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十幾萬養矽膠娃娃,他和她那無聲而昂貴的孤獨-虎嗅網

2020-12-06 虎嗅APP


他給自己取名「離塵」,遠離塵世,從縣城搬到村寨後,他直言「不習慣城市裡交往的關係」。「每天回家,一個人在黑屋子裡,一待就很久,沒有人可以說話。」知道孤獨,卻無法改變孤獨。


「她可以無限延長生命。哪裡不好了,換個新身體。只要頭還一樣的,她就還是那個她。」「離塵」說,「下一步,我要帶她環遊中國。」



在有矽膠人偶之前,他們是一群孤獨的人,同時也是一群害怕孤獨的人。


60歲的餘振國,過去幾年間,花了十幾萬,買回9個矽膠娃娃,為它們梳妝打扮,與它們柴米油鹽,對它們訴說喜怒,卻從不「越過雷池」。


比餘振國小35歲的桃寶,也與一個矽膠娃娃一同生活多年。對她來說,這個人偶就如同兒時玩具娃娃的升級版,她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只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訴求。


有人說,這樣的生活是終極的孤獨,但至少餘振國不以為然。他說,自己想找女朋友不是難事,但卻偏偏喜歡和娃娃們在一起。


只是,外人依然難以理解他們——那些面無表情的娃娃,終究無聲,又無息。


六旬老漢和九個娃娃



餘振國60歲了。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有了孫輩。而他,帶著9個矽膠娃娃獨自生活在貴陽山裡。


他給自己取名「離塵」, 「遠離塵世、逃脫俗事」;他特意從縣城搬到村寨裡,直言「不習慣城市裡交往的關係」。



貴州惠水,距離省城貴陽80公裡,山城。這裡是餘振國的家鄉。餘振國在惠水有一座三層500平米的房子,腳下就是清澈的漣江。


多年前,餘振國和妻子離婚,開始了更加自由的生活。然而,看慣了繁花簇錦,餘振國希望活得超脫一點。尤其是在55歲和最後一任女朋友分手,他便沒有更多心思去付出情感。


如今兒子成年,在廣東工作。大大的房子變得空蕩,只有侄孫女們偶爾會在周末來訪。



和女友分手前,兩人在北京第一次見到了矽膠娃娃。


餘振國覺得,娃娃漂亮可愛。儘管日本生產價格不菲,但2014年5月,餘振國還是買回了第一個娃娃。


餘振國現在擁有9個矽膠娃娃,其中5個是他自己買的,還有4個,是娃友因結婚而託付給他的。



這些娃娃在餘振國的家中,穿著不同風格的衣服,站立坐臥,姿態不一。餘振國給每一個娃娃都起了名字。其中,小雪是他最為喜愛的一個娃娃。


作為他擁有的第一個人偶,小雪在家裡享受特殊待遇,別的娃娃平常都睡在閨房裡,只有小雪可以佔據客廳的沙發,與餘振國一起看電視。



餘振國有個14歲的侄孫女,名叫小怡。受餘振國影響,她自己也有一個矽膠娃娃。她們晚上一起睡,蓋一床被子,衣服互相換著穿。


她學習給娃娃梳妝打扮,甚至規劃以後的職業:在淘寶開店,設計給娃娃穿的、完美體型的衣服。


餘振國愛琢磨,除了改造娃娃骨骼關節,讓它們能支撐身體且靈活活動,他還給娃娃設計衣服。


在餘振國家裡,專門給娃娃設置的閨房裡,掛著近兩百套衣服。



餘振國喜歡攝影,他給這些娃娃拍了無數照片,並曬在網上。


拍外景,其實是件很累人的事情:身高1.32米的小雪,體重近60斤,搬動起來就如「抱醉酒的女孩」。


但餘振國享受這樣的過程,對他來說,這是專屬於自己的生活。



九個矽膠娃娃加一個六旬老人,這樣的組合總是讓人浮想聯翩。


不止一個人說過他「變態」,曾因娃娃被媒體報導後,他被網友調侃為「鬼父」。餘振國的前妻看到報導還專門打電話給兒子:「你爸這麼變態,不要學他」。


但餘振國不以為然,他說自己從沒想過跟娃娃發生關係。



「她們都是拍照模特。」


甚至他把人偶比作自己女兒一樣。


「絕大多數娃友,喜歡娃娃是因為受過情傷。」餘振國說。儘管已經60歲,但餘振國說,他對愛情沒有絕望,只是寧缺毋濫。



在和前妻離婚後,餘振國也陸續也找過幾個女朋友,不乏年輕漂亮的,但都無疾而終。


娃娃給他的陪伴,對他來說是實實在在的。


他長途開車出遊時,喜歡把小雪放在副駕上,「就像有個人陪伴,安心了許多」;


小雪永遠會在家裡等著他,即使相對無言也是快樂:「娃娃天生不會撒謊,更不會背叛我。」


更完美的「人」



在廣州中山的這家工廠裡,每個月會有有一、兩百個娃娃在線上流通,通過淘寶發往全國。


幾乎所有出售矽膠娃娃的實體店,都帶有情色性質。網際網路電商興起後,線上交易往往能避免異樣眼光的尷尬,在國內市場,淘寶上矽膠娃娃的成交量要遠遠大於線下。


除去性用品含義,矽膠娃娃有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是在精神層面上的需求。


陪伴孤獨,讓這條產業在當代社會延伸開來。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矽膠娃娃生產國。


矽膠娃娃的背後,是深層的社會病現象——都市人群的孤獨感。



從早期的充氣娃娃,隨技術進化到矽膠,甚至市場已出現了帶體溫及聲音的仿真娃娃,在極大的情感需求和市場刺激驅動下,不遠的未來還可能出現高度仿真人AI伴侶機器人。


到目前為止,中國生產的成人玩具佔據了世界總額的80%。


這龐大的數據背後,可能正是人類終極孤獨的一個側寫。



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個娃娃,即使是同一個化妝師,也會因為突如其來的好心情給娃娃點綴些不同的顏色。


確實,這些娃娃會隨科技的發展,被賦予人設、性格以及各種個性化、差異化的特徵,但它們還是會有一個共同點——更完美。


更完美的臉、身體,甚至「性格」,這是人創造「人」的願景。



事實上,矽膠娃娃的愛好者,已經形成自己龐大的圈子。二次元、社交障礙甚至愛人離去,這些都可能成為人選擇人偶的動機,這其中最常被提及的也是「孤獨感」。


情感上的慰藉對人來說,往往比一切顯得更重要。


換了身體還是她



2015年,25歲的聲優、遊戲解說桃寶在網上訂購了一個娃娃,取名叫甜貓。


和餘振國不同,她不需要那麼多娃娃,一個就夠。她的動機也很簡單,因為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夢到過:打開家門,一個跟她一樣大小的娃娃坐在餐桌邊,等著她一起看電視。


這個夢,桃寶做了很多年。直到她在網上看到矽膠娃娃,覺得畫面中的人偶和兒時的夢境如此吻合。



「每天回家,一個人在屋子裡,待久了,沒什麼說話的人。」知道孤獨,卻無法改變孤獨。


而有了娃娃以後,她不再有這種感覺。


餘振國把9個娃娃都看做女兒,桃寶也把娃娃當做了女兒。



有了「女兒」,「家」的感覺就會強烈。


推開家門,女兒就坐在客廳,很自然地就跟她打個招呼、抱一下再親一口,整個儀式完成了,她才覺得「到家了」。


她沉浸於自己當「媽」的身份。



桃寶有一個嬰兒推車,專門用來帶人偶出去玩。出差、旅遊、下館子、遊泳、泡溫泉、看展覽,甚至一起遛貓遛狗。


她買母女裝,娃娃一套,自己一套;或者兩個人的衣服換著穿。


娃娃到家的那天,桃寶專門給它開了一個微博帳號。從那時起,桃寶就在微博上記錄和娃娃一起的生活。「我希望她是有靈魂的、是真實存在的人;我要把她的性格、人設都互動起來,才能有個鮮活的形象。」



桃寶曾帶著娃娃坐過兩次火車。過安檢的時候走安檢門,而不是傳送帶;工作人員用掃描槍在娃娃身上認真地掃了一遍,還給它讓路。


「可能是看我對她的感覺,沒把她當成物品吧。」自己的娃娃被陌生人接納,桃寶感覺自己也得到了理解。



做聲優、遊戲解說,常面對輿論壓力,工作、生活難免產生的負面情緒,她只能完全傾吐給娃娃。


儘管得不到回應,「但是心情也會變很好」。



從2015年到2018年,桃寶的人偶換過了2次身體。


「她存在的意義之一,就是可以無限延長生命。當她有哪裡不好了,換個新的身體。只要頭還是一樣的,她就還是那個她。」



矽膠娃娃給餘振國和桃寶帶來了不一樣的生活,但他們也知道,有的東西,是娃娃無論如何給不了的。


就像每年的生日蛋糕,最終總是餘振國和兒子一起吃掉。過「生日」的娃娃,總是面無表情。


孤獨感總是來得輕易,卻揮之難去——你以為自己在解決孤獨,卻也可能,正在孤獨中越陷越深

相關焦點

  • 矽膠娃娃大揭秘 過程驚悚類型不同
    」,大男人鍾情「充氣娃娃」(膠矽娃娃)。 五、美國矽膠娃娃製作過程上面展現的日本矽膠娃娃的製作過程還算是不驚悚,你要是看到攝影師在美國的「娃娃工廠」拍攝的一些製作過程照片,
  • 揭秘中國充氣娃娃工廠:有男性專門買男矽膠娃娃(圖)
    有矽膠娃娃擁有者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收到充氣娃娃的第一天,我就盼著晚上回家『啪啪』」。「實話實說,早期大家都把這個東西當做性用品看待、使用。」武興亮說,但最近兩三年,更多二次元的人加入進來了,仿真娃娃的性質就開始發生變化,「而且更多的女性群體也加入進來,她會把娃娃買回去當做一個妹妹來養,跟她穿同樣的衣服,戴同樣的假髮等等」。武興亮對一個網名叫桃寶的客戶印象深刻。
  • 我把「第一次」獻給了成人體驗館裡的矽膠娃娃
    兩個月前,同事老木繪聲繪色地跟我分享了他夜闖石家莊一家成人體驗館的見聞。「躺在沙發上披頭散髮的那具矽膠娃娃,我還以為是貞子同款。「房間裡瀰漫著一股陰森詭異的氣氛,兩具矽膠娃娃和他的站位構成了一個等邊三角形。沙發上那具娃娃就像經歷了一頓毒打,雙手都折了,裡面的金屬器件穿透矽膠暴露在外。儘管認識到它只是一具沒有生命的矽膠娃娃,老木還是產生了極大的生理不適。
  • 北京90後美女把矽膠娃娃當女兒養,一起睡覺、逛街、擠地鐵
    為了避免孤獨,在網上購買了娃娃,並帶著娃娃行走在人聲鼎沸的都市。很小的時候桃子寶曾夢到過:打開家門,一個跟她一樣大小的娃娃坐在餐桌邊,等著她一起看電視。這個夢,她做了很多年。2014年,桃子寶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了有真人大小的娃娃。出售矽膠娃娃的實體店,容易讓人與情色聯想在一起,這讓桃子寶停住了腳。作為一個害羞的女孩子,她只能另尋途徑。圖為桃子寶給娃娃化妝。
  • 中國第一個矽膠娃娃體驗店
    編輯 謝禕旻 攝影 段振飛老闆李博13歲進社會打拼,做過鞋廠工人,賣過豆腐,開過餐館和中介公司,都以失敗告終,這家名叫「愛愛樂」的矽膠娃娃體驗館是他深漂十餘年的最後一搏。我是比較保守的那種,黑的我接受不了,太小的娃娃感覺很奇怪,選的是東方面孔、中等身材、穿白色花邊睡衣的娃娃。我在上面待了快1個小時,因為沒摸過真人,所以也不好說觸感和真人有沒有差別,就是覺得體驗不如想像。首先她很重,我搞了半天才擺好一個姿勢,覺得自己很蠢,其次我覺得這和自己解決沒什麼區別。
  • 父親買矽膠娃娃調節陰陽 兒子:只當是妹妹
    貴州惠水一名大叔離婚後獨自撫養著兒子和7個矽膠娃娃,平時幫娃娃們梳妝、曬太陽、拍MV、去動漫展,把她們當作家庭成員。甚至大叔送兒子的成年禮也是娃娃。據報導,這位化名「離塵」的58歲大叔,因為妻子好賭,2004年毅然決定離婚,之後獨自扶養5歲的兒子洋洋。
  • 實體娃娃是用來愛的 口味奇特
    「小野寺樺戀」去年七月份的時候發了一條微博:「君子之道難,自認做不到,尤其是嚴以律己方面,對己方面,不虛偽衣冠禽獸難,昨日和小蝶發生那種關係,今日公開給大家,否則心靈煎熬。」下面有尖酸的評論說:呵呵,還當她是女兒呢。小蝶是微博用戶「小野寺樺戀」的「虛擬女兒」,一個酷似真人外形漂亮的實體娃娃。
  • 中國情趣電商元老「春水堂」,要做「小米價格、蘋果品質」矽膠娃娃...
    而今年9月起,春水堂開始量產銷售矽膠娃娃,預計明年賣6萬個,收入3.6億人民幣,到2023年,預計銷售可達30萬個,收入20億人民幣。賣30萬個是什麼概念?藺德剛給了我們一個數據作為參考:目前,全球實體娃娃(不含人工智慧)年銷量是200萬個,包括TPE和矽膠兩種材質。而他的目標是實現年銷量50萬個,佔據全球25%的份額,毛利率達到40%。
  • 矽膠娃娃為什麼用爽身粉?
    矽膠娃娃為什麼用爽身粉?因為液體矽膠固化以後表面是有阻力的,且一些性能比較差的產品表面可能會存在粘手的狀況,所以矽膠娃娃需要用爽身粉來增加矽膠的光滑效果,且避免粘手情況,給矽膠娃娃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矽膠娃娃原料液體矽膠矽膠娃娃是通過用液體矽膠來製作而成的,在液體矽膠成型的過程中至關重要,細節沒有做好很有可能導致矽膠娃娃製作出來後效果不理想
  • 「前浪」永遠搞不懂,「後浪」為何花大價錢養BJD娃娃
    此文為「BJD娃娃」花費篇。養一個「娃」要花多少錢?「不敢想,每年基本要上萬。」作為一個擁有14個「娃」的「娃娘」,94年的女孩沫沫不敢回憶自己在「養娃」上到底花了多少錢。你以為這個「娃」是我們自己親生養的「熊孩子」嗎?
  • 暗訪矽膠娃娃體驗館:換顧客不消毒
    近期全國多地出現大量「成人體驗館」,大都不設門頭,通過網絡拉客後,利用矽膠娃娃提供經營性服務。記者暗訪發現娃娃會被「共享」,不消毒,衛生狀況觸目驚心。看準了廠兄廠弟們的生理需求,李博(化名)在深圳龍華區富士康廠區附近開了一家名為「愛愛樂」矽膠娃娃體驗館,在網上走紅。其經營模式引發人們關注。有網友質疑,這家店合法嗎?6月24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華監督局民治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暫未接到關於這家矽膠娃娃體驗館相關的投訴。這家店是用自己的矽膠產品,讓別人來體驗。
  • 如何修補矽膠實體娃娃?
    在使用企諾實體娃娃過程中往往因為不注意養護,對娃娃造成永久性損傷,矽膠相對比較柔軟,而且娃娃體重過高,局部受力過大容易造成矽膠破裂,一般如果破裂程度較大可以聯繫企諾客服返廠維修,如娃娃表面出現小面積損傷的情況,可以選擇自行修復,以下為大家分享矽膠娃娃修復小技巧首先準備好矽膠粘合劑
  • 「共享矽膠娃娃」生意火爆:不限次數,按時收費,你敢體驗嗎?
    矽膠娃娃是一種私密的、仿真人的成人用品。大多是按照少女1:1的比例,用矽膠材料製作而成。矽膠娃娃造型逼真,觸感輕柔,皮膚與真人相似,且富有彈性。在日本,廣受宅男喜愛。但因其售價高昂,國產的全矽膠娃娃單個就超過10000元人民幣,而日本進口的更是高達30000元以上!正因價格昂貴,有人看到了商機,建立「成人體驗館」,將矽膠娃娃打扮成真人模樣,供顧客體驗。
  • 實體娃娃能治癒孤獨嗎?或許,是這樣的
    在電影《充氣娃娃之戀》中,瑞恩·高斯林扮演了一個在孤獨和社交焦慮中掙扎的可愛的年輕人拉斯。在電影中,他購買了一個充氣娃娃,並與它建立了一種甜蜜但不尋常的友誼。他從朋友、家人和鄰裡那裡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而不是嘲笑。
  • 「矽膠娃娃體驗館」走紅,記者暗訪發現……
    近期全國多地出現大量「成人體驗館」,大都不設門頭,通過網絡拉客後,利用矽膠娃娃提供經營性服務。深圳龍華區富士康廠區附近名為「愛愛樂」的矽膠娃娃體驗館就是其中一家。該店的老闆李博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盈利不是他開這家店的第一目的,他更多是解決工人們的需求。記者在店內牆壁上看到貼有警告標語,「試用必須使用安全套」,試用需收取一定費用,188元/小時。
  • 養BJD娃娃比帶個真的還費事
    耍事·搶娃  為當媽 網上「打仗」搶娃娃  2005年夏天,廖魚帆花了將近600美元,從網上將「大兒子」陣從韓國「抱」到了成都。「迷上BJD娃娃不久,我就告訴自己只買一個就收手。」  對於廖魚帆來說,「領養」(耍家將買娃娃稱為領養)每個娃娃都像打仗,她的幾個「兒女」幾乎都是這樣搶來的。  耍事·養娃  養娃娃 衣服都準備了四五箱  歷經艱辛把娃娃接回家,僅是「娃媽」和「兒女」緣分的開始。在「娃友」看來,「養娃」是「需要用一生來完成的事業」。
  • 「共享矽膠娃娃」安全嗎?傳染病專家稱存在各類性病感染隱患
    但是,在傳染病防治方面,矽膠娃娃的安全性就很難說了。     「共享娃娃」存在傳染病風險 新民晚報記者體驗稱,一些店家衛生條件堪憂,床單上滿是汙漬,娃娃身上也有肉眼可見的汙損。新京報記者體驗,在該店一間收拾過的體驗房間內,一個半裸的矽膠娃娃正躺在床上一張一次性床單上,其身體上殘留著少許黑點汙垢,記者嘗試用衛生紙擦拭,發現反而越擦越多。     梅毒、淋病都可能通過體液接觸傳播,那麼共享矽膠娃娃會發生感染嗎?
  • 男人買充氣娃娃都是用來幹什麼的?請看這片兒
    以前在微博看到過這麼一條新聞: 家中無女人,父子倆養了七個矽膠娃娃。 但習慣獨來獨往的他,性格也越來越孤僻。 這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社交恐懼症吧—— 比如在看到女孩時,拉斯會緊張的將手中的花給丟掉。 和這張表情包簡直一毛一樣。
  • 不是男性才有娃娃,90後把「充氣的娃娃」當女兒,一起睡覺逛街!
    小陶害怕自己越來越孤獨,於是就在網上買了一個仿真娃娃,平時不工作的時候還會帶著娃娃去外面逛街。在小時候,小陶就幻想過這樣的場景:當她走進家裡的時候,有一個跟她差不多大的娃娃正坐在沙發上,等她下班回來一起看電視。這樣的場景,她幻想過很多次。
  • 這屆後浪,有人開始花數十上百萬買娃娃養了
    就像當代都市青年一邊崇尚「不婚不育保平安」,一邊又養起了娃。不過,這個娃不是活蹦亂跳的「四腳吞金獸」,而是捧在手心的BJD娃娃。花幾千塊錢買一個樹脂娃娃,又花幾萬給娃娃裝扮?你或許無法想像,但他們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