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稀有的竹節蟲,不會飛,頭像蝗蟲、腿像螳螂,曾消失80年!

2020-12-03 八兩科學

據科學家研究,地球目前已進入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每1分鐘就有一個物種消失在地球上。如果地球上最後只剩下一男一女,需要多久他們才能恢復目前的人口數量?這是曾引起熱議的一個腦洞,不過科學家也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因為近親繁殖導致的基因缺陷是概率問題。如果將腦洞換成某個物種只剩下一對,那它們的種群還能延續嗎?

答案是能!一對叫「亞當(Adam)」和「夏娃(Eve)」的竹節蟲,從2003年至今,已繁殖了9000多隻成蟲和上萬個卵,成蟲也超過了三代。這並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真實存在的——豪勳爵島竹節蟲

地球上最稀有的竹節蟲,頭像蝗蟲、腿像螳螂!

豪勳爵島竹節蟲(學名:Dryococelus australis),英文名:Lord Howe Island stick insect,又被稱為「樹龍蝦」、「地上的龍蝦」,屬於昆蟲綱-竹節蟲目-竹節蟲科物種,是澳大利亞特有的一種大型竹節蟲,曾廣泛棲息在澳大利亞東部的豪勳爵島上。

對於一隻昆蟲來說,被人稱為龍蝦,那其體型必須非常大。從外形上看,豪勳爵島竹節蟲的頭部看起來就像蝗蟲,腿部更像是螳螂的腿,感覺就像是蝗蟲和螳螂「混血」的後代。其成蟲為黑褐色,體長約12—15釐米,體重18-25克,有著堅硬的腹部和六條長腿,雄性後腿特別粗壯。而且豪勳爵島竹節蟲和竹節蟲家族其他成員不同,它不會飛(無翅,不過跑起來賊快),而且生活在地上。通常夜間活動,白天則躲在小樹洞中,僅以一種灌木為食。

豪勳爵島竹節蟲的名字源於豪勳爵島。豪勳爵島是距澳大利亞雪梨東北約800公裡的一個火山形成的小島,面積只有14.6平方公裡,於1788年2月17日被英國海軍上尉亨利·波爾發現,因此小島被命名為「豪勳爵島」。後來他還在豪勳爵島東南20公裡處發現了一塊類似『金字塔』的海巖,高度達562米,所以將其命名為「波爾的金字塔(Ball's Pyramid)」。4年後,波爾完成航行任務回到英國,回去的同時還抓了幾隻豪勳爵島上發現的奇異竹節蟲,於是豪勳爵島竹節蟲開始為人類所知,當時被視為體型最大、最重的竹節蟲,故又被稱為「樹龍蝦」。

消失80年再現人間,拉撒路現象!

豪勳爵島被發現後,島上分布著很多竹節蟲,曾一度被漁民抓來做魚餌。1916年,澳大利亞著名的昆蟲學家亞瑟·李(Arthur Lea)參觀了該島,並描述在一個樹洞中看到多達68隻竹節蟲。

但這情況在1918年後就開始變了。「Makambo」號運輸船在豪勳爵島附近擱淺,船上的老鼠上島了。作為一種不會飛、又沒有什麼防禦能力的大型竹節蟲,在老鼠看來,這絕對是最美味的食物了。在短短兩年內,老鼠基本啃光了豪勳爵島的竹節蟲,估計連蟲卵都沒有放過。而人類最後一次看到島上有活的豪勳爵島竹節蟲是在1920年,之後就再也沒有發現竹節蟲的蹤跡。在1930年,科學家宣布豪勳爵島竹節蟲滅絕。

在1964年,一群登山者冒險登上了「波爾的金字塔」,這也是該島自發現後第一次被成功登頂。登山者登頂過程中拍了一些照片,發現拍到了一隻豪勳爵島竹節蟲的屍體。後來有人再次登島,也有人發現了豪勳爵島竹節蟲的屍體,但沒有存活的。

直到2001年,澳大利亞科學家大衛-普裡德爾(David Priddel)和尼古拉斯-卡萊爾(Nicholas Carlile)決定到「波爾的金字塔」上尋找是否還有活的竹節蟲。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們在島上一個千層樹(Melaleuca)附近發現了24隻豪勳爵島竹節蟲。豪勳爵島竹節蟲時隔80年再現,這消息引起了很多科學家的關注,稱其為「拉撒路物種(Lazarus taxon,指某些被已經認為消失的物種又再次出現的神奇現象)」。

發現活體竹節蟲後,科學家想抓幾隻回去進行人工培育,但不確定它們是否離開該島後還能存活。而且這是世界上僅存的大型竹節蟲群體,每一隻都彌足珍貴。經過各種論證和澳洲當局批准,在2003年,科學家從這裡帶走了其中4隻竹節蟲進行人工培育。一對送去雪梨培育中心,一對送去墨爾本動物園(Melbourne Zoo)。但雪梨那對竹節蟲沒多久就死了,而墨爾本動物園的「亞當」和「夏娃」則成功存活下來,並開枝散葉,有了孩子、孫子、重孫子等等……至今已有9000多隻成蟲。

它們是怎麼過去的?至今仍是個謎!

按邏輯來說,「波爾的金字塔」是光禿禿的一塊海巖,植被極其稀少,猶如荒漠。原本生活在豪勳爵島、以灌木為食的竹節蟲是如何穿越中間的茫茫大海呢?畢竟兩個島嶼之間相距23公裡,而且豪勳爵島竹節蟲又不會飛。科學家的一個猜測是,它們是被鳥類當成築巢材料攜帶過去的。

不過有些科學家擔心這些存活的竹節蟲可能是新的物種,因為培育出來的竹節蟲從和過去的標本對比,它們腿較瘦、脊椎較小、顏色更深。不清楚它們是否一直就生活在「波爾的金字塔」島上的還是被鳥類帶過去的。隨後科學家將它們進行DNA比對,發現它們幾乎相同,差異僅不到1%。它們應該是同一個祖先起源後因環境演化不同的兩個種群,總體來說,它們是同一物種。

雖說豪勳爵島竹節蟲經過人工繁育,數量漸漸恢復,但要想重新野放,豪勳爵島的老鼠還是個問題。數據顯示,自老鼠登島後至今,共滅絕了5種鳥類和大約12種無脊椎動物,並仍然威脅著其他70種物種。而澳洲曾在2018年下半年給島上投放有毒穀物滅鼠,不過老鼠似乎還沒有完全滅絕。

結語:

對比大陸物種而言,島嶼物種無疑是更加脆弱的,特別是對諸如入侵物種之類的環境變化。它們在面對入侵物種時,簡直不堪一擊。豪勳爵島竹節蟲是如此,戈夫島的信天翁也是如此……但值得一提的是,豪勳爵島竹節蟲能夠在如此荒涼的棲息地中生存,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雖說昆蟲的命猶如螻蟻,得到的關注和鳥獸不能相提並論。但它們所需的棲息地不過是一個巴掌大的地方而已,要求也不算高。保護生態,不僅體現在保護的個體上,多樣性也很重要。

—END—

相關焦點

  • 滅而復生:消失80年的竹節蟲,再被發現時數量僅存24隻!
    據科學家研究,地球目前已進入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每1分鐘就有一個物種消失在地球上。如果地球上最後只剩下一男一女,需要多久他們才能恢復目前的人口數量?這是曾引起熱議的一個腦洞,不過科學家也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因為近親繁殖導致的基因缺陷是概率問題。如果將腦洞換成某個物種只剩下一對,那它們的種群還能延續嗎?
  • 蟲子自斷的腿還會長出來嗎?
    這個現象在蝗蟲身上也很常見:蝗蟲如果後腿被抓住,也會自斷大腿逃跑。聽上去好像有自殘的傾向,但轉念一想,比起失去性命,自斷一臂逃脫也許是最好的選擇。那麼,蝗蟲斷掉的腿還會重新長出來嗎?正在被螳螂捕食的螽斯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知道昆蟲如果要生長變大
  • 一種神秘昆蟲,形似龍蝦的竹節蟲,一度被認為已滅絕80年後重現
    竹節蟲在全世界約有2200餘種,大多數的竹節蟲都像樹枝,但其中有一種形似龍蝦的竹節蟲——豪勳爵島竹節蟲,被認為是最神秘的昆蟲之一,一度被認為已滅絕80年後重現世間。昆蟲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中佔了超過50%,那豪勳爵島竹節蟲為什麼是最罕有的昆蟲之一?
  • 假面騎士01首播:蝗蟲螳螂上演對決大戰,令和首騎殺「螳螂」祭天
    在劇中,飛電是臨危受命,突然就變身成為假面騎士01,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飛電自身是不知道自己要成為假面騎士的。如果不是依茲拿出變身設備,這傢伙還在那裡表演搞笑藝人呢!第1集的戲份比較精彩,總體來說就是蝗蟲螳螂大戰,所以令和首騎士殺螳螂祭天。
  • 婆羅洲竹節蟲
    很迷竹節蟲,下面這些是婆羅洲雨林裡拍到的一些,很想知道他們名字,大部分卻沒有中文名,笨拙的對了一下圖鑑,照片並不清晰很多不能確定,疫情過了帶著圖鑑去看你們
  • 竹節蟲看起來可怕,其實對人無毒,而且有一項讓男人羨慕的技能!
    深海發光動物我們這次了解的這種昆蟲叫做竹節蟲,沒錯,就是像一節細長的枯竹枝或者一段乾枯的小樹枝一樣的昆蟲。竹節蟲是一種天性不愛運動的懶昆蟲,它們可以靜靜地待一個地方好幾個小時,一動也不動,好像入定的「老僧」,也像是在思考「蟲生」。由於運動少,竹節蟲的食物消耗量也小,只有與其體重差不多的蝗蟲食量的五分之一左右。
  • 面相最為兇猛竹節蟲,全身布滿利刺,若被扁竹節蟲刺到,像被針扎
    在昆蟲世界中,竹節蟲在全世界大約有2200多種,大多數種類竹節蟲的體型都比較修長,像一根小樹枝有利於它們躲藏,也有很多奇特的竹節蟲,例如這種體型不是修長,而且是全身布滿利刺,面相最為兇猛的竹節蟲——扁竹節蟲。
  • 面相最為兇猛的竹節蟲,全身布滿利刺,若被扁竹節蟲刺到,像被針扎一般
    在昆蟲世界中,竹節蟲在全世界大約有2200多種,大多數種類竹節蟲的體型都比較修長,像一根小樹枝有利於它們躲藏,也有很多奇特的竹節蟲,例如這種體型不是修長
  • Sbike動植物百科:世界最珍稀售價最高的十大昆蟲!
    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是地球上數量最龐大的動物群體。甲蟲、鳴蟲、鬥蟲、螳螂等昆蟲也是從無爬蟲種的熱門品種,此外還有標本收集的蝴蝶等,可謂無處不在。這裡就向大家推薦適中非常稀有、價格很高的昆蟲種類,一起來看看吧!
  • 現存世界最長昆蟲,神秘的中國巨竹節蟲,脫皮後第二天必然是晴天
    昆蟲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人類已知的昆蟲有100餘萬種,但仍有許多種類尚待發現,而現存世界上最長昆蟲屬於竹節蟲,其中最長竹節蟲是一種名為——中國巨竹節蟲,全長超過62.4釐米,是現存昆蟲種類中的最長紀錄!
  • 科學家稱竹節蟲翅膀失而復得證明進化論有誤?[圖]
    研究者曾經認為,進化過程是不可以逆轉的,因此像翅膀一類複雜特徵不可能失而復得。但是根據最新出版的一份研究報告,一種類似小樹枝的竹節蟲(walking sticks)可能證明事實正好相反。懷汀說:「過去200年裡,人們一直認為,翅膀的進化是一次性的,但我們的研究顯示,至少在竹節蟲的進化歷史上,翅膀多次消失又出現。」特徵失去僅是表象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的這份研究報告挑戰了《進化論》的基本信條————昆蟲的翅膀只進化過一次;某種特徵退化之後將永遠消失。
  • 一隻蝗蟲20斤,這種鳥一天能吃180隻蝗蟲,它也搞不定
    1991年,美國的《世界新聞周刊》竟然在頭版刊登了這張明信片中的照片,聲稱一位名叫吉斯勒的農民打死了一隻23磅重的巨型蝗蟲,不過,這一次,大多數人不太相信照片中的蝗蟲是真的。然而這份報紙並沒有死心,1992年又發布了這張照片,只不過文章的內容換了。這一次,讀者依然不買單。
  • 魔界每周一星——巨扁竹節蟲
    當竹節蟲6足緊靠身體時,更像竹節,喜愛灌木和喬木的葉片。有翅種類的翅多為兩對,前翅革質,狹長,橫脈眾多,脈序成細密的網狀。生活習性竹節蟲行動遲緩,白天靜伏在樹枝上,晚上出來活動,取葉充飢。竹節蟲在夜間活動,白天,它們只是靜靜地呆著。由於它們看上去非常像小樹枝,所以一般不會被敵人發現。
  • 6種消失多年的稀有物種,第4種僅在中國現身一次
    日本狼,曾經在日本地區分布的一種狼,是北海道狼的近親物種,也是體型最小的狼種,因傳染病以及人類的滅狼行動而逐漸瀕危稀有,最終走向滅絕,至今已消失了一百多年。瓜達魯貝美洲大鷹,這類稀有鳥類是一種獨一無二的鷹類,它是隼和鷹的同類,體型比鷹要大得多,其巨大的身軀看起來就像是一類遠古物種一般,遺憾的是這類稀有物種在20世紀後便消失不見了。北非紅麋羚,紅麋羚曾是非洲地區非常多的動物,後來因人類活動導致棲息地縮小,甚至是嚴重的濫捕行為導致了紅麋羚變得稀有,而生活在北部的紅麋羚亞種沒能倖存下來,至今已消失超過七十年。
  • 最令人討厭的「神蟲」蝗蟲,它幾乎是人類的「噩夢」
    該機器人通過連杆機構實現蝗蟲腿的仿生設計,實現了跳躍動作,功耗低。它能像蝗蟲一樣跳得又高又長,非常靈活。蝗蟲的遊動能力,除了水生昆蟲外,在昆蟲中也很少見。幼蟲3齡可遊7-12小時,5齡可遊13-28小時。蝗災爆發時,有人曾看到蝗蟲從長江以北遊到長江以南。這裡可以看到蝗蟲的生命力有多強。
  • 夜觀丨蟬蛻漸遠,竹節蟲襲
    它們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沒有利齒,沒有鋒利的爪子,身體脆弱,不能像螳螂一樣跳躍,不能像蜻蜓一樣飛翔,卻靠著千萬年來的進化本能驚險而順利地度過了自己的一生(大約3到6個月)。本領二:壯士斷腕當受傷害時,竹節蟲胸足的腿節與轉節之間有縫,遇敵易斷肢脫落,脫落後能再生。
  • 上海常見昆蟲-17竹節蟲
    它們就叫做竹節蟲,學名Megacrania tsudai。竹節蟲,有翅種類翅多為兩對,前翅革質,多狹長,橫脈眾多,脈序成細密的網狀。幾乎所有的種類均具極佳的擬態,大部分種類身體細長,模擬植物枝條,少數種類身體寬扁,鮮綠色,模擬植物葉片,翅寬扁,脈序排成葉脈狀,腹部及脛節、腿節亦扁平擴張。身體延長呈棒狀,看上去很像竹節(如竹節蟲)或闊葉狀,看上去很像竹葉(葉修)。體色多為綠色或褐色。頭小,下口式。觸角長絲狀,多節,亦有短形的。
  • 竹節蟲昆蟲界的超級「偽裝者」
    重要的是,竹節蟲這種昆蟲的進化之旅比我們人類還要早2億多年!而且,直至今日,它們仍然以形色兼備的擬態本領活躍在人類的周圍,著實讓人嘆服。在甘肅農業大學認知館的昆蟲標本展示區內,就收藏了一種馬來西亞的竹節蟲,曾號稱世界最長竹節蟲。
  • 你不知道的竹節蟲知識
    ⑴  它們是天生偽裝者   有的呈棕色,有的呈黑色或綠色,枝條般的身體可以幫它們在枝葉茂密的叢林裡盡情地玩「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