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學家研究,地球目前已進入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每1分鐘就有一個物種消失在地球上。如果地球上最後只剩下一男一女,需要多久他們才能恢復目前的人口數量?這是曾引起熱議的一個腦洞,不過科學家也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因為近親繁殖導致的基因缺陷是概率問題。如果將腦洞換成某個物種只剩下一對,那它們的種群還能延續嗎?
答案是能!一對叫「亞當(Adam)」和「夏娃(Eve)」的竹節蟲,從2003年至今,已繁殖了9000多隻成蟲和上萬個卵,成蟲也超過了三代。這並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真實存在的——豪勳爵島竹節蟲。
地球上最稀有的竹節蟲,頭像蝗蟲、腿像螳螂!
豪勳爵島竹節蟲(學名:Dryococelus australis),英文名:Lord Howe Island stick insect,又被稱為「樹龍蝦」、「地上的龍蝦」,屬於昆蟲綱-竹節蟲目-竹節蟲科物種,是澳大利亞特有的一種大型竹節蟲,曾廣泛棲息在澳大利亞東部的豪勳爵島上。
對於一隻昆蟲來說,被人稱為龍蝦,那其體型必須非常大。從外形上看,豪勳爵島竹節蟲的頭部看起來就像蝗蟲,腿部更像是螳螂的腿,感覺就像是蝗蟲和螳螂「混血」的後代。其成蟲為黑褐色,體長約12—15釐米,體重18-25克,有著堅硬的腹部和六條長腿,雄性後腿特別粗壯。而且豪勳爵島竹節蟲和竹節蟲家族其他成員不同,它不會飛(無翅,不過跑起來賊快),而且生活在地上。通常夜間活動,白天則躲在小樹洞中,僅以一種灌木為食。
豪勳爵島竹節蟲的名字源於豪勳爵島。豪勳爵島是距澳大利亞雪梨東北約800公裡的一個火山形成的小島,面積只有14.6平方公裡,於1788年2月17日被英國海軍上尉亨利·波爾發現,因此小島被命名為「豪勳爵島」。後來他還在豪勳爵島東南20公裡處發現了一塊類似『金字塔』的海巖,高度達562米,所以將其命名為「波爾的金字塔(Ball's Pyramid)」。4年後,波爾完成航行任務回到英國,回去的同時還抓了幾隻豪勳爵島上發現的奇異竹節蟲,於是豪勳爵島竹節蟲開始為人類所知,當時被視為體型最大、最重的竹節蟲,故又被稱為「樹龍蝦」。
消失80年再現人間,拉撒路現象!
豪勳爵島被發現後,島上分布著很多竹節蟲,曾一度被漁民抓來做魚餌。1916年,澳大利亞著名的昆蟲學家亞瑟·李(Arthur Lea)參觀了該島,並描述在一個樹洞中看到多達68隻竹節蟲。
但這情況在1918年後就開始變了。「Makambo」號運輸船在豪勳爵島附近擱淺,船上的老鼠上島了。作為一種不會飛、又沒有什麼防禦能力的大型竹節蟲,在老鼠看來,這絕對是最美味的食物了。在短短兩年內,老鼠基本啃光了豪勳爵島的竹節蟲,估計連蟲卵都沒有放過。而人類最後一次看到島上有活的豪勳爵島竹節蟲是在1920年,之後就再也沒有發現竹節蟲的蹤跡。在1930年,科學家宣布豪勳爵島竹節蟲滅絕。
在1964年,一群登山者冒險登上了「波爾的金字塔」,這也是該島自發現後第一次被成功登頂。登山者登頂過程中拍了一些照片,發現拍到了一隻豪勳爵島竹節蟲的屍體。後來有人再次登島,也有人發現了豪勳爵島竹節蟲的屍體,但沒有存活的。
直到2001年,澳大利亞科學家大衛-普裡德爾(David Priddel)和尼古拉斯-卡萊爾(Nicholas Carlile)決定到「波爾的金字塔」上尋找是否還有活的竹節蟲。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們在島上一個千層樹(Melaleuca)附近發現了24隻豪勳爵島竹節蟲。豪勳爵島竹節蟲時隔80年再現,這消息引起了很多科學家的關注,稱其為「拉撒路物種(Lazarus taxon,指某些被已經認為消失的物種又再次出現的神奇現象)」。
發現活體竹節蟲後,科學家想抓幾隻回去進行人工培育,但不確定它們是否離開該島後還能存活。而且這是世界上僅存的大型竹節蟲群體,每一隻都彌足珍貴。經過各種論證和澳洲當局批准,在2003年,科學家從這裡帶走了其中4隻竹節蟲進行人工培育。一對送去雪梨培育中心,一對送去墨爾本動物園(Melbourne Zoo)。但雪梨那對竹節蟲沒多久就死了,而墨爾本動物園的「亞當」和「夏娃」則成功存活下來,並開枝散葉,有了孩子、孫子、重孫子等等……至今已有9000多隻成蟲。
它們是怎麼過去的?至今仍是個謎!
按邏輯來說,「波爾的金字塔」是光禿禿的一塊海巖,植被極其稀少,猶如荒漠。原本生活在豪勳爵島、以灌木為食的竹節蟲是如何穿越中間的茫茫大海呢?畢竟兩個島嶼之間相距23公裡,而且豪勳爵島竹節蟲又不會飛。科學家的一個猜測是,它們是被鳥類當成築巢材料攜帶過去的。
不過有些科學家擔心這些存活的竹節蟲可能是新的物種,因為培育出來的竹節蟲從和過去的標本對比,它們腿較瘦、脊椎較小、顏色更深。不清楚它們是否一直就生活在「波爾的金字塔」島上的還是被鳥類帶過去的。隨後科學家將它們進行DNA比對,發現它們幾乎相同,差異僅不到1%。它們應該是同一個祖先起源後因環境演化不同的兩個種群,總體來說,它們是同一物種。
雖說豪勳爵島竹節蟲經過人工繁育,數量漸漸恢復,但要想重新野放,豪勳爵島的老鼠還是個問題。數據顯示,自老鼠登島後至今,共滅絕了5種鳥類和大約12種無脊椎動物,並仍然威脅著其他70種物種。而澳洲曾在2018年下半年給島上投放有毒穀物滅鼠,不過老鼠似乎還沒有完全滅絕。
結語:
對比大陸物種而言,島嶼物種無疑是更加脆弱的,特別是對諸如入侵物種之類的環境變化。它們在面對入侵物種時,簡直不堪一擊。豪勳爵島竹節蟲是如此,戈夫島的信天翁也是如此……但值得一提的是,豪勳爵島竹節蟲能夠在如此荒涼的棲息地中生存,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雖說昆蟲的命猶如螻蟻,得到的關注和鳥獸不能相提並論。但它們所需的棲息地不過是一個巴掌大的地方而已,要求也不算高。保護生態,不僅體現在保護的個體上,多樣性也很重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