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劇毒或有生命,火星土壤帶回地球的風險,後果不可預知!

2021-01-09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2021年1月6日,英國《每日郵報》以「火星狂歡,三艘飛船距離紅色星球過半」為標題,對火星探索做了一個回顧與展望,當然文末還對未來的火星採樣返回大大YY了一番!

科學家魂牽夢縈的火星

火星採樣返回對於科學家來說,那是一件無比激動的事情,但有天體生物學家卻尖銳地指出,火星上帶回的土壤可能會引發未知的風險,而一旦實驗室保管不周或者洩露到外界,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火星日出

人類已經採樣過那麼多次,沒見有啥問題?

1969年的阿波羅11號,NASA從月球上採集了21.55千克的樣品帶回地球,從來沒有登陸過其它天體的人類小心翼翼地對太空人執行了隔離措施,從濺落在太平洋上的飛船中接回太空人後,他們一直就呆在隔離艙內,即使從航母上返回基地!

而帶回的巖石則存放在NASA專門為其建造的倉庫中,太空人接觸都是通過厚厚的玻璃罩外加橡膠手套才能取用,當然這有兩個考慮,首先就是月球樣品中可能有未知的生物對人類產生極大的風險,另外則是考慮到汙染樣品!

但很明顯這是無稽之談,至少月球樣品存在微生物這個想法是這樣,所以隨後的太空人就放棄了檢驗檢疫這個步驟,因為月球上不存在任何微生物!但後續的登月行動中,隨著月面活動越來越長,返回登月艙的太空人感到了明顯不適,艙內瀰漫著一股燒燒的味道,太空人也開始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

阿波羅17號太空人尤金塞爾南渾身月塵

百思不得其解的太空人反覆查找原因,最終卻是虛驚一場,因為月塵帶著靜電吸附到了太空衣上,難以清理被帶入了登月艙,這些微小顆粒未經風化,邊緣銳利,在月面弱重力的艙內卻有空氣流動,因此揚起後被太空人吸入刺激呼吸道黏膜,出現了感冒症狀!儘管這無傷大雅,但後續的改進卻對太空人全身清理吸附月塵和空調系統過濾提出了新挑戰!

小行星採樣

日本在2010年返回的隼鳥號和2020年返回的隼鳥二號都帶回了小行星上的樣品,前者採集的是阿波羅小行星「絲川」,帶回了大約1500顆小行星塵埃!而後者採集目標是阿波羅小行星「龍宮」,帶回了大約5.4克樣品!

兩次任務都歷經千辛萬苦,但最終都獲得了成功,實在是不容易,小行星上的成分是啥估計大家也沒啥興趣,但至少有一點,上面沒有生命,保存得那麼好是防止地球上的物質與樣品造成交叉汙染。

而美國的小行星採樣任務「奧西裡斯-REx」在去年10月20日成功採集了「貝奴」小行星的樣品,將於2023年返回地球!

嫦娥五號採樣

最近46年來第一次從月球採樣回來的是中國的嫦娥五號,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艙著陸內蒙古四子王旗,帶回了1731克樣品!此次任務意義非常重大,除了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從別的天體帶回樣品外,它也將填補月球研究的空白,也將為未來火星採樣做好準備!

為什麼火星採樣回來的土壤,風險就那麼大?

月球和小行星的樣品都採回來了,科學家等火星樣品都已經很久了,為什麼火星採樣返迴風險那麼大?

火星和其他天體不一樣!

月球和小行星幾乎就是一個死寂的世界,沒有大氣,宇宙射線時時刻刻轟擊,沒有液態水,沒有生命存在的任何條件,唯一的優勢是從這些天體上帶回的樣品,將為人類帶來太陽系起源的信息!

但火星和卻完全不一樣,火星有大氣,也有液態水,它距離太陽也就地球遠了5000萬千米左右,處在太陽系宜居帶的冷邊緣,而且火星和地球非常相似,直徑大約是地球的一半,一天也是24小時(多一丟丟),也有一年四季。

火星上曾經有大量的水

儘管現在的火星表面看起來無比荒涼,但在很久以前,火星甚至有河流和海洋,一直到現在還能看出火星上的古河道以及衝擊平面!

火星古河道的衝積平原

其中「天問一號」即將登陸的就是火星烏託邦平原邊緣的一個古河道「入海口」,這個即使沒有學過地理的朋友也能一眼看出是個衝積扇形,就是河道衝出的泥沙層層堆積的結果,在地球上衝積平原是最富饒的農業產區,比如奧卡萬戈三角洲、尼羅河三角洲、密西西比平原、亞馬遜入海口等等,除了河水泛濫外,這裡沒缺點!

非洲奧卡萬戈三角洲

所以你猜「天問一號」能在這裡挖到什麼?烏託邦平原在很久以前,就是火星上的古海洋,而此前NASA宣布在火星上已經發現了有機分子,當然火星表面已經暴露太久,從理論上來看,這些早已暴露的有機物DNA早已分解,我們要找到也很難!

火星有機分子

但在火星數米深,也許數十米或者更深一點的地方,就是滲入地下的液態水,比如歐空局在前幾年發現的火星南極地下鹽湖,在地球南極的默瑟湖和東方湖,冰封了數十萬年的湖中仍然有微生物生存,2006年的探測被暫停是因為人類擔心鑽探活動會汙染其中的微生態,到2010年徹底解決此事後才繼續鑽探,而發現是驚人的!

冰封的南極下湖泊星羅棋布

那麼問題來了,未來的火星採樣必定是想找到火星生命的,那麼會如何採樣呢?毫無疑問會鑽入深深的火星地表以下採集樣品,那麼請問在那裡會不會存在未知的生命呢?而且,假如在火星如此惡劣的條件下都生存下來的生命,跑到地球上這麼安逸的環境,那又是個什麼結局呢?

火星啥時候採樣返回?

NASA在2020年12月17日宣布,已經批准了火星採樣返回(MSR)的第一階段任務,展開了關鍵技術的初步設計,並且和歐洲航天局合作,ESA將提供一個巡視器,還有ESA牽頭的軌道器,由NASA提供一個樣品收集系統。

據目前的計劃,此次任務將於2026年發射,將於2031年返回,如果不出意外的話,2031年我們就能看到火星上帶回的土壤樣品!

中國的火星繞落巡已經由天問一號執行了,如果順利的話,那麼接下來的天問二號就是採樣返回任務,據資料是將於2028-2030年發射,那麼返回地球至少也要2年後,也就是說最快將於2030或者2032年返回地球!

中美的火星採樣返回時間都差不大,從現在開始10年內,將是深空和火星探測的熱點之年,對於愛好科學的朋友當然是非常歡迎,但對於吃瓜群眾來說,對於火星生命給地球帶來的威脅,也是非常擔心,畢竟《異星覺醒》帶給大家的實在有些震撼,希望這些事情永遠不要發生!

相關焦點

  • 有劇毒或有生命,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可不是鬧著玩,後果不可預知
    在1970年,蘇聯月球計劃第一次帶回了月球樣品,「月球16號」帶回了101克土壤,之後是「月球20號」和「月球24號」。但他們的採樣點和阿波羅計劃不同。第二個採集到樣本的是美國宇航局為了收集太陽風的「創世」號,它於2001年發射,在2004年採集成功返回地球時卻因降落傘未能正確打開,在猶他州的沙漠中墜毀了。
  • 火星土壤很有可能含有劇毒,不敢貿然帶回地球,容易引發不良後果
    因為人類在這個世界上實在是太過於渺小,任何的風險都可能讓我們的太空人喪命,所以載人飛行的風險也是要高得多,有太多無法預知的風險,一般來說探尋車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比如說火星,人類對於火星這個星球一直都是興趣非常濃厚的,但是人類對於火星的研究還是相對比較少的,首先我們距離火星實在是有點太遠了,第二點就是火星距離太陽太近了,星球表面的溫度肯定非常的高,想要輕易的獲得火星的土壤是比較困難的。
  • 為什麼不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研究?因為後果我們無力承擔
    為什麼科學家,不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研究?後果我們無力承擔!火星和地球有部分相似,也是一顆類地行星,很久之前人類科學家就提出過移民火星的設想,認為火星可能是人類第二個家園。在對火星長達半個世紀的探索中,人類對火星已經有了初步認識,火星表面可以看得到大量的河床,也就證明這顆星球表面曾經有大量液態水資源的存在,至於為什麼會消失,這就不得而知了,畢竟人類只是了解了火星的表面而已。
  • 火星土壤中有什麼?為什麼不能帶回地球?可能會影響人類安全!
    美國的毅力號,我國的天問1號這兩艘探測器的工作任務中,卻沒有把火星土壤和巖石帶回地球這一項,很多人都表示非常的不解,為什麼我們無法把火星的土壤帶回地球呢?如果貿然帶回,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嚴重的影響呢?
  • 為什麼不把火星上的土壤帶回地球研究?看完恍然大悟
    把火星上的物質帶回地球吧?不可以!很多科幻電影都有描述人們進入外太空的生活,探索新的星球,這些科幻電影帶來很多觀影震撼。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為了揭開火星的神秘面紗,人類對曾一次次對火星進行探索。想必很多人觀看後曾產生過這樣的疑問:為什麼不將火星上的物質帶回直接進行研究呢?
  • 人類為什麼不敢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到底是在怕什麼?
    我們的目標永遠不會停留在月球的,火星成為了我們下一個目標了,為了探索火星是否含有水源和生命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在月球的經驗下,我們帶回來了非常多的土壤作為研究用的。但是為什麼我們人類已經派出了50多個火星探測器,然而都沒有帶回來一次土壤呢?
  • 既然火星沒有生命,人類為什麼不敢帶回火星土壤?到底害怕什麼?
    而據NASA和ESA在火星上的探測器發現,火星在剛誕生的數億年內很有可能是存在液態水,並且達到了宜居標準!火星上是否存在遠古遺留的生命?2017年由丹尼爾·伊斯皮諾薩執導,美英聯合拍攝的科幻片《異星覺醒》上映,票房收入大約一億美元,估計要虧本,但它展現了一個外星休眠生命被喚醒後的嚴重後果!
  • 如何使用新技術將火星土壤帶回地球
    導讀:美國和歐洲航天局將開始大膽的努力,將火星巖石和土壤樣本帶回地球。它將包括兩個機器人流動車以收集最好的標本,以及一個精巧的傳送系統以將這些材料帶回家。科學家希望通過使用僅在地球實驗室中可用的技術來研究樣本,從而進一步了解紅色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
  • 為什麼人類不敢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聽完專家的解釋明白了
    人類走向太空之後,最先探索的是月球,而且50年前美國阿波羅號載人數次登上月球,還從月球帶回了土壤和巖石,於是有人提出一個疑問:我們從月球能夠帶回土壤進行研究,那為什麼卻沒有從火星上帶回土壤和巖石進行研究呢?這個問題讓一些人很困惑,以現在人類的科技,雖然載人登陸火星還有一定的難度,但從火星上帶回一些土壤應該沒有什麼問題,那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 火星上的土壤,為什麼不能夠帶回地球?科學家:這事不能隨意開玩笑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對地球以外的世界越來越好奇,科學家也在不斷探索宇宙的奧秘。據了解,之前美國宇航局曾有過官方解釋,他們在火星上已經發現了水的痕跡,於是火星探索一度成為熱門。有些人提出是不是將火星上土壤帶回來研究呢?
  • 人類為什麼不敢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到底是在怕什麼?
    在1960年人類第一次成功進入太空之後,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就變成了火星,火星作為地球的近鄰,位於宜居帶上,從外面來看,其顏色以橘紅色為主。為了更好的探索火星,了解火星上是否有水源以及其它生命的存在,到現在為止,人類已經派出了50多個火星探測器,用來採集相關的土壤樣本,但奇怪的是,人類從來沒有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
  • 人類為什麼不敢把火星上的土壤帶回地球?到底是在怕什麼?
    人類為什麼不敢把火星上的土壤帶回地球?到底是在怕什麼?自古以來人類探索外太空的腳步就從沒停止過,智慧文明的快速發展讓人類不再局限在地球上生存,在1960年人類第一次成功飛進太空環境中時,我們知道人類新的旅程開始了,自從成功登陸月球之後,人類下一個目標就是火星。
  • 人類不敢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異星崛起式異形入侵大概率不會發生
    有人問:人類為什麼不敢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到底是在怕什麼?題主可能是看了《異星崛起》,被來自火星的生命凱文給嚇得夠嗆吧。事實上美國宇航局(NASA)已經打定主意,要把火星樣本帶回地球了,並且已經著手實施該計劃,這就是即將於2020年發射的火星車「火星2020」。聽到這個消息,題主是不是該瑟瑟發抖了呢?新的火星車將會對火星巖石和土壤取樣,並保存起來,等來自地球的登陸器到來後,再移交給返回器帶回地球。只是目前還沒有登陸火星並返回地球的裝置的信息,估計還在開發之中。
  • 地球環境或汙染火星土壤 帶回樣本難以研究
    地球上的微生物無處不在,即便是嚴格滅菌過的太空飛行器,有些仍然可檢測出生物汙染的痕跡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準備在2020年完成一項火星考察任務,將火星上的樣品帶回地球,來自加州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大的難題是如何確保樣品不受地球微生物的汙染?
  • 火星土壤,與地球土壤有多大區別?看完之後覺得還是不要移民了
    火星土壤,與地球土壤有多大區別?看完之後覺得不去火星最好文/濤聲依舊火星土壤,與地球土壤有多大區別?看完之後覺得還是不要移民了我們都知道地球並非是太陽系唯一的一個行星,在太陽系當中除了唯一的一個恆星之外,還存在了很多的小行星以及行星,比如說水星,火星,金星,木星,土星等等行星,而在太陽系的幾個行星當中,每一個行星都有著自己的獨特的特色,比如說金星的地獄面貌,木星的巨大體積,當然少不了的,還有有生命存在的地球,不過說起人類最為關注的行星,除了地球之外,就是火星了。
  • 為什麼人類不敢把火星的土壤帶回地球?看完背後一涼
    並且我們人類的衛星已經到達了火星,並拍下了很多火星的照片。這就讓一些人好奇了,說既然照片都拍下了,為什麼還不把火星上的土壤帶回來研究呢?這種想法實際上是極其錯誤的,科學家表示說,如果想要活命,是堅決不能把火星上的土壤帶回地球的。
  • 被帶回地球的火星樣本對人類有威脅性嗎?科學家:應限制返回地球
    火星探測器意外發現了一份火星樣本,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對樣本進行了檢測,發現有生命跡象,這令他們欣喜若狂。在太空人的精心培育下,那個火星生物細胞逐漸覺醒,然後開始分裂、生長,進化成了形似章魚,具有強大力量的生命體,從而與空間站的太空人們上演了一場驚悚的貓鼠遊戲。
  • 人類不敢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到底是在害怕什麼?看完緊張了
    人類不敢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到底是在害怕什麼?看完緊張了火星是科學家們非常感興趣的行星,主要是因為這顆行星類似於地球環境,去年火星首先在南極覆蓋的液態湖中被發現,這更加加深了人們對於火星的好奇和探知欲,對於火星的好奇心,甚至有很多人推測30億年前,火星就像今天的地球一樣,也有著燦爛的文明,但由於一些突如其來的意外,火星最終成了無人居住的星球!
  • NASA最新行星際探索任務:火星巖石帶回地球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計劃派遣行星登陸機器人探測器從火星上採集土壤樣品返回地球,整個任務花費可能達到50億至100億美元,這趟火星往返旅程可能不會採用核動力裝置作為主要能源,而電力推進系統更加便宜。
  • 火星對生物細胞有劇毒!移民到這裡真的可以?
    (原標題:火星有劇毒!研究團隊發現,高氯酸鎂在短波UV射線的照射下,會產生殺菌性,而這種照射與火星表面情況相似。另外,若高氯酸鹽濃度與火星表面風化層,如塵、土壤和碎石的結合物中高氯酸鹽濃度類同,那麼在這種與火星相似的環境條件下,枯草桿菌的營養細胞幾分鐘內便會失去生存力。