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丨「空中絲綢之路」架起抗疫命運紐帶

2020-09-13 中國一帶一路網

新冠疫情的蔓延給全球航空業蒙上陰影。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業將損失4190億美元;另外,全球將有3200萬個與航空相關的崗位被裁掉,到目前為止全球已有23家航空公司倒閉。

面臨重重困難的全球航空業如何抱團取暖?各大航空公司應如何自救?中國如何與「一帶一路」國家打造「空中絲綢之路」,讓全球經濟儘快走出寒冬?9月8日,第二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峰會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討論。

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崔曉峰指出,自2013年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民航在航空運輸政策協調、航空安全和安保技術標準合作、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對接、便利化外部政策環境溝通四個方面建立了對接機制,形成了區域合作的新模式。

據悉,目前,中國已與96個「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籤署了政府間航空運輸協定,在疫情期間仍與其中45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著國際定期客貨運航班,為「一帶一路」合作架起了安全、快捷、高效的空中橋梁。

通過「空中絲綢之路」,中國向很多沿線國家提供了支持與幫助。崔曉峰介紹,疫情期間,中國民航共向47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抗疫援助,累計運送防疫物資超過1700噸。8月底,中國民航每日航班量超過1.3萬班,恢復至疫情前九成。

「目前,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每周運營貨運1068班,是疫情發生前的2.6倍。」崔曉峰說,這些航線航班成為「一帶一路」國家攜手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和「命運紐帶」。

崔曉峰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中國民航率先恢復,發展態勢持續向好,有力支持了「一帶一路」建設。接下來,中國民航願與各國民航當局和利益相關方,在航空運輸疫情防控、航空運輸市場恢復、臨空產業經濟發展等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空中絲綢之路」越建越寬。

2014年1月,河南民航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收購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空公司35%的股權,成功架起了鄭州-盧森堡的「空中絲綢之路」;當年6月,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空公司開通首條鄭州至盧森堡全貨機航線。由此,鄭州逐漸變成「空中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國際航空貨運樞紐。

河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強表示,近年來,河南以「空中絲綢之路」建設為引領,形成了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協同並進的開放新格局。今年1-7月,全省進出口增長7.2%,逆市上揚,高於全國10.9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五位。其中,進口增長16.9%,高於全國19.5個百分點。

疫情防控期間,河南省「空中絲綢之路」不斷航、不停飛,已成為盧森堡及歐洲其他地區的「生命線」。1-8月共運營近4000班貨機,貨運吞吐量約佔全國的4%,同比增長21.7%,增速居全國大型機場首位。其中,跨境電商國際貨運包機1800餘班,貨運吞吐量同比增長325%。

盧森堡大公國駐上海總領事VincentHieff表示,「空中絲綢之路」對他和他的妻子都非常特別。「當前,來中國是非常困難的,我花了幾個月試圖訂機票來中國,但是一直沒能成功。但由於中國和盧森堡之間的空中橋梁,我最終搭乘盧森堡貨航來到了中國。」

Hieff對中國在疫情期間為盧森堡提供的幫助表示感謝。「盧森堡是一個很小的內陸國家,但由於有這條『空中絲綢之路』,我們和河南省開展了抗疫合作,令我們獲得了很多來自中國的醫療物資,我想再一次真誠地感謝各位在危機中對我們的支持。」

黃強指出,河南正在加快推進鄭州機場三期工程建設,提升航空貨運保障能力,打造空空轉運中心和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全面構建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空中經濟廊道。河南省還將加強金融領域的合作,力爭打造中部區域的金融中心。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駐中國首席代表、北亞地區副總裁馬濤表示,根據國際航協的預測,到2024年全球航空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中國的恢復相對要快於全球的速度,大概在2022年-2023年,這是因為中國的國內運輸佔到90%,國內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航空業率先回暖

「此次疫情的發生,從其初期影響程度來看,遠超過之前民航業遭遇的歷次危機。」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展計劃司副巡視員張清說。

目前,全球民航總體呈現緩慢恢復態勢。根據國際民航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客運量預計同比下降52%至59%,全球航空公司客運收入損失預計3220億美元至3620億美元,全球交通量預計將在2022年恢復至2019年的水平

在疫情之下,中國民航在全球率先實現反彈,行業總體運輸規模穩健回升。張清指出,今年7月,中國民航完成運輸總周轉量48.8億多公裡,是今年2月的2.7倍,行業生產降幅不斷收窄,7月運輸總周轉量同比降幅為39.3%,較2月回升了34.6個百分點。

「今年7月,成都、深圳、重慶、鄭州等千萬級機場,旅客吞吐量恢復到去年同期八成以上,南昌、鄭州、杭州、深圳、寧波等7個機場貨郵吞吐量同比增速超過10%,其中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同比增速達到23.9%。」張清說。

根據監測數據,中國民航生產運輸近期仍在加速發展,8月底中國民航日均旅客運輸量達160萬人次左右,同比恢復至去年同期近八成,其中國內航線同比恢復至去年同期近九成,客座率升至75%左右,中國民航的恢復步伐處於全球前列。

張清表示,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19年中國航空運輸服務貿易總額446億美元,其中進口305億美元,出口141億美元,我國航空運輸服務貿易進口額是出口額的2倍以上,中國民航在國際運輸服務市場仍具有很大的潛力。

衣索比亞航空大中華區總經理、中國區首席代表泰德表示,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後,埃塞航在遵守中國民航局相關防疫要求的前提下,逐步恢復更多往來中國的航班。目前,每周運營往來廣州、上海、香港的航班,還即將恢復往來成都的航班。

隨著疫情的好轉,泰德期待能夠恢復更多前往中國的航班。「我們很高興看到北京首都機場也正在陸續恢復國際航班,希望能儘快恢復埃塞航在北京的客運航班,希望通過阿迪斯阿貝巴這一航空樞紐,架起中國首都與『一帶一路』沿線非洲國家的節點城市橋梁,促進中非貿易往來,為中非人民帶來更多便利。」

疫情下坐飛機還安全嗎?

「航空客運需求在4月份觸底後開始初現復甦跡象,但到7月底仍然低於去年同期水平的80%。」馬濤指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旅行限制措施的出臺,國內和國際航空旅行陷入停滯,2020年4月份的客運需求同比斷崖式下降94.3%。

他指出,全球客座率現在處於歷史上最低水平,7月,國內客座率為63.3%,國際客座率是46.8%。其中,中國國內的客座率恢復到74%,而美國的國內客座率只有20%。航空公司為了生存試圖以比較低廉的價格刺激市場需求,5月,國內市場機票價格同比下跌了23%,國際票價受供需不平衡的影響下降的幅度不大。

馬濤指出,國際航空業的恢復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包括各國的出入境政策、隔離政策和旅行禁令、乘客的信心等。「當前,消費者的信心恢復遠沒有商業信心那麼有力,消費者對於自身的經濟狀況和下半年的經濟形勢持謹慎的態度,此外,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很多旅客擔心在飛機上被傳染。目前來看,坐飛機感染的機率很低。」馬濤說,根據科學研究報告,飛機高效空氣過濾除菌效率可以達到99.93%,機艙內2分鐘就會更換一次新鮮空氣,機艙內的空氣品質優於辦公室,也遠遠超過超市和商場,再加上戴口罩和社交距離等限制措施,人們可以放心乘飛機。

阿聯航空公司中國區總經理李旬表示,在3月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阿聯航空每天都執飛一班前往北京的航班,7月恢復了每周一班前往廣州的航班,不幸的是每個航班上都有一兩個確診病例。但他說,阿聯航空對周邊乘客進行流調後發現,確診病人周邊坐的前三排、後三排、前五排、後五排沒有確診和感染,這從一個側面印證飛機旅行其實是安全的。

客機飛貨班「全球帶貨」

國際疫情形勢嚴峻,客機出現大幅度停擺,傳統的客機腹艙運輸受阻,航空公司紛紛拋出「客改貨」航班,配以全貨機、包機等航班實現「全球帶貨」。

「從疫情初期的海外搶購物資回國,到海外疫情暴發運送物資出口,再到國內的復工復產,航空貨運業務一直奮戰在第一線,從來沒有停歇過。」中國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洪巖說,國貨航積極配合全國疫情防控統籌安排,安排了99架特殊任務的貨運包機,運輸防疫物資近萬噸。

此外,王洪巖指出,2月7日,國航在行業內首開了「客機貨班」的先河,為企業提供了貨物出國的新路。截至8月底,國航開通了77條國際「客機貨班」航線,飛行航班5000多架次,運輸物資11.6萬噸,有效緩解了因客機停飛所帶來的空中運輸緊張的瓶頸。

順豐航空有限公司總裁李勝表示,隨著抗疫重點向復工復產階段轉移,順豐將業務重點從國內調整到國外。截至8月,順豐航空貨運量達到44萬噸,同比增長超過50%。整個順豐集團的航空貨運量超過100萬噸,同比增長30%,這主要是受到客機腹艙運輸受阻的影響。

此次疫情亦暴露出中國在航空貨運能力方面的短板。「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貨運航空的發展同中國經濟發展有點不匹配。」李勝指出,目前,中國的航空貨運能力滯後於整體經濟發展,無論是在此次疫情應對過程中,還是在助力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出海發展中,都有一些差距。

「中國全貨機數量目前是176架,而國際幾大巨頭中任何一家的全貨機數量都超過了中國全國的全貨機數量。」李勝透露,「十四五」期間,順豐集團將規劃超過100架全貨機,力求填補這一短板。此外,順豐集團還在積極部署無人機貨運。

今年9月,國家發改委、民航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航空貨運設施發展的意見》,提出要轉變「重客輕貨」觀念,推進機場客貨並舉、協同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貨運樞紐。李勝對這一提法感觸頗深,他說,貨運航空的發展對於國家打造安全可控的國際供應鏈至關重要,這無論對於加速中國企業出海,還是保障中國經濟長期發展,都是勢在必行的。

「疫情中,國家認識到航空貨運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作為航空貨運企業,我們要努力將企業做優做強,為縱向發展和橫向聯合打好基礎,為構建國家安全可控的國際供應鏈打好基礎。」王洪巖說。

李勝表示,未來兩年,順豐將在湖北鄂州建成我國第一個以貨運功能為主的機場,其功能定位是貨運樞紐和客運支線機場,這將有助於完善我國航空貨運機場系統,並促進國際航空口岸功能的提升。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作者/鄭青亭

責編/黃格

投稿/糾錯: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們:hr@yidaiyilu.gov.cn

相關焦點

  • 中國航空業率先回暖「空中絲綢之路」架起抗疫命運紐帶
    中國如何與「一帶一路」國家打造「空中絲綢之路」,讓全球經濟儘快走出寒冬?9月8日,第二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峰會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討論。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崔曉峰指出,自2013年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民航在航空運輸政策協調、航空安全和安保技術標準合作、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對接、便利化外部政策環境溝通四個方面建立了對接機制,形成了區域合作的新模式。
  • 中國編織「空中絲綢之路」
    6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盧森堡首相貝泰爾時強調,要深化雙方在「一帶一路」建設框架內金融和產能等合作,中方支持建設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   編織「空中絲綢之路」,令「一帶一路」建設覆蓋的維度愈加廣泛,不僅連接大陸與海洋,還在蔚藍天空中架起新的合作橋梁。   「鄭盧」結緣已三年   2014年6月27日下午,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空公司(以下簡稱「盧貨航」)的波音747-8F全貨機「鄭州號」滿載歐洲商品,降落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
  • 暖心卡航 架起中卡空中橋梁
    架貨運包機馳援中國,向全球一線醫護工作者和教師分別送出10萬張、2.1萬張免票……卡航機隊「硬核」行動,確保空中橋梁不斷這一暖心而「硬核」的舉動,架起了一座連接中卡的空中橋梁。卡達航空在疫情暴發後雖然暫停了多哈至中國大陸的客運航線,但仍繼續運營多哈至上海、廣州的貨運航線。該公司不僅是首家承諾在全球範圍內為中國駐外使領館開闢綠色通道的外航,還是首家執飛全貨運包機馳援中國的外航。2月21日,卡達航空更是派出5架貨機執飛多哈至北上廣的航班,免費承運卡達航空集團捐贈的300多噸應急醫療物資。
  • 搭建中阿共同抗疫的「空中橋梁」
    阿根廷是地理上距離中國最遠的國家之一,來往於中阿的物資直航築起一座「空中橋梁」。阿根廷飛行員比羅介紹說,為了提供運力和效率,飛機採取改裝座椅、增加網罩等方式,使運載量提升80%;飛機在中國接到物資後,力爭以最快速度返航。「這是一段特殊的旅程,是為了挽救更多生命的必要舉措。我們非常自豪能夠承擔這項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阿兩國積極開展抗疫合作。
  • 東航:奮勇擔當打通空中戰「疫」大動脈
    東航集團堅決貫徹習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重點圍繞「中央決策部署、旅客服務保障、員工關愛防護」三條戰線,全面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創造多個第一:除夕夜執行民航第一班醫療隊包機,3月12日執行我國第一班援外醫療專家組及物資包機,執行全民航最多的抗疫包機,先後承運近2.3萬名醫護人員和近7萬噸物資,執行涉及防疫的各類運輸航班2.4萬架次,其中包括近1000班各類抗疫人員和物資包機,抗疫航點遍及全國各地及全世界
  • 聚焦全球科學抗疫 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一文了解→
    聚焦全球科學抗疫國內外科學家、專家匯聚一堂開展和討論關於公共衛生、青少年教育、生態文明等話題這場重要會議還有什麼你不了解的?一文閱讀↓什麼是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起的專門為促進公眾科學素質而召開的全球性會議。
  • 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凸顯中非命運共同體的特殊意義 宣講家網評論
    由於中國是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的倡議發起方之一,所以這次峰會可謂是疫情之後中國的首個「主場外交」。而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召開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對於中國、非洲乃至國際社會都具有特殊的意義。首先,全球抗疫將是一場持久戰,中非需要深化抗疫合作才能共克時艱。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發表了題為《團結抗疫 共克時艱》的主旨講話,強調了「四個堅定不移」,擺在首位的即是「堅定不移攜手抗擊疫情」。
  • 中國網「大使談抗疫」中英文專題
    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時發布疫情信息,分享防控、診療經驗,展現出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在做好國內防疫的同時,中國陸續向伊朗、日本、韓國、義大利、西班牙等疫情嚴重地區提供防護醫療物資和人員協助,受到國際社會點讚。境外輿情既有對中國防疫抗疫的客觀肯定,也有根植於意識形態偏見的傲慢批評,那麼,其他國家如何評價中方為此作出的努力和貢獻呢?
  •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為這個重大國際展會發表視頻致辭,傳遞哪些鮮明...
    2013年10月,習近平在擔任中國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東南亞國家時,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了題為《攜手建設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的演講。在今年開幕式的致辭中,習近平主席說,7年來,中國-東協關係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他提出:中方願同東協一道,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
  • 第二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峰會」外事服務與ASRICA
    2020年服貿會唯一一場航空領域論壇」第二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峰會」,於2020年9月8日在國家會議中心圓滿舉行成功。峰會以「聚合空中絲路臨空大產業、共建航空經濟合作新平臺」為主題,共同商討後疫情時代與新國際形勢下,在中國境內與國際上航空關聯產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圍繞多個熱點話題,進行深入研討,分享應對思路和方案。
  • 與世界人民攜手抗疫,中國步履堅定
    與世界人民攜手抗疫,中國步履堅定 2020-11-27 18:47:59 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國利益緊密相連,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誰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或置身事外。眼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範圍蔓延。在陰霾籠罩的時刻,中國一直堅定而自覺地與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緊緊地站在一起抗疫,贏得了世界上有良知國家和人民的敬重與感動。  與世界人民攜手抗疫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中國的實際行動。
  • 藍虎大使就中國發布抗"疫"白皮書在哥倫比亞《時代報》發表署名文章
    中國網7月4日訊 據中國駐哥倫比亞使館微信公眾號消息,7月3日,駐哥倫比亞大使藍虎在哥第一大報《時代報》發表題為《中國在行動——中國發布抗「疫」白皮書》的署名文章,介紹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情況和抗「疫」國際合作,呼籲攜手應對疫情,在後疫情時代加緊恢復各領域合作。
  • 抗疫巾幗丨「鏗鏘玫瑰」綻放廣東高速建設工地
    抗疫巾幗丨「鏗鏘玫瑰」綻放廣東高速建設工地金羊網  作者:王丹陽 沈高 譚婉瑩  2020-03-09 在男人佔絕對數量的高速公路建設工地上
  • 肖雲儒:同此涼熱丨賈平凹主編《共同戰「疫」》提前看
    《共同戰"疫"》由賈平凹擔任主編。今天,我們推出肖雲儒先生的文章《同此涼熱》,《共同戰"疫"》讓您提前看。這些年在「一帶一路」各國跑著,有意無意結交了許多朋友。《長安與羅馬》真的很精彩,很受關注。央視在好幾天的新聞聯播中都做了預告,後來西安和其他一些媒體也紛紛播出。△義大利·羅馬 丨 保羅、聶紅梅與作者在羅馬保羅在大學學的是漢語,專攻中國文化,寫過研究《道德經》的論文。三年前還給我寄來一個尋找王羲之《蘭亭序》原跡的故事片劇本,用的是古、今穿越的手法。
  • 通航飛出抗疫新戰線
    戰「疫」一線顯神威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湖北作為嚴重疫區,在抵抗疫情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疫區重點醫院的救援物資、醫療裝備、救援人員等紛紛告急。全國支援湖北的醫療物資由於物流、管理等問題而無法高效及時派送到一線。
  • 【致公科普·抗疫篇】黑死病——鼠疫
    【致公科普·抗疫篇】黑死病——鼠疫 2020-06-24 0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鄭盧「空中絲路」連結全球
    張明超說,在此背景下,盧森堡貨航與中原龍浩航空的「幹支銜接」,不僅助力全省外貿發展,更為全球抗擊疫情提供著中原力量,向世界傳遞著戰「疫」必勝的信心。生態鏈——「速度造就卓越城市。」縱觀全球城市的更迭與沉浮,城市的輪廓與命運都取決於交通運輸方式的變革,速度造就了卓越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