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指出4條人類探索宇宙將面臨的問題,人類被限制在地球上?

2020-12-03 痴狂科學

隨著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全世界都把目光放到了這顆紅色星球上,人類從古代起就一直嚮往探索地外世界,如今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探索腳步甚至已經不再局限於太陽系以內了,由於地球上的資源總有枯竭的那一天,近些年天文學家已經在太陽系以外發現了多顆類地行星,未來的人類必將到其它類地行星上開拓新的世界,但是在這條探索的道路上我們將面臨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科學家指出了4條人類將要面臨的問題。

一、對深空環境的不適應

所有進入太空環境的太空人都會出現身體不適應的現象,而且不管怎麼鍛鍊都無法避免肌肉萎縮,鈣質流失造成的骨質結構疏鬆,其實這些都還只是對低重力的不適應,科學家指出人類在太空中最不適應的是在深空環境下的孤獨感,在遠離太陽或光源的地方幾乎是處於一片漆黑的環境,人類在這種環境下會出現方向迷失和恐慌,而且人類的天性並不適應在幽閉的空間中生存,如果沒有解決空間距離的問題,人類甚至連太陽系邊緣都到達不了。

二、宇宙致命的環境

對於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來說,在太空中不僅要面臨太陽紫外線的直射,還有宇宙中無處不在的各種輻射和射線,當太空人長期生活在太空中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健康問題,人類似乎非常不適應在失重環境下生存,即便是火星上的環境也是對人類很不利的,由於火星缺少磁場和大氣層的保護,地表的土壤已經被太陽的紫外線和宇宙射線嚴重汙染,可以說人類不適合長期在宇宙中生存,在其它類地行星上還有更多不利於人類生存的環境。

三、難以突破的太陽系

科學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發射了第一顆探索太陽系邊緣的「旅行者1號」,這枚探測器飛行最快時達到了每秒45公裡的驚人速度,然而如今四十多年過去了「旅行者1號」依然在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裡飛行,目前根據科學家的計算發現太陽系的範圍遠比之前認為的要大得多,可以說以目前的技術人類僅飛出太陽系至少需要上萬年時間,上世紀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曾指出人類很難突破太陽系的禁錮,似乎整個太陽系就是為了困住人類而設計出來的,而且科學家也證實了太陽系邊緣存在一片奇怪的減速區域,包括「旅行2號」在內的探測器在這片區域裡都出現大幅度降速的情況。

四、飛行速度的限制

對於飛行引擎科學家已經提出了許多非常前衛的技術,離子推進器、星際衝壓發動機、反物質推進器等等科幻般的高速引擎技術,但距離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也在4光年以外的地方,不管哪一種飛行技術都需要在太空中飛行數萬年甚至更久,對於人類目前來說空間的距離限制了無法到達其它類地行星,但愛因斯坦早就提出了可以通過摺疊空間來實現突破距離的束縛,這也是其它高級智慧文明進行星際旅行使用的技術,對於科技還處於0.7級的人類文明來說還無法飛出太陽系。

其實人類的特徵就註定了難以適應地球以外的環境,但科學家也指出人類的身體構造並不符合陸生動物的特徵:人類光滑的皮膚明顯是水生動物的特徵,而且身體內含鹽是海洋生物才有的,適應黑暗環境強於明亮環境以及不符合地球重力的身體構造等等,這些與地球其它生物不同的特性一直是困擾科學家的謎團,不過恰恰是因為人類不完美的結構才懂得製造工具成為智慧文明,如果想要開拓其它星球就必須解決或者適應新的環境。

雖然人類進入太空要面臨很多問題,如果未來在火星上建造了生態基地,你會願意住到火星上嗎?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指出人類未來將面臨的4個難題,科技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人類文明進入到現代文明以後,科技讓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益,同時高速發展也帶來了許多值得讓人深思的憂慮,如今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依賴科技產品帶來的便利,那麼在未來人類會面臨什麼樣的威脅呢?科學家根據目前科技的發展方向對未來提出了四條預言,下面來看看未來的人類會遇到哪些困難。
  • 是誰限制了光速?科學家:一旦突破光速,人類將成宇宙的主宰者
    但如果要在人造飛行器上比較速度的話,中國還落後於美國、俄羅斯等國家。雖然如此,這些國家研發出來的飛行器也始終無法突破光速的限制,這是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地球在太陽面前非常小,在銀河系面前當然也非常渺小,在整個宇宙中可以忽略不計。而人類作為地球上目前最具有統治力的物種,已經將文明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是誰限制了光速?一旦突破光速,人類將成宇宙的主宰者
    但如果要在人造飛行器上比較速度的話,中國還落後於美國、俄羅斯等國家。雖然如此,這些國家研發出來的飛行器也始終無法突破光速的限制,這是為什麼呢?而人類作為地球上目前最具有統治力的物種,已經將文明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未來人類文明還會繼續向前發展,對於人類來說或許未來都無法將整個宇宙探索清楚,但是只要每在宇宙中發現了新的事物,人類就對宇宙的了解更近了一步。
  • 人類不斷探索宇宙,是要放棄地球嗎?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超過五百萬年,但那要追尋到人類的遠祖南方古猿了,但要追尋到人類開始誕生智慧的話,人類僅僅只有30-50萬年的歷史,甚至再追尋到人類開始創造文明的話,人類甚至只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這幾千年中,人類文明飛速發展,最主要體現在人類所使用的工具上,這些工具也讓人類在自然界中佔據了主導地位。
  • 人類探索宇宙的目的是什麼?科學家的答案讓人大失所望
    然而,人類大力發展航空事業深入太空探索宇宙的目的並不只有找尋外星文明那麼簡單,與人類「伴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推動著我們不斷發展,內在、外在的各種因素都成為影響人類前行軌跡的力量,無論是尋找外星文明,還是搜尋可生存的新家園,或者提高自身文明等級都是人類科技發展的動力。人類探索宇宙奧秘一方面是為了發現更多宇宙規律。
  • 人類探索宇宙是為了尋找地外生物?科學家的解釋讓人失望
    那麼人類探索宇宙究竟是出於什麼動機呢?是單純出於對宇宙天文的好奇?還是出於對科學探索的那份執著?是去尋找外星人?還是出於對科學社會發展的需要?我想人類探索宇宙的動機是多方面的。但是科學家對這一解析讓人失望:人類探索宇宙根本不是為了找他們。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看完你就知道了。
  • 地球上的「愛與和平」尚未實現,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何在?
    在此過程中,人們也發現,即便有很多尚未解決的問題存在,世界各國也沒有放棄探索宇宙的計劃,並且每年在相關方面消耗了大量資金。那麼,為什麼不把這些錢用來幫助貧困地區的人們擺脫痛苦呢?實際上,這個問題並不是十分合理,如果從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角度來看,的確有很多問題存在,但是這只是不完美的一小部分,我們整體仍然在不斷上升和發展。從更加宏觀的角度去思考,人類面對浩瀚無邊的宇宙,其實微小的像塵埃。我們尚未確定是否存在其他智慧生命體,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受到更大的威脅。
  • 科學家發現,光速本身就是一個枷鎖,封鎖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希望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終於在數百年前走進了科技發展的道路,科技的出現讓我們有了先進的觀測設備,可以更真實地觀測到宇宙星空。可是當人類真正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地球是如此的渺小,而要實現探索宇宙的夢想又是那麼的艱難。我們都知道,人類之所以能夠走遍地球,讓地球成為一個地球村,並且還能夠走出地球,依靠的就是速度的優勢。
  • 科學家發現,光速本身就是一個枷鎖,封鎖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希望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終於在數百年前走進了科技發展的道路,科技的出現讓我們有了先進的觀測設備,可以更真實地觀測到宇宙星空。可是當人類真正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地球是如此的渺小,而要實現探索宇宙的夢想又是那麼的艱難。我們都知道,人類之所以能夠走遍地球,讓地球成為一個地球村,並且還能夠走出地球,依靠的就是速度的優勢。
  • 宇宙那麼大,人類想要在太空中自由航行,還面臨4大難題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我們終於實現了古人「飛天」的夢想,從了解地球到走出地球,開始探索這個充滿著未知的宇宙。宇宙有多大?這是一個誰也無法準確回答的問題,畢竟不要說地球,就連地球所在的太陽系都不過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存在。雖然以我們現在的技術已經可以觀測到宇宙中更遠的地方,但科學家發射的太空探測器到現在都還不能去到太陽系以外的地方,更不要說整個宇宙了。
  • 科學家:人類正處在宇宙最貧瘠的無人區,我們將孤立無援
    趣味探索訊 在很久以前,人類祖先以為腳下的土地就是世界中心,太陽、月亮及所有星星都圍繞著這個中心轉動。然而,隨著天文學科的誕生,天文學家對宇宙的探索,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水平得以快速提升,這才發現地球是圓的,並且月亮圍繞著地球轉,地球圍繞著太陽轉。
  • 探索發現:我們是地球上唯一一批人類嘛
    ,包括人類,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體。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地球上71%為海洋,29%為陸地,所以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地球是目前發現的星球中人類生存的唯一星球。在科學家對宇宙的探索中發現,我們人類是地球誕生以來的唯一一批人類,還是整個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生命是物質的另一種表達形式,他的潛力是無線大的。
  • 人類正面臨危機
    科學技術推動國家進步和社會發展,但是大家可曾想過,當科技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後,就會具備遠超人類的巨大威力,如果不加以限制,會不會產生反作用?那樣科學技術就從人類的朋友變成敵人,從造福人類變成毀滅人類。科技驚人的發展速度已經超越想像,科技是把雙刃劍,一部分科學家開始擔憂它的負面效應。
  • 人類登陸火星是單程票?科學家指出,人類在火星上只能活68天!
    可是如今地球的資源已經越來越枯竭了,在資源短缺的狀況下,人類恐怕難以生存發展,如果任由這種趨勢發展下去的話,那麼地球在未來很有可能將不再是人類的唯一家園。霍金在2017年就表示,隨著地球人口增長,能源消耗將會增加,地球將變成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球」。霍金認為,要擺脫這場災難,只能去尋找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 人類登陸火星是單程票?科學家指出,人類在火星上只能活68天!
    霍金在2017年就表示,隨著地球人口增長,能源消耗將會增加,地球將變成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球」。霍金認為,要擺脫這場災難,只能去尋找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為了拯救人類,讓人類能夠更長遠的發展下去,科學家提出了移民太空的計劃。
  • 科學家發現「宇宙牆」,人類有或生活在多維空間
    我們都知道,站在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基礎之上,他就指出了多維空間理論基礎,意思就是由4條或者更多條維度組成的空間,但是對於宇宙來說,是否存在多維空間的實際性我們並不清楚,因為這個理論有點玄乎。如今我們發現的「南極牆」確實有存在「多層」空間的模式,但是這並沒有與我們的整個宇宙進行隔開,所以是不是宇宙真的存在「多維空間」模式,還沒法確認。
  • 人類將面臨恐龍同樣命運?科學家懷疑地球生命呈周期輪迴
    自文明建立以來,人類一直沒有停止過對生命本質的探索。但是就和其他終極問題一樣,目前為止誰也無法給出這個問題的確切答案。其實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生命所定義的範圍並不只地球的碳基生命,它還可能存在宇宙更大或者更小的尺度中。當然了,這裡的大小並不是我們生活中所理解的大和小,而是更加基本的物理結構層次上的差別或差距。
  • 被帶回地球的火星樣本對人類有威脅性嗎?科學家:應限制返回地球
    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對火星的探索也越來越深入,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的發現也越來越多。而且根據國外媒體報導,按照美國NASA和歐洲空間局ESA的計劃,人類將在2030年之前,將通過美國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收集存儲從火星上發現的原始樣本,並將其運回地球。那電影裡的恐怖災難會在現實中發生嗎?那些火星樣本會對人類造成威脅嗎?
  • 宇宙有多大?為什麼科學家說人類可能永遠不會走出銀河系?
    探索宇宙一直是人類的夢想,然而由於古代科技發展的局限性,人們對宇宙的認識只是在自我揣測和幻想中。然而在現代,人類科學技術已經獲得了飛速發展,這使得太空探索的夢想成為可能。人類終於擺脫了地球對自身的限制,進入了廣闊的太空世界。
  • 限制人類離開地球的並不是技術和光速,真正的兇手是「氧氣」
    外面的世界多美好,人類多麼渴望去看一看啊,無奈於現有的技術無法能夠滿足現有的願望,而光速則限制人類進一步的探索宇宙,目前人類仍然無法能夠突破光速,但是真正限制人類探索宇宙的是光速嗎?但是現實生活卻是非常骨感,人類既不能夠隨意在宇宙中穿梭,甚至在地球上穿梭也是無法能夠實現的,而根據計算人類離開我們的太陽系至少需要一萬年以上,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人類也許無法能夠離開我們的太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