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帶回地球的火星樣本對人類有威脅性嗎?科學家:應限制返回地球

2021-01-07 古今奇聞雜談

火星探測器意外發現了一份火星樣本,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對樣本進行了檢測,發現有生命跡象,這令他們欣喜若狂。

在太空人的精心培育下,那個火星生物細胞逐漸覺醒,然後開始分裂、生長,進化成了形似章魚,具有強大力量的生命體,從而與空間站的太空人們上演了一場驚悚的貓鼠遊戲。

這是2017年上映的科幻電影《異星覺醒》裡的情節。

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對火星的探索也越來越深入,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的發現也越來越多。

而且根據國外媒體報導,按照美國NASA和歐洲空間局ESA的計劃,人類將在2030年之前,將通過美國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收集存儲從火星上發現的原始樣本,並將其運回地球。

那電影裡的恐怖災難會在現實中發生嗎?那些火星樣本會對人類造成威脅嗎?這一些列問題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前NASA「行星保護官」凱西·康利表示,全人類都應該密切關注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的這個計劃。她說:「從開始探索至今,行星保護意識就意味著來自火星的樣本應該被視為『限制返回地球』。」

而且她還認為,即使要採集火星樣本,也應該要使用最嚴格的容器,這樣才能達到及保護樣本,又保護地球的目的。

有人認為,1969年美國成功登月後,從月球帶了「月球巖石」返回地球,當然科學家對這些月球樣本都是經過了嚴格的隔離操作的。而世界照樣好好的,並沒有發生什麼可怕的災難。

近年來,人們也從地球上找到了30多塊來自火星的隕石,比如說最著名的火星隕石——ALH84001,科學家測量了它的內部溫度,結果表示從未超過40攝氏度,所以如果裡面真的有處於休眠狀態的微生物的話,它們很可能會成功地來到地球。

雖然科學家對它依然具有爭議,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些隕石來到地球後並沒有發生異常。

所以他們覺得從火星帶回樣本的這個計劃是沒問題的,不需要太大驚小怪。只要人類科學技術達到了,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去做。

迄今為止,人類在宇宙中還沒有發現地球以外的生命存在,即使是最簡單的微生物也不曾發現過。

但同時也沒有證據能夠證明外星生命是不存在的,只能說我們目前的技術水平還遠遠不夠。

而「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今年夏天就將要發射了,它將要在這顆紅色的星球上進一步搜尋生命跡象。

為了以防萬一,對火星樣本進行提取的設備必須具有很高的生物安全水平係數,雖然火星上對地球生物圈造成傷害的可能性非常低,幾乎低於1%,但這也是不能排除的,畢竟沒有人能保證它的風險是百分之百為零。

小編認為,不管怎樣,從地球外帶回的任何東西,都必須接受嚴格的檢驗,確保百分之百安全後才能帶回地球。而前面電影裡的情節是不會出現的。

對於火星樣本被帶回地球是否會造成威脅,你還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來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火星樣本返回地球之後,我們要做什麼?防止樣本汙染地球環境
    近年來,科學家對火星的認知不斷加深。多顆軌道器和漫遊者造訪這顆紅色星球,得出了一系列重大發現。為了進一步揭開火星的秘密,我們需要將火星樣本送回地球。整個過程需要進行多項任務,挑戰性和複雜程度超過以往的任何無人探索任務。令人感到吃驚的是,最難的環節並不是將樣本帶回地球,而是決定樣本分析工作的先後順序。
  • 地球環境或汙染火星土壤 帶回樣本難以研究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準備在2020年完成一項火星考察任務,將火星上的樣品帶回地球,來自加州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大的難題是如何確保樣品不受地球微生物的汙染?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也參與了該任務的討論會,科學家希望把樣品受汙染的可能降到最低,否則整個任務都可能報廢。  從過去的太空任務看出,如何嚴格滅菌一直是個問題,地球上的微生物無處不在,即便是嚴格滅菌過的太空飛行器,有些仍然可檢測出生物汙染的痕跡。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科學家大衛-貝蒂認為,需要設計一系列的隔離裝置,在整個任務的不同時間閉合,有可能降低環境對太空飛行器的汙染。
  • 火星土壤中有什麼?為什麼不能帶回地球?可能會影響人類安全!
    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第1個就是技術和成本的限制,相比於火星上,月球土壤帶回地球的成本會更小一些,因為飛船可以安全的返回地球,在火星上則不同,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都非常困難,更不要說帶回相關的樣本了
  • 火星樣本返回計劃讓科學家熱血沸騰!
    而自從阿波羅11號太空人在50多年前返回家園以來,這些巖石和塵埃一直在進行持續的分析,到現在為止科學家還通過這些巖石他持續不斷地發現新的線索!除了月球外,科學家們還獲得了太陽風的樣本,彗星尾巴上的粒子,小行星上的幾克樣本,不久還會有更多。但有一個世界,是多年來科學研究的焦點,但卻從未傳回過一個樣本,它就是火星。
  • NASA正迅速行動 計劃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
    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該機構已經準備好開始最終將火星樣本送回地球的漫長過程。一項獨立的審查稱NASA似乎已經具備了開始這項為期十年的項目所需的一切條件。最終,「毅力」號火星車收集的樣本將被射入太空,由軌道器收集,然後帶回地球。
  • 火星樣本將被帶到地球,《仙女座菌株》會在現實中上演嗎?
    【內容簡介】美國宇航局和歐洲航天局計劃在21世紀30年代,將原始的火星樣本運回地球,但有了SARS和COVID-19 的教訓之後,研究員們指出儘管地球上已經有火星隕石帶來的樣本,但仍需謹慎對待。  帶回地球的火星樣本會對地球構成威脅嗎?
  • 馬斯克想在2050年前將100萬人送到火星?人類如何從火星返回地球
    基本上可以認為,相當於在火星上打造了一座較大規模的火星城市。要知道,即使是在地球上,打造一座規模較大的城市,成本是很高昂的,耗時也會相當長。在遙遠的火星上打造一座同等規模的城市,難度會更大,能否在2050年完成,確實是很難說。在完成基礎設施的建設之前,將這麼多人送上火星表面,其實不現實。人類登陸到火星以後,還能返回地球嗎?
  • 宇宙的下一場「馬戲表演」:把火星巖石帶回地球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機器人探測器為人類展現了一個愈發複雜的火星圖片,但行星科學家卻受到了太空飛行器所能承載的科學知識的限制。「機器人只能攜帶這麼多儀器進入現場,」瓦津說。「要在細節層面真正深入研究一些有趣的問題,意味著我們需要在分子層面上分析證據,並試圖從非常非常古老的材料中梳理出信息。這就需要一整套儀器,但由於這些儀器太大了,沒辦法縮小帶上飛船發射到另一個星球。」
  • 有劇毒或有生命,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可不是鬧著玩,後果不可預知
    在1970年,蘇聯月球計劃第一次帶回了月球樣品,「月球16號」帶回了101克土壤,之後是「月球20號」和「月球24號」。但他們的採樣點和阿波羅計劃不同。第二個採集到樣本的是美國宇航局為了收集太陽風的「創世」號,它於2001年發射,在2004年採集成功返回地球時卻因降落傘未能正確打開,在猶他州的沙漠中墜毀了。
  • 科學家的「火星採樣返回」任務敲定,將分四步走,帶回樣品約600克
    當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之後就開始了對太陽系各行星的探測和研究。在七個行星的探測研究中,人類關注度最高的自然是火星。可能有人會說:為什麼科學家要將重點目光放在火星呢?它有什麼特別之處?事實上,在太陽系內,火星是與地球最為相似的星球,也是唯一在未來有可能實現大規模移民的星球。
  • 如何使用新技術將火星土壤帶回地球
    導讀:美國和歐洲航天局將開始大膽的努力,將火星巖石和土壤樣本帶回地球。它將包括兩個機器人流動車以收集最好的標本,以及一個精巧的傳送系統以將這些材料帶回家。科學家希望通過使用僅在地球實驗室中可用的技術來研究樣本,從而進一步了解紅色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
  • NASA宣布獨立審查委員會對「火星樣本返回」任務的評估結果
    據外媒CNET報導,將探測器送上火星是一回事。降落在火星表面,收集一些紅色星球的樣本,然後把它們一路帶回地球則是另一回事。但美國宇航局(NASA)希望嘗試做到這一點。周二,NASA宣布了獨立審查委員會(IRB)對其計劃中的火星樣本返回(MSR)任務的評估結果,該任務計劃將紅色星球的樣本帶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
  • 12月6日它帶著異星樣本返回地球,科學家已準備好迎接
    日本的隼鳥二號以及美國的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OSIRIS-REx)都是在小行星上採集樣本並且帶回地球的,只不過隼鳥二號更快一步,馬上就要見證它的成功。而美國的OSIRIS-REx可能會在2023年返回地球,兩個國家還打算進行樣本交換,利於科學研究。
  • 人類不敢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異星崛起式異形入侵大概率不會發生
    有人問:人類為什麼不敢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到底是在怕什麼?題主可能是看了《異星崛起》,被來自火星的生命凱文給嚇得夠嗆吧。事實上美國宇航局(NASA)已經打定主意,要把火星樣本帶回地球了,並且已經著手實施該計劃,這就是即將於2020年發射的火星車「火星2020」。聽到這個消息,題主是不是該瑟瑟發抖了呢?新的火星車將會對火星巖石和土壤取樣,並保存起來,等來自地球的登陸器到來後,再移交給返回器帶回地球。只是目前還沒有登陸火星並返回地球的裝置的信息,估計還在開發之中。
  • 28億美元夠NASA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嗎?專家稱還要再加10億
    do it, experts say) 作者 | 小小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將火星上取得的巖石樣本帶回地球研究
  • NASA最新行星際探索任務:火星巖石帶回地球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計劃派遣行星登陸機器人探測器從火星上採集土壤樣品返回地球,整個任務花費可能達到50億至100億美元,這趟火星往返旅程可能不會採用核動力裝置作為主要能源,而電力推進系統更加便宜。
  • 有劇毒或有生命,火星土壤帶回地球的風險,後果不可預知!
    科學家魂牽夢縈的火星火星採樣返回對於科學家來說,那是一件無比激動的事情,但有天體生物學家卻尖銳地指出,火星上帶回的土壤可能會引發未知的風險,而一旦實驗室保管不周或者洩露到外界,後果可能不堪設想!火星日出人類已經採樣過那麼多次,沒見有啥問題?
  • 人類為什麼不敢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到底是在怕什麼?
    在1960年人類第一次成功進入太空之後,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就變成了火星,火星作為地球的近鄰,位於宜居帶上,從外面來看,其顏色以橘紅色為主。為了更好的探索火星,了解火星上是否有水源以及其它生命的存在,到現在為止,人類已經派出了50多個火星探測器,用來採集相關的土壤樣本,但奇怪的是,人類從來沒有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
  • 太空人為什麼無法從火星返回地球?
    如果單純的想去火星,不用考慮回來的事,確實可以辦到!但想用目前的技術把人類從火星帶回地球確實有點不現實,甚至可以說不可能實現。雖然近年來,火箭推進、製造和硬體的重複使用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是,科學家和各種航天機構仍然受到60年代nasa面臨的同樣的問題,重力和能源的束縛。
  • 日本確認帶回了小行星樣本,原目標是取樣100毫克
    該任務向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發射一艘無人太空飛行器,從小行星表面收集巖石樣本,然後將它們帶回地球進行研究。「隼鳥二號」在「龍宮」表面實施了兩次樣本採集行動,然後返回地球。該探測器於本月抵達地球,並將裝滿小行星樣本的容器拋下,並於12月5日在降落傘的幫助下降落在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