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一、北大畢業生,超過四分之三的人都進入了體制內,是不是教育資源的浪費?
根據北京大學發布的就業報告顯示,2019年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內工作。這個數據讓很多人感到非常吃驚。畢竟,北大的學生被社會寄予了厚望,怎麼能夠像普通人一樣,進入體制內上班呢?這不是埋沒人才嗎?
但其實,清華、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內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之前還有清北的碩士畢業生考取街道辦等基層崗位,或者進入中學當老師的情況,只是當時爆出的數據是個例,遠遠沒有這個四分之三來得震撼。
很多網友表示不理解,認為清北畢業生這些年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資源,應該有更大的抱負,而不是畢業後就進入體制內養老。這些網友覺得,這不但埋沒人才,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持有這種想法的網友不在少數,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對體制內工作的認識,還停留在過去的印象中。
以往,人們對於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大多都是仰視,認為他們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就應該做出跟平常人不一樣的選擇。比如,應該參加科研項目,或者創業成為行業大佬,像創立百度的李彥宏一樣。人們對清北畢業生的期望過高,以至於得知他們進入體制內,都感覺非常的遺憾,認為他們的選擇落入了俗套。
但是,每個人都有選擇職業的權利。北大的畢業生進入體制內,也不一定就是為了養老。是不是教育資源的浪費,還要看以後的改變,看他們能夠為這個社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就像有學霸說出實話,一語道破進入體制內的原因,不過是權衡比較,擇優入職。
二、體制內的工作到底有什麼吸引力,能夠引得天之驕子蜂擁而至?
此次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內之所以能夠引起這麼大的反響,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要知道,放在幾年前,進入體制的名校生並不多。名校生的出路,大部分是選擇出國,或者進入超一線的大公司、跨國公司等。
當然,這幾年985和雙一流院校的畢業生進入體制內已經成為常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體制內的薪資待遇有了很大的改善
從薪資待遇上來說,原來的公務員薪資並不高,而一線大企業、跨國公司的薪資待遇普遍比較高,發展前景也很好。
出國更不用說了,無論是薪資待遇,還是未來的發展前景,都比國內要好很多。所以以前的出國潮非常的火。
但這幾年,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實力不斷提升,國內的就業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體制內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就像之前很多清北碩士進入街道辦一樣,也是因為基層公務員的工資有了很大的提高,崗位的晉升渠道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在經濟發達的江浙滬以及廣東、深圳等地,基層公務員的收入比當地的一線企業、外企都要高。
2.穩定帶來的職業安全感
現在很多的企業都在裁員,已經沒有所謂的穩定。無論是行業還是企業,都是奉行優勝劣汰的原則。個人做得好,還要看公司未來能不能發展好,做得不好就直接被淘汰,不穩定因素太多。
但是無論經濟環境如何,體制內的工作崗位都是非常穩定的,不用擔心裁員,也不用擔心降薪。這種穩定帶來的職業安全感,是那些企業所無法給予的。
兩相對比,體制內工作的優勢非常明顯。
3.朝九晚五帶來的幸福感
在企業上班,什麼996、007讓很多人感到非常疲憊。加班也是家常便飯,有些人甚至常年無休,工作強度非常大。但是在體制內就不一樣了,體制內的工作作息時間非常正規,不但朝九晚五,還有雙休,節假日也正常放假,幾乎沒有加班。
對於亞健康嚴重的現代人來說,能夠正常上下班,雙休、節假日帶薪休假,都是非常幸福的事情。雖然不加班沒有加班費,但是這部分的收入跟個人的健康來比,大部分人都還是會選擇好好休息的。
三、不是人人都適合體制內工作,選擇工作要理性
現在很多人都想去體制內上班,這已經成了一種趨勢,畢竟體制內能夠給個人帶來的好處,實在是顯而易見。但其實,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去體制內上班,也不是人人都能進入體制內工作。選擇工作,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
1. 從專業角度講,要考慮自己的專業是否適合進入體制內。
如果是工科技術性的專業,選擇了進入體制內工作,基本上就與自己所學的專業無緣了。也就是說,對這部分人,如果選擇進入體制內,根本發揮不出自己的技術優勢,體現不了自己的技術價值。而且做自己不擅長的工作,未來的成就也會非常緩慢。
2. 從自己的職業規劃來看,還要考慮自己想要什麼。
很多人進入體制內求穩定,但是還有很多人想要創一番事業,不想一輩子在體制內混日子。如果跟風隨大流進入了體制內,慢慢也會消磨自己的意志。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如何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呢?
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進入體制內不一定就是最優的選擇。是否進入體制內,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優勢、劣勢、職業規劃理性選擇,萬不可盲目跟風。
其實,無論在什麼行業、在什麼崗位,只要你願意付出努力,都能夠有所得。幸福是自己創造的,而非只有體制內才能有幸福感。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大學心理教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籤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了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