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念群

2020-12-05 網易新聞

楊念群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導。1964年生於北京。1985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學士學位,1988年獲碩士學位,1991年獲博士學位。著有《儒學地域化的近代形態:三大知識群體互動的比較研究》、《甲午百年祭:多元視野下的中日戰爭》、《空間-記憶-社會轉型-「新社會史」研究論文精選集》、《楊念群自選集》等。

相關焦點

  • 《再造「病人」》楊念群著
    《再造「病人」》,楊念群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 6年3月版,36.80 元。同葛兆光的思想史寫作、趙園的士大夫研究、揚之水的以文學為基本對象的名物考證一樣,楊念群的《再造"病人"》並不能說是全然創新的著作,但是在新的研究旨趣與新的寫作手法上,它能夠以比較成熟、相對完整而又具備充分篇幅的面貌呈現,這就決定了它將同時獲得作為界標和作為典範的雙重肯定。  即便是在中國醫療史的狹小領域中,我們也很難認為《再造"病人"》是一部在具體問題上有極大突破的作品。
  • 楊念群、王笛等學者共談「數字時代的歷史研究新方法」
    楊念群批評道,將歷史理解為帝王將相的家譜顯然是不對的,但當下歷史研究者已經把目光都向下投放了。研究者都走向民間、走向田野。與此同時,帝王將相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歷史學家還是沒有搞清楚。比如,在清史研究中,康乾盛世的研究是最薄弱的。這三個皇帝政治運作的最基本的理論和方法至今都沒有搞清楚。大家也要回頭撿起帝王之學來。 當然,楊念群不是在反對日常生活史和社會史的研究。
  • 楊念群:我怎麼可能是世家子弟
    楊念群 楊念群教授接受共識網訪談,原文刊於共識網楊念群:這得從兩方面看,一方面傳統空間一直在被壓縮。楊念群:對,但是這批人我覺得往事已經如煙了。中國雖然沒有貴族,在民國包括晚清的時候還是培養出了一些有世家品味的人,他們也是傳承下來的。
  • 「大一統」如何影響近代中國思想 楊念群開講嶽麓書院
    3月30日(周五)下午兩點半,千年學府嶽麓書院特邀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楊念群教授登上嶽麓書院講壇,開講「『大一統』觀與近代中國思想之演變」,通過梳理「大一統」觀的源起與流變,討論其對近代中國思想的影響。鳳凰網國學頻道全程直播,敬請關注!
  • 楊念群《再造「病人」》:從近代醫療變革看現代中國的構造
    如同蘇珊·桑塔格所稱的,「疾病」一詞具有高度隱喻性,而對疾病進行治療的過程也常與一時一地的社會文化、科學發展程度高度勾連,近二十年,醫療社會文化史也因之成為史學研究中的熱點,楊念群的《再造「病人」:中西醫衝突下的空間政治》即為其中最具影響的寫作。
  • 鳴沙嘉年華︱王笛、章清、楊念群、胡恆:歷史書寫的可能性
    9月11日,社科文獻出版社歷史學分社聯合新京報·文化客廳推出鳴沙史學嘉年華線上活動第一場,邀請澳門大學傑出教授、歷史系主任王笛,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楊念群,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章清,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教授胡恆圍繞歷史研究的方法,探討歷史書寫的可能性。
  • 楊念群:「中醫」究竟是科學還是「玄學」?
    今天,活字文化特別推送人大教授楊念群在其著述《再造「病人:中西醫衝突下的空間政治(1832-1985)》中的相關篇章。楊教授回溯並探討了在1929年,因西醫餘巖所提出的「廢止中醫案」而把中西醫從思想到行動的交鋒直接推向了前臺的一場有關中醫生死的政治決鬥。
  • 楊念群:萌化歷史的捷克人
    (本文摘自楊念群著《重建另一種敘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5月。澎湃新聞經授權發布,現標題為編者所擬。)
  • 楊念群 | 中西醫衝突下的身體與政治
    楊念群中醫與現代醫療行政制度衝突《南風窗》(以下簡稱《南》):您的新作《再造「病人」——中西醫衝突下的空間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