珠等品種。

據說雞尾鸚鵡Cockatiel名稱的由來是荷蘭船員在澳洲發現它們時,以葡萄牙語稱它們「cacatitho」,意思是「小型的巴丹」,因而得名,它們在全世界的總數量超過1百萬隻,而且數量仍繼續地成長中,其族群十分穩定且安全。

雞尾鸚鵡屬於鳳頭鸚鵡的一種,它的羽毛主要是灰色為主,身體下部分的羽毛顏色較淺,雌性雞尾鸚鵡的翅膀下有一排黃色的小點,但雄性的是沒有,這是區分它們性別的主要特徵之一。

野生環境下的雞尾鸚鵡主要是棲息在各種的林地或者是河流的森林區中,主要是以種子,穀類和昆蟲為食。

相關焦點

  • 雞尾鸚鵡,在香港和臺灣,多稱玄鳳鸚鵡
    雞尾鸚鵡(學名:Nymphicus hollandicus),在香港和臺灣多稱玄鳳鸚鵡,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中型鸚鵡之一。野生種群產自澳洲,繁殖數量多使得它們相當的普遍,手養幼鳥十分活潑,喜愛親近主人,雞尾鸚鵡有許多的變種,較常見的是灰色、白色、珍珠等品種。
  • 【科普第20期】世界上最常見的中型鸚鵡之一——玄鳳鸚鵡(百鳥苑的圓圓)
    中文別名:雞尾鸚鵡,卡美鸚鵡,高冠鸚鵡綱:鳥綱
  • 小型鸚鵡品種介紹
    與一般錐尾鸚鵡差不多,綠頰錐尾鸚鵡大約都在春夏開始繁殖,繁殖難度不高,整年都可能繁殖,大多數的綠頰錐尾鸚鵡都是多產的鳥兒,但也有一些不是;巢箱可使用直立式,巢箱規格同於雞尾鸚鵡即可,它們大概1歲有繁殖能力,但建議18個月大時再繁殖較理想,尤其是母鳥,一年可繁殖2~3次,一次約產4~7顆蛋,通常為4~5顆,繁殖期間不宜過於頻繁的開翻檢查巢箱,因為有可能導致親鳥受驚嚇而傷害了蛋或雛鳥的情形,
  • 這種鸚鵡適應能力強,國內野生種群多,未來數量還會更多嗎
    它們身上有其它種類鸚鵡所不具備的一種生存精神,我們今天來討論它們,也能讓我們以科學的眼光來審視我國野生鸚鵡種群的現狀。它們在東南亞地區分布的也相當廣泛,我國南方地區也有野生種群分布,澳門、香港、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區,都發現有野生種群。紅領綠鸚鵡並不產自我國,具歷史資料記載,19世紀初,從國外引進到香港地區的一種寵物鳥類,剛開始時數量大約有幾百隻左右。
  • 購買寵物鸚鵡需謹慎,個人飼養鸚鵡僅三種,飼養前看看吧
    三大類鸚鵡,也就是我們之前提到不需要辦證就可以飼養的三種鸚鵡品種,分別是虎皮鸚鵡,面類牡丹鸚鵡,玄鳳鸚鵡,先簡單的和大家介紹一下鸚鵡的基本資料。虎皮鸚鵡:又名嬌鳳,體長10~20釐米,翼展平均20釐米,體重30~35克。原產於澳大利亞。世界上最普遍的寵物鳥之一,全世界的總數量超過5百萬隻。
  • 鸚鵡自古以來是名鳥
    非洲的鸚鵡種類雖不如大洋洲和南美洲,但出產鸚鵡族的一些名鳥,如牡丹鸚鵡屬(情侶鸚鵡屬)的灰頭情侶鸚鵡(見下圖),其中非洲灰鸚鵡(具體見鳥類之最:灰鸚鵡)智商是鸚鵡中最高的,模仿語言能力極強,是國際寵物市場最受歡迎的鳥類之一,雖已能人工繁殖,但盜獵現象十分嚴重,野外種群數量稀少。
  • 葵花鸚鵡所謂大葵中葵小葵形態差別介紹
    其實鳥友們通稱的「大葵」大致包括兩個亞種,一種是產自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及東部的澳洲黃冠葵花鳳頭鸚鵡,另一種是產自巴布亞紐幾內亞島的柴頓黃冠葵花鳳頭鸚鵡。這兩個亞種的體型不相伯仲,體長(自尾梢至喙尖)都在45釐米以上,最大體長可達52釐米。雄鳥略大於雌鳥,最大體重可接近1公斤。據說「大葵」的體形極限是產自澳洲大陸的個體。
  • 玄鳳鸚鵡是哪種鸚鵡的別名?它們又有什麼特點呢?
    像虎皮、雞尾還有桃臉牡丹,這三種品種是被排除在華盛頓公約的保育項目外,所以它們是被允許私人飼養的。但是除了這三種之外,還有紅領綠鸚鵡是也是不在保護公約的。但是我們國家還有一項保護文件將它劃分為了二級保護動物。所以目前在我國能夠飼養的,就只有以上的三種動物。很多人應該很驚訝,為什麼在我國能飼養的鸚鵡品種這麼少。
  • 每周一寵 | 《延禧攻略》皇后最愛「和尚鸚鵡」,但你不能養
    ,也是鳳頭鸚鵡裡唯一能在國內合法養殖的品種;雞尾鸚鵡這三種鸚鵡如果是人工繁殖的在國內可以隨便購買,繁殖,飼養,不受任何制約,但是國際上還有其他規定,所以不可以出口,野外繁殖的也不可以抓回來養。據說和尚鸚鵡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圓頭圓腦的,加上喜歡點頭,看起來好像和尚敲木魚。它原產於南美洲,有四個亞種,分別分布於阿根廷,巴西,玻利維亞等地。和尚鸚鵡的胸部與前額為淡灰色,腹部為淡黃綠色,翅上飛羽呈深藍色,尾巴細長,喙為淡橘膚色。它們平均身長在29釐米左右,翼展可達48釐米,體重大約100克,雌鳥普遍比雄鳥小一點,但只看大小還是不好確定它們的性別。
  • 新手養「鸚鵡」,這「四種」最適合,活潑可愛,心都被萌化了!
    Hello,歡迎大家來到胖胖的養鳥趣事,現在啊,有著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養鳥了,例如,文鳥,八哥,鴿子,金絲雀,畫眉等等,都是很多老年人養護的對象,它們體態優美,身姿矯健,叫聲嘹亮。很多大爺大媽們都喜歡帶上自己的愛鳥去公園溜達,炫耀炫耀自己的鳥兒長得多麼好看,唱歌多麼好聽,讓旁人傳來羨慕的眼光。
  • ​我說這是最罕見的鳳頭鸚鵡,很多網友反對,你來看看是不是?
    要想在野外看到它們並不容易,一方面現存數量不多,再者它們的棲息地分布的很廣——稀樹草原、山區林地,河谷地帶,平原農墾區等。它們已經適應了多種地形和環境,如果不藉助鸚鵡身上的定位器,觀察它們還真是費勁。因為這種鸚鵡在人工的環境中,幾乎不會繁殖,主要是它們社會性很強,對配偶要求很高,沒有適合的環境,它們很難在人工環境中配對成功的。
  • 鸚鵡雖然很可愛但不是所有的都能養,喜歡的話可以養這三種鸚鵡
    這個成語也很生動地表達出了鸚鵡的特點,那就是會模仿環境聲音,包括人類的說話聲、其他鳥類的叫聲,甚至鞭炮聲、汽車聲、貓咪和狗狗的叫聲等多種聲音。其實也不是所有鸚鵡都會模仿聲音,有些是不會的。另外也不是只有鸚鵡會學舌,有些其他鳥類也很擅長,比如家八哥、松鴉、琴鳥等。一些鸚鵡會模仿其他聲音其實跟它們名為「鳴管」的發聲器官有關。
  • 超級鸚鵡超級不老實,它們最喜歡的事就是——搞外遇
    該種鸚鵡美麗的外表非常討人喜歡,性格也很溫順;它們的野生種群量並不多,已經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在當地是受法律保護的野生動物。然而這種鸚鵡不僅外表美麗,而且它們的生活也非常有趣,有點像有婚外遇的人類生活。
  • 澳洲鸚鵡集
    大家知道澳洲最多的動物是什麼嗎? 不是袋鼠,不是樹袋熊,而是……鳥。
  • 牡丹鸚鵡分類大綱
    由於這種鳥羽色豔麗,也常被捕捉飼養、販賣,致使野生數量及種群越來越少。在野外, 它們多數以十幾隻為一小族群,是最多產的鳥類, 雌雄鳥非常有家庭觀念。而以人工繁殖方法哺育的牡丹鸚鵡, 則十分親近人; 喜歡讓人撓癢,又喜歡站在人的手、膊和頭上。它們個性活潑,對新的事物十分好奇。惟領域性特別強,難以與其他族群和平共處。
  • 中華鱘首次未發生自然繁殖 野生種群存滅絕風險
    受農業部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委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瀕危魚類保護學科組近日開展了長江中下遊魚類資源專項調查,重點對中華鱘2013年自然繁殖情況及現有資源狀況進行調查。記者13日獲悉,調查認定:中華鱘在2013年沒有自然繁殖活動發生,野生中華鱘種群面臨滅絕危險。
  • 這些鸚鵡你認識多少?
    國王鸚鵡澳洲國王鸚鵡(學名:Alisterus scapularis)是體型最大的澳洲長尾鸚鵡,也是體型最大的王鸚鵡,雄鳥頭部至胸腹部為紅色,雌鳥為綠色。虎皮鸚鵡虎皮鸚鵡(學名:Melopsittacus undulatus)又名嬌鳳,屬小型攀禽品種,原產於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野生的虎皮鸚鵡棲息於林緣、草地等處。結群活動。
  • 國內最常見的12種葵花鸚鵡,認識3種以上的,就暴露你是鸚鵡迷了
    12、玄鳳鸚鵡:又名雞尾鸚鵡在中國鳥友稱之為玄鳳鸚鵡,身長30~34 釐米,體重80-100克平均壽命15歲~18歲(最長36歲)常見的三個品種:原始灰、黃化、珍珠。玄鳳鸚鵡在我國是不需要任何證件即可飼養,使得玄鳳鸚鵡相當的普遍,全國花鳥市場均有。手養幼鳥十分活潑,喜愛親近主人,互動性極佳,相對比較安靜,適合訓練簡單小把戲或放飛。
  • 逛澳洲鳥市鸚鵡有多便宜?灰鸚鵡4千澳幣,葵花鸚鵡當地沒人養!
    鸚鵡現在是很受歡迎的寵物,因為他們智商很高,一隻鸚鵡的智商能夠能達到,人類三歲小朋友的水平,所以這讓它在寵物界十分的受歡迎。那位鳥友粉絲叫做LEE哥,一家人生活在雪梨,根據交談我得知。澳洲市面上鸚鵡大多數是人工繁殖的,澳洲很少有大量養殖鸚鵡的養殖戶,都是個人家庭飼養某幾個品種。他澳洲的朋友轉手賣了只藍帽亞馬遜鸚鵡,養了三年有點反野,花了4千元大家覺得買貴了還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