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項是瑞典的軍工製造商和炸藥的發明者——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成立的。諾貝爾的遺囑將其大部分的資產作為基金,將利息作為獎金分為五份,分別成立了物理學、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以及和平獎,以激勵全世界各國對人類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人。
其他四個自然科學獎,由於貢獻是實實在在的,所以爭議一直比較少,所以較為公平。而諾貝爾和平獎,因為獎項本身與政治就密不可分,所以就一直被人詬病。
2011年諾獎頒獎現場
諾貝爾獎項自1901年頒發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每次頒獎都備受全世界的矚目,當然有光的地方就有黑暗,作為一個百餘年的組織,必然有它的黑歷史。
1939年的諾貝爾獎,就將德國的領導人希特勒,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因為其組織了與歐洲列強籤署的《慕尼黑條約》。而同年9月希特勒發動了入侵波蘭的戰爭,拉開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序幕。
英、法兩國為避免戰爭爆發,犧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將蘇臺德區割讓給納粹德國。
1945年和1948年,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兩度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1945蘇聯因為反攻德國,被提名倒也說的過去,但1948年蘇聯與西方提出來「馬歇爾計劃」打的火熱,如果說冷戰也是一種和平方式,那也無可厚非。
2009年,諾貝爾和平獎被授予了美國總統歐巴馬,但耐人尋味的是,歐巴馬是在諾貝爾獎提名前兩周才就任的美國總統,這背後的原因不置可否。所以說你與諾貝爾和平獎之間,只差一個美國總統的職位。
2017年瑞典學院院士卡塔琳娜的丈夫因身陷性侵醜聞,而瑞典學院又被指包庇,導致大批院士紛紛請辭,使得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停發。
如果諾貝爾和平獎存在的意義,是美國在任總統是否發動戰爭而決定的話,那麼諾獎好像也沒有必要值得期待。
百年諾獎,有的人因為獲獎而榮耀,有的人因為獲獎而使諾貝爾獎榮耀,但實在沒有必要因為有些人獲獎,而使諾貝爾獎臭名昭著,畢竟那是人們心中神聖無比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