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補矽膠實體娃娃?

2020-12-03 百度經驗

       在使用企諾實體娃娃過程中往往因為不注意養護,對娃娃造成永久性損傷,矽膠相對比較柔軟,而且娃娃體重過高,局部受力過大容易造成矽膠破裂,一般如果破裂程度較大可以聯繫企諾客服返廠維修,如娃娃表面出現小面積損傷的情況,可以選擇自行修復,以下為大家分享矽膠娃娃修復小技巧

首先準備好矽膠粘合劑,修補用工具,準備就緒

先將損壞面清洗乾淨,以防留下汙跡,影響美觀

再在兩個截口面均勻地塗上一層膠水

最後在表面薄薄地塗上一層膠水

等半小時左右膠水幹固後即可

相關焦點

  • 揭秘中國充氣娃娃工廠:有男性專門買男矽膠娃娃(圖)
    根據這些資料,研發中心花費了八個月時間開發了叫作「乙葉」的實體娃娃。「連國外也受歡迎」,橋霧說,「它畢竟用真人翻的,很寫實。」「什麼時候出男娃?」標籤上註明了娃娃的配置2016年,楊東嶽看到了一則新聞,崇州市有一位70歲老人,妻子去世後,他花一萬多元買了一個量產型實體娃娃。老人把它當做妻子,希望延續與妻子共同度過的40年生活。沒想到,剛過半年時間,「妻子」出了問題:關節扭曲、局部起包、手指變形、體內的線圈暴露……事情經過媒體報導,迅速擴散。有網友猜測是蒂艾斯的產品。投資人和律師都打電話來,說事情的影響不好。
  • 實體娃娃銷售熱潮: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實體娃娃行業有了許多令人興奮的發展,這確實讓人們重新審視實體娃娃,現在一切都變了,製作的越來越好,幾乎肉眼分辨不出其中的區別。TPE和矽膠的材質很柔軟,保溫性能好,且耐用性高。不僅如此,這些年來,實體娃娃的藝術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一段時間,實體娃娃甚至被運用在影視劇拍攝等用途。
  • 矽膠娃娃為什麼用爽身粉?
    矽膠娃娃為什麼用爽身粉?因為液體矽膠固化以後表面是有阻力的,且一些性能比較差的產品表面可能會存在粘手的狀況,所以矽膠娃娃需要用爽身粉來增加矽膠的光滑效果,且避免粘手情況,給矽膠娃娃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矽膠娃娃原料液體矽膠矽膠娃娃是通過用液體矽膠來製作而成的,在液體矽膠成型的過程中至關重要,細節沒有做好很有可能導致矽膠娃娃製作出來後效果不理想
  • 實體娃娃是用來愛的 口味奇特
    圖片來自微博@請不必在意我的名字跟那些長得像清明紙人娃娃不同,實體娃娃是一種等身大仿真人偶,主流的製作材料為矽膠跟TPE,膚質接近真人,內部有機械支架,品質好的實體娃娃可以站立,各關節也較為靈活,便於擺出各種姿勢。這也導致了一個娃娃大概有50-70斤重,相當於抱著一袋大米,擺弄起來很花力氣,價格也遠遠高於塑料材質的充氣娃娃。
  • 父親買矽膠娃娃調節陰陽 兒子:只當是妹妹
    貴州惠水一名大叔離婚後獨自撫養著兒子和7個矽膠娃娃,平時幫娃娃們梳妝、曬太陽、拍MV、去動漫展,把她們當作家庭成員。甚至大叔送兒子的成年禮也是娃娃。據報導,這位化名「離塵」的58歲大叔,因為妻子好賭,2004年毅然決定離婚,之後獨自扶養5歲的兒子洋洋。
  • 中國第一個矽膠娃娃體驗店
    儘管李博已諮詢過所有相關部門,確認此事「不違法」,這間矽膠娃娃體驗館仍備受爭議,不斷被人舉報,為此他不得不低調行事,門口用來招攬顧客的4個娃娃也被搬進了店裡。編輯 謝禕旻 攝影 段振飛老闆李博13歲進社會打拼,做過鞋廠工人,賣過豆腐,開過餐館和中介公司,都以失敗告終,這家名叫「愛愛樂」的矽膠娃娃體驗館是他深漂十餘年的最後一搏。
  • 中國情趣電商元老「春水堂」,要做「小米價格、蘋果品質」矽膠娃娃...
    而今年9月起,春水堂開始量產銷售矽膠娃娃,預計明年賣6萬個,收入3.6億人民幣,到2023年,預計銷售可達30萬個,收入20億人民幣。賣30萬個是什麼概念?藺德剛給了我們一個數據作為參考:目前,全球實體娃娃(不含人工智慧)年銷量是200萬個,包括TPE和矽膠兩種材質。而他的目標是實現年銷量50萬個,佔據全球25%的份額,毛利率達到40%。
  • 我把「第一次」獻給了成人體驗館裡的矽膠娃娃
    房間裡瀰漫著一股陰森詭異的氣氛,兩具矽膠娃娃和他的站位構成了一個等邊三角形。沙發上那具娃娃就像經歷了一頓毒打,雙手都折了,裡面的金屬器件穿透矽膠暴露在外。儘管認識到它只是一具沒有生命的矽膠娃娃,老木還是產生了極大的生理不適。
  • 暗訪矽膠娃娃體驗館:換顧客不消毒
    近期全國多地出現大量「成人體驗館」,大都不設門頭,通過網絡拉客後,利用矽膠娃娃提供經營性服務。記者暗訪發現娃娃會被「共享」,不消毒,衛生狀況觸目驚心。看準了廠兄廠弟們的生理需求,李博(化名)在深圳龍華區富士康廠區附近開了一家名為「愛愛樂」矽膠娃娃體驗館,在網上走紅。其經營模式引發人們關注。有網友質疑,這家店合法嗎?6月24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華監督局民治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暫未接到關於這家矽膠娃娃體驗館相關的投訴。這家店是用自己的矽膠產品,讓別人來體驗。
  • 矽膠娃娃大揭秘 過程驚悚類型不同
    」,大男人鍾情「充氣娃娃」(膠矽娃娃)。 五、美國矽膠娃娃製作過程上面展現的日本矽膠娃娃的製作過程還算是不驚悚,你要是看到攝影師在美國的「娃娃工廠」拍攝的一些製作過程照片,
  • 「共享矽膠娃娃」生意火爆:不限次數,按時收費,你敢體驗嗎?
    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可是你有想到過共享矽膠娃娃麼?最近,北京、上海、杭州、武漢、成都等地,共享矽膠娃娃生意逐漸火爆。什麼是共享矽膠娃娃?矽膠娃娃是一種私密的、仿真人的成人用品。大多是按照少女1:1的比例,用矽膠材料製作而成。矽膠娃娃造型逼真,觸感輕柔,皮膚與真人相似,且富有彈性。在日本,廣受宅男喜愛。但因其售價高昂,國產的全矽膠娃娃單個就超過10000元人民幣,而日本進口的更是高達30000元以上!正因價格昂貴,有人看到了商機,建立「成人體驗館」,將矽膠娃娃打扮成真人模樣,供顧客體驗。
  • 老人買矽膠娃娃當亡妻出現質量問題 廠商願賠償
    專家  「可能在今後的兩三年裡,這個假體娃娃就是對他情感缺失的代償,是他的一個代償期和精神支撐。」  廠商  「老人的行為非常感人,實體娃娃並不一定只是單純的成人用品,也是人們表達感情,寄託情愫的載體」  去年8月,妻子過世後,70歲的張文良(化名)以1.6萬元的不菲價格網購了一個實體矽膠娃娃,把它當作妻子,並找出妻子生前的一件紅色外套給它穿上,寄託思念。然而,不到半年,實體娃娃就出現了各種質量問題(本報曾報導)。
  • 「矽膠娃娃體驗館」走紅,記者暗訪發現……
    近期全國多地出現大量「成人體驗館」,大都不設門頭,通過網絡拉客後,利用矽膠娃娃提供經營性服務。深圳龍華區富士康廠區附近名為「愛愛樂」的矽膠娃娃體驗館就是其中一家。6月24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華監督局民治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暫未接到關於這家矽膠娃娃體驗館相關的投訴。這家店是用自己的矽膠產品,讓別人來體驗。「僅僅體驗產品這種(行為),沒有什麼問題。」在體驗過程中,如果有涉黃或其他違法的行為,可以向公安機關反映。
  • 怎樣看待「矽膠娃娃」體驗店出現
    近段,出現了一種全新的行業,「矽膠娃娃」店。這種店是專門為工廠區域的男性同志設計的,聽說生意還非常火爆。據了解,富士康(深圳)廠區就開了這樣一家店,188元每小時。生意非常紅火,每天營業額達幾萬元。2、中國是一個傳統國度,中國人民的思想是比較傳統的,「矽膠娃娃」店的出現,有傷社會風氣,敗壞社會風俗。當你領孩子路過時,孩子問你這是幹什麼的你怎麼回答?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聯繫刪除。
  • 花十幾萬養矽膠娃娃,他和她那無聲而昂貴的孤獨-虎嗅網
    在有矽膠人偶之前,他們是一群孤獨的人,同時也是一群害怕孤獨的人。60歲的餘振國,過去幾年間,花了十幾萬,買回9個矽膠娃娃,為它們梳妝打扮,與它們柴米油鹽,對它們訴說喜怒,卻從不「越過雷池」。儘管日本生產價格不菲,但2014年5月,餘振國還是買回了第一個娃娃。餘振國現在擁有9個矽膠娃娃,其中5個是他自己買的,還有4個,是娃友因結婚而託付給他的。
  • 伴侶機器人:中國的實體娃娃製造商們對AI娃娃的摸索道路
    在國家倡議建設人工智慧(AI)強國並推動技術融入生活的各個方面的形勢下,一些國內企業家正把這項技術帶到一個新領域:實體娃娃。該公司的產品部正在研發包含「人工智慧」的實體娃娃,其功能包括簡單的對話、會轉動的眼睛和四肢。顧客可以根據身高規格、髮型等不同外形選擇個性化的娃娃。
  • 暗訪矽膠娃娃體驗館:有"關係"不怕查 換顧客不消毒
    (原標題:暗訪矽膠娃娃體驗館:換顧客不消毒)
  • 實體娃娃能治癒孤獨嗎?或許,是這樣的
    與擁有者溝通購買實體娃娃的初衷顯得格外重要。當然,我們想知道實體娃娃在體驗感上是否令人滿意。我們還想知道是什麼促使人們去購買它的。誠然,性是主要原因,但意想不到的是,陪伴關係緊隨其後。許多購買實體娃娃的人是結束了一段感情或是失去另一半的男女。對他們來說,實體娃娃是一個穩定、安全的伴侶,他們可以和它建立交談,這不會帶來太多的情感風險。
  • 如何加快矽膠固化時間?加快後會不會影響矽膠品質?
    在矽膠的使用過程中有很多種不同的工藝,不同的工藝對矽膠的固化要求都是不一樣的,可能很多人都有疑問如何才能加快矽膠固化時間,能不能在我想要快的時候快,想要慢的時候慢,這樣會操作比較方便;那麼這樣的操作是否可以實現呢?對矽膠有沒有影響呢?這樣改變做出來的產品會不會不一樣呢?
  • 「共享矽膠娃娃」安全嗎?傳染病專家稱存在各類性病感染隱患
    把矽膠娃娃打扮成真人模樣,為用戶提供特殊服務——「成人體驗館」最早出現於廣東地區,北京、上海等地區也在逐漸出現,生意火爆、供不應求。體驗新奇的同時,我們不免擔心,這種特殊的「性服務」究竟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