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唯獨沒有和平!透視「和平獎」背後的霸權邏輯

2020-10-03 娃娃臉的肖叔叔



1896年12月10日,艾爾弗雷德·諾貝爾病逝於義大利的盛雷默,為他63年的人生歷程,畫下終止符。

其後,諾貝爾這個名字,影響世界一百餘年,「諾貝爾」這三個字,甚至成為科學文化領域最高榮譽的象徵。

這一切始於諾貝爾的遺囑:「請把我的全部財產作為基金,以其利息作為獎金,獎給那些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人」

這筆基金的數目是920萬美元,每年利息約為20萬美元。這便是諾貝爾獎。獎金共分為五等份: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和醫學獎、文學獎與和平獎。

諾貝爾和平獎,就此登上歷史舞臺。這份獎金在設立之初,是為獎勵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組織做貢獻的人。

諾貝爾和平獎從最初設立到現在有一百多年的時間,共頒獎117項,其中授予個人的獎項有96項,授予組織的有21項。

然而,幾乎與諾貝爾和平獎相伴的,是巨大的爭議以及國際政治的影響。每每和平獎揭曉時,總會有各國名流發問:為何要將和平獎頒給TA?

時下,在川普被提名和平獎之後,他的競爭對手拜登,也很快獲得提名,而其他國家政要如普京,也在今年獲得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似乎成了政治博弈的工具,儘管諾獎委員會始終強調,諾貝爾獎不會成為政治性的獎項,但仍無法阻擋悠悠眾口。

人們在發問:和平獎的評選標準是怎樣的?西方世界又如何插手諾貝爾和平獎?那些獲得和平獎的人,為何又屢屢破壞世界和平?

而這些發問,並非指向斯德哥爾摩的諾獎委員會,而是挪威。因為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與其他各項諾貝爾獎不同,並非由諾貝爾的祖國——瑞典的相關機構來決定,而是由鄰國挪威來負責和平獎的頒發。其原因在於,諾貝爾本人讚賞挪威議會在當時歐洲事務中所進行的和平活動,比如它在1880年決定贊成國際仲裁等。

然而,時代不是靜態的,國際環境也在風雲激變,挪威的中立公允,也不是一錘子買賣。實際上,如今的挪威議會,已然呈現出白左的評價趨勢和傲慢的西方中心主義,並在評選獎項的過程中受到來自美國等霸權國家的影響。

第一,和平獎有怎樣的評選標準?

和平的對立看似是戰爭,和平的直觀定義,便是止戰。然而,如果以此為標準,卻又與和平精神相悖。因為有「止戰」存在,意味著世界是非和平的,戰爭是其常態。

1973年和平獎授予美國的基辛格和越南的黎德壽,表彰他們在代表美越雙方進行和談以結束越南戰爭方面所做的工作。這便是源自對和平的直觀理解,然而,國家間的止戰談和,非一人之功,且越南和平也沒有維持長久。由此可見,和平獎評選無法建立客觀標準。

加之,和平的背後是國際關係,這一獎項天然帶有很強的政治色彩。伴隨著國際局勢的演變,諾貝爾和平獎也漸漸自降定位,愈發成為政治工具。其表彰範圍從最初的促進國際和平、反對戰爭擴大到人道災難救援、政治權利保護到現在已延伸到關於民生、貧困、環保等新興的領域。

簡而言之,和平獎的評選標準,一則無定規可依,也無量化指標,二則帶有濃重政治色彩,呈現出工具屬性。

第二,西方世界如何打「和平牌」?

從傳統意義上而言,戰爭與和平是屬於高政治,而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等議題一直被人們認為是低政治的範圍,但在全球化和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高、低政治的區分變得越來越模糊,很多低政治涉及的領域會直接影響到高政治。

在這種背景下,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世界,開始大打「和平牌」,讓諾貝爾和平獎成為一種意識形態武器,並以此大力推廣西方價值觀。

首先是「人權」概念的加入。

這直觀體現了西方世界對話語權的掌控,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人道主義。第一位在此方面獲獎的是南非國大黨領導人、當地祖裡族部落首領盧圖利,他因為在以非暴力反對南非白人政府的種族隔離制度的鬥爭中作出巨大的努力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因爭取平等和自由的人權而獲獎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馬丁·路德·金,在馬丁看來,追求平等成為實現和平的重要條件,因為和平的另一個同義詞就是平等,不平等就是暴力,即結構暴力。這種暴力極可能以直接暴力的形式爆發,所以平等是實現和平的必要條件。除了馬丁·路德·金外,還有勒內·塞繆爾·卡森、肖恩·麥克布萊德、安德烈·薩哈羅夫等個人,還有大赦國際等組織也同樣為爭取平等和自由的人權而獲得和平獎。


其次就是「環保」概念的引入。

環保越來越成為西方的道德武器,只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世界,寬以待己、嚴以律人。允許自己汙染環境,卻不允許他國對環境有絲毫開發。

然而,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和平獎評委會,還是用「環保」,取代了「和平」。200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就破天荒的授予肯亞的環保主義者旺加裡·馬塔伊博士,表彰她發動「綠帶運動」。

而那位環保鬥志——瑞典女孩桑伯格,也一度被作為諾貝爾和平獎的輿論候選人,也是西方道德高地上一道「美麗風景線」了。

無論是「環保」,還是「人權」,顯而易見,都是美國所倡導的自由主義價值觀。20世紀90年代起擔任挪威諾貝爾學會負責人的蓋爾·倫德斯塔坦言:該獎所承載的價值觀正是「挪威眼中的西方國際自由主義」。

換言之,該獎項基本上反映了西方自由主義國際觀與政治觀。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更是赤裸裸的將政治影響擺在臺前。


第三,諾貝爾和平獎真在表彰和平嗎?

再具體而言,諾貝爾和平獎是表彰和平,還是犒賞西方的走卒?

和平獎對「和平」界定的不斷寬泛化表明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以及全球化的不斷深化,人類所受的威脅領域在不斷拓寬。

和平獎的背後是人類不可忽視的現實:暴力,貧困,環境汙染,動物滅絕。和平的意義不僅在當代,也在未來,社會與自然的可持續性維護需要人們更多的努力。

這種認知自然沒有問題,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和平概念的擴大化,也說明了暴力、貧困、自然環境不斷惡化的現實。人們崇尚和平,恰恰說明世界並不和平;和平獎可能承載著和平與和諧的希望,但卻反應這個世界不和諧的現實。


和平獎的獲得者都是在當時社會環境下,承擔著推進世界或地區和平發展的突出力量。

而這現實,又是誰造就的?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敘利亞戰爭……無窮無盡的戰爭背後,恰恰又是西方世界、又是美國。手提屠刀,來定義和平,是否真有資格?

我們看到,那些獲得和平獎的人,屢屢破壞世界和平,如歐巴馬;我們看到那些對世界和平毫無貢獻的,卻被抬上候選席,如川普、拜登;我們也看到,那些給自己國家帶來災難、卻取悅了西方世界的人,拿到了這個獎盃,如戈巴契夫。

諾貝爾和平獎,唯獨與和平無關,而只與西方利益有關。

「和平」的真正本質在於對人類共同利益的維護,在人類社會發展中,不平等才一直是社會動蕩和國際戰爭的重要根源。

西方世界真的要談和平,首先要尊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意識形態,收起傲慢,放下「屠刀」,才有資格,談和平。

相關焦點

  • 淪為西方政治工具的諾貝爾和平獎
    依據諾貝爾遺囑,獲獎者應當是「促進民族間之友愛、消除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做出最多、最大貢獻之人士」。截至2016年,諾貝爾和平獎共頒發了97次(其間有19年沒有授獎),共有130名得主,包括104位個人和23個組織。
  • 外媒稱「中國孔子和平獎」對抗諾貝爾和平獎
    【環球時報記者 於文】美聯社9日引述中國民間機構「中國國際和平研究中心」的表態稱,該組織主辦的2012年第三屆「孔子和平獎」提名人選為: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現任秘書長潘基文、泰國總理英拉、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中國社會活動家王定國,北京大學教授湯一介、中國科學家袁隆平和西藏宗教領袖第十一世班禪喇嘛。
  • 偉大的諾貝爾,偉大的諾貝爾獎,諾貝爾和平獎又是怎麼回事?
    一個人是否偉大,只看他對普通人有沒有幫助就知道。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科學家的地位明顯沒有達到應該有的高度。人們享受著科學家發明的果實,卻又無視他們,風氣便是不好的。諾貝爾獎的存在,便是傳播那些偉大科學家的名字,提高他們的地位,讓世人銘記他們的功績。儘管許多偉大科學家並不在乎獲獎的事情,甚至他們名滿世界之後,他們依然每天深埋在實驗室之中。
  • 諾貝爾和平獎:一半魔幻,一半荒誕
    儘管很明確但和平獎的翻車現場仍舊多的數都數不過來2017年,和平獎頒給了一個名叫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的組織,這個組織成立於2007年,主要的活動是開會討論廢核,事倒是好事,問題它的成員不僅沒有核國家連日本使用核電國家都沒有,100多成員國提供的經費只有100萬美元,基本上相當於啥也沒幹,不過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裡不幹事就相當於做好事。
  • 2019諾貝爾和平獎揭曉
    據中國日報快訊,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阿里獲得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
  •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是怎麼回事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是誰
    繼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後,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當地時間10月9日,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為改善遭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所作的貢獻,從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公布:授予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以表彰他們為改善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作出的貢獻。關於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是指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 糧食計劃署獲諾貝爾和平獎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公布:授予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以表彰他們為改善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作出的貢獻。關於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是指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公布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公布:授予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以表彰他們為改善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作出的貢獻。關於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是指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 誰得過諾貝爾和平獎
    政界領袖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和平獎應該授予那些「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舉行和平會議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這是設置該獎項的初衷。1991年,諾貝爾委員會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翁山蘇姬,表揚她以非暴力手段,抵抗軍政府的極權統治,由於昂山無法親身到挪威領獎,所以就由她的丈夫阿里斯和兩名兒子代領。1990年,在西方享有「偉大改革家」稱號的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獲獎。1971年的和平獎頒給當時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
  • 肯亞媒體質疑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
    新華網奈洛比12月9日電 肯亞《民族日報》《旗幟報》近日發表評論和刊登署名文章,對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把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提出質疑。  《民族日報》7日發表評論文章說,將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因觸犯中國法律而正在服刑的罪犯,是中國政府和人民不可接受的。
  •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剛剛揭曉 盤點這些年和平獎得主的那些事
    截至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已經頒發100次,有134位獲得者,其中107位個人和27個組織;68次由一人獲得,30次由二人分享,2次由三人共享。近年諾貝爾和平獎獲獎者一覽2019年,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將諾貝爾和平獎授予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阿里,以表彰他在謀求和平和國際合作方面所作努力,尤其是在解決與厄利垂亞邊境衝突方面的決定性舉措。
  • 最好笑的笑話:川普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為世界帶來「和平」
    (川普對耶德提名自己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表示感謝)事實上早在阿聯和以色列之間剛剛達成協議的時候,川普的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就已經表示,川普應該是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首席候選人",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應該首先考慮川普。
  • 劉曉波與諾貝爾和平獎的雙重笑料
    聽說劉曉波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我們中國人可以給為劉曉波獲得這個獎項忙前忙後的西方一些人頒發一個遏制中國「最佳創意獎」。頒獎詞可以這樣寫:幾十年來,為了他們心中不可告人的目的,殫精竭慮,將西方的智慧中最為拙劣的部分運用得可謂淋漓盡致。
  • 拜登也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了……
    據英國天空新聞頻道報導,繼美國總統川普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也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報導稱,英國工黨議員克裡斯·布賴恩特提名拜登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 什麼時候諾貝爾和平獎,變成了西方的政治籌碼
    而諾貝爾和平獎,因為獎項本身與政治就密不可分,所以就一直被人詬病。1939年的諾貝爾獎,就將德國的領導人希特勒,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因為其組織了與歐洲列強籤署的1945年和1948年,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兩度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 2007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揭曉(組圖)
    ,瑞典皇家科學院12日宣布,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與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因關心全球氣候變化的貢獻獲得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鍾龍)近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及其成就2006年,該年度諾貝爾和平獎被授予孟加拉銀行家穆罕默德•尤納斯及其創立的格拉明銀行。格拉明鄉村銀行模式是一種非政府組織從事小額信貸的模式。小額信貸是滿足窮人信貸需求的一種信貸方式,貸款對象僅限於窮人,額度很小,無需抵押。
  • 中國當獲諾貝爾和平獎!
    再結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工程,竊以為,在當前國際形勢下,中國當獲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和平獎是瑞典科學家阿爾弗雷達•諾貝爾所創立的五個諾貝爾獎項中的一個。創立之初旨在表彰「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組織和宣傳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原則上每年頒發一次。從1901年開始頒發到2012年,諾貝爾和平獎共計頒發了93個獎項,有些年份因故沒有頒發。至今有100人和22個機構獲得,其中有組織多次獲得,比如國際紅十字會被授予3次。
  • 港媒:提名黃之峰,讓諾貝爾和平獎從「笑話」升級為「馬戲團」
    3日,香港《南華早報》刊發文章指出,諾貝爾和平本就是個笑話,如今更是完全變成了一個政治馬戲團,完全沒有其他在科技、學術領域尋求進步的類似獎項莊嚴。文章明確指出,每年一次的諾貝爾和平獎已經成為傳播斯堪地那維亞帝國文化的政治工具,對於很大程度上無足輕重的國家來講,除了大肆宣揚可悲的榮譽外,幾乎沒有其他可以在全球舞臺上尋求注意的方式。
  • 外交部:授予劉曉波諾貝爾和平獎褻瀆該獎
    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8日表示,諾貝爾委員會把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劉曉波,完全違背該獎項的宗旨,也是對和平獎的褻瀆。    諾貝爾委員會8日把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中國「異見人士」劉曉波。馬朝旭在回答有關提問時說,諾貝爾和平獎應授予「為促進民族和睦,增進各國友誼,推動裁軍以及為召開和宣傳和平會議而努力的人」,這是諾貝爾的遺願。劉曉波是因觸犯中國法律而被中國司法機關判處徒刑的罪犯,其所作所為與諾貝爾和平獎的宗旨背道而馳。諾委會把和平獎授予這樣一個人,完全違背了該獎項的宗旨,也是對和平獎的褻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